你知道鼓浪屿上的别墅故事吗?可否讲来听听?

厦门佬佬


鼓浪屿拥有1000多幢老别墅,其中据称有号称“鼓浪屿十大别墅”的著名别墅,包括八卦楼、黄家花园、海天堂构、黄荣远堂、容谷别墅、林氏府、金瓜楼、番婆楼、杨家园、汇丰银行公馆。

你是否好奇过这些老宅别墅的前世今生以及别墅主人的命运,它们的原先主人与现在主人都是谁、如今是否安在呢?不急,看小编细细给你道来:

八卦楼:主人盖楼致破产境地

从鼓浪屿日光岩往下看,一个红屋顶跃入眼帘,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卦楼,也是鼓浪屿的标志建筑之一。八卦楼建于1907年,圆顶高10米,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俗称“小白宫”。

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与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是堂兄弟。1895年,林鹤寿随着父亲从台湾过来定居厦门鼓浪屿。由于开办钱庄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林鹤寿立志要盖一幢站在楼顶就能纵览厦门、环视全鼓浪屿的大别墅,做鼓浪屿的“基督山伯爵”。

八卦楼为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1907年动工。但是八卦楼在建造的过程中,由于郁约翰设计的材料规格与市面上的不符,需要特别加工,为此动工以后问题多多。林鹤寿很快就资金短绌不继,虽然变卖家产及以钱庄担保,但是工程仍然时断时续。1920年因工程资金超支,林家资产被大楼拖垮,宣告破产了。从此,人去楼空,八封楼成了废宅。1924年,日本领事馆出面设计加盖窘窿顶,草加修整。1983年,八卦楼被选址作为厦门市博物馆。2006年,厦门市博物馆搬至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八卦楼改为厦门市风琴博物馆。

因为八卦楼破产之后,林鹤寿1922年回到了台湾,后来到大陆生活。在上海,林鹤寿成立了一家公司,自任董事长,生活还过得去,但终生未再回鼓浪屿。八卦楼建筑整体雄浑刚劲,散发着一种理性的美感,但对于林鹤寿,却是一个凄美的悲剧。

黄家花园:“中国第一别墅”剃头匠造

也许你不知道鼓浪屿的黄家花园,但你可能有看过《厦门新娘》《保密局的枪声》《小城春秋》《传奇夫人》等影视作品,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影视作品就是在黄家花园拍的内景。

龚洁介绍说,黄家花园的前身是原英商德记洋行“二写”(副经理)的住宅,名为“中德记”,先是由林菽庄买下,后来又转卖给黄奕住做住所。黄奕住1919年回国后决定居住厦门,便买下“中德记”。1919年8月,黄奕住在“二写”住宅两侧建造对称的两幢别墅,称“南北楼”,安置家小。1923年,黄奕住拆去“二写”的住宅,兴建“中楼”。因此,黄家花园由中楼、南楼与北楼组成。

黄奕住有一个传奇的人生。1888年,20岁出头的黄奕住前去南洋谋生,开始仍操剃头旧业,成为当地人熟知的“剃头住”,后来贩卖土产杂货、从事糖栈生意,直至成为印尼爪哇四大糖王之一。1919年,黄奕住携带全部积蓄定居鼓浪屿,开始了在厦门的广泛投资,先后在厦门以及鼓浪屿建造和购置了160多幢房屋,其中以“黄家花园”为最,规模之宏大,建筑之优美,超过鼓浪屿所有的别墅,号称“中国第一别墅”。黄奕住1945年在上海病逝。

海天堂构:华人对洋人发泄的建筑

海天堂构是鼓浪屿上惟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别墅建筑群,是菲律宾华侨黄秀悢于1859年出生于晋江深沪,他后来到菲律宾去谋生,经过20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富商。1899年,黄秀悢回国后定居鼓浪屿。上世纪20年代初,黄秀悢与同乡建造了五幢对称的中西合璧楼群,在楼群正门的门楼横匾上书写“海天堂构”四个大字,以示楼群规模宏大。海天堂构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门楼是典型中国传统式样,重檐斗拱、飞檐翘角。这种中国屋顶压住西洋主体的建筑,据称是中国人对外国人的一种发泄。

别墅建成之后,黄秀悢住在中楼,1935年,黄秀将其中一幢别墅卖给印尼华侨李传别。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海天堂构曾经作为鼓浪屿区政府所在地。作为鼓浪屿上最时尚精致的老别墅文化旅游新景点,海天堂构堪称厦门的新天地。

黄荣远堂:一场打赌更换了主人

黄荣远堂是由菲律宾华侨施光从1920年建造的,是一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花园别墅。

据传,施光从和黄仲训有一次从厦门乘轮出洋,闲着无聊,便玩牌打发时间,以扑克牌比大小点赌博。筹码呢,对施光从来说是别墅,对黄仲训来说是运输船队。赌到轮船靠岸,胜负已分,施光从输了。施光从在菲律宾办完事回来后即把家眷搬至菲律宾,如约将别墅交给黄仲训,从此别墅易主。而黄仲训也没有自己住进,而是转赠给弟弟黄仲平。上世纪80年代,黄荣远堂变为幼儿园,后为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办公大楼,现为户外咖啡厅,常举办家庭音乐会。

容谷别墅:2亿别墅就卖了705万

容谷,本来其实应该是'榕谷'的, '榕'字源于门口的一棵百年古榕, '谷'字源于别墅由山石全由打造出来的,宛如山谷。 大铁门上却误写为了容谷二字。

容谷选址极好, 离码头并不远,,步行十几分钟可到码头。 位于旗山上一条安静的小路上,没有喧哗的游人,十分清幽静谧。进门后,鹅卵石铺成麒麟的样子,清晰的1926标明了别墅建造的年份。别墅里有大大的庭院,花园里有喷水池,各种花草,高大的南洋松,还有假山,观景亭,可登高望远,还专门辟有一块方地种着蔬菜呢。别墅分为大楼和小楼。因着李清泉先生是其名的木材大王,所以别墅的建造木材和室内家具的木材都是上好的质量呢。

李清泉,原籍晋江,随父从菲律宾回厦,投资开创“李民兴置业公司”。李清泉先生是当时名动一时的木材大王,也是一位爱国华侨。大兴市政工程和房地产开发。1926年在鼓升旗山麓购地皮建别墅。因李家是经营木材专家,故别墅材抖均选用南洋杉等名贵木材。当年的容谷高朋满座,宾客如云,如今的容谷则是居家的静好之处。

杨家园:先人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1913年前后,在鼓浪屿笔架山的向阳坡面上,菲律宾华侨杨知母兄弟建造了四幢欧式别墅,总称为“杨家园”。祖籍福建龙溪的杨知母,原先是在菲律宾经营五金公司,其弟知纲的儿子杨忠权14岁随杨知母赴菲律宾学做生意。

1913年,杨忠权在鼓浪屿笔架山向英国长老会购得旧房一座,折旧建新,按图纸由中国工匠承建。新楼建成之后,杨忠权全家便迁来鼓浪屿定居。可惜的是,杨忠权1934年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49岁,与其夫人吴嫦娥合葬于鼓浪屿的墓园。1976年,杨忠权的孙儿迁往菲律宾。杨忠权生有7男5女,他们分别在马尼拉、中国香港和美国生活。1989年,杨忠权在境外的儿孙回来鼓浪屿办理房产的继承手续,并将杨家园最南端的那幢定名为“忠权楼”,以示对先人的纪念。

林氏府:遭实验烧毁后重建

鼓浪屿鹿礁路13号到15号有三幢别墅。一幢叫大楼,是1895年以前英国船长的别墅,1895年林维源(林菽庄的父亲)居住鼓浪屿时购买;一幢叫小楼,是林维源居鼓浪屿所建;一幢叫八角楼,原为小楼的一部分,1914年,林菽庄之子林刚义在室内做化学实验时引起爆炸烧毁。1915年,林菽庄在原址建起巴洛克式五层别墅,称八角楼,再加上佣人们居住的管理房,统称林氏府。林氏府是台湾板桥林氏家族在鼓浪屿的故居,俗称“府内”。林氏府在老鼓浪屿人心中的地位,有如故宫之于北京。修建“菽庄花园”的林菽庄先生曾是这里的主人。

林菽庄正名是林尔嘉,漳州人,原是台湾富商,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林菽庄不愿做顺民,而毅然内渡,携家眷避居鼓浪屿。林菽庄住在八角楼前后40多年。1924年,林菽庄出国游历医疗长达7年时间,去了30多个国家。1948年,林菽庄携四、五、六姨太去了台湾,1951年因感风寒哮喘突发而逝世。从林菽庄离开鼓浪屿起,八角楼一直由他的三姨太和亲戚居住。1972年,三姨太去世前,林菽庄夫人的亲侄龚鼎铭先生搬入居住。上世纪80年代初,林菽庄的嫡孙林维桢和龚鼎铭对八角楼重新装修。

金瓜楼:后人遍布20多地

位于鼓浪屿泉州路99号的金瓜楼,因楼顶有两个金瓜而得名。金瓜楼是鼓浪屿一黄姓房地产商于1922年建成的,旅菲华侨黄赐敏1924年相中后就立即跟卖主买下作为住宅。黄赐敏是龙海人,少年时赴菲律宾经商致富,1924年携资返乡,全家人搬来金瓜楼定居。

黄赐敏有8个儿子、2个女儿。1947年,部分眷属赴菲律宾定居。金瓜楼1949年至1984年一直是由黄赐敏的长女代理。1980年,黄赐敏的三儿必勇从菲律宾回来小住,其他众多孙辈也陆续回来鼓浪屿观望祖业。龚洁曾经造访金瓜楼时,巧逢黄赐敏的三媳和孙儿从菲律宾回鼓浪屿度假,他们对祖业非常熟悉,也很有感情。

可惜的是,必勇于1991年4月在菲律宾去世了,享年81岁。黄赐敏的儿孙遍布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分兴旺,真可谓“瓜络绵延”,印证了当初主人对此楼取名为金瓜楼的寓意。如今,金瓜楼也称“黄赐敏别墅”,保护得比较好。

番婆楼:尽人子之孝的典范

番婆楼是泉州晋江的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落成于1927年。

为什么叫“番婆楼”呢?原来当年许经权赴菲律宾经商致富后,将其母亲接到菲律宾孝敬供养,要让母亲过好日子。可是,许母过惯了闽南生活,不习惯菲律宾的水土,又失去了操着闽南话的乡亲,住不上几个月就闹着要回晋江老家,这令许经权颇感左右为难。于是,许经权来到鼓浪屿购地建房,供养母亲,以尽人子之孝。许经权还在别墅前院建一座戏台,经常请来戏班子,为其母演唱,许母则坐在别墅里任意点戏,真正过上了好日子。许母平时换穿儿子们送的衣衫,佩戴儿子们买的金银首饰,珠光宝气,俨然南洋富婆。街坊邻居称其为“番婆”,她住的这幢别墅自然就叫成“番婆楼”了。

如今的番婆楼,地下隔潮屋里住满了拉板车的外乡人,楼上则租给到厦门淘金的白领一族。其中还有慕名而来的、到鼓浪屿体验生活的作家、艺术家,他们白天采访,晚上在宁静的环境中自由创作。房子住了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所以,番婆楼依旧保留了原来的风采。

汇丰银行公馆:行长住悬崖上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厦门开设分行,为厦门最早的近代银行。1920年前后,汇丰银行在鼓浪屿笔架山东北端山崖顶建此建筑作为银行的行长住所。

从远处看,汇丰公馆其实是一座悬崖上的建筑,其选址在笔架山的断崖顶上,基桩打入岩石,异常牢固。公馆结构呈丁字形,三面回廊,多边钝角,主人推窗便能饱览宽角度的远山海景。

1920年前后,汇丰银行的行长就是住在这里了。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作为宿舍。如今,这里是造船厂的职工宿舍,职工们把回廊封堵起来,改作卧室。











Q王海


鼓浪屿风貌建筑主要集中在:福建路、鹿礁路、复兴路、中华路、泉州路一带。“鼓浪屿十大别墅”包括:八卦楼、黄家花园、海天堂构、黄荣远堂、李清泉别墅(容谷别墅)、林氏府、金瓜楼、番婆楼、杨家园、汇丰银行公馆。这些老别墅,或多或少都与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八卦楼 :鼓浪屿鼓新路43号

八卦楼是鼓浪屿的标志建筑之一,因该楼圆圆的红顶楼盖独具特色,有八卦形状,被人们称为“八卦楼”。八卦楼建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本源家族的第三房林鹤寿,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自告奋勇免费为其设计。郁约翰的设计借鉴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伊斯兰和中国古典建筑的多种元素于八卦楼,充分展现中西结合的古典美。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曾经是厦门市博物馆的所在地,现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座风琴博物馆。

黄家花园:鼓浪屿晃岩路31号

黄家花园的前身是原英商德记洋行“二写”(副经理)的住宅,原名“中德记”。中德记度假别墅酒店豪华、考究,充满欧式风格,是黄奕住1919年回国定居鼓浪屿8个月内所兴建的。黄奕住当年从洋人手中买下原英商德记洋行的住宅,耗资近百万元重建,宏大的规模与优美的设计在当时超过鼓浪屿所有的别墅,号称“中国第一别墅”。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黄奕住还在世,能够获邀参观或做客黄家花园是当时达官贵人们的一件幸事,汪精卫、蔡廷锴都曾做客黄家花园。建国后,邓小平、王震到厦门时都曾下榻黄家花园,李光耀、尼克松等外国政胤要也曾在此住宿和参观。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小城春秋》、《传奇夫人》等,都曾在黄家花园内取景。

海天堂:鼓浪屿福建路38号

海天堂是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别墅建筑群,为菲律宾华侨黄秀烺购得租界洋人俱乐部原址所建,最富建筑特色的38号主楼为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四角缠枝高高翘起。现开发为鼓浪屿万国建筑艺术馆和艺术画廊,展示老别墅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名人往事,深具怀旧色彩。

黄荣远堂别墅 :鼓浪屿福建路32号

黄荣远堂建于1920年,建筑为西洋风格。建筑通体设有多处廊柱,用整条花岗岩雕石,具有古罗马风韵,柱头多为古希腊陶立克柱式,建筑正立面由大圆柱和拱券烘托,周边由小圆柱支撑。窗楼设计各不相同,有半月形,平直形,弯弧形等,平台钩栏有水泥透雕、钢花纹饰,建筑屋顶设葡萄架,女儿墙做法具有中国近代建筑风格。建筑较为整体,周边环境优美幽雅。被称为鼓浪屿上“最浪漫的别墅”,每年来这里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不计其数。

李清泉别墅(容谷别墅):鼓浪屿旗山路7 号

李清泉别墅由晋江籍旅菲华侨李清泉,于1926年在升旗山麓建成中西合璧的三层别墅,正面有罗马式大圆柱,庄严稳重。别墅庭院以多色花岗岩卵石铺成小径,形成彩色图案,使别墅显得更加秀美。庭院里种植名贵南洋杉和花木,中心为欧式喷水池,加上假山亭榭,使别墅多了几分大自然的温馨。据说,该栋别墅由旅美中国工程师模仿电影《飘》中内战前高楼而设计,主楼建筑40个房间,18个露台阳台。别墅曾被多部电影当做外景拍摄,包括电影《小城春秋》、《肝胆相照》以及电视连续剧《七日》、《又见阿郎》等。

杨家园:鼓浪屿安海路4号

杨家园共有4幢欧式别墅,大约建于1913年前后,现编鼓新路27-29号,安海路4-8号。以鼓新路的“忠权楼”最有气派,以安海路的别墅最为漂亮。

林氏府(又名八角楼):鼓浪屿鹿礁路15 号

林氏府建于1915年,属法式建筑,其主人就是菽庄花园的建设者林尔嘉。因外墙立面呈八边形而取名“八角楼”,联廊接通大小楼,形成S形楼群。八角楼在林氏府内,建于1915 年,属法式建筑,有南欧风格,兼有巴络克韵味。台湾垦抚大臣的林维源,携全家内渡定居鼓浪屿。他先买下一幢英国人的别墅,称“大楼”,而后再建一座“小楼”(后因失火小楼被烧毁)。1915 年,林菽庄在大小楼之间建一别墅,称“八角楼”,并增设连廊将三幢楼宇连在一起,通称“林氏府”或“府内”。八角楼共5 层,为塔式建筑,立面呈多个八边形,故名。正门方柱拱券,双旋台阶,门楣、窗楣均塑缠枝蔷薇、飞翔白鸽,颇具巴络克风韵。

番婆楼 :鼓浪屿安海路36号

番婆楼建筑于1927年,为二层密缝红砖圆拱回廊式建筑。建筑设有鼓浪屿最高最大门楼,外部装饰讲究,圆形回廊方柱顶端均装饰花卉雕塑。番婆楼是福建晋江菲律宾华侨许经权为尽对母之孝而建,落成于1927年。该楼色彩鲜丽,造型别致,某些洛可可的特点与中国的传统工艺结合得非常和谐巧妙,这在鼓浪屿别墅群里是不多见的。它至今仍风姿绰约,风采不减当年,因被电影导演屡屡选中,曾在这里拍摄《廖仲凯》、《春天里的秋天》、《土楼人家》等多部电影。

金瓜楼:鼓浪屿泉州路99号

金瓜楼建于1922年。金瓜楼于1924年由菲律宾华侨黄赐敏买下居住,该楼因屋顶有两个形似金瓜的塔顶而得名。“金瓜”在夕阳下呈现橙黄金色,美丽非凡。 金瓜楼是一座以中国传统式样来装饰的别墅洋楼,梁柱、檐楣、板角都饰有花卉、禽鸟、植物浮雕,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洛可可的韵味。这八条瓜棱造型十分明显,八个棱角春草飞卷,古朴典雅,是鼓浪屿一千多幢别墅中独一无二的。

汇丰银行公馆:鼓新路57号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厦门开设分行,为厦门最早的近代银行。大约1920年前后,汇丰银行选址笔架山东北端山崖顶开始修建汇丰公馆供银行高级职员居住。汇丰公馆由英国建筑师设计,系典型的欧式别墅建筑,占地384.6平方米,地上一层,半地下一层。公馆结构呈丁字形,三面回廊,多边钝角,主人推窗便能饱览宽角度的海景,是难得的建筑精品。




玩味山野


鼓浪屿的一栋栋老别墅,现在有的作为精品民宿,有的成为景点,只有少部分还住着人家。

它们最初的主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来入驻岛上的洋人,一种则是在外拥有一番事业但不忘归国的华侨。

虎楼的最初主人属于后者,一位越南华侨,是现任主人的爷爷。“四层的楼只住了我一户,常活动的也就只有一二层咯~”主人落寞地说道,没办法想象是否有过热热闹闹的大家族时光。

听老人家说,那会归国的华侨身上携带的都是大笔大笔的现金,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他们采取最多的办法便是购置家业,而在当时混乱的年代,定居在租界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所以鼓浪屿岛上1100多座老洋楼,其中不少都是有名的归国华侨故居。

像菽庄花园、林氏府、八卦楼这样有故事的老别墅,岛上比比皆是,它们只是岛上建筑群的冰山一角,鼓浪屿“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称号可不是虚的。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申遗成功了,说意外也不意外,真是个明明可以靠脸、却偏偏要靠内涵出名的景点。

小编最开始认识鼓浪屿,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学唱《鼓浪屿之波》,当时觉得“鼓浪屿”的名字很好听!不过鼓浪屿原本还有个名字叫“圆仔“,一听就联想到圆鼓鼓的小胖仔,跟鼓浪屿的文艺清新还真有点违和。
至于后来为什么有了”鼓浪屿“这个好听的名字,说法非常多,说法又各不相同,但没有实实在在的依据,所以一个个都变成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