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差點滅亡朝鮮的大起義,朝鮮歷史上的“乞活軍”

在歷史上,我國的封建王朝更迭不斷,每一個王朝的沒落也意味著一個新的王朝崛起,但是不管是新王朝還是舊王朝總是也擺脫不了一個宿命,那就是總會在某個地區發生起義叛亂,我國曆史上比較有名的比如說:秦朝陳勝吳廣起義、漢朝黃巾軍起義、唐朝的黃巢起義、宋朝的王小波起義、元朝的紅巾軍起義、明朝的李自成起義和清朝的白蓮教起義等,但他們都是我國曆史上的起義,其實在外國曆史上,也爆發過很多有名的起義,伊亡起義就最具代表性。

伊亡起義是發生在1176年(高麗明宗元年)1月,地點在我們的鄰國朝鮮,當時朝鮮的高麗王朝內武臣專權,政治腐敗,政局紊亂,王室、貴族、地方土豪以及佛教寺院紛紛兼併土地,遍設莊園,土地私有制迅速發展,失地農民紛紛淪為賤民和公私奴婢,田柴科和公田制全面崩潰。公田減少,政府財政困難,跟唐朝末年差不多,但是政府還是在加緊橫徵暴斂。當時京畿一帶農民不堪忍受繁重的徭役,相繼逃亡。

不光對農業加緊盤剝,政府對手工業徵課過度,匠人也紛紛逃亡避役。再加上連年荒旱,勞動人民難以生存,到處掀起反封建的起義鬥爭。

在12世紀後期至13世紀初期這段時間,朝鮮歷史上人民武裝起義的高潮到來其參加階層之廣泛,波及地區之廣闊,鬥爭情況之激烈,在朝鮮歷史上是空前的。176年1月,高麗公州“賤民在首領亡伊的領導下起義了,亡伊自稱山行兵馬使,他們一舉佔領了公州城,高麗國王以為一夥賤民無足輕重,就派了3000人軍隊前去鎮壓。誰知這支軍隊還沒有到達公州,就在半路上遭到了起義軍的伏擊,全軍覆沒。此時,其他地區也紛紛響應,起義隊伍迅速擴大。如火如荼的起義已經開始,國王見起義軍難以鎮壓,急忙召集大臣計議。

一個老奸巨猾的大臣說:把公州的鳴鶴所提升為縣制,讓亡伊當知縣,賤民自然就散夥了,國王聽此計可行,於是下了一道詔書,派了一名特使,前往鳴鶴所與亡伊談判。但國王的計策被亡伊識破,起義軍繼續作戰,連連攻下驪州、鎮川、牙州諸城,直逼首都開京。

一時天下大震,參加起義者有五六萬人之多,政府已經沒有能力在控制這種局面。朝廷知道,要想鎮壓這次全國性的大起義,就必須想方設法除掉亡伊。1177年7月,起義軍逼近開京的時候,高麗國王假稱準備退位,讓亡伊提出未來國王人選。因為受武臣欺騙,此次亡伊信以為真,去開京談判,不幸被國王抓獲。不久,亡伊就被斬首示眾了,亡伊一死,起義軍群龍無首。官軍便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亡伊這支起義軍。

但是,起義人民的鬥爭,沉重打擊了高麗王朝的封建統治,也有力地衝擊了最落後的奴婢賤民制度,雖然這次起義最終以失敗結束,但是,有力的打擊了朝鮮的腐朽統治,對朝歷史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