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大無比也沒用,乒乓動作不對,別想一板暴衝

相信不少球友經歷過這個階段:打球時感覺力氣用得挺大,但球速就是不快球勢就是不爆。其實這是因為發了十分力,只有一分傳到了球上,剩下九分都用來鍛鍊身體了。

1. 是不是球拍的問題?

過硬的球拍會導致發力困難。

別跟我說器材不重要,我不信。器材這種東西,一分錢一分貨,一毛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一毛錢以上的才能說技術比器材更重要一點。那些拿著雜牌卡片相機說器材不重要我要拍大片的人,只能說你努力的方向跑偏了。

2. 是不是擊球點的問題?

如果想要合理的發力,擊球點一定要在身前。這個點怎麼找呢?下次練球的時候,可以試試看退臺,等球下落到球桌的高度再擊球,這樣有充分的反應時間擺好姿勢找好擊球點。

如果可以的話,儘量找水平比你高的球友,給你做多球訓練,在反覆的訓練中找到最佳擊球點。(關於如何尋找黃金擊球點的問題,我們之前也介紹過,複習戳右邊: 2個辦法,助你找到乒乓球的黃金擊球點!)

3. 是不是擊球動作的問題?

馬琳發搶時衝半出臺那一板非常厲害,巔峰時期歐洲選手連他球的方向都看不出來。回想一下馬琳的動作是怎麼樣的,簡單地講就是大臂掄圓了。

再想一下歐洲選手的動作都是怎樣的,歐洲選手動作的最大特點是,引拍的時候上臂是夾緊的,小臂也不是完全打開的,這樣的好處是穩定,缺點是不夠暴,因為擊球的時候只有轉體和收小臂的能量傳遞給了球。

所以仔細結合一下就能發現,馬琳球暴的原因不在於掄大臂,而在於他在轉體收小臂的時候還可以掄大臂,還能控制住球

打球時將注意力放到轉體和收小臂上,力量也會從原來的“發十分力傳遞一分力”到了“發三分力傳遞三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