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买车最好买低配车?

gaodaf21


关于买车这件事,无论是低配车还是高配车,壹车热评的观点一直是你有多少预算,最好就买怎样的车。

首先低配车型对于销售方来说,利润是最薄的,因为这类车所含的所谓“高科技”技术相对较小,而这些高科技所带来的利润空间是非常大的。例如宝来的低配指导价大致在10万元左右,而经销商那里的优惠价最低价可能也就5-7万,而宝来的顶配优惠后的价格可能达到10-11万,那么高配车型所增加的那些配置,它的成本就真的值多出来的那几万吗?

其实对于购车和开车而言,首先要保证自己开着舒心、放心以及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可能有些老司机的车龄很长,开车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新鲜感,而且他们对自己的技术也很有信心,因此那些所谓的高科技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显得花里胡哨。而且一辆车的高科技越多,它所涉及到的电子产品以及布线就越多和越复杂,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些电子产品出现故障的几率也会相对高一些,所以如何选择汽车的配置,这本省就是一种取舍。

对销售方来说,低配车型大多时候所充当的是一个“引君入瓮”的角色。先用低配车型的价格先把消费者吸引过来,再用中高配车型的配置和科技去感染消费者,最后再用一个所谓合理的优惠去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觉得与其花十万买个低配,不如再添个几万买台配置更丰富、安全系数更高的中高配。

我们也不能说销售方的这个做法不厚道,毕竟这是别人的生存之道,也是他们的销售哲学,但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壹车热评觉得没必要过于纠结是否应该购买低配,我们应该更在意车型配置所带给我们的实用性,也就是不要为了划算而忽视了自己的安全和舒适。

比如:这款车的低配不带ESP,但中配却有,那壹车热评建议最好宁可舍弃低配车型的低价,也要购买带有ESP的中配车型,毕竟这和自己的行车安全是密不可分的。又或者某款车型的低配没有倒车雷达或影像,但中配有,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取舍。

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比较我们在购买时也应该多加注意,总之一句话就是,购车要按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如果实在对销售方所说的各种配置不甚了解,也别慌张,关注壹车热评,这里也许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壹车热评


为什么有人说买车最好买低配车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低配车和高配车的区别到底在哪儿

在买车的时候,很多人都希望能用自己手中有限的资金买到一台级别最高的车型,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选择低配车型。那么低配车型和高配车型的区别到底在哪儿呢?

其实根据目前市面上的车型来看,低配车型和高配车型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舒适性和科技型配置方面了,真皮座椅、座椅通风加热、全LED大灯以及驾驶辅助系统等等基本上都是一台车的高配车型才有,而低配车型是很难享受到这些配置的。

除了这些配置之外,低配车型和高配车型还有什么差别吗?其实基本上就很少了,在车身三大件以及机械素质方面,低配车和高配车型最大的区别也就是动力系统上了,目前绝大多数车型都会采用两到三套动力总成,而部分车型即便只有一套动力总成,但是为了区分出高低配车型的差别来,也会人为的对同一套动力总成进行两种动力调校。

当然,还有很少一部分车型会在底盘上面做文章,例如低配车型都采用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挂,而只有在顶配车型上才会采用独立悬挂。不过好在这种情况也只是出现在极少数车型上,绝大多数车型的低配车型和高配车型在底盘形式上不会有任何差别。

低配车的性价比真的要高于高配车吗

从传统意义上来理解,低配车型的性价比确实是要高于高配车型的,毕竟无论是低配车型还是高配车型,你能享受到的这台车的一些基础的机械性能以及这台车给你带来的身份和颜面上的额外附加值都是相同的,你买一台330Li的高配车型在外人看来就是不如买一台525Li有面子。

但是如果你对于车的认知不只停留在表面的话就会发现其实高配车型的性价比有时候会比低配车型还要高,有很多你觉得不痛不痒的配置其实真的用起来你也会发现离不开。例如HUD抬头显示这个配置,在很多车型上只有顶配车型才有,也许这个顶配车型会比次顶配车型高出1万,但是如果你去外面的装饰店加装的话,基本也需要同样的价格,而且你还需要把车的中控台都拆了,并且还要换前挡风玻璃。而驾驶辅助系统等功能就更夸张了,如果你在买车的时候就加装的话只需要一万多,但是当你后期去外面加装的话,价格通常都会在2万以上,而且还要把车再拆一通,而这些配置其实都是非常实用的,这么算起来的话,其实高配车型的性价比是要高于低配车型的。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如果你的预算不是那么太缺的话,在买车的时候还是尽量挑选配置高一些的车型,以免在日后用车的时候后悔。


以上

当然,大家也可以直接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汽车三国 ,查看更多更全汽车资讯以及评测文章


汽车三国


我在4S店销售车辆时,并没有太多人问最低配车型,因为展厅里的车型一般都是主打车型,除非有些低配车型是库存时间比较长的,才会开到展厅里主推,否则都是卖中配车型比较好卖。如果你去4S店看车时,只要仔细一些就能发现这个问题。

买车并不是买最低配的好,就用车而言,中配车型基本够用了,高配属于比较奢华享受一些的,价格也偏高,至于说低配就最好,那可就说错了。

比如A级车本田思域,你买低配只能买到3缸的1.0T发动机,跟1.5T的动力相差很大,起步加速不敢挑衅别人,只能被别人秒,而且最低配车型的性价比不是最高的,你说最低配是最好吗?

再比如选择迈腾帕萨特最低配,只能是1.4T发动机,跟中配2.0低功率发动机更不在一个层面上,而高配的车是搭载的2.0T高功率发动机,不论是平时用车还是跑高速,当然是高功率发动机更爽动力更强。

低配车型价格是便宜,但是性价比不是最高,中配车型卖得好也是有原因的,大家在买之前也都有对比的,从动力到配置,到内饰,都是有差距的。包括轮胎也是,低配的轮毂小,轮胎品牌可能也差一些。

就我给大家推荐的话,一定要看自己的预算,如果预算只能买到最低配,而且非常喜欢这个车,那也可以选择,因为自己喜欢,如果资金预算还算宽裕,建议选择中配车型,中配车型在日常使用时会比较顺心,不然空有一个外壳,在动力和内饰方面打了折扣,就不完美了。



还有人说,那些配置我不在4S店加,找外面的店给加,能省钱。价格确实比4S店便宜,但是品质呢?顶多给你保一年,一般使用寿命是2-3年,跟汽车原厂的配置品质差距比较大。因为我见过太多坏掉的东西了。就算是4S店,它后来给你装的一些配置,品质也不如原厂的好。


小强说说车


在汽车出厂销售时,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很多款生产出来的车型,分为低配、中配和高配三种。这样不同配置的销售,是为了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让他们在买车时,按照预算,各买所需。我也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买车时,最好买低配车。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面我就来说一说。



配置不同的区别。

同一款车型出厂后,根据市场需求,就有了高中低三种不同的配置。高配车型会有一些高大上的操作功能,比如定速巡航、大屏中控、全景天窗、真皮座椅等。中配车型这些功能会减少或者要低端一些,低配车型这些功能会更加低端或者没有。这样的配置满足了不同的需求,但一辆车的核心部件:发动机、变速箱、整体车身。则没有多大的区别。


低配车型更实用。

车型的配置不同,决定了车辆的价格不同,高配车型和低配车型一般价格差异在2到5万之间。不可否认,高配车在开车时操控性更加舒适,但一些配置也不会太实用,有些甚至是摆设。低配车型就不一样了,它的每一个配置都有用处,都不可缺少,而核心部件和高配车又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很多人在选择买车上,就倾向于低配车型。所以也就有了,买车最好买低配车的说法。


低配车购买人群。

低配车型的实用性也吸引了不少打算购车的人,而车辆差异化的配置,让人购车时有更多选择。低配车购买主要有三类人,第一是买车预算不是很多,又打算买好车的人,他们很注重车辆的核心部件,至于车辆配置,没有过多在意。第二是比较务实的人,他们很清楚的知道高中配车,不是所有功能都实用,既然这样,不如就买低配车,还可以节省几万元钱。第三是打算改装车的人,他们对高中配车的一些配置不满意,干脆就买低配车,打算有机会将车改装。




买车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总的来说,低配车型还是很实用的,也更保值,在买车时,就看自己的需要来购买了。


跟勇哥一起开车


下面小编详细的回答一下为什么有人说买车最好买低配车?

购买一辆车,目的是为了出行方便,所以买车首先应该要关注的是车子的安全性能。其实有很多人总以为高配车会更好,所以宁愿多花几万买辆高配车,然而真正在用的时候,用得上的功能却很少。

所以,对于经济条件不是非常好的人来说,如果只是追求实用,就没有必要非要买高配车,但要是你是富豪,喜欢追求独特,那就另当别论了。

1、低配入手,以后再换

大家都知道在市场上买车的人大部分一定是第一次买车,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概念:反正现在买车只是一个过渡,以后有钱了可以换更好的。这个观点的先入为主就会引导我们按照自己了解的品牌来选择,如果同一个品牌肯定价格低的更容易被我们接受,因为只是入手级别的车不需要太优秀以后肯定要换的嘛。

2、基本配置够用,高科技配置使用率较低

一般而言,低配车型会舍弃一些高科技或舒适性的配置,尽管日常使用起来没有高配车型更舒适、更带感,但也能满足日常使用。

以“定速巡航”和“GPS定位服务”为例。在城市拥堵路况下,由于道路条件限制,定速巡航系统的使用率并不高,而一部分人也仅在高速路使用。另外,随着手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不少APP软件都能够支持卫星导航服务,并且精度更高,自费更加便宜,使用更方便,正在吸引不少消费者;而车载的“GPS定位服务”,反应慢、不及时和后期的更新费用,让不少车主头疼并弃用。

3、诸多配置都能进行后期加装

从理论上讲,原车上的配置,几乎都可以通过后期加装来实现。尽管低配车型会缺失一些高科技、带感的配置,但随着国内各地汽配城、网络电商的发展,诸多配置也可以在后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加装,且往往性价比会更高。

比如在购车时,需要加几千上万才能拥有的倒车视频影像、一键启动、胎压监测等功能都能够在后期进行装配。除了价格比4S店要便宜很多外,也不用承担昂贵的工时费,且往往质量和使用效果与前装似乎相差无几。

4、高配版本贬值更快

为什么说高配版车更不具有性价比?其一,除了更高的售价外,其后期的保养、维修费用都相应的比低配车型更高。其二,以往一款车可以做到10年一换代,5年一改款;但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现在要想保持更高的竞争力,市场的车型基本在5年一换代,2-3年一改款。这种趋势加速了车型的更新迭代速度,同时高配车相比低配车而言,市场的保有量就小,二手车贬值也就更快。

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优化的自动启停功能,多多少少还是有助于经济性和油耗。所以我们并不能说这东西真的“坑钱”,只要选对了时机开启它,比如在车流速度正常的普通公路上,我们是可以从中受益的,比如正常等候红灯,省油还是会有明显战绩的。

最后:以上就是小编详细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喜欢小编的记得点赞转发关注,有什么不懂得可以私信告诉我,我会第一时间给大家回复。


全民加油惠


这个观点并不一定正确,认为买最低配好的无非是觉得最低配的车价格最便宜,虽说功能配置上差了点但是发动机、变速箱、车身这三大重要部件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那些多出来的功能有些并不实用,有些可以后期加装,费用也更低。但是仔细算算有时候最低配并不一定是最划算的,要根据情况来决定。


比如宝骏310最低配3.78万,次低配3.98万,差了两千块,配置上少了电动调节后视镜、ABS+EBD、安全气囊、而且最低配只有前门是电动玻璃,而次低配四门都是电动玻璃,最低配没有中控锁,次低配有中控锁还带行车自动落锁。如果把最低配升级成次低配意味着你要用2000元的预算去加装全车中控、ABS+EBD、后门电动升窗、安全气囊、电动调节后视镜,就算买副厂件都压力山大,更别提原厂件了。最重要的是想要达到原厂一样的效果花的钱可能更多。

根据个人经验我觉得买车时要不要选择最低配可以分这几步来判断:

1、配置上的差异后期能否加装,与车辆高度依存的配置以及需要改动车辆结构的配置后期很难加装。比如ESP系统、无钥匙进入和一键启动、安全气囊、侧气帘,这都是与车辆高度依存的系统,后期加装难度大而且效果和稳定性难以保障。再比如天窗、独立悬挂系统,需要对车身结构进行改动,虽然理论上可以改装,但是和原厂状态没有可比性。更重要的是一旦改装有通不过年检的风险。

2、配置上的差异加装需要多少钱,比如高低配差了中控大屏、倒车影像、倒车雷达、雾灯,这些东西后期加装非常简单,一千元以内可以轻松搞定。如果车型价格差超过一千元肯定是后期加装更划算。而且这些配置与车辆依存度很低,只要做好线路保护即可。

3、这些配置是否硬性需求,比如高低配只差了真皮座椅、双区空调、自动泊车、车顶行李架、车内空气净化系统、高品质音响、天窗、定速巡航这些相对鸡肋的配置而价格差了几万,我觉得就可以考虑放弃这些配置而选择较低配。因为真皮座椅可以自己包,一般家用车包一套真皮座椅下来也就千元出头还带座椅通风。而天窗、定速巡航、高品质音响这些要根据自身需求取舍。个人认为并不属于硬性需求。



其实大部分厂家最低配车型通常都是为了拉低车型入门价格,有时候不一定有车。而真正性价比高的反而经常出现在中间配置上。如果真的拿不定主意的话完全可以挑销量最好的买,随大流有时候不一定是坏事。


爱车大家说


这个观点,肯定是想省钱的人说出来的。恐怕只适用于2种人:1,买车时希望尽量少花钱;2,收入低。

但您别误会——这句话没有贬义。想省钱或收入低,都没什么,很正常。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普通收入的人,也占绝大多数。富人在任何一个国家里,都是少数人。

比如,以当地物价计算,日本人大概只需6个半月的收入,就能买辆凯美瑞。可日本满大街最常见的,是小面及各种微型车。原因之一是便宜,还能享受减免税与费。

不仅日本,欧美各国也如此。历史上的那些经典车、畅销车,绝大部分都是廉价车,比如福特T型、英国迷你、德国甲壳虫、日本花冠、意大利菲亚特500,等等。

回到您的问题上,想省钱的话,买低配确实比较划算。但是,如果预算充足,买高配能有更多享受,也是不言而喻的。

每款汽车在同一个动力系统下,都有数个版本。高配仅仅是配置丰富而已,并不代表品质。如果以为高配的车品质好,那就错了。

多啰嗦几句——造车流程有4步:第一是冲压——把钢板冲压成需要的形状;接着是焊接——把冲压好的钢板焊在一起,形成一辆汽车;第三步是喷涂——简单说就是涂油漆;最后是组装——把悬架、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电器、座椅、玻璃、内饰板等物件,逐一装上去。能分辨出高配与低配的,就在这一步。在组装线上,每辆车前贴着一张纸,工人按纸上的内容,往车里装不同的部件。比如,这辆车装真皮座椅、天窗,那辆车装织物座椅、没天窗。

我手中有个上一代奥迪Q5的配置对比——低配是37万元进取型,顶配是50多万元的豪华型。它俩之间有19万元的差价,区别在哪呢?

1,轮胎,低配是17吋,顶配是19吋;2,音响,低配是6碟CD,顶配是6碟DVD;3,方向盘,顶配是多功能方向盘;4,倒车,低配是倒车雷达,顶配是倒车影像;5,座椅,低配是织物面料,顶配是带加热和通风的真皮座椅;此外,顶配车型还有氙气大灯、定速巡航、导航、多媒体交互界面、智能钥匙、胎压监测、驾驶模式选项、窗帘、电视接收机。

可见,19万元的差价,除了轮胎,其余都是为享受而配备,与性能与品质没什么关联。有没有必要花这笔钱,就看每个人的价值观或经济能力了。作为厂家,当然希望所有人都买顶配——利润高。

顺便说一句,当您出售自己的汽车时,“高配”在二手市场恐怕占不了太多便宜,起码与您买车时的付出,不成比例。


星爷说车


☆为什么买车选低配,因为低配的车性价比更高,因为高配的车许多配置根本就用不到,因为车辆的许多配置可以在车辆入手后自己改装,而且价格也更便宜。



为什么低配的车性价比更高?

如果将车辆看做是代步工具的话,那么低配的车就正好符合代步的要求。而高配车辆上安装的许多华而不实的配置实用性并不强。我们都知道在4S店对车辆进行装饰装潢价格比较高,那么在出厂时安装的配置同样也不便宜,所以没有必要多花钱选择一些实用性不强的配置。


为什么高配车辆上的许多配置用不上?

我们就以车辆的巡航定速为例,这个配置一般都安装在高配车型上,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有几个人会使用这个功能,即使用,一年又能用几次?还有车辆的换挡拨片,南方车主的座椅加热等等等等,这些配置看似非常高大尚,但是真正想要他们发挥作用的机会却少之又少。

汽车的哪些配置可以自己改装?

汽车大部分的配置都可以通过改装实现,例如真皮座椅、倒车影像、倒车雷达、氙气大灯、真皮方向盘、座椅加热、多功能方向盘……,甚至部分的主被动安全系统通过刷ECU也可以调用出来,除了我们不能在驾驶舱顶棚上扣个天窗,基本上大部分的配置都可以通过改装实现,而这个改装的价格就要比原厂的便宜许多许多。

从个人的观点来看,买车时除非涉及到一些主被动安全的配置,且不能在后期改装实现,可以选择中配车型外,大多数情况下购买低配车型即可。主被动安全配置事关人身安全,这个不可以吝啬,至于其他的舒适性配置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购车时,只要选择最低配的即可。在车辆入手后,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自主的增配一些原车没有的配置。



总结来说,在有钱的情况下必须是高配,选低配纵有千般好,说到底还是腰包里面银子不足罢了。


朱博士白话发动机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购买力、不同的角度对于购车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的,的确有少数人认为购车只买低配、买丐版,不能说这种方式是错的,但更多是由于购车预算吃紧;咱们都是俗人,想买大房子、想买配置更高的车是我们的本能,有更好的谁又想买差的呢?所以当我们能压制自己的本能,而选择低配、丐版车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我们的预算有压力,而无法证明买低配合理!


从实际出发,大多数车型的低配、高配、顶配销量都不大,最走量的是中配、中高配,因为这俩级别往往能兼顾实用性、性价比,配置不全但不寒酸,而价格又比高配、顶配要更加实惠,所以中配车型是最受市场欢迎的,而低配车型、高配车型互有短板,不像中配那么全面而合理,所以不太走量;而大多数低配车型看上去很便宜,但往往是经销商吸引客户进店的噱头,咱们国内汽车市场和国外不同,一些价格诱人的丐版、低配根本买不走,4s店会以无现车、已卖光、订不到等各种理由搪塞,所以您最终买的还是中配,所以用超低的价格买低配、买丐版,只是一些没买过车朋友幻想出来的场景,买的能有卖的精?

买低配的优势、劣势

买低配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节省购车款,比如在预算紧张的条件下,选择手动最为合理,而除此之外低配车也就没什么优势了;而劣势就比较明显了,该有的功能、实用的功能都没有配备,比如倒车影像、雷达、ESP、座椅通风等等,这些功能是很实用的,但低配恐怕都没有,那么您只能后期去加装,说实话有这个必要么?还不如买辆价格更合理的中配,况且有些功能根本没办法后期加装;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购车选择低配、丐版,真的只是无奈之下做出的选择,有钱谁不买高配啊?追求更好的就是人的本能,所以不能买更好的,只是预算压力大,不必用华丽的语言去修饰!


所以低配、高配不存在什么最好之说,关键在于您的预算,讲究的就是理性消费,预算充足买什么都好,谁能说顶配不如低配?人家预算足买顶配就是正确的!预算不足,只能买低配车型,这个时候还谈什么好坏?能买到就不错了,何必去美化低配呢?所以不存在什么配置好、什么配置不好的说法,关键在于预算,所以这就是个预算高低问题;如果有人说买低配好,还能讲出一堆理由、讲出一堆花花,只能说这些人的逻辑有问题,配置低、怎么可能最好呢?就像有人说肉少、菜多的饺子最好吃可能么?即便可能,那也是鸡汤熬的,无非就是个心里安慰罢了!
总而言之鄙人不喜欢谈好坏,而是喜欢谈合理性,合理消费就是王道;说最好买低配,那么那些买高配的朋友都不好喽?都不聪明?只有买低配的懂车、还聪明?这种判断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买低配没事、挺好,但非说买低配最好,用心就有些意思了!预算充足买什么都正确、都有理、都最好,预算不足只能买低配,还谈什么最好?这只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实际上最走量的车型还是中配,因为配置比较丰富、价格实惠!


非专业车评


现在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只要在公共场合提出要买车,总有很多“老司机”跳出来和你说汽车是暴利产品,增加的配置溢价不值这点钱,配置都能后期加装,所以买低配甚至乞丐版车型就行。那事实到底是否如此呢?高配车就没有存在价值了么?

按需选购低配车

诚然汽车在很多国家是普通代步交通工具,但国人则相对好面子,就会在本身已经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去加钱买中高配车型。比如中控大屏幕,其实在开车时候根本不会去操作屏幕,但大屏幕就是显得有面子;还有就是天窗,大多数人开一年也不会打开几次,只是对那些老烟枪来说天窗还是有点作用;再来就是自动空调,多数人打开后会嫌风速吵而手动降低风速,等于变为了手动空调,所以这样看,支持买低配车的人有一定的道理,摒弃不需要的配置,将钱花在刀刃上,后期有选择性地加装需要的配置,尤其是那些网约车,本身就不以家用舒适为前提,而更看重利益产出,就有足够的理由去买低配车。

配置改装须谨慎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有些配置可以自己加装,比如倒车雷达、倒车影像、真皮座椅等等,但一些涉及到汽车电路的配置不推荐改装,比如一键升窗,国内大多数的改装方案都是在汽车的OBD上安装一个控制器来实现,但由此带来了很多案例,比如后备箱莫名自动开启,车门无法上锁等情况,正由于那些OBD的代码只是一些相对“专业”的程序员写入,并不是原厂数据完美匹配,所以会出现各种BUG;这种偶尔失灵的情况不影响安全也就忍了,但诸如定速巡航和一些驾驶辅助的配置绝对不推荐私自加装,因为这些功能需要和汽车的行车电脑进行深度匹配,原厂的兼容性和安全性绝对不是副厂可以媲美的,万一途中出现失灵小则擦碰重则丢了性命。

高配未必没有性价比

即使某些配置现在副厂已经做得很棒了,但首先撇开功能不谈,其安装的公差首先就肯定不如原厂开模的精度;其次这些配置将不会受到原厂质保,出了问题需要自己负担后果;最后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高配车中增加的配置,可能并没有溢价过高,相反每一款车出现的时候其实厂家已经对这款车的配置做了大量的调研,在全系车型中总有一款是预计走量的车款,而那款车相对于低配车,增加的金额可能非常有限,但配置上则会高出一大截,而那些配置可是享受有原厂品质的!这时候花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得到更有性价比的享受。

写在最后

综上买不买低配车还是看自己的用车需求,切勿因为虚荣或者被忽悠而为自己不需要的配置多花钱,当然如果经济宽裕,选择更高配置的车型,必定会为自己带来更好的体验,不存在买高配车就是傻这种外行的说法,毕竟钱在自己手里,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