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只有30%家庭有车,与欧美日有较大差距,为何汽车销量14个月持续下跌?

野马和尚


根据相关权威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年底,我国登记在案的汽车总量达到3.2亿辆,虽然从人均保有量上分析,中国的汽车应该还是上升空间,但是从总体数量上看,国内的汽车销售已经被前几年透支了,并且当前汽车销售恰逢多重负面因素集中期,所以汽车销量持续下滑。


当前的汽车市场明显面临以下几个压力:1、全球经济降速与国内经济增速减缓压力;2、新能源汽车换代压力;3、房地产业带来的居民消费增长压力;4、新生代消费阶层的负债压力;5、汽车产能过剩压力;6、二手车市场压力;7、使用成本压力等。

一、全球经济降速与国内经济增速减缓周期

由于外围贸易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这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国内经济依然没有明确走出逆周期,增长不足,再加上国内处于产业转型期,所以就业增长缓慢。而经济逆周期往往对汽车业会形成明显的冲击,欧美与发展中国家大都如此,这是由消费结构决定的,所以当前的汽车销售受大环境制约。

二、房地产业带来的居民消费增长压力

由于国内房地产价格过高,年轻人结婚买房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房贷原本就压力山大,如果再加上车贷,有多少年轻人能够供得起?

根据国家居民贷款的数据统计,全国的居民贷款总额高达49万亿人民币,人均负债平均下来3.5万。若去掉未成年与老龄人群,人均负债应超过十万元,而这些恰恰是买车的主力群体。居民负债的快速增长,对汽车消费会形成明显影响。

尤其是90后一代渐成国内消费主体,但中国90后一代人的债务与收入比达到1850%,该群体欠各种贷款机构和信用卡发行机构的人均债务约12万元人民币。年轻人的负债高增长对汽车消费明显不利,而汽车消费90%基本上都是贷款消费,而从负债增长来看,国内汽车消费处于一个周期性的饱和状态,中期进一步扩张存在一定的难度。

另外,国内股市长期低迷,广大投资者长期投资存在亏损或无收益率的情况,而股市投资者不少都是中产阶层,是主要购车群体,股市缺乏财富效应,这会抑制消费,自然也会影响汽车消费。

三、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不理想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同比下滑4.7%,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8月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同比下滑15.8%;9月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同比下滑34.2%。

新能源汽车是国内汽车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但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存在续航、充电、电池更换、维修费用高、补贴等问题,所以导致不少消费者驻足观望,这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新考验。市场其实也在等待更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四、二手车市场

2019年1-9月全国累计完成交易二手车1058.52万辆,同比增长4.32%,交易额为6670.46亿元。虽然二手车市场增速与新车销售今年都明显减缓,但是9月二手车经理人指数为52.6%,回归到荣枯线之上。9月全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31.18万辆,同比增长7.47%,较8月份增速明显加快,这也说明国内乘用车市场进入了“存量时代”,这个周期内新车的销售增长容易减缓。

四、成本问题

举个例子,现在的某些一线城市的申请车牌不仅时间长而且价格昂贵,拍一张车牌都要等待一两年的时间,价格高达9万左右,这怎么可能不抑制汽车消费呢?

当前不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一年正常的养车成本大概在15000—21000之间,这对普通工薪阶层压力还是有点大,如果车辆出现一些问题那成本就更高了。再加上道路堵、停车难等问题,因此对汽车销售还是形成了一些影响。

综合来看,在前几年国家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但是汽车是大额耐用消费品,也会导致出现市场饱和周期,尤其是在经济逆周期中表现会比较明显,除了上述一些原因之外,新标准与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对当前的市场销售形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国家政策刺激,预计今明两年汽车销售增长会比较缓慢。


馨月说财经


以前买车是身份的象征,现在只要买了车立马让你变成弱势群体,成了待宰的羔羊,油价高、停车难、停车费贵、各种违章罚款,而且还有一种弹性违章叫礼让行人,让你到了路口胆颤心惊!即使你驾车不违章,撞了闯红灯的人和非机动车你还得赔百分之十,甚至你还得担责任,谁叫你有车呢,谁叫你有保险呢不宰你宰谁?买了车就是案板上的肉,销量不下滑才怪呢!


洲洲快乐


差距就是美国要么无砖家,要么有是替人民讲话的。中国遍地是砖家,前天说汽车污染,限购。咋天说拥堵,限号出行。今天搞新能源,明天要费掉国五,后天就要推出国七,搞的人心惶恐不安!


贝勒爷196478214


我国有欧美日的收入吗?我们的用车成本比他们低吗?他们有单双号限行吗?我们的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是多少名次?


风快如电


先搞清楚数据

来看美国方面的数据

美国注册车辆数量2.8亿,人口3.27亿,983.4万平方公里。

再来看中国的数据:

截取的美国数据是车辆注册数据,那么对应的应该是机动车保有量,总数3.4亿。人口13.86亿,土地960万平方公里。中国家庭数量4.3亿户。

题目让我很疑惑,30%家庭有车的数据,在统计上面看并不合理。我们就当私家车算,保有量也有43%。

实际数据差异

根据去年12月我国的一些统计数据,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成,但是在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当中,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每1000人大约是173量,折算为总量为2.44亿量。所以,各数据汇总之后,我国机动车的家庭保有量应该是40%以上。当然,即使如此,我国在世行保有量排名还是低于伊朗和南非。而且,的确,我国汽车销量进入下坡路。今年之前几个月也是连续下滑。好了,抛开数据,我们来看汽车下滑的问题。

为什么汽车下滑?

和美国比较,我国用车成本较高

一个是油价。

美国有页岩油技术发展的原因,我们油价跟踪布油期货,美国跟踪美油期货,布油一直比美油更贵,另外我国汽油含税,消费税增值税叠加多种费率,占比达到44%左右。所以我国油价负担高于美国。

二个是过路费成本。

高速公路我国建设较快,成本较高。美国数百年的高速公路长度,我国几十年就超过了。所以短期建设高峰之后,成本会需要实际收费来分摊。这个很好理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建设,就要产生成本。

和美国比较,我国国情也需要减少汽车保有量

上面的数据显示,我国和美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但是人口多了很多。而且,从地理上,美国南北大平原,车辆行驶一马平川,我国西高东低,大量土地是山峰丘陵。所以我国实际发达的地区比较狭窄,集中在东部地区,而美国东西部都可以居住,车辆和房产都很分散很宽松。所以美国房子大多为独栋建筑(single-family)。他们距离市中心都很遥远,所以一户人家两辆车稀松平常。同样的,像Costco这种模式,就是停车加油量贩超市模式,对于广域的美国较为合适。

而我国大城市出现了车辆限购和堵车同时出现的情况,要了解国情,有些不是买不起车,而是被限制购车。而城市拥堵治理最好的方式是发展公共交通。这几年地铁在城市的普及也限制了车辆数量的扩大,要知道,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城市里有大量人口。

需求量也的确有所下降

经济也的确有些增速下滑,车辆是经济周期性产品,当然会有一定的因果。而最近几年新能源车的补贴浪潮也有一定的透支需求,这导致车辆需求提前释放,而当补贴退坡,需求也跟着往回走。

最近的汽车销量数据:

2019年1到9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14.9万辆和1837.1万辆,产销量较上年同比分别下降11.4%和10.3%。车辆销售已经连续15个月同比下滑。

分割线为后期添加内容:

很抱歉,有读者对我的国土数据有质疑,数据是谷歌来的。说真的,我打上去的时候,的确是没有考虑到国土面积排位的问题,搜了下百度,美国是937万平方公里,的确有出入,我不是地理专家,无法解答关于地理面积数据差异的问题,网络搜索结果是美国的一些湖泊,按照规则计算,添加到了国土面积,所以美国的国土面积有调整。至于中国的面积,百度是963.4057万平方公里,实际数据差约4万平方公里,我也不知道差异由来。国土问题需要呼吁专家,这的确是个严肃的问题。我只陈述问题,没有过多发言权。


财经纸老虎


我国虽然只有30%家庭有车,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是我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每年的汽车生产和销售量已经连续多年世界第一。但从去年以来,汽车销量却开始连续下滑。

造成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持续下滑的原因何在?

首先,经济增速放慢。经济增速放缓,直接使得居民汽车消费热情降低。人们开始理性消费,不再狂热借贷消费。6%的GDP增长,意味着高速增长时代结束,经济开始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人们的消费心理开始出现变化。

其次,由于我国居民车辆保有量已经达到2.5亿,即将超越美国2.53亿成为世界第一,千人汽车保有量平均179辆,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70辆。大部分城市已经拥挤不堪。上班高峰时段、节假日,甚至平常出门经常都会开车堵在路上。

第三,停车难,车位费贵。经常看到有新闻报道几十万、上百万的车位费。很多人买得起车却已经停不起车了。而开车到市中心找车位的时间,经常甚至要比路上开车时间要久了。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停车难直接影响是增加了生活成本和交通事故。间接影响更多,有限的停车空间易引发车主间的矛盾,破坏城市和谐,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

第四,前些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力度很大,在上牌方面又有政策优惠,所以在国家补贴与政策优惠期间,汽车消费出现了超前消费现象。

人们的买车需求被提前消费了。现在国家补贴力度减弱,汽车销量自然就有所回落。今年9月新能源车销量只有8万辆,比去年同期下跌超过34%。

第五,当前城镇居民债务压力较大,在经济繁荣期提前消费,现在不得不降杠杆,勒紧裤腰带,尽量延迟消费。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为77.7%,远高于发达国家,房贷支出限制了很多家庭的其他消费。

统计数据也显示,90后现在平均负债率高达1850%,人均负债12.79万,超过一半的年轻人使用了网贷。郭树清在今年陆家嘴论坛上说:“相当大比例居民家庭负债率达到难以维持的水平。”

第六,不同于欧美国家,人们出行主要靠汽车,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城市公交系统建设,已经比欧美国家发达。公交、地铁、高速公路、高铁四通八达,极为方便,开车的需要随着公共交通的巨额投资而减少。

美国有地铁的城市没几个,连休斯顿这样美国第四大城市都没有地铁,中国连二线城市都有了地铁。而中国高铁营运里程超过三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里程的三分之二,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第七,由于油价居高不下,养车成本不断提高。而且随着国家交通法规的不断完善、严格,限行、扣分、醉驾处罚、罚款等措施也间接提高了养车成本。很多人买得起车,却开不起车、养不起车。随着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在交通违法上的处罚措施还会进一步加强。


上林院


买车的都是有钱人,没钱的买车就是个累赘,中国百分之二十的有钱人都买车了,还有百分之十的装逼的穷人也买车了,而这装逼的都是贷款的,现在是又是还车贷又是养车,物价上涨,工资又不涨,日子不好过,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剩下的百分之七十都是穷人了,再也不敢买车提前消费了!


阿琪43108478


这个问题发表个人一点粗浅的意见。第一,该买车的差不多已经都买了。私家车,在中国以前是高消费商品。在十几年前谁家要买个轿车,那是很风光的。可如今就连在外打工的买车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我所在的公司员工只有300来人,但私家车的拥有量已经有100多部了。所以说买车的高峰期已经过了。以后走下坡路,那是必然的。第二,现在拥有私家车给人们的生活,带不来方便,反而带来了烦恼。像我们外地打工的,平时车子上下班根本开不了多少路,除非逢年过节回老家还算用处大一点。平常到市里面去,基本上坐公交车还要多一点。因为停车难,行车难,是每一个城市的通病。现在交通法律方面又特别严格,一不小心就会被罚款扣分,开车进城,反而有心理压力。我个人是有强烈的这种感觉的。第三,拥有私家车的开支也不可小觑。保险,油耗,过路费,保养费,违章罚款,年审等。一部车算下来一年没有1~2万块是拿不下来的。如果是理智一点的人的话,现在宁愿打车坐公交,也不再买私家车了。总之什么东西发展都会有一个从低到高从高再到低的过程。虽然说私家车的销量在减少,但是总体来看这个数字还是不小的。


人间百姓杂谈


说一个身边的事:今年清明期间回老家,开俩辆车,我坐侄子的车二手马6,回老家前他就做了功课,准备走国道,这样可以省105元的过路费,结果路况不熟跟导航又上了高速,很是懊恼,高速还在修路,交了过路费路况还不好,他的职业是一名厨师,每月7000元工资,我弟开的是雷克萨斯SUV.每年仅收租子约50W.标准的中产,从不为油费停车费计较的主,我就同我侄子说,有车当同你小叔一样,这样就不会为车所累,要不就像我一样不开车,当然我也不白坐他的车,二哥三哥我和小弟四家,回老家我负责吃饭晚餐和午餐,早餐我本来要买单的,侄子说小钱他买,小弟负责住宿,我的住宿费我自己交的,真的实现财务自由了车是地地道道的工具,不再为车所累,不然开车真的是负担,我也买过车,只是路盲,一年违章罚款8K多,后来就不开车了


雪莲花70935


其实说买不起汽车有点过了,现在汽车便宜的3万多就到手了。关键还是用车太不方便了。

先说年审,六年后每年一次的年审太扰心了,如果取消私家车年检,很多人买了车,哪怕一年开不了几次,放家里也无所谓,当一个备胎用也行。

路上到处都是摄像头,还有N多流动摄像车,随时对付稍微不注意的你。上个月去处理违章,发现有一个单子是在路边停了28秒,人也没下车,问为什么成了违章,交警告诉我,停车15秒就算违章,说得不好听点,突然接到个电话,靠路边停车接个电话时间都不够。

礼让行人就更扯淡了,平时在路上,遇到小狗过马路都会停车让行,对人就更不敢沾边了,但有的地方,斑马线路段宽,顾了这头没顾那头,一不注意就被拍照罚款,你交警知道哪里容易违章,不要跑那里拍,而应该在那个斑马线上装红绿灯呀,这样才是为民,而不是只顾罚款。

所以现在有朋友如果问我买什么车好,我都是劝朋友不要买车,出门打车比买车出行,要省钱、省事、省心,实在是钱多要装B,那没问题,买豪车。

再从投资角度看,象车这种贬值快的商品,如无必要以租为宜。

现在看网上发布的数据,也确实如我说的那样,豪车销量不错,一般的代步车销量降低,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

所以要提高汽车销量,不是靠降价提升,而应该先提高用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