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王永和镜头下的蔚县

蔚县的前身叫蔚州,古燕云十六州之一。

在后人绘制的历史地图上,蔚州左邻云州(今山西大同),右邻幽州(今京津以西)。

1931年,中华民国政府改蔚州为蔚县,县政府所在地后设在蔚州镇(今县城)。


南安寺塔

这是今天的蔚州镇中心。图中的南安寺塔,始建于北魏,辽代重修,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毕业通知

蔚州在晋冀北部是耕读文化的典范,历史上出过很多学子名人。

这是民国初年,直隶省口北道巡按使和铨叙局(蔚州隶属直隶省口北道管辖)下发给蔚县某村王姓之子的新学(相当初中)毕业通知(报子送达张贴)。

村堡

堡子「bǔ zi」,又叫村堡或邨堡[cūn bǔ]

蔚县历史上,素有“八百村八百堡”之说。意思是,村即是堡,堡即是村。堡是村的建筑形式,村是堡的实质内容。

堡,有军用、官用、民用之分,多数是民用。堡子建筑规模比城池要小,就是四周有防御性墙垣的村寨。堡子有前后门,堡门上都建有真武庙。真武庙除了供村民烧香祈祷外,还起着瞭望值更作用,值更人员负责开启关闭堡门。

全国解放后,随着社会治安环境改善和新建民居出现,蔚县堡子多已废弃或拆除。目前原始堡门保存较好的,还有200余个,这是其中之一。

堡子

堡子,是蔚县突出的历史文化特征。

堡子,除了建筑形式外,还包含了寺庙、戏台、民居、民俗、民生等丰富内容。

蔚县历史上村村有庙,儒释道三教并存,个别村还有教堂。数量最多、建造最早的是真武庙(也叫玄帝宫),其次是关帝庙、三元庙、五道庙、观音殿,名目繁多。

这是单侯堡的关帝庙,清末建造。壁画精美,青石材质的双旗杆十分罕见,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壁画

蔚县现存老寺庙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壁画。

寺庙壁画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三国演义和民生为主要内容的清代壁画,二是以佛教为主要内容的明代壁画。

这是单侯堡关帝庙壁画之一《三英战吕布》

6

观音殿壁画

这是清代观音殿的壁画(关云长成为菩萨左胁护法)

寺庙壁画

这些壁画在文革中遭到了严重毁坏,有的被刮掉,有的被涂泥掩盖。如今经过洗刷,重现光彩。

这是以佛教为题材的一幅寺庙壁画。

戏台

历史上蔚州大村都有戏台,繁华的乡镇都有戏班子。婚丧嫁娶、逢年过节都请当地班子来唱戏。看戏是蔚县民间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如今这些老戏台多已废弃,但作为古建研究却有重要意义。

老戏台壁画

老戏台多为大清同治年间兴建,建筑样式一摸一样,这可能与当年山西梆子兴盛发展有关。

从老戏台内的壁画中还可以看出当时的戏剧形象,右边的女子已是清代装束。

民居

多是清代建筑,在模仿中原民居建筑风格的同时,又保持了雁北地区建筑的特点。

这是常见的蔚州民居样式

民居大门

这是常见的民居大门

影壁

蔚县的影壁有两种,一种是堡门影壁,另一种是民居影壁。影壁造型多种多样,砖雕图案也是多种多样。

这是常见的民居影壁

周永明的夫人(中,红衣老人)给子孙后代人表演手功剪纸的情形


14

省级非遗——蔚州青砂器

传统手工艺制品,用当地金属元素含量丰富的"甘子土"作坯子、经过140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的器皿,具有煎熬食品、药物不变色、不变味的特点。

蔚州青砂器历史悠久,据说明英宗的大太监王振(蔚州人,净身为宦),曾把家乡砂壶引进皇宫御医院,用来为皇上熬煎中药。

这是蔚州青砂器第五代传人王龙磊烧制青砂器的情形

省级非遗——打树花

蔚县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古老特色的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其过程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闪光飞花。铁水飞溅,状如枝繁叶茂的金树冠,被称之为"打树花"。

省级非遗——蔚州秧歌

亦称蔚州梆子,是中国北方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道光年间,随着山西中路梆子向北发展延伸而出现,蔚州秧歌在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一带壮大起来。蔚州秧歌剧目繁多,在今蔚县人口集中的乡镇都有专门戏班,婚丧嫁娶、逢年过节都有演出。

这是蔚州秧歌专业剧团在老戏台上演出

衣冠简朴古风存

春播时节

先后在军内外报刋杂志发表摄影作品百余幅。

2017年起参加摄影比赛,其中的部分摄影作品在国际影赛中获得10枚金牌、2枚银牌、多次勋带奖。

退休后专注摄影爱好,以人文题材见长。拍摄内容以蔚县为主,热心公益事业,担任蔚县爱心团顾问,无偿拍摄并赠送照片,受到蔚县有关方面赞誉。

本期展示的,是他拍摄的蔚县题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