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到底是谁毒死的?

江南秋叶3


除了慈禧,还能是谁?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只有37岁,即便自小体弱,可是作为一个皇帝,拥有最好的医疗条件,他又岂会死得这么突然。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已经73岁了,为何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光绪死后的第二天突然咽气?

这可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慈禧临死前所制造的一场谋杀案。

对于光绪皇帝的死因,虽然清朝官方资料说他是病死的,可是他死后一直流传着“光绪被毒死”的说法,这难道真的只是空穴来风的谣言?

显然不是。

2008年的时候,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部门曾联合组成了一个专门研究光绪皇帝死因的课题研究小组,在光绪去世100年之后,用科学技术对光绪的死因展开检验、鉴定和研究分析。

最终,这个课题研究组得出了一个意料之中的研究结论——光绪皇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所以,光绪皇帝显然是被人毒死的。

另有时任清朝礼部尚书溥良事后回忆,1908年11月14日傍晚,他当时正在慈禧的寝殿外守候,以防慈禧突然咽气,可是没等来慈禧咽气的消息,他却看到一个太监捧着一个盖碗从慈禧的寝殿中匆匆忙忙地走了出来。

溥良拦住这个太监,问了句:你这端的是什么?

太监自然也认识溥良,所以乖乖回答:这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

这个太监口中的“塌喇”即为我们所熟知的酸奶,可是让人疑惑的是,没有任何史料显示光绪皇帝喜欢喝酸奶,为什么慈禧会突然让人给光绪皇帝送酸奶?

更让人奇怪的是,慈禧让人去给光绪皇帝送了酸奶之后,没过多久,便传来了光绪的死讯,这还能说是巧合吗?

除此之外,屈桂庭曾经入宫给光绪皇帝诊治,他在事后也回忆了当时在宫中所见到的种种“异状”:

迨至十月十八日,余复进三海,在瀛台看光绪帝病。是日,帝忽患疼痛,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的了不得”时,中医俱去,左右只余内侍一二人,盖太后亦患重病,宫廷无主,乱如散沙,帝所居地更为孤寂,无人管事。

光绪突然发病,突然声嘶力竭地喊疼,可是,此时不仅没有御医在一旁诊治,甚至是服侍光绪的人也只留下了一二人。

即便此时慈禧也生病了,可是御医不可能只有一两个人,清政府难道已经穷得连御医都养不起了?显然不可能,更何况即便当时御医去休息了,可是光绪皇帝发病了,留下来服侍他的人总得去叫御医过来抢救一下吧?

可是,屈桂庭却用了四个字去形容当时的场景——无人管事。

谁有这样的能耐,或者说谁有这样的胆量压着所有人,不让他们救光绪?显然只有慈禧才有这样的能耐和胆量。

同时,屈桂庭入宫给光绪治病的时候,奕劻便曾经对他说过一句话:“有无危险,可直言先告诉我,密奏太后。”

奕劻听命于慈禧,奕劻的意思自然也就是慈禧的意思,慈禧为什么让奕劻对屈桂庭说这样的话?是则是为了实时监控光绪的病况,治不好自然就没事,可如果病情好转了的话,那就得慈禧下手了。

所以说,光绪皇帝绝对死于慈禧这个老妇人之手。

那么,对于已经叫了自己几十年“亲爸爸”的光绪皇帝,慈禧为何一定下此毒手呢?

慈禧认为自己和光绪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所以为了避免将来自己死后被光绪皇帝清算,她只能让光绪皇帝先死。

慈禧和光绪发生过两次冲突,致使他们彻底决裂:

第一次是光绪发动戊戌变法的时候,试图实施“围园杀后”计划,结果反被慈禧抢先发动政变,然后软禁了他。当时,慈禧想要废了光绪,另立一个小皇帝,继续名正言顺地掌权,可惜为洋人所阻挠。

第二次是八国联军攻入京城之前,慈禧瞒着光绪处死了他最宠爱的珍妃,将珍妃投入井中活活淹死。

光绪皇帝恨不恨慈禧呢?当然会恨,慈禧对他有夺权之恨,有囚禁之恨,还有杀妻之恨。

所以,不论光绪心中有没有想过报复慈禧,慈禧都不可能冒险留着光绪,如果光绪清算她的话,恐怕鞭尸都不为过。

所以,慈禧只能让光绪先走一步了。

只不过让慈禧没想到的是,她虽然除掉了光绪,免除了光绪可能会秋后算账的后患,可却算不到自己最后会栽在孙殿英的手中。


吾与吾国


2008年,北京法医鉴定中心出了一个鉴定结果,立刻成为了当时媒体的头条,这个结果便是大清光绪皇帝的死因鉴定,经过科学周密的化学测定和毒素测定,中心曝光的报告显示,光绪皇帝死于三氧化二砷(分子式As2O3)中毒,说成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就是,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

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被如此下作的手段毒死,咱们先把时间的指针调到光绪死亡前的那场变革-百日维新,这一年,慈禧皇太后恋恋不舍的把手上的权利部分移交给了光绪帝,自己跑了用北洋海军军费修复好的颐和园中养老,光绪帝作为极尽的,热血的一代君主,立志能成为像康熙大帝那样力挽狂澜式的英雄君主,所以在他掌权后,开始急不可耐的对大清国这艘破船开始整修,他组建了维新变法派,企图改变传统的政治格局,改变清国落后的制度,他开始任用那些有着新派思想的维新人士,一如康有为,梁启超,但是他们的改革触犯了守旧大臣的根本利益,他们抱团抵制变法,并处处难为新政的推行,就这样,光绪下旨处罚了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这帮官场老油条,很快的把火引到了颐和园慈禧身上,最终,慈禧再度出山,再次发动了政变,逮捕了变法的激进分子,并且把光绪皇帝软禁在了中南海的瀛台之上。自己重掌大权。

时光如梭,转眼慈禧就重病在身,她在死亡的前一天,光绪皇帝竟然驾崩了,自那天起,坊间就一直谣传,光绪之死绝不是自然病死,而是被谋杀致死,08年的鉴定结果,把这一传言坐实了。光绪确实是被毒杀而死,经过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录,他们把杀人凶手几乎都锁定了一个人,那便是慈禧太后,理由很简单,慈禧不想在自己死后,光绪帝重新掌权,不想掌权后的光绪对自己全盘否定,弄不好还会清算自己,所以这一点是慈禧万万不想看到的,所以据一个老太监回忆,慈禧在死前曾经赐给了光绪一大碗老北京酸奶,在光绪饮下后,光绪七窍流血驾崩.....


老猪的碎碎念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而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光绪皇帝先慈禧一步走了,这两位大清国最尊贵的人,就这样一前一后走了。

这一事件立即引起当时国人的震惊、诧异和疑惑,一个名义上的最高权力者,一个实际掌权人两人前去仅相隔20个小时,这么多年以来,光绪蹊跷的死在慈禧太后前一天,的确使人很是疑惑,真的只是病逝,还是“被人为的病逝呢”。

编辑搜图

光绪的死因疑点众多,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近代史上的一桩谜案

20世纪80年代,历史学家、医学专家经过对大量的史实研究,光绪皇帝的诊断脉案和药方研究后,认为光绪皇帝属于正常死亡,与谋杀论无关。

而当年接近宫廷的人都认为光绪的病不至于 死亡,怀疑他是被慈禧、袁世凯、李莲英等所谋杀的。

这两种观点相持不下,各有依据,因而长期争论不休,难以定论。

光绪的死因被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列为重大研究课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对光绪的遗体进行了科学鉴定,从光绪的头发、胃中检测出大量砷元素(砒霜主要成分),这就证实了光绪确实死于砒霜中毒。

编辑搜图

光绪帝被毒死,已有定论,但凶手到底是谁呢?

一直以为认为下毒的人有三个:慈禧、袁世凯、李莲英。

光绪再是傀儡皇帝,也不是说谁想毒死就可以毒死的,一般大臣谁有这个胆子,这可是诸九族的大罪,袁世凯再害怕了光绪掌权杀了他,在慈禧授意下,他也不敢的。

我认为是毒杀光绪的是慈禧太后,为什么这么说呢,权利是蒙蔽心灵的毒药,为了它可以母子反目、血脉凝固。我们来看看慈禧的最后一天都做了什么,就懂了。

编辑搜图

1908年的冬天,光绪 就已经病重了,但是慈禧并没有好好的召集太医为他医治,而是先选继承者。

慈禧连下了两道旨意:第一道宣布: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第二道:将醇亲王载沣之子教养在宫中,在上书房读书。

这就是隐晦的在向大家传达立溥仪为储君。

为什么立溥仪做储君,而不是选一个成年人或者载沣呢,她的目的是很明确的。特别是光绪死后连续下的两道旨意,她的野心昭然若揭,一道是早就拟好的以溥仪入承大统懿旨,另一道是让载沣监国。

“现在时势多艰,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着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 禀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

编辑搜图

慈禧太后此时已经病入膏肓了,一方面她担心自己走在前面,光绪掌权后,还不得对她进行掘坟式的报复,更何况当初光绪帝做出“围园杀后”这样的事来。所以慈禧先下手为强,毒死光绪,让溥仪继位,如若自己转危为安,还可以再度垂帘听政。若自己不幸,至少不用担心光绪报复,同时也能让自己的侄女隆裕继续掌权。

然而慈禧终究没有熬过历史滚滚的车轮,这对母子相继离开,真不知这对母子在黄泉路上相见,又当如何相处。


雨霁视角


根据末代皇帝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记载,光绪皇帝应该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

光绪帝的名字叫爱新觉罗载湉,是醇亲王奕環的第二子,醇亲王奕環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是奕環的四哥。

咸丰皇帝继承了道光皇帝的皇位,在位11年后去世,年仅30岁。皇位由独子载淳继承,就是同治皇帝,同治皇帝时年6岁,不可能处理军国大事,为此将最高决策权交给了同治皇帝的和嫡母慈安太后和生母慈禧太后,国家大事需要她们俩盖章才能施行,这等于是给慈禧太后直接干政提供了依据。

同治皇帝19岁那年去世,没有孩子继承皇位。慈禧太后这么强势真不好,古人说厚德载物,但慈禧没能把自己唯一的孩子同治皇帝载住,说明德不厚。皇位谁来继承?慈禧把皇位交给了咸丰皇帝的七弟醇亲王家里,交给了醇亲王奕環的儿子载湉,载湉既是同治皇帝载淳的堂弟,又是表弟,因为载湉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这样,载湉就过继给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当儿子,被立为新皇帝。当时有人反对,说是应该给同治皇帝找个孩子过继过来当儿子,但慈禧有私心,他不想当太皇太后,而找载湉确实是亲上加亲。这样载湉就成为光绪皇帝,慈禧就成为光绪皇帝载湉的皇额娘。

按理说,这母子的关系应该好处理。但是,慈禧这个人是个权力狂,神经病,她对权力十分狂热,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十分自信。光绪皇帝大婚后,慈禧曾经一度名义上还政于光绪,但是还都是在幕后操作。光绪皇帝本人也太嫩了,处事的手法不老道,做事急躁,在许多问题处理上不成熟,特别是在戊戌变法的问题上和慈禧最终分道扬镳,光绪被慈禧软禁起来,母子关系已经降至冰点。

光绪的身体不太好,整天高度紧张的人身体能好吗?慈禧将自己的儿子逼死了,对光绪这个养子自然也不会太好。光绪一生都没有生过孩子,从小思想负担太重。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突然病死。而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死了,就在死前的第三天,慈禧立了3岁的溥仪为嗣皇帝,由溥仪的父亲载沣监国并担任摄政王,载沣是光绪的亲弟弟,而这个时候,光绪皇帝还活着。

光绪去世前一天的确生了病,但不是什么大病,偶感风寒,还能行动自如,正常说话。奇异的是,38岁的光绪第二天就是去世了。后来,上个世纪末,考古专家对光绪皇帝的头发进行了检测,的确是中毒而死。这样真相才天下大白,光绪皇帝是被人毒死的,谁毒死的?只有慈禧太后敢毒死皇帝,慈禧也有这个作案动机。

一旦慈禧先于光绪死亡,光绪皇帝必然重新出来执政,被关了10年的光绪皇帝会绕过慈禧吗?倘若如此,慈禧的结局可能是死无葬身之地。慈禧这个恶毒的女人,祸害中国半个世纪。


坐看东南了


究竟是谁毒死了光绪皇帝?

清代官方文献和宫廷档案记载光绪帝为病死。但光绪帝在慈禧死前一日晏驾,时间过于巧合,外界对其死因历来有诸多揣测。许多野史、宫廷回忆录包括溥仪均指出光绪帝是被人下毒所害,但对凶手的推测各不相同。

2008年,在光绪帝去世一百年之际,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央电视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确定光绪是因为“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而亡。

研究人员通过现代法医学手段,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分析。专家发现,光绪的衣领部位及头发上均沾染有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袍服胃区的三氧化二砷源于尸体腐败时的体液浸蚀所致,而头发及衣领的三氧化二砷也是尸液浸蚀的遗留。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而仅在光绪帝部分衣物和头发上检出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傍晚被囚禁在瀛台的38岁的光绪帝驾崩;第二天下午,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74岁的慈禧太后也断了气。因仅隔一天,其死因引起许多猜测。

“清光绪皇帝死因”研究报告会上,颇多争议的光绪死因疑案,在百年后通过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得以确证:光绪帝突然“升天”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

“光绪之死”是上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光绪的死因却众说纷纭,成为近代史上一桩谜案。有人认为,慈禧不愿意光绪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

清室后裔、书法家启功指出,其曾祖父、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曾亲眼看到太监从病重的慈禧宫中传出一个盖碗,称“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

“塌喇”在满语中是优酪乳之意。此前从未听说过光绪帝有任何急症大病。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

随后乐寿宫才哭声四起,宣布太后已死。慈禧与光绪素有嫌隙,况且当时慈禧已处于弥留之际,此时派人给软禁中的皇帝赠食,极不寻常。启功认为,慈禧可能先于光绪帝已经病死,但秘不发丧,直到确认光绪帝死亡后才对外公布死讯。

央视主任编辑钟里满依检验结果及史料记载认为,慈禧自戊戌政变以后就阴谋废黜及弑害光绪,更担心光绪会在自己死后复位翻案,所以才会在病危之时下毒手。

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怕慈禧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还有说是太监李莲英下的毒,因为他得悉光绪日记中说慈禧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但也有人认为光绪是身体虚弱病死。


乌拉杂谈


说起这段历史,难免让人有些悲伤,也会勾起"若光绪不死,中国将走向何方"的遐想。

光绪皇帝,这个甲午战争中坚定的主战派,戊戌变法中希望通过变革维新使国家富强的年轻皇帝,不幸的出生在最哀伤,最腐朽的年代,以至于他的理想尚未完成就死于非命。



光绪帝是如何死的呢?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光绪皇帝生前的脉案描述,光绪帝自幼体弱多病,睡觉的时候如果辈子盖不严就会感觉浑身冰凉难以入睡,并且长期梦遗,导致身体十分虚弱,只能通过长期服用药物维持。那光绪帝有没有可能是因为长期病魔缠身,导致突然死亡的呢?

1938年,一伙不明身份的军队闯入光绪陵墓,把陵墓内的财宝洗劫一空,野蛮的把光绪皇帝的棺椁劈开一个洞,光绪皇帝的双脚被脱出棺外,万幸没有对光绪帝的尸身造成严重的破坏,为后人揭开光绪之迷保留了条件。



2006年,专家对光绪皇帝的遗骨、遗物进行检验发现光绪皇帝是遗骨、头发,衣服上均有高浓度的砷,胃部区域砷含量最高,甚至将贴身的内衬前后各腐蚀出了大洞,这说明光绪皇帝生前一定服用了足以致命的三氧化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砒霜,证明了光绪皇帝是被人谋害的。



凶手是谁?

关于谋害光绪皇帝的凶手,现在还无定论,但普遍认为嫌疑人有三个。

一、慈禧

光绪皇帝与慈禧有着三十几年的恩恩怨怨,在慈禧的压迫下,光绪皇帝可以说惶惶不可终日。有一次慈禧和光绪皇帝一起看戏,这出戏的名字叫《打龙袍》,看戏过程中慈禧说:"打龙袍干什么?皇帝犯错了就应该直接打。"此时一旁的光绪皇帝连连称是,由此可见两人关系十分紧张。据说慈禧大限将至,有太监对慈禧说:"知道老佛爷身体欠安,皇帝面带笑意。"慈禧闻言对着光绪帝方向说:"我不会死于尔后。"于是命李莲英将光绪毒死。

关于慈禧毒害光绪的说法,我个人认为动机不够充分,而且证据不足,慈禧与光绪最大的矛盾无非就是权力之争,慈禧知道自己大限已至,这个矛盾已不复存在,那么慈禧为什么还要不依不饶,非至光绪于死地呢?而且光绪若死,大清后继无人,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期,无疑将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政治人物的慈禧应该明白这一点,她为什么要亲手断送清帝国的前程呢?更何况她也没有心怡的继承人。除非她确实老糊涂了,或者本身就是个变态。



二、袁世凯

光绪皇帝大力推行维新变法,一心想让自己的王国快速的富强,但变法牵扯着各方利益,必然受到各方阻挠,帝党多文士而乏兵勇,遂拉拢手握六七万新军的袁世凯,若皇帝有难,可进京勤王,并合谋挟持慈禧。袁世凯表面应允,实则话里话外提醒光绪,劝光绪放弃,反对康梁这等新晋之臣,认为他们,虽有勇气但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做不成事。政变前一天还对光绪说:“至新近诸臣固不乏明达猛勇之士,但阅历太浅,办事不能慎密,倘有疏误,累及皇上。”可此时同样没有经验的光绪一心变法图强,错误估计形式。当帝党的变法涉及到政治制度的时候,慈禧觉得这些娃娃闹的过分了,于是发动政变,此时光绪最后的倚仗,手握新军的袁世凯未动一兵一卒,还将帝党要挟持慈禧的事报告给慈禧。光绪皇帝认为袁世凯背叛了他。

那么当慈禧归天光绪重掌大权,袁世凯怕不怕?皇帝会怎么对付他这个叛徒?何不趁此时光绪还是个儿皇帝,先下手为强?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关于光绪之死这件事,溥仪回忆"一个叫李长安的太监曾经说起,光绪帝吃了一剂药后腹痛不止,最终身亡,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个人认为光绪为袁世凯所害,可信度较高。



三、李莲英

李莲英在慈禧必经之路上唱戏,慈禧是个票友,自然被吸引,还跟李莲英对了几句,李莲英又是个造型师,会梳头,从此深得老佛爷喜爱,在老佛爷面前他是奴才,在别人面前他可是实实在在的主子。李莲英狗仗人势,早被帝党愤青列为必杀之人,光绪帝对此态度并不明朗,消息灵通的李莲英自然知晓,若慈禧西归,皇帝掌权,帝党复活,自己必死无疑,于是暗害光绪,或假借慈禧名义,毒杀光绪皇帝。

个人认为有这个可能,但概率很低,李莲英固然有权有势,却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与魏忠贤这种不是一类人,欺负欺负弱小,说几句坏话,跟慈禧打打小报告一定是有的,但若让他参与皇室内斗,以他这么聪明的人是不会做的,而皇帝只是态度不明朗,并且有些史料记载,李莲英当时是两面讨好,未曾得罪光绪,光绪还感念李莲英献被之情,所以我觉得李莲英可以排除在外。



1908年11月14日,年轻的皇帝怀着愤恨与不甘,结束了他悲哀又无奈的一生,至死都没能摆脱慈禧的魔爪,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享受帝王葬礼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灵柩跟在女人棺材后面出殡的皇帝,我们不再评价,好的坏的都随着那一捧黄土埋入地下,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一切关于光绪之死说法都只是人们的猜测,而这段热度不高的历史,或许终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永恒的谜案。


李大胆真敢说


历史上对光绪皇皇帝的死因有好几种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1种就是说光绪皇帝得了天花。因为当时宫里面确实有天花,有一个公主在光绪皇帝死之前的三天的天花死了,这个是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所以得天花死这个理由,勉强可以说得过去。

第2个就是说光绪皇帝是得了花柳病,就是所谓的梅毒。因为当时的御医接到慈禧太后的安排到宫中给光绪皇帝看病,慈禧告诉他们说皇帝得了天花,所以他们只能拿天花的方法来治,但是他们知道是得了花柳病,而且当时的花柳是没有办法治好的,所以最后光绪皇帝最钟身体溃烂而死。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在光绪皇帝死的前一段时间多次探望他,他在自己的日记里面,有每次探望皇帝都记载。日记里面只是提到了皇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没有没有明确记载是什么病,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亦或者是因为花柳病不光彩,所以不能让外人知道吧。

第3种说法就是慈禧死之前把他带走的,这种说法民间比较容易接受,因为从利益的角度上来看,慈禧下属毒死他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光绪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史学界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来界定光绪皇帝的死。

个人觉得呢还是天花死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因为毕竟当时的医疗水平确实不行,而且皇宫里面确实有人得天花死了。所以还是不要把慈禧太后想的再恶毒了,因为这个女人已经背负了太多的骂名,实在不想再雪上加霜,落井下石了。



大唐柳侯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国家清史编修委员会于2008年10月公布了对光绪皇帝头发以及衣物的化验结果,确定了光绪的死因是砒霜中毒。

这个消息是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主任李国荣研究员亲自发布的,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也就是说,光绪的死因基本可以确定下来,是中毒而死的。

一、光绪死前的情况

变法失败之后,光绪虽然被软禁起来,但仍然保持每天向慈禧请安的习惯。光绪的《起居注》中,对他每天的行动都会做记录。通过《起居注》我们可以看到,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九日这天,光绪仍然向慈禧请了早安。这说明在这之前,光绪还是能够活动的,就算有病,病情也不会太重。

十月二十日,《起居注》上没有记载光绪向慈禧请安,只说了三个字“上不豫”。这本来是个正常现象,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身体不舒服,卧床休养两天,人之常情。

可是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同一天,慈禧在仪銮殿发下懿旨,任命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送宫中教养。要知道自多尔衮以后,清朝再也没出现过“摄政王”,这个举动明显有“托孤”的意味。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一天,至少慈禧已经知道或者预感到光绪命不久矣,已经在安排后事了。按正常的逻辑,光绪不过染病一天,慈禧怎么就会知道光绪不行了呢?

光绪从发病到死亡,速度非常快。二十号发病,二十一号就驾崩了。按说光绪年纪也不是太大,也没有什么致命的疾病,宫中杏林高手如云,为什么走得这么快?都不抢救一下吗?



二、光绪的病因

光绪皇帝有一本病历,叫做《病原》,里面记载了光绪从小到大每一次生病的病症、药方、治疗方案和病愈时间。从这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光绪自幼体质比较弱,而且有一个长期遗精的毛病。他严重的时候,每月遗精可达十六七次之多,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这么频繁的次数。

这个毛病虽然各位御医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根治。光绪本人对这些御医也极不满意,常骂他们“服药非但无功,而且转增,实系药与病两不相合,所以误事!”他在和老师翁同稣的谈话中,也多次说过“名医伎俩,仅止如此,实在可叹!”说明这个老毛病一直困惑着他。

但这个病不是致命的病,不会造成光绪的猝死。

让我们回到光绪驾崩前三天。这是十月十七日,太医周景涛、吕用宾给光绪把过脉,认为光绪身体虚弱,元气受损,并预言“此病不出数日,必有发作”。果然,两天后光绪发病,呈现胸闷咳嗽、大便不能、全身乏力,不能起床的症状。到了二十日上午,意识开始有些模糊,嘴角口水不止,牙关紧咬,人已半昏迷。下午五点左右便去世了。

按说,光绪之死,御医们先是查不出病因,后又拿不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应该要追责的,可是事实上,光绪死后,这些御医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这与慈禧惯常的作风有些不同,似乎慈禧事先便已知道,光绪的病是治不好的,医生没有责任。

那么,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认为,慈禧已料定,此次光绪必死呢?这也是人们一直怀疑慈禧的一个理由。


三、谁是凶手?

光绪之死,谁的嫌疑大?一般认为有三个人有嫌疑。

第一是慈禧。慈禧与光绪的关系一直不好,如果说是生活上的原因,那还是小事。两人最大的分歧是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特别是变法之后,慈禧一直怕光绪将来在自己死后会重新恢复新法,推翻她的既定方针,排斥她的人事安排,危及祖宗家业。

慈禧曾亲口对光绪说过“我不能先尔死”。何况从实际情况上看,她又是最方便毒死光绪的人。她有能力做到毒死皇帝而神不知鬼不觉。更何况慈禧的死与光绪相隔仅一天,实在太过巧合,难免会让人产生各种联想。

其他的嫌疑人有李莲英和袁世凯两位。据说李莲英因为经常在慈禧面前中伤光绪而引起了光绪的深恨。这个太监头子怕慈禧死后,自己失去了靠山,光绪会接下来对付自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下手毒死了光绪。而袁世凯则是在变法的关键时刻,出卖了光绪,使得光绪的万丈雄心一朝断送,出于同样害怕报复的原因。在进药时下了毒。

光绪之死是清朝谜案之一,我们没有任何证据指证谁是真凶,只能通过推测看谁的可能性最大。

李莲英和袁世凯的嫌疑是有,但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任何一个皇帝,都处理、打击过手下的臣子,这在封建社会是常事。袁世凯宦海沉浮多年,李莲英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对这一点如何不知?

如果一个臣子受到处理,且不是特别严重的处理,仅仅因为皇上不喜欢自己就敢动手弑君,那历史上的皇帝也未免死得太容易了。

从封建社会的伦理来说,光绪是皇帝,是天,莫说不喜欢你,就是没有任何理由要杀你,这也是常见的事。除了极少数人之外,一般人根本不可能产生弑君的想法,真的,连这个想法都不敢想。


李莲英算什么东西,一个奴才而已,他绝对不敢做此等灭门之事。而袁世凯当时手握兵权,已非昨日吴下阿蒙,光绪要铲除他,首先要掂量掂量。仔细想想,袁世凯并没有急于弑君的理由。从手段上来看,一个外臣,连内宫都进不去,如何安排下毒?如何买通上上下下?这不是买通一两个人的事,根本不具备操作性。

所以我认为慈禧的可能性最大。光绪十月十九日生病,她便当天安排后事,她是诸葛亮么?老佛爷如果能够解释这个问题,我就相信她的无辜。

END.


博书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前两年的时候,国家专业检测光绪皇帝的头发和衣服里面,在里面检测出了砷,可以确定是被人毒死的,具体是谁下的毒依然是个谜。

猜测一:慈禧

有很多人认为是慈禧下的毒手,此嫌疑也确实很大。光绪帝在位的30多年中,一直都被慈禧控制,两人之间的矛盾斗争一直都在进行中。光绪死前,慈禧病危,有人对慈禧说光绪听说你快不行后面露喜色。慈禧大怒:“你必须死在我之前。”于是派人将光绪帝毒死。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不会是慈禧,慈禧在光绪帝死后不到20小时就死了。另外慈禧要毒害光绪帝需要面临很大的风险,何况光绪还是自己的儿子,

猜测二:袁世凯

有人认为是袁世凯派人毒死了光绪帝,原因是在戊戌变法中他出卖了光绪帝,所以光绪帝一直很恨他,他怕光绪帝在慈禧死后找他算账,所以就毒死了光绪帝。

猜测三:李莲英

李莲英是慈禧的亲信,一直欺负光绪帝,他担心慈禧死后,光绪帝日后饶不了他,所以先下手为强,就毒死了光绪皇帝。


关河南望


光绪皇帝只能是被慈禧毒死的,不会是别人。

光绪帝四岁时,他的表哥,也就是慈禧的独生子同治皇帝驾崩,按当时的礼法,应该从溥字辈里选择继承人,即从道光帝后人的最近支里选出这个新继位的皇帝。但是慈禧不顾朝臣的反对,一意狐行,执意不为同治帝立嗣,而是为咸丰立嗣。因为如果从溥字辈里选择一人为同治帝立嗣,慈禧就是太皇太后了, 即使垂帘听政也是同治帝的阿鲁特皇后,慈禧只能退居后宫养老。慈禧不甘于这样做,她逼着阿鲁特皇后吞金自尽,追随同治帝于九泉之下,然后强行立了才四岁的醇亲王长子为新帝,就是光绪帝。

在当时的情况下,从慈禧的角度出发,她中意的人选只有这一个孩子,只能立他,不能立别人。因为光绪帝的父亲醇亲王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是咸丰帝的异母弟弟,而光绪帝的母亲也就是醇亲王的嫡福晋叫叶赫那拉婉贞,即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所以光绪帝不论从父亲还是从母亲,都和慈禧血缘深厚,是亲上加亲的关系。慈禧选择光绪,其实就是选择把清朝的政权牢牢控制住。

光绪帝4岁登基,到18岁亲政前,慈禧一直控制政权,到光绪18岁大婚,慈禧实在没有继续训政的理由,无奈只能表面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经过同治和光绪两朝的训政,她已经牢牢的把握住了朝政,表面上她退居深宫养老,其实所有国家大事不经她点头就不能办理。光绪帝从小勤奋好学,他一腔抱负,想要学习康熙和乾隆,把国家治理好,重新让清朝走向顶峰,但是因为慈禧的压制,他始终不能施展抱负。慈禧在光绪朝两度垂帘,由于袁世凯的出卖,母子反目,最后索性把光绪帝囚禁瀛台。光绪帝38岁时去世,他死后不到24小时慈禧就病逝了。这时间上的巧合让人们有许多联想和猜测,最后化验光绪入葬的衣服和尸骨也证实了这一猜测,他是被人毒死的。

慈禧临终不甘心自己死了让光绪帝翻身,所以宁可提前毒前光绪帝。光绪的一生都是悲剧,他既是皇帝也是一个玩偶,坐在宝座上的玩偶,一辈子抑郁不得志,被一个女人摆布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