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山东大学三个校区情况下放弃青岛,而另在章丘建主校区?

高校专业那些事


山东大学作为985高校和部属高校,是山东省高等教育的旗帜,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样一所“双一流”大学的主校区必然受关注。

打开山东大学的官网,在组织机构—学院设置一栏里,山大是有中心校区的。中心校区位于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在这个校区里,有文学院等17个学院、研究机构。

题主所说,山大放弃青岛,在济南已有三个校区的情况,要在章丘建一个主校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在山大学子心中,中心校区就是主校区,这里边有山大的党委行政系统,有图书馆,有小树林,这里就是主校区。中心校区的意思不就是主校区吗?有人说,中心校区是指地理位置,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相比中心校区,千佛山校区和趵突泉校区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济南的中心。

其次,山东大学济南主校区的官方消息目前多已删除,此后再未官宣要在章丘建设主校区。现在所谓章丘主校区的消息,绝大多数是来自媒体报道或小道消息,这都不成为确凿的事实。而且,教育部对山东大学主校区一事也没有明确表态。现在就说在章丘建主校区,只能算是一种猜测。

最后,作为山大学子,我们是反对建设章丘主校区的。刨除采空区等因素,建设一个新校区作为主校区,光硬件设施的建设就得好长时间,再加上文化氛围的建设,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可能需要好几届学生才能有一个大学的样。中心校区其实面积不小,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希望山东大学能尽快表态,制止炒作和小道消息。





佛慧山北


在建设章丘校区之前,山大不止一个校区。除了中心校区以外,还有洪家楼校区、千佛山校区、趵突泉校区、兴隆山校区、青岛校区共5个校区,威海那个叫做山东大学(威海),这不是校区,只是与校区平行级别,注册地是威海而非济南,未来是要走单独路线的。不过目前山大威海和本部尚未区分毕业证和学位证,依然由本部扶植施教,但是规格定位比青岛校区要低一级。

山大在章丘新建这个校区,和青岛没有任何关系。青岛校区的定位是对接国际化教育和新设立的学科,比如剑桥在山大青岛校区已经开始着手合作办学。而章丘校区的作用是为了替代中心校区和洪楼校区,这两个校区相对老旧而且面积小。山大作为全国十强级别的高校,建设一个规模更大、设施更好、配套更完备的校区势在必行。但是山大注册地为济南,核心团队和大部分学科也在济南,所以选择章丘作为新址再正常不过。章丘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成为泉城各大高校争相觅地之所,比如山经山财合并之前都在章丘有校区,但这不意味着要降低其他校区的规格。

根据相关信息来看,山大章丘校区和山大青岛校区未来是平行发展的,10年后在校生规模将处于同等水平,而且青岛校区的硬件条件和章丘平级,是所有校区当中最高的,也是远景定位最高的校区。所以章丘校区的兴建仅仅替代了济南核心校区的功能,并不是取代刚刚建成的青岛校区。两者分工不同,但级别相同,并不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


城市发展报告


山东大学的主校区只要继续留驻济南,马上即沦落为二流院校,实际上现在已经接近二流了!只有回到青岛,方能继续成为一流大学!众所周知,山大的鼎盛期就是在青岛的那段时光,大师荟萃,群芳争艳,中外均有重大的影响力!在济南的这数十年越来越颓废,越来越迷惘,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让人失望,名气和影响力越来越小!校园的面积却越来越大,校区的数量却越来越多!大学非校园之大也!观之,中国北方最适合大学发展的只有两座城市,一是北京,首都的优势自不待言!二是青岛,远离政治与浮躁,尊师重教,具有优秀的人文环境和完善的服务质量体系,开放自由包容宽松兼收并蓄,气候宜人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大师学子们出成果!这或许是青岛近几年能够吸引顶级大学纷纷去青岛设立校区的原因吧!青岛特有的其他城市所不可替代的优势足以吸引世界顶级大学的入驻!特别希望山大与时俱进,开拓视野,放大格局,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勿要继续等待观望犹豫麻木堕落!山大的再次崛起,再次创造辉煌只有选择青岛这个最佳的方案!颓废的山大,留给你的时间仅有十年!拒绝青岛,会毁掉山大!山大也会失去下一个百年!!


盘古点金


大学的搬迁要考虑地域的均衡问题,如果全国的大学都以发展为名,前往沿海城市,会是什么结果?东北的吉大,哈工大等名牌大学都搬走,东北怎么办?西安交大是否也迁回上海?再者,一个大学的发展也不能仅靠外部力量,当年山大合并山工大山医大,也没达到预想的结果。如果不合并,山工大应该发展成山东一流的工科院校吧,山医大本来在全国也是有名的,现在呢?合并的结果是把两所很好的高校给毁了,山大也没发展起来,大不等于强,管理难度大,何况合并还有个融合问题,如果山大依靠自身力量,加强内部科学管理,有可能比现在的山大要好,现在又要搬青岛,这是劳民伤财。不如在内部整合上做文章,在建设内部环境上下功夫。济南毕竟是山东的省会,山大应该留在济南。


用户104261263766


山东大学章丘校区,与其说是山东大学的一盘棋,不如说是济南和青岛对弈的一盘棋。

山东是济南和青岛两雄并立,济南占据省会地位,青岛尽享沿海地理优势。多年来在经济上的竞争青岛一直处于优势,在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的时代,山东各个高校纷纷往青岛搬迁或者设立分校区。

这几年,山东大学也逐步往青岛设立了分校也搬迁了几个学院。山大是山东省最好的大学,济南这些年看着这块资源外流,一定是心急如焚吧。

恰好,章丘经济这几年乘风而起,成为济南发展最迅猛的县级单位。于是,在这里规划山大新校区,努力挽留山大。这块地接近八千亩,搬迁了周围五个村庄,专门规划了轻轨。无论是济南还是章丘政府,都把山大搬迁看成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极其重视。

除了可能挽留山大之外,高规格大学往往也是带动地区发展的发动机。章丘虽然经济势头很好,但房价跟老市区甚至高新区比都还是洼地,济南希望山大能让章丘经济再上一层楼。

目前看起来,搬迁章丘似乎有很大阻力。一方面,学校的老教授不想搬迁,另一方面青岛估计也在狙击。

不过我认为这些阻力都是暂时的,山东大学主校区搬迁章丘的争议很快会尘埃落定。


七七是祺祺


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排名,连续多年不升反降,即便本身没什么退步,也至少说明被其他进步更大的高校反超了,看看华中科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等等,这些以前都是和山大并肩甚至还没山大高的,目前都纷纷排在山大的前面,山东省内,目前都快连一所国内前20的大学都拿不出了,着实令人唏嘘,作为国内响当当的高考大省,每年为其他各大高校输送了无数优质生源的省份,本省怎么也得有一所前十,两三所保持在国内高校前二十的吧。

个人觉得,如何扩张、去哪里建分校并非落后的核心原因,大家不比为分校的地域选择争论,放眼世界,英美顶级大学多数建在郊区,甚至是农场村落,自己去网上查查就知道了,也不耽误蜚声国际,核心原因还是大学的管理决策者,决策者他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之前哈工大校长、现任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教授,一直秉承教育之本核心在于做学问和培养人,山大乃至全省其他大学如果能不忘初心,把这两点做到极致,排名还是事儿么?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和特色,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向世界名校看齐,我相信不用多5年一小步、10年一大步,会看到世界大学排名,山大能进前100,甚至前50的!


远山140240247


青岛地盘太小了,已经没有地再建那么多高校了,现在孩子越来越少,我认为在哪建都是浪费。

不是因为青岛落伍了,不在青岛建高校,建在哪不重要,而是看教学质量,师资力量,不在青岛建我这个青岛人,没有看法。我们还是过我们的生活,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影响青岛发展,更不影响我们吃饭。哈哈哈。



秋霞152173484


目前高校新校区建设的一个特点是哪个地方提供的条件优惠去哪里。

高校已经不是老早之前那种如中科大没地方要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香饽饽,不仅为当地提供人才,还能拉动经济,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搞笑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甚至是放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属于稀缺资源,更不要说山东大学这种重点高校,只要愿意建校区,周边地市都是抢着要,这个场面有点像地市在竞拍高校的落户,谁的价高,就和谁结婚。

所以,很多高校在原来么有地盘的情况下,纷纷往周边建设新校区,甚至更远的地方。一些重点高校在省会城市的,省会不会给太多优惠政策,尤其是土地,一个高校动不动就是近千亩土地,地方用来建房地产不知创收多少!所以,只能往外面建校区。

这就导致校区越建越偏,因为只有偏僻的地方才能有更优惠的政策,高校基本不考虑学生的就业、实习问题了。似乎有了校区,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山东大学大约就是如此,青岛的土地贵,说不定学校还得出资金建设;到了章丘一般属于交钥匙工程,当地把土地免费提供,并免费建设所有的硬件,应该还有老师的补贴,一般1-5年,按职称每年发放几万的补贴, 提供事业编制等等, 这些优惠条件都是发达的省市提供不了的。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放弃青岛这样的高教集中地地方,而选择章丘了。


大学专业深一度


传统官僚思维作祟!鼠目寸光!青岛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开放精神,不知比济南高多少!山大迁至青岛,对打造国际化影响力的大学十分有利!至少能够吸引好的师资吧!山大最辉煌的时期就是在青岛期间,利用了青岛的开放环境和海滨优势!赵太侔、老舍、梁实秋、王统照、洪深!山东是一个官本位的省份,而且济南最为明显!青岛市受海洋文化影响,更加开放和创新,适合高校发展!


MAG214


山大是部属高校,中央直管,全国重点;部属高校属地一般重视親生“儿子”—省属高校,财政、拨地、招揽人才都偏向省属高校,财政大省的拨款要比中央财政对部属院校的拨款多,日子当然就好过,发展也会快一些。现在部属高校,中央提倡省部共建,以后日子会好过一点。我国优质高校都是公立的,靠近政治中心可能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