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和李宗盛相比,谁对华语乐坛的贡献大?谁的歌更有内涵?

请杰伦撸直舌头来唱歌


当都市商场之中都充斥着各种抖音神曲的时候,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在十几年前的小巷中,声音被放到最大的那时候的流行歌曲。对音乐这个东西最初的印象源自于家里的收音机,那时候的磁带还是可以手动倒带的那种,音质或许不如现在好,但当全家人都准时围在一起听着电台里面放出的音乐。

直到后来,零几年的时候家里开始引进了光盘,那它的音质可比磁带好得多呢!再后来有了MP3,手机,电脑,听歌的途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但有时候却还是怀念第一次从老式收音机里面听到的那句“往事不要再提,纵然几多风雨”。

第一次听李宗盛算是一次间接活动,那时候在朋友的MP3中听到那首《爱的代价》,当时听的是张艾嘉版本,第一次听就被这首歌深深吸引。去搜了之后发现了男声版,怎么说呢,李宗盛大哥唱出来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历经了许多伤痛之后,回首淡淡地告诉自己,这只是“爱的代价”。很多人都说,李宗盛唱歌就像是一个诗人,他唱出来的歌都是慢慢地吟诵,让人一听就忍不住随着歌声进入他的世界。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他的歌更像是一个长辈对晚辈细细地叮嘱,他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如果你想要了解,就去他的歌里找吧!

爱情友情亲情,倘若真的要将世间的情感全都纠结在一起看,也不过是这三者的分支多情的人总要为情所伤,这样的人可以是热烈的,可以是沉静的,也可以是像大哥这样,嬉皮笑脸的样子,深沉不见底的内心。这样的人总是容易被人所喜欢,因为他们的感情太过于丰富。李宗盛便是一个多情的人,但他的笔下没有那些滚烫的青春,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经过沉淀之后的平凡生活。

他的歌词只能在有经历的人生之中暗自发酵,在安静的夜晚,嗡嗡作响。当洪成往事渐渐成风,风吹雨打,打闹过后的痕迹全都不复存在。也不怪别人说年少的人听不懂李宗盛,年少者经历尚且不够,极少的情,极少的苦,听不懂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说李宗盛是一个歌手,尽不如说他是一个音乐制作人来得更贴切。在他笔下的作品太多,以至于真的没法说清那一首是他的代表作。我觉得音乐制作人大过于歌手,他们更能知晓音乐的灵魂是什么形状的。但他们也是幕后英雄,很多歌手唱红了一首歌,唱红了自己,观众忘却的却独独是背后的制作者。

有人说,《爱如潮水》成就了张信哲,张信哲也成就了这首歌;《我是一只小小鸟》成就了赵传,赵传也成就了这首歌;《阴天》成就了莫文蔚,莫文蔚也成就了这首歌;《领悟》成就了辛晓琪,辛晓琪也成就了这首歌。但是我总是觉得,应该李宗盛成就了他们。创作能力这样强的李宗盛,不愧于“歌王”二字。

张学友:一个名字就是一个时代

很多年轻的人对张学友的印象竟是“国泰民安张学友”,大家关注到了去看他演唱会的罪犯,却没有关注到这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开演唱会,连黄牛票都缺货了。现在这个在舞台上面“叱咤风云”的歌手,曾经也是一个会被演艺圈的气氛搞得浑身不自在的人。

80年代,张学友才20几岁的年纪,在一个巧合之中他参加了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正好遇上经纪公司想挖掘新人,他比较幸运的成为了那个新人。可是出道三个月之后的他也没有任何的工作机会,直到一年后,经纪公司帮他推出了首张粤语专辑《Smile》,谁能想到那张专辑竟拿到了20万张销量。此后,张学友这个名字一夜之间走红起来,他真的火了。

后来也曾遇到过一个大滑坡,第三张专辑的销量就开始不如以前。因为巨大落差他无法承受,在梅艳芳的生日会上不小心喝酒的他,竟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可是毕竟初出茅庐,还不懂得这个圈子的处世规则,他遭受的骂声越来越多。后来,他开始走上了演员的道路,这一个转行,竟让他重拾信心。

张学友也渐渐意识到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开始戒酒。这些往事都使得张学友渐渐地成长,经历了许多起落的张雪哟更懂得世间的珍贵。相比年轻时,现在的他更加惬意,闲时隐退江湖,想唱了就开开巡演。张学友曾说“我想唱到70岁”,这样被岁月镌刻的张学友,怎么承担不住“歌王”二字。

周杰伦:镜头前羞涩的少年,现今已是一个可爱的段子手

前些日子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上线,一大批杰迷涌了出来,不论歌曲的传唱度怎样,周杰伦三个字的出现都足以让很多人热泪盈眶。他是一个很神奇的人,小时候第一次听他的歌是《霍元甲》,那时候的接受能力尚且不足以让我感受到这首歌,除了快别无其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迷周董的声音,不管是曾经不喜欢的那首《霍元甲》,亦或是前段时间刚出的《说好不哭》。

如果一定要比喻,周杰伦就像是一只蜗牛,他慢慢地爬,直至爬上塔尖。他的代表作太多,但有那么一些经典的作品,竟也是曾不被人接受的。《范特西》就是这样一张被拒绝歌曲大合集,但周杰伦没有放弃它们,而是坚持把它做了出来,而它也成了许多歌迷接触并了解周杰伦音乐的开始。有人说,《范特西》的幻想,是无人料想。若不是杰伦当初的坚持,或许这个名字我们得迟上几年才会知道,但一定会知道。因为周杰伦对音乐的痴迷与理解,旁人不会懂。

李宗盛、张学友、周杰伦三个人,各自代表了一代人的过往。在不同的人心中,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代歌王,世界在变化,不变的是那些住在岁月里不被腐朽的经典。


书筋巧谈


怎么说呢。要说贡献大,内涵。可以明确的来表达,李宗盛。

先来说歌曲,张学友不是创作型歌手,他是歌手,是负责唱的。表达歌曲、被人广为流传是他的事。词曲怎么来的,这是制作人的事。这里面是内涵,你觉得呢?用张学友的歌来比李宗盛的歌倒不如用张学友歌曲的作曲作词人来比。用这两个人的曲风、词意、故事来比内涵更好。张学友是表达歌曲的意境、意思。歌手本身实力强才能表达不同内型的歌曲、不同的歌曲内涵。

李宗盛能创作歌曲的内涵、能为电视、电影、故事、人物用音乐来表达。这个方面来看就能说李宗盛的歌有内涵。等于是一个李宗盛比张学友的全部作曲作词人。在当时还真没有几个人能比李宗盛创作歌曲强的。

在来说对华语乐坛贡献大。我觉得可以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来比喻好点。

张学友是别人写作歌曲给他来唱。你就理解张学友买歌的版权来赚钱。

李宗盛是能为他人创作歌曲的。我们所知道的:梁静茹、刘传、辛晓琪、张艾嘉、林忆莲、张信哲等等等等(这是一部分)五月天是李宗盛提携,他们演唱的歌曲一半以上都是李宗盛写的,林忆莲的歌曲10首有8首是他写的。还有很多的歌曲被人所知。你觉得林忆莲的对华语乐坛的贡献有多大?一个林忆莲比不上张学友,那加上刘传、张信哲等人呢?这些人对华语乐坛的贡献都不小。如果他们的唱功比张学友强,我想更多词曲人都会找上他们。

对华语乐坛贡献大。李宗盛挖掘歌手,为音乐界提供歌手,为歌曲界提供词曲。李宗盛贡献是歌曲、歌手。张学友被称为歌神。那是他表达不同歌曲的能力肯定,能掌握不同歌曲的魅力,用不同方法表达出来。对音乐界他贡献的事唱功、是歌曲本身。所以对华语乐贡献谁大——李宗盛


二次元独爱


张学友和李宗盛都是华语乐坛不可或缺的大家。相对起来我更喜欢李宗盛,这个被称为香港音乐🎶教父的男人,一个饱经风霜的男人,一个喑透世事的沧桑男人,他更是这个时代历史的见证。一生有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因为百分之百爱你(朱卫茵),却来了个千分之千的(林忆莲)而解体。即使真的是明白世间情为何物的他也终没能免俗的陷进了“爱情”里。可往往就是造化弄人,当李宗盛再一次站在冷冷的街头,听着那首《当爱已成往事》这个坚强的男人红了盈眶,湿了眼眸~~~也许是前生的亏欠,才有了今生债呢?写了一辈子,唱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的男人李宗盛,终是被“情困住了~~~”





心香一瓣44483159


李宗盛属创作型歌手,他的歌接地气如“凡人歌”“我是一只小小鸟”成经典,但唱歌就差了,一个烟嗓子加上未老先衰长相有特点,而张学友在整个香港唱功算好的,他的音色有磁性,高中音统一,真假真转换自如,情声并茂,边唱边跳舞台感染为强,二人各有千秋,都受人喜欢。


珠叶峰


请问一下,,张学友对华语乐坛贡献了什么,,唱了百分之八十日本改编歌曲,起初在他的团队花重金包装下,还有在大陆部分人大捧特捧的情况下,,,在大陆赚了盆满钵满,,,请问你们,有什么贡献


中国冰客


我有很多邓丽君珍藏视频一直喜欢邓丽君的希望点我头像看看,喜欢的可以收藏真的很多而且都是高清





生活中发觉美好风景


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很难说谁比谁的贡献更大。关键是看歌迷们更喜欢谁。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香港四大天王广为流行,可是我除了喜欢其中的几首歌之外,对众多歌星们并不感冒,这或许是我的问题吧。此处是题外话。

李宗盛是个全能选手,词曲唱俱佳,歌词中充满了人生的感悟和生命哲学,再用相应的曲子呈现出来,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所以说谈到内涵的问题,我更倾向于后者。



文曰竹


张学友只是一个唱歌的歌手,哪怕被包装成了歌神,也一样只是一个歌手,而李宗盛是乐坛教父,集作词作曲演唱于一身,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之乎者也听涛阁


一个是厨师,一个是捧着饭碗等饭吃,厨师不做饭,他哪有饭吃,当然是厨师贡献大。


东西南北花


一个专注写,一个专注唱,怎么比?

就好比小炒肉,

喜欢辣的,肯定喜欢,川,湘,江西和湖北,

如果沿海一带,很多人不吃辣,

这个是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立场不一样

但两人都是我喜欢的,应该都是真正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