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之子李敢之死——衛青、霍去病的政治鬥爭犧牲品

漢武帝在衛青、霍去病之間的政治伎倆

衛青和霍去病,這舅舅和外甥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將的典範。但如果您認為他們只是在戰場上有較量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在他們身上還有一些很微妙的事兒。而這些微妙的事情原因就在於他們背後有一個漢武帝,漢武帝的偉大不僅僅體現在他雄才大略,也體現在他政治手腕很到位。可能有朋友說你就是黑漢武帝,你這是羨慕嫉妒恨,別急著下結論的,咱們慢慢的把事說出來,您自己體會,看看漢武帝在衛青和霍去病之間有沒有使手腕?

這事還是得從漠北大戰開始講,漠北大戰之後,漢武帝很明顯就專寵霍去病,不帶衛青玩了,要知道當時霍去病只是20來歲的毛頭小夥子,而衛青成名已經很多年了,已經是大將軍了,作為一個英明的皇帝,漢武帝這事辦得看上去有些幼稚。霍去病一輩子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每一次都大勝回師,滅敵11萬,降敵4萬,開疆拓土,戰功確實比他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個世界軍事史,還有中國軍事史來說,霍去病那是彪炳千秋的傳奇。匈奴之患一直以來是中國古代秦漢時期的夢魘,但是經過漠南、河西、漠北三場大戰之後,匈奴的心腹大患基本從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特別是漠北大戰以後,一回來霍去病得到了非常高的封賞,衛青反而日漸衰落了。一個如日中天,一個日落西山,照此發展下去,霍去病取代衛青,那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所以甭管你承認不承認,這舅舅和外甥之間的矛盾已經形成了。衛青這個人謙恭有禮,溫和大度,對家人重情,對朋友中意。你仔細看看漠北大戰的時候,他身邊帶著將領就知道他的為人了。公孫敖當初可是他的救命恩人,公孫賀,是衛青的大姐夫,曹湘也是他的親戚,而李廣則是漢武帝親自指派給他的,這就是衛青的個性了。

不管是對親人還是對朋友,從來不會說個不字,他身上扛著太多的家族利益了,所以可以這麼說,衛青正是衛氏家族最理想的保護神。反過來我們看看霍去病,他用人的方式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的,他手下的得力戰將有相當一部分是匈奴的降將,打了敗仗歸順過來的,霍去病自己挑的將士,都是選那些能騎善射的低級的軍官。換言之,霍去病挑人的標準就是,只要你能打,我就一定能用你,一切都是為了戰場服務的。所以霍去病身邊的都是能殺人的,沾親帶故的親戚幾乎一個沒有,沒有一絲人情可講,一切以戰功說話,哪怕就是皇帝指派給霍去病的那些助手,霍去病都曾經說不要,我只用我自己挑中的人。

這種方式很明顯,第一說明了霍去病的確非常年輕,腦子裡只想一件事,就是如何打勝仗;其次這種方式很明顯,確實保證了他在戰場上打起來非常順利,節節勝利正是以此為基礎的。但問題是他失去了衛家的皇親國戚以及世家貴族們的支持。想想也是,霍去病這小夥子打仗建功的時候都不用自己人的,我們幹嘛還要支持你?我們腦子進水了,你自己折騰去,我們就在後面看著鼓鼓掌就對了,沒在後面說你壞話,挖個坑讓你跳下去,已經是講親戚面子了。

衛青

衛青、霍去病之間的糾葛

霍去病的崛起非常的快,但得利的都是外人,衛家沒有得到絲毫的好處,可以這麼說,霍去病雖然出身於衛家,但是他並不代表著衛家的利益,這個時候就體現漢武帝的政治手腕了。為什麼他暗中尊霍抑衛呢?也就是說把霍去病捧起來,把衛青給按下去,簡單!霍去病是能打,但再能打也是一個孤膽英雄,孤立的個體,地位再高也是我皇帝給的,你沒有一個利益群體。他手下的那些人說散就散掉了,跟著霍去病獲得榮華富貴的都是底層的打工仔,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匈奴人!這些人在漢武帝的朝中是沒有任何的根基和勢力的。所以霍去病再牛也沒有拉幫結派的可能,不會構成政治威脅。這霍去病根本就是好使好用的一把菜刀而已,但衛青不一樣,衛青為人從來就是謹小慎微的,但也正是因為他這種謙和的個性,所以很多人願意依賴他,歸順他,他身上擔負太多人的利益了。這一些既得利益的人聚在一起,把衛青尊為核心,勢力越來越龐大,最後會威脅到漢武帝。對於這一點,漢武帝是看的越來越清楚了,所以他必須想方設法壓制他。但問題是衛青的功勞實在太大了,為人又這麼順溜,實在找不到藉口,也找不到一個替代的人。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霍去病在18歲那一年一戰成名,漢武帝看的眼睛都亮了,他看中的絕對不是霍去病帶了800騎兵,殺掉了2000匈奴人。這點人塞牙縫都不夠,漢武帝很快明白,手中有了一顆棋子,一盤大棋就此拉開序幕。當霍去病作為大將軍的一個部將獲得封侯的時候,他只是衛氏家族一個錦上添花的人,到了後來漢武帝捧他捧上天,威脅到衛家的保護神衛青的地位的時候,他已經成為整個衛家潛在的敵人了。

就這麼說,漠北大戰之後,衛青面臨的是眾叛,手下很多人都轉去投奔霍去病了,但霍去病的情況並不好到哪裡去,他面臨的是親離,手下招來的都是外人,真正和自己有親戚關係的都離他遠去了。衛家的人是絕對不願意看到霍去病取代衛青地位的,這些既得利益的人很顯然也發現了漢武帝的政治陰謀,所以他們會拼盡全力保護衛青。對於衛家的人來說,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怎麼樣把衛青繼續捧回來,把霍去病按下去,很快機會就來了。這個機會跟飛將軍李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霍去病

李廣之子李敢之死

根據《史記》記載,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甚多,被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李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這段話什麼意思呢?這段話什麼意思呢?其實講的就是漠北大戰,漠北大戰當中,衛青和李廣走一條線,霍去病走另外一條線,去打匈奴的左賢王。行伍當中有李廣的一個小兒子,李敢。這個人也是西漢時期一個著名的將領,非常的彪悍。跟著霍去病去打左賢王的時候,打得非常勇敢,最後把匈奴人的左賢王的棋都給奪回來了,殺了不少匈奴人。回來以後以為戰功顯赫,所以被賜爵關內侯,食一兩百戶。飛將軍李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李當戶,這個人有個非常著名的兒子,以後將為您提到,那就是李陵,投降匈奴的將軍。也正是李陵,連累太史公失去了身上一個重要的零件,並忍辱負重,寫出了《史記》。李廣的第二個兒子叫李椒都。這兩個兒子死得相對早一些,所以在歷史上也沒什麼名氣,只有最小的第三個兒子李敢,繼承了自己父親的血脈,還有點將門虎子的風範。這一次打漠北之戰,李廣因為迷路了,沒能完成包抄匈奴單于的任務,衛青批評他那是肯定的。偏偏李廣老大不小了,還想不開,上司批評幾句還忍不住了,一個想不通就拔劍自刎死了,因為事情發生得太突然,所有的人都沒有預料到。包括衛青,他最初的目的也不是想讓李廣死的,可是李敢不是這麼想的。兩路大軍班師回朝的時候,李敢聽說自己老爸被衛青責備,自殺身亡了,當時腦子嗡的一響,血直往上衝,覺得這是肯定就是衛青陷害自己的父親,我父親是這麼出名的一個將軍,你不讓他打先鋒,偏偏派他到別的地方去打埋伏,還說你年紀大了,有情緒,不適合做將軍,你這種事根本就是有意氣我父親回來以後你又當眾指責,讓他當眾下不來臺,你這就是逼死他的節奏。所以衛青就是殺父仇人一點沒錯。裡李敢這麼想了,他還真就這麼做了,還真對得起他的名字,敢想敢幹,沒過多久就到衛青家裡去尋仇了。剛才我們說的那段話裡說了,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 大將軍,意思是說沒過多久就跑到衛青那裡把衛青給揍了一頓,還把他給打傷了。這年輕人做起事來真的是不顧後果。衛青的級別高他不止有多少,他居然敢去別人家裡把別人揍了一頓,按軍法這就是犯上,就得狠狠的治他。可衛青這個人實在是太過謙虛了,可能一方面是心中有愧,確實李廣的死和自己是有脫不開的關係的;第二,如果這個事兒給傳出去了,大傢伙臉上都掛不住;第三,衛家和李家在暗地裡一直在較勁,所以這個是衛青居然忍了,吩咐家人不許聲張,也不許去找李敢的麻煩。衛青自己宅在家裡養傷,這一年是公元前119年,衛青事後沒有張揚,而是把這事給摁下去了,也符合他一向以來人善退讓的個性。

李廣

但是衛家的人從這事上面看到了一個機會,這事本來說不該聲張的,但不知怎麼地就傳到了霍去病的耳朵裡了,霍去病可是李敢的上司,一聽這消息,火就直往外冒,好,你小子,你是我的下屬,敢去打我的舅舅,心裡當時就起了殺心了。說來也巧,殺人的機會很快就來了,有一次漢武帝到甘泉宮去打獵,把霍去病帶上,霍去病就帶上自己的部下一起去了,這當中就包括李敢。打獵大家一擁而上,當兵的都在前面衝著,當官的都在後面看著。這沒什麼問題,打著打著,霍去病就找個機會,拿起弓箭,瞄準在前面的李敢一箭過去,李敢就這麼玩完了,霍去病就這麼報仇了。當時大傢伙都看在眼裡,都明白霍去病是在為衛青出氣,都知道怎麼回事嗎?漢武帝當時一看就明白了,是有人專門想坑霍去病的,所以就把霍去病謀殺這事給蓋下去了。對外只是說在打獵的時候,李敢撞上了鹿,被鹿角給挑死了。好嘛,您瞧,這李敢是殺匈奴的猛將,這一回居然被一頭鹿給撞死了。這種藉口實在是可笑得緊,漢武帝也知道這事就這麼過去了,實在是沒個交代,所以也就把霍去病貶到邊疆去任職,結果在去邊疆的路上,霍去病染病身亡。漢武帝無意之中做了一件讓自己遺憾終身的事情,失去了霍去病這顆將星,或許這就是命運,不過這裡強調一下,最後這一段漢武帝把霍去病派到邊疆的是隻是民間的傳說,並沒有任何正式記載。您聽聽意思也就是了。好,現在問題就來了,霍去病是怎麼知道李敢打了衛青一頓呢?這消息不是給衛青衛家給封鎖了嗎?排除掉偶然的因素,我們只能說有人故意把這消息透露給霍去病了。這個人一定和衛家有密切的關係,或者說根本就是衛家的人,否則他根本不可能知道衛青被李敢打傷的,是吧?

再進一步來說,這個人透露消息的時機也把握得非常好,他根本就是在打獵的時候悄悄的告訴霍去病的。為什麼這麼做?因為獵場裡邊人多嘴雜,人心容易被蠱惑;第二,這裡有足夠的空間,霍去病想殺個人非常的方便,就像在戰場上殺人一樣,所以透露這個消息的人很明顯是在借刀殺人。如果霍去病一聽這消息,立刻衝動親自下手殺人,當然是最好的,即便退一步來說,不急著自己動手,而是轉告給漢武帝,那麼告密者的目的同樣也能達到,李敢同樣是必死無疑的。

有朋友可能就問了,要殺個李敢,為什麼不立刻動手,要隱忍這麼長一段時間呢?李家的勢力再怎麼比也比不過衛家,其實這個事兒還得說另外一個事件,就是李廣的弟弟李蔡,在當時李蔡的身份是丞相,換句話來說,李家當時在朝中的勢力也絕對不小了,有將軍有丞相,李廣一死還剩下一個李蔡沒法對付,所以要殺個李敢,舉手之勞,緩一緩沒關係,得讓李敢的死發揮最大的作用。而李敢毆打衛青這事兒洩露的時機正是在李蔡死了以後沒多久,這叔侄倆在這一年一起去,也就意味著李家的勢力被連根拔去,李家就沒有什麼成年的壯丁了,也不會有人繼續向衛家尋仇了。而洩密的人選在一個極端的場合,透露給血氣方剛、氣血正旺的霍去病,目的就是想看著霍去病用極端的方式處死李敢。我們也說過,李家在當時是很有口碑的,無論是朝中的大臣,還是民間的百姓,李廣的死本來已經很轟動了,如果霍去病又把李敢給殺了,那這事肯定會給霍去病找了很大的麻煩,甚至連漢武帝都對付不了。這正是衛家人想看到的結果。

所以洩密的這個人,一石二鳥,在這一次李敢之死當中大獲全勝,讓一心一意想壓住衛青捧起霍去病的漢武帝,吃了一個大悶虧,超級無敵綠頭大蒼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