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万军队形同虚设?为何军队庞大的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静夜史


这个问题就问错了。印度不是只有巴基斯坦一个对手,周边环境复杂,也不可能赌上所有力量,都去对付巴基斯坦。否则我们也可以说,美国全球第一强,为何以前奈何不了越南,今天奈何不了委内瑞拉?再说,巴基斯坦本身也不是泛泛之辈,具体如何呢?




印度军队在南亚当然最强,综合实力在南亚区域,相对周边任何一国,都是极大优势。但是,脱离南亚范围看,尤其是相比北边邻居,这就不够看了。因此,印度只能把45%左右的陆、空兵力,部署在西部边境,对巴基斯坦形成“进攻态势”;而需要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区域内;同时,必须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纵深地区,作为战略预备队。而战略预备队首要任务,是准备支援北方,第二才是压制巴基斯坦。所以用于对付巴基斯坦的印军,并没有那么多。


另外,印巴临近区域,幅员广大,包括西北方向克什米尔高原,以及西部漫长的印巴边境线。如此巨大的区域,需要印度在前方保持大量军队。印度军队规模巨大,陆军拥有120万人,编为4个打击军和10个防御军,装备数量众多——3097辆主战坦克,2500辆步兵战车,9684门火炮,275架直升机,680部防空导弹,2395门高射炮。空军有849架作战飞机,其中有至少250架苏-30MKI重型战斗机;其他包括462架直升机,25个营的C-125防空导弹。但是,如此庞大的兵力,被分散在三个方向上;而印巴边境方向的兵力,再被分散在克什米尔和漫长边境上,就没那么集中了,就像撒胡椒面一样,稀疏得很。


印度在陆地战场上,在巴基斯坦方向的兵力总规模、密度都不够大,而巴基斯坦手上,也不是没牌打。巴军陆军也有56万人,编成有9个军和1个战区司令部,装备2467辆坦克、1,605辆装甲输送车、4472门火炮、243架直升机、300部防空导弹和1933门高炮。空军员额7万人,编为3个地区司令部,装备425架战机,20架直升机,以及190部防空导弹。很显然,印度在克什米尔和印巴边境上,不管哪个大方向上,都很难形成2倍的优势!而海上,虽然印度优势巨大,封锁巴海岸没问题,但也很难从海上发动登陆作战。这样一来,常规力量方面,印度实际也很难发动侵略战争。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核武器!据国际上公开数据,巴基斯坦有150发核弹头。巴军76架F-16A/B/C/D,都有投掷核航弹的能力。而其陆军战略部队,则是威慑印度的主力,包括——

(1)30部中程弹道导弹,包括高里-2/哈特夫-5,以及沙欣-2/哈特夫-6,以及即将装备的沙欣-3;

(2)135部短程弹道导弹,包括30部哈特夫-3/飞毛腿,沙欣-1/哈特夫-4,即将装备哈特夫-9型;

(3)巡航导弹哈特夫-7/8等。



而印度核力量,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印度核弹头数量仅130枚。陆基导弹仅包括12部中程弹道导弹"烈火"-2、12部近程"烈火"-1、30部"大地"-2、15部PJ-10岸基"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这些数量,竟然还赶不上巴基斯坦!印度另有1艘导弹核潜艇歼敌者号,但自造质量不可预测,而且现在还没有战斗力。在投掷手段方面,印度比较强的是战机,包括250架苏-30MKI、以及50架幻影-2000H/TH,都可以投掷核航弹。但是,印度这个核弹头储备,以及投掷手段,对巴基斯坦总体优势不大,不能支持其发动侵略战争!




所以,虽然印度总体有军力优势,但远不到能让其发动侵略战争的程度。南亚安全形势,总体还是平衡的。但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变化,值得高度关注!


军事作家陈曦


印度无论是国土面积、人口规模、GDP总量还是军费开支,都远大于巴基斯坦,是地地道道的南亚霸主,然而140万的庞大军队却奈何不了巴铁,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注重数量,不求实效。印度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养活了13.6亿人口,并且人口还在爆发式增长,而印度尽管这几年发展很快,却改变不了贫穷落后的事实,文化教育普及率必然不高,文盲半文盲现象一时难以改观,反映在军队上,就是人员的军事素质很难达到现代化军队的要求,在战备训练、作战风格、抗打击能力以及灵活机动上,表现不足。而巴基斯坦虽然经济比不上印度,军队数量也远逊于印度,但巴铁注重军事战斗人员的素养,着力打造能打仗、大胜仗的优秀队伍,培养广大官兵吃苦耐劳的精神,对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使命感更为强烈,这就在气势上压倒了印度军队。

其次,盲目采购军火,导致武器混乱。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印度在国防方面的投入随之增加,2018年度军费高达506亿美元,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增长率最高,达8%,是仅次于美中英三国的军事存在。基于此,印度实行“拿来主义”,美国、俄罗斯等多国的武器装备都被印度作为购买的对象,这样印度的军火便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应接不暇,导致官兵在军训中难免出洋相,多年来不知摔毁了多少战机等军事装备,这样的演练状况如何在战场上占据优势?而巴基斯坦尽量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不求全但求精,并要求军人熟练掌握每一项武器装备的性能特点,作战要求,努力做到不浪费一枪一弹,确保百战百胜。

最后,大家都有国之重器,印度须谨慎行事。印巴都是核武器拥有国,而核武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最后一棵救命稻草,是万不得已情况下出手的一张王牌,故而几十年来,虽然印巴爆发多次克什米尔冲突乃至战争,但是双方都心知肚明,适可而止,不将对方惹急,一旦任何一方被逼得走投无路,大家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鉴于此,印度140万军队又能怎样?在巴基斯坦看来,战略上藐视他、战术上重视他,只要军事过硬,敢于玩命,再庞大的军队也无所谓。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江淮圣手


如果说印度140万大军形同虚设,有点小瞧印度了,毕竟虽然印度没有拿巴基斯坦怎么样,但是巴基斯坦也奈何不了印度,只不过在看到印度如此庞然大物却奈何不了巴基斯坦如此小国,总觉得印度是个“软柿子”。

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巴分治

印度是一个极其不自信的国家,因为文化水平不够,国民教育不够普及,以至于军队士兵的整体素质不高,经常会看到印度特别喜欢塑造一些假的军事英雄。相对于印度的不自信,巴基斯坦截然相反,与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中巴基斯坦从来都不示弱,巴基斯坦每年的军费只有不到100亿美元,而印度每年的军费已经达到了447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四。本该相当强硬的印度,在巴基斯坦面前却软的像坨柿子,如果不是不够自信,还真没有其他能够解释的。

印度的不自信表现在对军队的指挥上以及军队的素质上。就拿今年阿比纳丹驾驶米格—21坠毁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事来说,本来阿比纳丹驾驶的战机坠毁是由于机器故障的原因,可印度媒体以及空军指挥部非要制造出一个飞行英雄,他们把阿比纳丹描绘成“与巴基斯坦战机斗智斗勇的英雄”,甚至还称阿比纳丹击落了一架巴基斯坦的战机,可事实上阿比纳丹驾驶着米格—21一入境就被击落了,媒体只不过是在捏造一个谎言。事后,阿比纳丹通过社交视频承认了自己是被击落,印度全国轰动,印度空军直接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阿比纳丹事件也彻底显示出了印度空军,甚至整个军团的不自信,他们为了糊弄印度民众,都已经开始捏造英勇事迹了。有数据统计,印度空军每年都耗费巨大,但始终不能避免战机坠毁事件,2019年半年内就不下于10起坠机事件。

巴基斯坦与印度不一样,巴基斯坦军队作战经验相当丰富,虽然相比于印度140万军队,巴基斯坦50多万军队略显弱势,但是论战术,印度绝对会被压制,要知道沙特每年都会花重金聘请巴基斯坦的将军去沙特那边做战术指导,应对也门地区的战争。

印度飞行员阿比纳丹被遣送回国

印度在国际关系上对巴基斯坦也不自信。巴基斯坦的特殊性在于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美国想要掌控阿富汗还得靠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还被称之为“巴铁”,沙特又是巴基斯坦的最富有的盟友,土耳其也需要巴基斯坦限制伊朗,无论实力大小,巴基斯坦的盟友几乎都不是好惹的,印度有140万军队又能如何?

说到印巴冲突当然还得提到印巴双方的核竞赛,双方在上世纪90年代同时研发核武,于1998年同年研发出核武,从此双方就有了一个无法逾越的界限——常规战争不敢真枪实弹,因为搞不好,就会引发核战争,到那时即便是印度有140万军队也根本不够打的。

印巴冲突

印度的强大是没有根基的强大,经不起折腾,更经不起战争,如果印巴有第四次战争,以印度现在的实力是根本拿不下巴基斯坦,更何况巴基斯坦还有保命的核武器,另外很多国家出于国际关系的考虑也不可能眼看着印度去打巴基斯坦,所以,印度即便是有140万军队,也根本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黑先生1998


因为巴基斯坦也不是一个小国,而印度面对的也不止一个巴基斯坦。



首先,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上谈不拢才会干仗,但巴基斯坦并不是孤家寡人,身后有不少朋友,这使得印度颇为忌惮。就拿最大的朋友来说,巴基斯坦有它家的战略管道,又是全天候战略伙伴,这就决定了关键时候能拉一把。比如第二次印巴战争的时候,印度都兵临拉合尔了,巴方的这个好弟兄仅仅发表了一个声明,劝印度在锡金拆炮楼,由于当时不久前刚挨打涨了记性,所以印度就乖乖的撤了兵。


除了这个最大的朋友,巴基斯坦还有几个铁杆朋友,比如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等,它们抱团的原因是因为都是逊尼派,既然是一个派的关键的时候肯定也会拉弟兄一把。所以土耳其帮巴基斯坦修飞机,沙特时不时给巴基斯坦几个大红包,这些都是印度所要顾忌的。


最主要的是现在虽然美国不待见巴基斯坦,但毕竟阿富汗的美军是要吃饭的,短期内美国也无法撤出阿富汗,所以印度对巴基斯坦动不动手也要看美国的脸色。



除了政治,其次就是军事。虽然巴基斯坦的部队只有50万,而印度的部队达到了144万,相差了近两倍,但想要打也还是费点劲。别看印度有这么多人,但是一半多都得用到了巴基斯坦铁哥们的身上。所以就算短期内想打巴基斯坦,以印度道路的能力来看,光是调动部队就得凑一阵。


虽然印度军队外表上看兵强马壮,但实际上是一个连轻武器都无法统一的国家,虽然在90年代后期装配过自主生产的INSAS步枪,但是实战能力很差,最终不得不重新购买别国轻武器,比如俄罗斯的AK203的生产线。但值得一提的是INSAS是5.56北约口径,而AK203系列是7.62口径。


步枪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武器装备,虽然印军的俄制装备率达到了70%,但是还从美国等北约国家购买军火,这就无形当中给印度的后勤工作增加了极大的负担。即便印度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平原地区还有优势,但一旦进入巴基斯坦西部山区之后,这种后勤将严重对印度军队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战斗力严重削弱。


最后是地理问题,印度要打巴基斯坦显然是一次大型战争,肯定会以占领领土为目的。从巴基斯坦领土面积来看,如果算上巴控克什米尔的话就达到了88万平方公里。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巴方虽然纵深少了点,东西向最窄处只有500多公里,但是对于目前的印度军队来说想要占领全境也绝非易事。


而巴基斯坦本身也是一个复杂地形的国家,北部是克什米尔山区,西部是俾路支山地地带,东部是印度和下游的平原与水网交织地带。除了少部分平原地区利于装甲部队,山地丘陵水网等地形极其不利于机械化部队机动,而且有利于游击战的袭扰与破坏,这对于印军来说也是很大的问题。



印度打巴基斯坦,小打打不服,大打没胜算,短打后勤跟不上,长打外交不允许,虽然人和武器都比巴基斯坦多,但就是眼睁睁的看着比自己少得多的巴基斯坦军队跟自己叫板。


马克观察


为何印度拿巴基斯坦没办法?这个问题解释起来比较复杂,但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巴基斯坦有一个强大的“友好邻邦+可靠朋友”。

1964年10月16日邻邦原子弹爆炸成功当天,巴基斯坦就发表声明表示邻邦掌握核武器是“亚洲国家的骄傲”。1965年3月时任巴总统阿尤布·汗访问邻邦,得到后者2点明确承诺——第一,如果印度入侵巴基斯坦,邻邦肯定支持巴方。第二,若印度敢对巴动武,邻邦就抄印度的后路。

不久之后第2次印巴战争爆发,邻邦果然言出必行,先是在外交层面给予巴基斯坦宝贵支持,进而又在军事层面向巴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据巴三军情报局档案记载,开战初期形势对巴基斯坦颇为不利——印军地面部队投入15个师,如果再算上海空军,其军力竟然达到巴军4倍之多。

而当时巴基斯坦还分为东巴、西巴(今孟加拉国)2部分,两线作战难免顾此失彼、力量分散。雪上加霜的是,号称巴方盟友的美国却半道撤梯子,中断了对巴军援。由于那时巴三军装备多为美械——陆军9个师中有5个半为美械,巴空军战斗机、轰炸机几乎清一色来自美国,导致巴基斯坦全国上下都弥漫着严重的失败情绪,甚至连阿尤布·汗都跟身边亲信讲“战争已经结束”,外界也普遍认为巴军战败只是个时间问题。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难关头,邻邦出手相救——先是承诺提供6000万美元无息贷款(当时邻邦外汇储备也只有1.05亿美元),紧接着在1965年9月中下旬,邻邦军队将边境西段部分地区的入侵印军打退,迫使后者平毁、放弃了该地区56个工事,从而牵制了印方兵力,有效策应、支援了巴军战斗。

与此同时,邻邦又协调印尼等其他友好国家,以向印尼提供歼教-5双座教练机零部件为条件,换取印尼向巴基斯坦提供当时邻邦尚未列装的米格-21所需地面设备及零部件。邻邦又以和田、广州为中转站,向巴方提供了100门75无后坐力炮、1万发炮弹,并从现役部队直接划拨200辆坦克援助巴基斯坦(载于邻邦外交部开放档案)。

为加大对印压力,邻邦还接连发出措辞强硬的外交照会,严令印方“拆除侵略工事、停止入侵活动、送回被劫边民、归还被抢牲畜,并保证今后不再越境骚扰”。同时为减轻巴方“两面受敌”的顾虑,邻邦又主动与阿富汗接洽,得到了后者“不在印巴交战之际放弃中立政策”的承诺。截至1966年3月,邻邦援巴军事物资价值已达数亿美元。

邻邦的坚定支持与外交努力,不仅鼓舞和提升了巴军抗敌能力与士气,也让美苏等大国受到震动,纷纷出面斡旋印巴冲突,从而避免了巴方战局进一步恶化。

第2次印巴战争结束后,为克服两国地理障碍阻隔,邻邦与巴基斯坦从1966年开始联手修建喀喇昆仑公路,但实际上这条全长1032公里的“人间天路”基本上都是邻邦独立建成的,因修建难度太大,该路又被誉为“世界第8大奇迹”。

冷战结束后,国力日益强盛的邻邦对巴基斯坦的全方位支持力度更大,范围也更广——不仅向巴方提供了弹道导弹、战术火箭、“枭龙”战机、反舰导弹、海军舰艇、预警机、雷达等各型先进武器装备(包括制造技术),还投巨资帮助巴基斯坦打造经济走廊,兴建电站、公路、铁路、港口等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设施。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一个综合实力远超印度的邻邦在背后力挺巴基斯坦,才使得该国几十年来得以在强敌重兵压境、西方制裁打压、内部经济和安全问题频发的困境下得以生存、壮大,进而通过拥有核武,具备了与印度一决高下的资本。


网言军事


印度军队战斗力低下是一个事实,虽然印度的国家总体量远远超过了今天的巴基斯坦,但是在很多时候,印度人在与巴基斯坦的较量中,往往都要吃上大亏。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国际上大国对印巴双方支持力度的不平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的社会发展惯性,导致印度平民对战争始终都是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由这样的人组成的军队,想要有点战斗力,说实话真的很难。

印度的种姓制度对印度国民的禁锢,使得大部分平民毫无为国作战的欲望,在这一点上印度与巴基斯坦有着天壤之别。

印度自古以来印度都是一块被征服的大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由于国家长期被外来者占据等历史原因,逐渐诞生出了以种姓制度,来进行社会资源分配的发展手段,即使到了今天,印度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虽然曾经跟随大英帝国四处征战,但是老实讲凡是由印度人组建起来的军队,其作战实力其实都不怎么样,原因就时在印度教以及种姓制度的禁锢下,整个印度社会被人为的分成了婆罗门(僧侣)、刹帝利(军事将领、贵族)、吠舍(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者)这四个等级。

在这四个等级中,对外发动战争一直都是刹帝利才能拥有的权利,而对于那些广大的首陀罗而言,打战永远都是贵族们的事情,不管是谁与谁开战,自己的社会地位永远都不会发生改变,也永远都得不到任何好处,自然就没有积极作战的动力了。

因此我们在印度社会里,就能够看到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印度国内,高种姓的印度精英阶层比较好战,而那些印度平民却对战争并不感兴趣,即使是那些参加军队的印度士兵,在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敷衍了事,这种现象已经在印度部队的方方面面被体现出来。

而与之相反的是,巴基斯坦虽然曾经属于印度的一部分,但是这个国家与印度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国家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而且其国内民风彪悍,国民上下对于来自外部的入侵的势力,经常都是给予强力反击的态度。

这就使得巴基斯坦在军事装备实力上弱于印度,但是部队的作战意志方面,印度却远远不如巴基斯坦强烈,这也就导致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中,虽然处于强势地位,但是吃的亏却远比巴基斯坦要多得多。

印度在国际上所面临的压力,要远大于巴基斯坦,这就使得其不能倾尽全力与巴基斯坦对抗。

如果我们单单去比较印巴两国的军事实力的话,事实上印度的整体军事实力是要超过巴基斯坦的,别的不说,印度总兵力位127万,2018年的军费开支为50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4位。而巴基斯坦的军队总兵力为61.7万人,2018年军费开支为114亿美元,排名世界第20位。

从印巴两国的军队总数以及军费开支的情况来看,巴基斯坦很显然是不能与印度比的,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印巴两国在国际上所面临的挑战时,我们就可以发现印度由于其国家战略等问题,其所承受的军事压力,要远远大于巴基斯坦。

因为从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印度就开始将自己摆在为亚洲的领导者的位置上,在尼赫鲁时代,印度宣称自己是第三世界的领头羊,并且在南亚地区呈现出扩张的事态,不断对周边国家发动战争,去吞并他国领土。

对于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印度,世界上的其他大国很显然是不感冒的,特别是印度与苏联结盟之后,美国以及他的北方邻居,都呈现出对印度的一种抵制状态,虽然时至今日苏联早已解体,但是印度的“大国梦”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也就导致了印度在很多时候,不得不面临其他强国的打压。

在这个问题上,巴基斯坦的压力就要小很多,因为巴基斯坦很清楚自身的状况,在国际上的主要敌人,仅仅只有印度这一家而已,因此巴基斯坦在国际上所面临的战略挤压的力度,要远远小于印度。

此外,由于其他大国对印度实力膨胀的担忧,不得不被迫考虑通过提高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的方式,来从侧面遏制印度军事力量的崛起,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上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就陆陆续续向巴基斯坦出售了7~80架F-16战斗机,目的就是为了平衡印巴两国之间空中力量的“平衡”。

因此对于印度来说,虽然印度军事总体实力要强过巴基斯坦,但是印度的国家战略目标要比巴基斯坦多,在国际上面临的对手也比巴基斯坦多,因此并不能集中全部力量来对付巴基斯坦,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印巴在对抗时的劣势。

总的来说,印度的整体实力虽然强于巴基斯坦,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印度并不能集中所有力量,去专门对付巴基斯坦,再加上国际力量对印度的掣肘,印军始终不能彻底击败巴基斯坦军队,也就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了。


落下m


题目中说到了印度军队,不妨就从印度军队说起。

第一、印度军队的实力不足以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的实力。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印度工业落后。

在当前印度GDP构成中,工业、农业各占22%,服务业占56%。对于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印度而言,这是一个极为畸形的比例。而作为现代工业体系高端部分的军事工业,没有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作为支撑是很难建立的。

因为没有完成工业化,也没有相应的军事工业,所以印度的武器装备大部分靠采购,并且是靠采购成品。如果只是买零部件拿回来组装,印度人也不一定可以完成。这就是为什么印度虽说装备美国、俄罗斯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先进装备,却还是不断出现设备故障频发的事件。这样一来,印度军队虽说装备不错,但是很难形成战斗力。

二是人口素质低。

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思想使印度人口数量庞大,却无法释放人口红利。印度虽说有13亿人,赤贫和文盲率就达到11亿以上。

受种姓制度影响,时下的印度军队内部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印军的人才培养是重军官培养,轻士官培养,军官培养也不太重视基层实践,官与兵完全是两张皮。印军军官素质也许很高,但是如果在作战行动中失去指挥能力,那么所指挥的部队基本上就处在溃散的边缘了。作为士兵来讲,除了会“服从命令”,基本上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和军事素养。

第二、印巴的边境线克什米尔地区基本上就是一道双方常规军事力量难以逾越的天险。

克什米尔号称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战场,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印巴分治后这70多年里,双方曾在这里进行大规模战争三次,各种军事冲突更是不计其数。不过基本上都是胜者不胜、败者不败的结局而告终。原因无他,因为交通不便利和地形所限,大部队上去根本展不开,后勤补给也十分困难,再先进的武器也很难发挥效能。

于是,三次印巴战争和其他军事冲突,双方都不缺少先进武器装备,军队数量也不再少数。但是能真正发挥战斗力的都十分有限。

所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印度的140万军队不能说是完全形同虚设,毕竟印度也是一个国境线很长、内部矛盾比较多的区域性大国,军队数量也代表着国家实力和震慑力。但是对于邻国巴基斯坦这个对抗了70年的死对头,是根本奈何不了的。


大将军威武K


按照最新的世界军事实力排名,印度继续保持世界第四的优势位置。巴基斯坦则在十名开外,军队规模只有印度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常规军力上,印度的三军装备优势相对于巴基斯坦是压倒性的,并不存在140万军队形同虚设的说法。但是从印巴历次交手的记录看,表面上印度的确是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其实真正熟悉印巴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巴基斯坦在印巴对抗中一直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而且随着印度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巴基斯坦的战略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至于“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的错觉,主要是源自于巴基斯坦在战术上的抢眼表现。譬如,近期的印巴克什米尔空战。

实际上,在狭窄的克什米尔对抗前沿,并不能完全发挥印度军事实力水平。在克什米尔空战失利之后,印度军官方和媒体自己也曾深刻检讨并指责军方在前沿机场建设上的不作为,导致印度最先进的苏30MKI战斗机无法参与克什米尔的实战对抗,才有了被巴基斯坦空军羞辱的结果。

空战如此,陆战实际上也是如此。印度140万军队和巴基斯坦50万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能够投入的兵力却是基本相当的。这就是在特定的局部冲突中,弱势一方看起来不弱的真正原因。另外,在军事素质方面,巴基斯坦军队的确要比印度军队略高一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对抗时,不愿意搞全面战争的冒险。原因很简单,即便凭借印度的综合军事实力的压倒性优势,可以彻底打垮对手,但是有一条看不见红线是印度“畏手畏脚”不敢触碰的。那就是印度不知道巴基斯坦会在什么样的创伤度下启动核武器报复。


高峰军事观察



令印度人最为郁闷的事情不是世界超级大国梦遥遥无期,而是拥有144万军队的印度经常奈何不了只有50万军队的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的局势风云再起,印巴又陷入了紧张对峙的怪圈中,印度人又一次接受了这样的灵魂拷问。

8月5日,印度发布总统令,宣布废除宪法第370条,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与自治权,对该地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行政改组,并成立了拉达克中央直辖区,试图将印控克什米尔强行融入到印度。对此,巴基斯坦给予了严厉谴责,面对印度增兵印控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也不示弱,下令军队严阵以待。印巴又面临着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

印巴都成为有核国家后,在双方的无数次的较量中,往往给人留下印度始终对巴基斯坦无可奈何,治不了宿敌的感觉,以至于让人产生了印度的144万大军形同虚设的错觉。原因何在?

首先,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印度、巴基斯坦先后成功研制了核武器,成为有核国家,确保了互相毁灭的能力,客观上抑制了印巴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再也不会有第四次印巴战争了。

从印巴的三次大战,以及无数次低烈度的军事冲突来看,印巴两军的特点鲜明。在低烈度的军事冲突、小型的战争中,印度基本上打不过巴基斯坦,吃亏的往往是印度,在今年2月底发生印巴军事冲突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这是因为巴基斯坦军队的单兵素质与战斗力普遍比印度大头兵高一些,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的军事冲突,巴基斯坦的官兵都是卯足了劲去打,都是在拼命,不敢懈怠,因为巴基斯坦面对印度没有退路,一退就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首都伊斯兰堡就会被印军拿下,甚至再次被印度肢解。比较之下,印军却没有巴基斯坦官兵的这种不要命的拼劲、狠劲,在战场上很难做到视死如归,勇往直前。

与巴基斯坦开干,印度军队的优势是大规模的战争,这是巴基斯坦的国力决定的,单兵素质与战斗力克服不了国家的弱势与不足。在三次的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都输给了印度,尤其是第三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被印度肢解了,东巴基斯坦独立建国,变成了孟加拉国。

即便是被人称作第四次印巴战争的印巴卡吉尔冲突,也是印度完胜巴基斯坦。1999年5月,巴基斯坦军队与亲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武装分子越过印巴的实际控制线,占领了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引发了印度猛烈的军事反击。

经过两个月的战争,印度全部歼灭、驱逐巴基斯坦的渗透者,夺回了卡吉尔地区,印度人将7月26日这一天称为“卡吉尔胜利日”。

因为核恐怖平衡的缘故,印度之间几乎不会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就变相地压制了印度军队对战巴基斯坦的军事优势,并使巴基斯坦军队在低烈度军事冲突、小型战争中的比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印度军队的劣势却被放大了,就给世人留下了印军打不过巴军的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巴基斯坦拥有了核武器对国家的生存与命运实在是太重要了。

其次,每一次的印度军事冲突,印度都没能对巴基斯坦建立起政治优势,在国际上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比较被动。今年2月底的印巴军事冲突,巴基斯坦占据了上风,却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是见好就收,频频向世界展示爱好和平,愿意与印度和谈的姿态,在国际上逐渐赢得了主动权,而印度却陷入被动,输了战争又输了外交、舆论,难堪至极。

因为几乎爆发第四次印巴战争,印度不得不接受,并且忍受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印巴的军事冲突印度吃亏,巴基斯坦占便宜的不对称局面,这是印巴军事斗争的常态。当然,巴基斯坦不能让胜利冲昏了头脑,把事情搞大,爆发大规模印巴战争,那将会遭致毁灭性的灾难。


飞狼


前不久印巴两国在边境地区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空战,结果印度空军的一架米格21魔改被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战斗机轻松击落,一名印度飞行员跳伞逃生沦为巴基斯坦的战俘。另外综合各方信息显示,还有一架苏30MKI也大概率地遭到了枭龙战斗机的“毒手”,两名印度飞行员直接报销,此番较量印度军队可谓是完败。因此很多人不免对印度的军事实力产生了轻视,认为印度空有140万军队,却连小小的巴基斯坦都奈何不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次大陆上的一对冤家对头,自从1947年的印巴分治之后,两个国家就长期处于互相敌对的状态,光是大规模的印巴战争就打了三次,除此之外各种大大小小的军事冲突更是接连不断,可以说印巴边境是世界上最紧张、最危险的地区之一,比起半岛中部的三十八度线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整体实力来看,印度明显在巴基斯坦之上,印度的人口数量和经J总量都是巴基斯坦的10倍左右,军费开支是巴基斯坦的7倍。

因此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都是以巴基斯坦的失利而告终,其中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的损失最为惨重,当时印度出兵一举占领了东巴(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并扶持当地成立自治政府,最终成功将巴基斯坦肢解成了两个国家。孟加拉国的分离导致原本实力就处于劣势的巴基斯坦,一下子减少了56%的人口,也丧失了东西两面夹击印度的战略优势,更加无力与印度正面抗衡,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的说法其实并不成立。

不过印度没有趁印巴战争的机会将巴基斯坦彻底解决掉,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巴基斯坦虽然实力不如印度,但是绝非任人宰割的菜鸟,巴基斯坦军队的整体素质比起印度军队明显高出一截,尤其是巴基斯坦空军,训练保障体系更加接近美国的理念,比起以苏式体系为主的印度空军更有战斗力。印度尽管凭借体量优势在印巴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可是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要想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也是有心无力。

其次印度主要面对的假想敌并不是巴基斯坦,而是比自己更加强大的北方邻国,因此印度无法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于对付巴基斯坦。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形势不妙的时候,中方都及时伸出援手,向印度发出了明确的军事警告。印度为了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不得不见好就收,使得巴基斯坦趁机躲过一劫。再加上90年代以后印巴两国相继拥有了核武器,双方放手一搏、舍命相拼的可能性已经基本不存在了,最多就是在边境地区小打小闹一番,而小规模冲突又不是印度的强项,所以给人们留下了印度反而被巴基斯坦教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