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齊老屋,難得一見!

薩拉齊位於內蒙古土默特平原西部,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金三角”軸心,也是古樂府《敕勒歌》所描繪的敕勒川的腹地。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薩拉齊始有建制。乾隆四年(1739年)設薩拉齊協理通判廳,二十五年升為理事通判廳,歸山西省朔平府管轄,是內蒙古建制最早的“口北五廳”之一;民國元年(1912年)降為縣,歸山西省歸綏道(後稱綏遠特別區);1928年建立綏遠省後,歸綏遠省,1949年和平解放。

1951年設薩縣專區,次年專署遷集寧市;1958年撤縣併入土默特旗,旗府從呼和浩特遷駐薩拉齊鎮,1960年遷往察素齊鎮。

1965年,經國務院批准,土默特旗分為土默特左、右二旗,1969年正式建旗,薩拉齊為土默特右旗治所,屬歸包頭市。薩拉齊從建制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

薩拉齊是西口之路上西北地區最大的落腳地,也是晉商在西口路上的第一站。走西口的人們來到薩拉齊後,先要在這裡立足扎棧,有的在這裡安家定居,而後再從這裡走包頭、走後套、走草地、走西銀。

從清朝中後期開始,隨著走西口移民在薩拉齊一帶的定居,蒙漢各族人民的不斷交融,一種帶有民族色彩的文化在以薩拉齊老街為中心的這片土地上應運而生。這種文化非常廣泛,流傳甚遠,博大精深,構成內蒙古西部地區異彩紛呈的民族民間文化主根脈。

這也是今天許多包頭人、後套人說起老家,往往不說山西,而說薩縣的原因。他們把到薩拉齊稱作“回老家”,把薩拉齊親戚的到來稱作“老家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