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還擊戰,中美蘇越關係微妙,越軍炮擊我境,學生躲山洞

對於1979年2月爆發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大家已經相當熟悉了。當時的越南如此詭稱:

在他們與美國處於戰爭狀態時,中美實現了關係正常化,中方“背叛”了越南所在的紅色陣營,在此前提下,中方對越南有“領土野心”,所以引發了這場戰爭。

這當然是越南方面的無稽囈語,那麼,事實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越南結束南北分割的統一戰爭中,中方出了大力。我軍幫助越南建立了第一支現代化的武裝部隊,為越軍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充足的糧食物資,派軍事顧問赴越南為越軍提供指導,甚至秘密派部隊介入戰爭。很大程度上說,正是由於中方的大力支持,越軍才逐漸壯大起來,最終一統南北。

胡志明(1890-1969)

越南老一輩領導人胡志明等,曾與我方並肩反抗侵略,是我們的老朋友。胡志明在世時,越南與中方一直保持著“同志加兄弟”的關係。這不僅源於中方對越南提供的無私幫助,也源自於老一輩革命家的友誼和互信。1969年胡志明逝世後,越南形勢急劇變化。

新中國成立後,蘇聯曾有條件地對中方提供援助。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前後,蘇聯援助我方有不少條件,其中一個就是要求中方對越、對朝提供軍事援助。1958年蘇聯開始從中國全面撤資,而這使得中蘇關係滑向低谷。

赫魯曉夫

由於蘇聯撤資,我方在上世紀60年代陷入了極度的外資緊缺。為解決困難,我方最終決定摒棄爭論,從美國引入外資以促進發展。1971年與1972年基辛格、尼克松先後訪華,在一系列的交涉後,中美關係逐漸正常化,而中方也得以引進美國的資本。

從蘇聯來看,中美關係正常化威脅到他們在亞洲的利益,他們也開始在我周邊尋找鉗制中國的工具。另一方面,由於陣營之爭,中越關係也緊張化,越南認為我方在越戰期間與美國“親密”,背叛了紅色陣營。

尼克松

在1975年統一戰爭完成後,越南換了一副嘴臉,掀起了一系列針對我方的行動。他們開始宣稱中方有意“謀求地區霸權”,於1975年8月30日強令停發宣傳中越友好的河內中文報紙《新越華報》。次年,更是通過各種手段,驅逐在越華僑。不僅如此,越軍還在邊境強化軍事部署,甚至騷擾、打死打傷我邊民,挑動多次小規模的武裝衝突。

在越軍炮火的襲擾下,我居民被迫躲入山中,學生不得不在山洞中上課

1977年末至1978年,越南通過各種手段大規模驅逐境內華僑。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被越南驅趕到我境內的華僑和越南人超過20萬,而越南境內的華僑總數也由200多萬下降至100多萬。

與此相反,越南與蘇聯的關係隨著中越關係惡化而迅速升溫。1975年10月,黎筍在訪蘇時與勃列日涅夫發表宣言,確立“全面聯繫”“密切協作”關係,越蘇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1978年6月,越南最終決定徹底倒向蘇聯陣營。

不久,獲得蘇聯支持的越南開始嘗試統一印度支那地區(用越南的說法,是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以形成對中方的鉗制。他們不僅對柬埔寨發動入侵戰爭,甚至在我邊境地區進行騷擾。

越南為了實現其霸權,不惜背信棄義與蘇聯結盟,向印度支那其餘國家發動戰爭,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軍不得已發起對越自衛還擊戰。

在此過程中,美國一方面公開要求將越南從柬埔寨撤軍和中國從越南撤軍聯繫起來,另一方面警告蘇聯不得捲入衝突,通過此種方式給予中國支持。由於中國對越軍極為熟悉,加之我軍訓練有素,僅僅一個月時間就重創越軍,被迫從柬埔寨撤出部分軍隊,基本結束了其愚蠢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