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放过了郑春华,为什么雍正却要她死?

月光侃历史


郑春华的死看似雍正并未参于其中,但是却依然同雍正有着莫大的关系。

康熙在“毙鹰事件”后,身体已经是每况愈下,可以说随时都有咽气的可能,而这时候,谁才是康熙指定的接班人,谁能够在康熙去世之后登上皇位,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这其中就包括了王掞。

王掞作为太子胤礽的老师,并且在胤礽身上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于私心来说,自始至终他都是希望胤礽能够登上皇位的。但是胤礽对康熙不孝,并且行为不端,最终经历两次被废黜后,已然是没有了希望。而于公来说,王掞更加希望的是勤勉做事,认真尽职的雍正能够继承皇位,毕竟在他看来,雍正是最为合适也是对于整个国家和朝廷最有有利的继位人选。

于是王掞找到了雍正,用坚定而又附带恳请的态度,让雍正“无论如何也要争取继位”,可以说这也是王掞的临终前最后的愿望了。

尽管雍正没有急于向王掞表态,但是内心中必然是无比的欢喜,毕竟有人是支持他的,这也说明尽管他一向是以“孤臣”自居,不过为人与成绩还是受到了肯定,既然有朝臣如此认为,那么康熙皇帝必然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这无疑也给雍正增加了许多的信心。

而此时王掞却将话锋一转,提到了郑春华。

这时的雍正是非常的吃惊,如同王掞所说的一样,就连这样一个在朝堂上处于半退休状态的老臣都知道此事,那么与雍正存在激烈竞争关系并且眼线耳目遍布的八阿哥胤禩,知道此事那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以说得知这一消息的雍正是瞬间背后一凉,但是雍正心中也有着一分无奈。郑春华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一个“祸害”,一旦东窗事发,雍正必然为其所连累,但是这其中又夹在着十三阿哥胤祥对其的信任与嘱托,所以看在胤祥的面子上,雍正也不好擅自除掉郑春华。这次王掞再将此事提及,雍正立马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只是让雍正没有想到,并且是非常欣慰的是,王掞主动帮助雍正分了忧,经过一番羞辱,成功让郑春华自尽。

这时不得不说雍正“腹黑”的一面,在王掞面前没有答应,同时也没有发对,但是负责照料并且看护郑春华的高毋庸及其其他人等,均为雍正调离,而对于王掞,如没有得到雍正的许可,也不可能在雍正的府上如此自由的行走,可以说,正是雍正的默认,并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才使得王掞有机会能够接触到郑春华,并且将其羞辱致死。

而王掞在羞死郑春华之后,为了避免自己成为雍正的拖累,让雍正为康熙所迁怒,也选择用自尽的方式给予了雍正最后的支持。

这个时候,不得不佩服王掞的奉献精神与自我牺牲的高尚人格。


郑春华在犯下如此大错之后依然能够“苟活于世”,只是因为她已经彻底沦为了权力角逐的工具而已。

郑春华所犯下的最大的过错与罪责,就是与太子胤礽不伦的感情。

郑春华作为康熙的妃子,按照辈分应该是胤礽的母亲辈的,可是明知如此还与胤礽进行偷情,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戴在了康熙的头上,不仅是对康熙皇权的巨大羞辱,更是让皇家的颜面荡然无存。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郑春华只是与一介普通皇子偷情也就罢了,于她乱伦的对象还是康熙的太子,朝廷的储君,国家未来的皇帝,这对于康熙的打击是无比巨大的,甚至说因此撼动了国本也丝毫不为过。

所以康熙对其的憎恨也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康熙皇帝并没有将郑春华处死,而是将他发配到了辛者库中做着卑贱的仆役。

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也还是因为太子胤礽。

此时的胤礽已经经历了“一废一立”,尽管重新回到了太子的位置上,但是康熙对其的信任与器重,已经是大不如前,于是乎,郑春华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康熙“胁迫”胤礽的一个重要工具。

一方面,康熙要借由郑春华的存在,时刻提醒太子胤礽此前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让胤礽时刻感受到的是紧迫感和巨大的压力,以此使得其有所改变,避免其重蹈负责;另一方面,则是康熙留着郑春华,时刻准备着对太子进行“秋后算账”,郑春华就是重要的罪证和依据。

在此之后,太子胤礽也拿着自己这个曾经的“相好”做起了文章,他用威逼利诱的方式要十三阿哥胤祥替自己杀掉郑春华。

一来,胤礽也感受到了郑春华对于自己的威胁,可以说他要除掉自己在太子位置上的重要“眼中钉”。

二来,胤礽需要十三阿哥胤祥坚定的支持自己,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违心,郑春华成为了胤祥的“投名状”。

三来,太子也需要借由郑春华的死来牵制胤祥,进而也能进一步的裹挟雍正。

然而,表面上,十三阿哥胤祥杀掉了郑春华,但是却将其私自保了下来,并且安排在了雍正府上,这不仅仅是作为“侠王”的胤祥对于郑春华凄惨遭遇的同情,更是将其作为保护自己同时牵制太子的重要工具。

但是,伴随着康熙“二废皇太子”,郑春华已经失去了其作用,反而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但是出于对十三阿哥胤祥的承诺,同时也对于自己和胤祥的一种保护,继续将其留在府内。只是这次王掞告知外界早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这也让雍正下定狠心除掉郑春华,即便不是王掞将其羞辱致死,雍正也会用其他的方式将其处死,不能让其成为自己夺嫡路上的“绊脚石”。

而雍正在郑春华死后也将此消息告诉了在宗人府被圈禁的胤祥,胤祥也对郑春华的死给予了认同和默许,也算是让雍正也就此彻底的放心。

对于郑春华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帮助了雍正夺位的同时,也就此摆脱了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命运,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雍亲王府


太子沟母妃,这个话题很严肃啊!

《雍正王朝》剧中,郑春华走出了一波魔鬼的步伐,引领了时尚界的绝对潮流,太子一个把持不住,强力输出!

历史剧拍成狗血剧!狗血剧必须配以狗血的点评。小编下面的回答,有点脑洞大开哈。

接着说郑春华女士。自从她失足之事东窗事发,可谓尝遍了人情冷暖:康熙对她的处罚轻拿轻放,太子复立后要对她杀人灭口。然而,真正恨她入骨的却是太子师傅老王掞。

难道老王掞也……

当王掞对阵郑春华后,郑春华凭借“不详之人”四个字,彻底点醒了这个老夫子,逼迫他不得不服药自尽……



言归正传,先说说康熙帝

康熙放过郑春华,那是真有苦衷哇! 剧中交待:在热河狩猎期间的某一天晚上,康熙兴致所及,想找爱妃郑春华说说体己话。当他遥望郑春华的寝居,发现有成年男人在其间暧昧。康熙完全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他带领着侍卫,决心要“拿贼捉赃”。随着康熙一行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在这关键时刻,郑春华显露了强悍的心理素质。只见她不慌也不张,宛如没事人般唱起了悦耳的《摇篮曲》。一曲未罢,康熙已闻歌止步,彻底打消了大闹一场的念头。从《摇篮曲》中,他听懂了闺阁所藏之人正是太子,这事后来成为太子被废的诱因。



郑春华随后的处份不太重,仅仅是废黜妃位、贬至辛者库为奴。看到这里,有人会感慨康熙帝真不愧是圣祖仁皇帝,好大度呀!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吗?

康熙选择放过郑春华,原因如下:

康熙初废太子,是很感性的决定,在废太子的告天口谕中,尽管为其罗列了十几项罪名,细思之下,都是人性共存的暇疵,没有必废的大罪。 太子被废后,夺嫡之争突显,这让康熙不得不反思先前决定的对错。 随着大阿哥魇镇太子一事的暴露,康熙觉得太子是受人魇魉,在心中已有复立太子的念头。太子一旦复立,迟早有即位的那天,康熙就得替自己的身后事作打算。虽然郑春华深深地伤害到了他,他也想弄死这个女人,可这个女人是太子的深爱。康熙废太子,其行为已经使父子感情产生了裂痕,如果再弄死了郑春华,康熙猜测太子必然会报复他。当然,在康熙生前,太子奈何不了他,但是等到太子继位,恶心他的手段就太多了。明朝的正德皇帝,因为不讨喜于嘉靖皇帝,在《明武宗实录》中被描绘得一塌糊涂。退一步讲,太子念及父子之情不黑他,在确定庙号的时候,强行塞给他一个“清武宗”什么的,也是很嗝应人的事。 因此,康熙强压“被绿”的怒火,捏着鼻子放过了郑春华,只为自己的身后名作打算。

这样一来,太子的压力就大了。当他复立后,认为郑春华成为了自己射向康熙的伤心小箭,必须得拨出来呀。剧中,太子和十三阿哥做了个交易:十三负责除掉郑春华,太子帮他晋为郡王。没成想十三阿哥被郑春华对太子的爱情感动了,他用“假死”的方法救出了郑春华,然后把她安置在左家庄。



太子二次被废后,十三阿哥也被圈禁在宗人府,他委托四阿哥帮忙照看郑春华。随着夺嫡形势的逾来逾严峻,老王掞提醒四阿哥,说郑春华的事应该作个了断了,否则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作文章。四阿哥当时的态度不置可否,王掞于是亲自出马,直接对话郑春华。

那么问题来了,王掞为什么一定要弄死郑春华呢?

王掞要弄死郑春华的决心挺大,为此,他预备了二套方案:先是劝其自尽,如果郑春华不听劝,他就效法诸葛亮骂王朗的套路,把她骂得羞愧至死。

扒扒这个王掞师傅。

王掞是明朝万历年间首辅王锡爵的曾孙。王锡爵这人的品行挺高尚:张居正得势时,他不阿谀奉承;张居正失势时,他不落井下石。然而,这些还不是重点。王锡爵最突出的政绩是:落实了皇长子出阁读书一事,其礼节依太子出阁的旧制。在当时,这可是巩固国本的大功!

深究王掞的内心,其人有效颦王锡爵的嫌疑,十分渴望成功地辅佐储君,成就王氏家族两固国本的佳话。

王掞起先辅佐太子,但事情没办明白。他不甘心,后又密折保举四阿哥为太子,却打听出四阿哥私保郑春华一事。至此,他深深地恨上了郑春华,认为她就是个“不详之人”,总是在关键时刻破坏自己去实现美好的理想。

王掞对郑春华的态度很偏激,已经看不出一点饱学之士对弱小生命的恻隐之心。他打着替大清百年基业负责任的幌子,暗行心底下包藏最深的私欲,将自己的所谓不世功业,建立在一个两世为人的痴情女子死亡之上。真正是:满嘴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机巧算计。

当一个假道学碰上了一个真情女,又会发生怎样的碰撞?!

面对着王掞的上门索命,郑春华心如止水,死亡对彼时的她,也许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只见王师傅正襟端坐、用居高临下眼神看着自己,郑春华不由得心生反感:这是一个刻薄的老人,自己将会在他鄙视的目光中走向死亡。瞬间!郑春华决定反击,让自己能够尊严地死去。

郑春华淡淡地说:“王师傅说得都对,我是个不详之人……。”王掞说:“你知道就好,你知道就好!”

说完,郑春华留下一个柔弱的背影,从容地做着赴死的准备。

“不详之人”,这是多么诛心的自我剖析!

“一个背影”,准确地表达了郑春华对王掞的腹诽!



于是,画面定格,留下了几秒的余味。正是在这几秒的时间内,王掞完成了对自己的全面审视。

“不详之人”,如果郑春华算一个,王掞又何尝不是。当他辅佐太子时,太子事败;当他举荐四阿哥时,四阿哥步步艰难。王掞的灵魂终于被触动,他的格局蓦然得到提升:郑春华是八阿哥对付四阿哥的暗招,自己见过四阿哥后逼死郑春华,不知不觉间成为八阿哥的下一个暗招。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死来为四阿哥的夺嫡铺平道路。

当然,王师傅是个讲形象的人,他临死之前摆了一个很酷的pose,就是下图这张。


链天绝



第187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也不能说是雍正要让他死,是太子的师傅王掞非要羞死郑春华的,当然这是雍正默许同意的。

那么雍正为何要这样呢,接下来宋安之来说说。

雍正有多腹黑呢,通过郑春华之死就可以看出一二。这位可怜的女人之死,其实与年羹尧被赐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雍正最终下定决心赐死年羹尧,是因为张廷玉的一番话。张廷玉说道年羹尧如此招摇过市,无非是炫耀他平西北之功,以示世人鸟尽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的圣名就一日受到玷污。

可以说张廷玉这番话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能说雍正是那种钓名沽誉之辈,但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名声的看重。

而郑春华之死莫过于此。

说起来郑春华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她的始一出场就在雍正王朝的开局,而且还是与太子偷情,隐喻着太子即将被废,夺嫡之争已是如火如荼。

同时郑春华这条剧情支线也起到了或明或暗的画龙点睛之笔。


郑春华身为康熙宠妃与太子胤礽偷情,虽说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毕竟是太子的庶母,有违人伦。所以在热河狩猎时,郑春华与太子偷情,无意间被康熙所发现,成为了一废太子的导火线。

在康熙发现郑春华与太子偷情之时,图里琛的表现可谓是亮眼,先是见苗头不对,跑去假装撒尿,然后又假装失手的故意将知道内情的太子贴身太监杀死。

故事到了这里,郑春华也就是红颜祸水,不甘于深宫寂寞的代表了。

但人性的复杂往往并不是那样简单。

太子一次被废以后,康熙并没有杀掉送给他绿帽子的郑春华,只是将其发配到宫中洗衣房。不是康熙动了恻隐之心,而是想借此时而敲打敲打太子,使其成为制约太子的把柄之一。

因此太子被复立之后,自作聪明的对老十三使了一个计中计,想既破了康熙的谋略,又控制了老十三。先是以登基后封其为郡王的空头支票,诱使老十三前去杀郑春华灭口,然后以此为把柄,让老十三协助他拿到江夏镇的百官行述。

老十三可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与老四密谋以后,是将计就计,假装杀死郑春华,实则偷天换日将其救下,以防万一,可以反过来制约太子。


老四的想法其实也不单纯,还有着自己的思量,跟康熙想法一般,想借此握住太子的把柄。

老十三见到郑春华以后,郑春华的一番话,使老十三和大众的印象为之一变。原来这位偷情的“荡妇”,也有着一颗单纯的少女心,一直傻傻的爱着太子,心系太子的安危,并且认为自己罪孽深重,自己该死。郑春华这番表现,更是体现出人性的复杂,非黑即白,有时候并非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正是因为郑春华这番表现,使侠肝义胆老十三都为之动容。所以老十三被圈禁时,特意嘱咐老四,将郑春华托付于他。

太子二次被废,又是因为兵变谋反之事,意味着他的万劫不复。而郑春华这个太子的把柄也就没有了作用。老四是因为老十三的托付,才将郑春华带到自己府里供养着。

到了康熙即将驾崩之际,太子的师傅王掞开始坐不住了。虽然太子被废,但毕竟倾注了他三十多年的心血,他与太子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选择了支持原是太子一党的老四。

王掞先是问御医凌太医:“你得给我个实信啊,皇上的病到底怎么样?”

凌太医回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吉人自有天相,不要紧的。”这种场面话,其实言下之意是皇上将不久人世了。


王掞因此急匆匆跑过去提醒老四,郑春华在老四府上,其实老八等人是了如指掌,就等着手握这张牌,关键时刻打你一个措手不及。现在应该当机立断将她处死。

老四这时候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反过来试探王掞。说道“她是十三爷再三托付给我的,我不能有负十三爷所托呀。再说,她也是无罪之人啊。”

王掞一把年纪了,已是油尽灯枯之时。自然豁出去了,回道“此女是个不祥之人呐,他已经害了二阿哥,老臣我不能再眼睁睁看着她害了四爷你呐,她的罪是上通于天,下大于地。四爷你要不忍心,就让老臣去见见她,她要是不肯死,我当场就把她羞死。”

老四看了一眼王掞,算是默许了。果然第二天,王掞见到了在老四府上的郑春华,将其说的羞愧自尽而死。

好兄弟老十三如此托付,老四依旧将其放弃,默认赐死郑春华。

为什么呢,自然是害怕有损自己的圣名,自己私藏与太子偷情的庶母郑春华不重要。但老八他们是什么人呢,是满嘴仁义,却一肚子刀枪之人,稍微一加工,就是一则大清的天大花边新闻了,与太子偷情的郑春华,又被老四所霸占,简直是心中无君无父,有违人伦的欺世盗名之徒。试问老八如此操作一番,就是康熙知道老四是治国的好手,恐怕也继位无望了。


所以老四为了自己的圣名,只能放弃郑春华。几年后,立下汗马功劳的年羹尧,老四在犹豫之间,听到了张廷玉一番话,依旧是为了自己的圣名,将其处死,可见老四也是个腹黑高手。

这里面有个细节很是耐人寻味。

首先为何老八他们了如指掌呢?

肯定是老八对老四像对老十三那般,在老四府里安插了不少眼线,所以知道这个秘密。

王掞为何会知道呢?

要知道王掞当时身为废太子师傅,早已是一落千丈,又是垂垂老矣的年纪,失势的人竟然这个秘密。

肯定是康熙透露给他的,之前具体分析中,宋安之就说过康熙在临驾崩之际,或明或暗的为老四顺利继位,做了不少准备,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掞此举亦是为其铺路。

王掞尽心尽力教导了太子三十多年,康熙也是心怀感激的,不然不会在一废太子以后,特意将王掞叫到御辇之上,共同就坐的。因此王掞当夜提醒完老四以后,完成康熙授意的使命以后,第二天便被康熙下旨以妄言立太子为由罢官,并且限一日之内回到原籍。


看似康熙是惩罚王掞,实则是保护王掞。在那个敏感时刻,将王掞罢官,回到老家。是使其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免得自己驾崩以后,京城大乱波及到王掞。

而老十三经过十年圈禁生涯,也成长了很多。

当老四偷偷的见到老十三以后,说道辜负了老十三的托付以后。老十三并没有生气,反而出人意料的大笑,然后说道死了也好,总比他不人不鬼的活着好,可见康熙刻意圈禁老十三十年,对其磨炼的很不错。

到了老四登基以后,邬先生离开,老十三送别之际,邬先生对老十三说了一番真心话,劝老十三收敛锋芒低调行事。历经十年磨炼的老十三对于邬先生的劝告了然于胸,从此越发低调乃至小心翼翼,不敢多言朝事。哪里还是当年那个当着所有阿哥说出“无情最是帝王家。”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的十三爷了,后来雍正通过下和棋发火,与老十三说了一番心里话,方才使老十三重新振作起来。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87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康熙四十三年,黄河发大水,康熙心急如焚,传令群臣开会讨论赈灾事宜。而此时的太子却和康熙的嫔妃郑春华在滚床单。太子迟到,被康熙问到有何解决之法,太子啥也不知,只得说:“皇阿玛英明瑞断,自有主张。”康熙立马回了一句:“我是有主张,我是问你有何主张!”结果被众阿哥嘲笑。



太子胤礽如何结识康熙的妃子郑春华?

在王惔老师傅找郑春华谈话,要羞辱死郑春华的时候,郑春华说出了和太子认识的过程。当时郑春华还是一位宫女,太子因为不争气被康熙当众训斥,郑春华冒着生命危险对康熙说道:“太子是储君,陛下不能当众训斥他。”结果,郑春华不但没有被康熙杀死,还被封为妃子。而太子胤礽呢,经常变着法子来找郑春华,一来二去,两人就好上了。

太子奸情被康熙撞见。

经过江南赈灾、追比国库欠款、处理刑部冤案这三件事之后,康熙越来越对太子失望,提出要到热河狩猎,散散心。

在热河行宫,康熙一连翻了六天牌子,在第七天被太监李德全劝下。康熙遂率领李德全、德格勒出去走走,顺便割一些鹿血来喝,结果在鹿园后边的一间屋子里,康熙发现里面有人在干苟且之事,康熙没有立刻进去抓人,而是让部下抓放哨的,结果发现是太子身边的太监何仲,康熙立刻知道里面是太子。此时,那屋里面的灯突然灭了,太子闻讯跑了。接着郑春华唱起了摇篮曲,她想暴露自己,保护太子,殊不知,康熙早就知道了是太子。


康熙发现了太子和郑春华做的“好事”,愤怒的下令寻找太子,太子其实是跑到四阿哥那里,希望四阿哥能为自己说好话,让父皇饶恕自己,结果在邬思道的建议下,四阿哥避而不见,十三阿哥出去见了太子,答应在太子被废之后照顾太子家人和郑春华。

太子被废。

太子和郑春华的事情败露之时,八爷和十四爷立马知道,我认为这里面肯定有内奸。十四阿哥模仿了太子笔迹调来了凌普的2000兵马,包围了八大庄行宫,造成太子逼宫之势。

在康熙迅速稳定局势、张五哥从野外找回了太子和十三阿哥,太子不在凌普的军营里,证明太子没有下手谕。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康熙必须废了太子。

当康熙在张廷玉的提醒下,仔细辨认太子手谕,终于确定手谕是他人模仿,想立刻调查,被张廷玉拦下,康熙提出回北京,想慢慢调查此事。


回到北京,康熙下诏,让群臣推举新太子,结果朝中多数人举荐八爷,这让康熙看到了八阿哥可怕的势力,他终于知道是八阿哥一伙陷害了太子,于是想要重新启用太子,以平衡八爷党的影响。

太子复位之后,急于求成,想制造兵变逼迫康熙退位,结果又一次被废,贬为庶人。太子彻底与皇位无缘,四阿哥和八阿哥的争夺战开始。

太子和郑春华的事,毕竟是家事,更是家丑,家丑不可外扬,为了顾及皇家脸面,为了不让其他阿哥抓住太子把柄,康熙选择了冷处理。再说,自己已经有一年多没有翻郑春华的牌子了,她红杏出墙,自己也有责任。


康熙一向以仁慈治国。太子被废之后,康熙给了郑春华一条活路,让她到辛者库去洗衣服。

郑春华之死。

当康熙感到八阿哥可怕的势力和王惔老臣的死柬之后,体会到了太子储君这么多年的压力,复立太子。

太子复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除掉郑春华。他想洗白自己,更不想留下把柄让别人抓。

此时,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已经有离心的倾向,太子想办法绑住他们哥俩。

太子用郡王之位做诱饵,让十三爷杀掉郑春华。再抓住十三爷的把柄,让他和四爷继续为自己出力。


邬思道看穿了太子的诡计:如果十三爷杀了郑春华,万一太子登基,太子必然灭口。如果太子不能登机,杀了郑春华没有任何作用。

十三爷面见郑春华,发现她是单纯而又善良的,对太子有情有义,只想把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十三爷决定保护郑春华,让她活下去。

而四阿哥看到了郑春华的价值:留下郑春华一方面既可以牵制太子;另一方面,万一太子登基,立马献出郑春华,自己就是功臣。

当然,主要因素还是牵制太子。此时,郑春华的命运掌握在了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手里。四阿哥让郑春华假死,然后把她藏了起来。

太子因为谋逆二次被废,贬为庶人。郑春华获救的希望彻底破灭。

对于四阿哥来说,太子被废,郑春华也就失去了牵制太子的作用,反而会因为包藏郑春华引起八阿哥的攻击,这简直就是一个“烫手山芋”!

但是出于十三阿哥的交待,四阿哥不想搏了兄弟的面子,所以一直拖着。



直到有一天,太子的老师王惔来找胤禛,希望他能够争取皇位,将来做一个好皇帝。

王惔把所有的心血都用在了太子身上,结果,太子被废,自己深感失望、失败和痛苦。

王惔做了第二次选择,投靠四阿哥,决定为他除掉郑春华,解除后顾之忧。


王惔在羞辱死郑春华之后,自己回家安排好家人,喝药自尽而死。他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四阿哥、保全了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情谊。

而郑春华做为一个单纯、善良而又痴情的女人,卷入政治漩涡当中,本想依靠太子,使自己的后半生过上幸福的生活,无奈被当成了政治斗争的棋子被人玩弄,最后又被抛弃,自尽而死。


品读春秋001


常言道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郑春华就是这么个可怜的红颜,她既是康熙皇帝的妃子又是太子胤礽的情人。



最终沦落为政治斗争的砝码,太子复立她是悬在太子头上的利刃,太子被废她又是埋在四爷身边的不定时炸弹,带着“红颜祸水”这个词她的人生注定悲剧。




康熙留下郑春华是为了拿捏住太子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太子作为康熙从小宠爱到大的儿子,既要面对康熙的考验又要提防自己兄弟的暗箭伤人。和郑春华私通被发现后,康熙碍于面子只是说太子拥兵作乱,并未提及其与郑春华私通的事情。



毕竟养不教父之过要是传出这等丑闻,满朝文武全国上下怎么想自己这个明君自称的皇帝,后世史书又会怎么评说。经过此事太子第一次被废,郑春华被发配到辛者库浣衣局干活。



尽管康熙老爷子怒太子不争但是迫于控制朝局的需要,还是给了太子复立的机会。但郑春华却是悬在太子头上的利剑,而这剑只有康熙爷可以用,这才有了八爷说的“只可惜少了一个制约太子的把柄”。



不过八爷党又岂能善罢甘休,还是用了各种手段,让太子把自己给作死了。

经过了被废又复立大起大落的太子,面对曾经的红颜知己如今的红颜祸水郑春华。他知道有她在自己随时都有把柄在别人手中,于是他让十三爷替自己解决掉这个麻烦。



十三爷在听了郑春华的话后,感叹自己二哥的混蛋,郑春华的痴情侠义心肠顿起不忍心杀害这个命苦的女人。于是买通下人让郑春华假死来个金蝉脱壳,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十三爷的侠义心肠,另一方面就是四爷等人要留下制约太子的底牌。



十三爷被圈禁前特意嘱托四爷,要照顾好郑春华也让四爷杀郑春华有点难为情。 最终太子没有躲过八爷等人的阴谋诡计最终被废,此时九龙夺嫡到了白热化阶段,四爷八爷十四爷跃跃欲试。



而郑春华就成了埋在四爷身边的不定时炸弹,而会点燃他的人恰恰是四爷的死对头八爷。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郑春华此时成了八爷给四爷致命一击的砝码,试想如果四爷被爆出保护废太子旧情人老皇帝妃子的新闻,那么他继承皇位的资格恐怕便会失去。



所以在康熙即将驾崩的之前,应该给王掞透露了郑春华在四爷府上的消息。这时候的四爷也知道郑春华在,自己很容易被八爷党人拿捏住,但是自己又答应过十三爷所以不好亲自动手。



所以有了王掞深夜提醒四爷郑春华留不得,劝四爷需要争取了,见王掞主动替自己解决掉这个麻烦四爷欣然默许。

从四爷登上继位后对自己在潜邸手下的处理就知道,他害怕别人知道自己为夺位下了很多功夫,所以他会毫不犹豫的吧把自己的污点都处理掉,该灭口的就灭口绝不留情,邬先生深谙其道!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名正言顺,毕竟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是善类,他若不狠死的人便是他自己。

所以对于威胁自己的郑春华,即使是自己的铁杆十三爷要保,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杀掉。只不过王掞替他出了头或许是康熙安排的,因为王掞解决了掉郑春华后第二天就被递解回原籍了。


沙哈拉看剧


胤禛是没有办法,郑春华此时就是一颗炸弹,再留着就危险了。

康熙发现郑春华和太子胤礽之间的私情自认是非常生气的,但是此事过于骇人听闻,为了不损伤皇家颜面,他没有直接揭穿,最后废太子时也没有提到这件事。这么一来郑春华也不能处理太重,否则会引起非议,因此最后也是将她发配到洗衣房了事。

胤礽第二次被立为太子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想拿到写有官员隐私的《百官行述》,但是这事离不开老十三帮忙。此时的胤礽疑心太重,对谁都不信任,因此即使是老十三,也故意先利诱让他去杀郑春华,有了这个把柄,才敢让他去找《百官行述》。

但是在胤禛和老十三却没有真的杀郑春华,而是秘密的保护了起来,《百官行述》也被当众烧毁。胤礽处处失算,最后只能铤而走险,再次失败被废。老十三很快也被康熙囚禁起来,郑春华就只能托付给了雍正。

然而明白郑春华没死的人很多,王掞就是其中之一。王掞本来是铁杆的太子党,但是胤礽两次被废,特别是第二次的举措让他非常失望。此时的王掞已经更青睐胤禛,他主动去找胤禛,挑明郑春华没死就是告诉胤禛,这件事不是秘密。

胤禛和老十三秘密留下郑春华一事显然不能公开,而且一旦捅出去胤禛也说不清楚,继续留着会有碍胤禛的大业。所以在王掞提出去见郑春华,胤禛虽然知道会是什么结果,但是还是默认同意了。

应该说胤禛对于逼死郑春华还是有些犹豫的,所以他事后去见了王掞,也去向老十三解释了此事。因此这事也并非完全是他的本意,只是形式所迫,才同意了王掞的方案,只能说皇位的争夺太残酷了。


不沉的经远


《雍正王朝》中康熙无意中撞破了太子和郑春华通奸的事情。

虽然没有尴尬的碰面,但是郑春华的一曲《摇篮曲》让康熙确认了郑春华的身份。



康熙放过郑春华的原因大概有几点:

1、\t康熙在去鹿园之前刚刚喝了鹿血,想要翻牌子,但是身边的太监担心皇上的身体,劝阻了康熙,因此康熙才无奈的四处溜达。

说明康熙已经老了,力不从心了,所以康熙对后宫妃子,包括郑春华有愧疚的心理。

2、\t在本剧中第一集中康熙四十六年发大水的时候,在车中陪伴康熙的正是郑春华。

可以看出康熙对郑春华还是比较宠幸的,所以不忍心处死郑春华。

3、对太子的无形的压力,准备看看太子的反应。

太子逼迫十三爷胤祥去杀掉郑春华,康熙看透了太子胤礽。

雍正对郑春华照顾是因为十三爷胤祥被康熙圈禁前委托胤禛进行照看。

胤祥被圈禁的罪名就是和太子合谋谋害郑春华,而实际上胤祥利用假死保了郑春华一命。

胤禛、胤祥自以为做的隐秘,其实八爷党、王琰等许多人都知道这件事情,那么康熙肯定也知道这件事情。

雍正得知八爷党也知道这件事情,肯定会利用这件事情对自己不利。

但是因为是胤祥委托,另外担心康熙的想法,所以对于杀死郑春华非常纠结。

这时候王琰主动承担了这个责任,特意避开了胤禛在家的时间,找郑春华“谈了谈心”成功的让郑春华自杀了。


王琰随后也喝毒酒自杀了,成功的在争夺皇位的路上推了胤禛一把。


逝去即历史


郑春华原本是一名宫女,偶然被太子胤礽看中,他们之间也就有了故事。不久,郑春华又被康熙看中,被封为了嫔妃。在三纲五常的古代,郑春华和胤礽之间也就是所谓的“母子”关系了。可胤礽还是不管不顾自己是太子的身份和皇家的尊严,打发了身边的宫女太监,对郑春华霸王硬上弓。


直到他们的奸情被康熙无意撞见,才东窗事发,其实此事的发生已经是胤礽被废太子的前夜。可康熙不动声色,只是把郑春华打发到辛者库浣衣局洗衣服,在别人眼中,郑春华是惹得康熙龙颜大怒才得此下场,其实真实原因也只有康熙、胤礽、郑春华和图里琛四人知道。


康熙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不想这种丑事弄得天下皆知,也使得自己难堪,毕竟戴绿帽子是男人最丢脸的行为;二是借此事敲打太子,让胤礽知道自己是有把柄在康熙手上的。


可第二次当上太子的胤礽并没有洗心革面,而是变本加厉的祸乱朝纲和打击政敌。而郑春华的存在使得胤礽如鲠在喉,他不念及旧情而要除之后快,太子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素有侠肝义胆威名的老十三。


当老十三找到郑春华,又听完郑春华和太子之间的事情后,不免感动起来。觉得死到临头的郑春华,心里想的还是太子。于是在同情郑春华的同时又把此事告诉了邬思道。人精的邬思道就要求,要好好利用郑春华这张牌。于是就以诈死蒙混过关,郑春华得以在老四雍正府中藏身。


可雍正手中的这张牌却让老八等人知道了,老八也不急于出手,想在关键时期说出来给雍正来一个一招致命,毕竟窝藏和太子通奸的嫔妃是一件很严重的事。雍正对此感到很棘手,雍正想杀掉郑春华,可是自己答应过老十三,要照顾好郑春华。


就在不知如何处理时,来了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废太子的老师王剡,他是专门来处理这件事的。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事后分析肯定是康熙告诉他的,不然王剡是不会知道的。王剡恨铁不成钢,自己教出的学生居然和皇妃搞到了一起,也因为这件事,最终压垮了胤礽。


所以在皇子夺嫡最激烈的时候,王剡出手了。不光为康熙,也为废太子,更为自己,想献出最后一点贡献。既然胤礽继位无望,他也想让曾经是太子阵营的老四胤禛继位。


胤禛得知后没有拒绝王剡的想法,在胤禛的注视下,王剡走到了郑春华的住所。在王剡的口诛笔伐下,郑春华被羞至死,也算是少了一个能制约胤禛的把柄。事后,王剡因为惹康熙不快,被康熙责令回原籍,其实这也是康熙保护王剡的手段。


到这一步,也可以看出康熙是有意把大位传给老四胤禛的,康熙也在设法保护胤禛。


对此,你觉得雍正有必要杀掉郑春华吗?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雍正王朝》中的郑春华是个苦命人,原本可能的孤独终老,剑走边锋,获得了暂时情缘,最后成为棋子,卷入夺嫡之争,被逼自尽。诚如李白那首《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讲得是深宫之中,不得宠妃子的凄凉光景,愁肠百结,可以预想到的老死宫中,郑春华选择了短暂的精彩。

河边走多湿鞋

《雍正王朝》中的郑春华为贵人,在后宫妃嫔中地位仅高于常在、答应,属于初级妃子,比较不受康熙待见。

按人物性格设定来看,应该是太子勾引了郑春华。郑春华也无以凭借,度过漫漫长夜,一拍即合。从开篇俩人便巫山云雨,误了太子上朝议政的时辰,到第一次废太子之时,中间几度春秋,最终让在鹿场闲逛的康熙,逮个正着。

成为博弈棋子

康熙以“废太子”之名,推举新太子,但最终评估形势,未行“废太子”之实。念及太子之过,主要责任在太阿哥。或出于爱子情深,要挽回荒唐的太子,并未处死郑春华,而是罚其在浣衣局充作劳役,予以警示太子之过。

不想,本就不能服众的太子,受此次事件影响,威信扫地,令不能行。时有太子门人提供消息:罢官在家,原任江苏盐道任伯安著述有《百官行述》,记录三百位官员隐私,乃胁迫官员之利器。条件:是放了任伯安小舅子与官复原职。为达此目的,一则太子让主管刑部胤祥除掉郑春华。以此把柄,将胤祥拉下水,迫使其放人,取得《百官行述》。二则担心“八阿哥党”可以借郑春华做文章,威胁太子的地位。如此,除掉郑春华,一石二鸟。

虎口脱险

胤祥受托前往,告知太子近况。放下牵挂的郑春华坦诚相告:留得性命,完全是担心死后,太子说不清楚,既已得知太子复位,死而无憾,可以去见天上的父母。真可谓是一往情深,殊不知太子已改当初的海誓山盟,为保储君之位,除之而后快。

动了恻隐之心的胤祥,也出于雍正集团的战略规划,令郑春华喝下,富有诗意的“归去来兮散”,制造出假死之象,偷偷从浣衣局救出,隐藏起来,保全其性命。

众矢之的

复立的太子,实乃死性不改,其与任伯安书信被康熙截获,《百官行述》之事彻底败露,辜负了康熙的殷切希望。但康熙还是给了最后一次机会,将书信寄回太子。不想惊慌失措的太子,在党羽的怂恿下,企图谋朝篡位,事败被贬为庶人。胤祥受到牵连,康熙以其助太子暗杀郑春华为由圈禁。

太子虚悬,让有实力的皇子,又蠢蠢欲动,其中八阿哥与四阿哥胤禛居于领先位置。而以“辅佐太子为己任”的王掞,在太子被废后,转而支持四阿哥胤禛。在关键时刻提醒其万勿在郑春华这点上,节外生枝,让“八阿哥党”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影响到储君的争夺。但胤禛心里也深知这一点,但不能自己动手,又碍于情面,以郑春华是“十三阿哥托付”为说辞忽悠。



王掞以“舍我其谁”之势,自告奋勇:我就是羞也要把她羞死。掷地有声。于是,胤禛为了太子之位,顺水推舟,默许了王掞,让其见上郑春华一面,不久郑春华便自缢身亡,王掞也自尽。胤禛借他人之手,处理掉了烫手的山芋,还死无对证,不能不说谋略也是可以的。

后记:

郑春华只是个小女人,无法承受漫漫长夜的苦闷,也没什么心机城府,敢爱敢恨。只是所为也为世人不齿,也为礼法所不容。所托非人,卷入了康熙朝皇子夺嫡的斗争之中,结束了短暂的人生。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说到郑春华,她其实在《雍正王朝》里面算得上一位非常悲情的人物了。郑春华本来是康熙的妃子(贵人),却不受康熙的宠爱,于是就去勾引与太子胤礽,和太子私通,后来怀孕了。可惜被康熙发现了,将郑春华贬入冷宫,康熙又命人打掉她的孩子,把她贬到辛者库浣衣局去洗衣服,郑春华的父母也被赐死了。而后来的废太子也因为自己的利益,命人杀掉她,最后的最后,她就自杀了。


其实郑春华是个非常可怜的女人,对胤礽也是一片深情, 可惜胤礽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杀掉这个对他一片深情的女人,郑春华就是政治的牺牲品。

那么康熙皇帝没有杀郑春华而只是将她贬入冷宫,雍正却一定要她死呢?

我们都知道,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雍正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人物,毕竟是主角嘛,可是如果你仔细看看,你应该就能发现他其实是一个腹黑的演技派,说他是一条隐藏在背后的毒蛇也不为过。可就算这样也不至于一定要一个女人死吧?哎,确实要的。


前面说过郑春华她不仅是康熙帝的妃子,也喜欢当时的太子,只是后来被康熙知道了。那我们知道,每个王爷都需要当上太子,因为这样就可以离皇位更进一步,就可以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所以当时的太子可以说是所有王爷想要扳倒的对象,是他们前进过程中的绊脚石!当时他们以为太子完了,也就放松了。

可没有想到康熙又恢复了太子的身份,他们的危机感就又上来了!这时,唯一的希望就是――郑春华,曾经和太子有染的女人。而太子也是这么想的,就让十三王爷杀掉她。可十三王爷不想受制于太子,再加上他天真使然,侠肝义胆,看到郑春华如此护着太子,非常同情她。并且邬思道说,不值得替太子杀人,可以利用这张牌挟制太子。


种种因素,十三王爷就放弃杀郑春华,并将她保护起来了。又兜兜转转,她又辗转到了四爷府中。可是却被八爷知道了,但这张王牌八爷不动声色地留在手中,随时等待机会给四爷致命一击。而郑春华在四爷手上,早晚都是一死,四爷也就是雍正不方便杀,正好有个人送上来了,这就是王剡。

王剡知晓当时太子继承大统无望,并且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老八上位,所以他愿意做这个坏人,用三寸不烂之舌将郑春华羞辱死。


而雍正也默许了,可那是他好兄弟所托的,为什么要默许让郑春华死呢?

自然是害怕有损自己的圣名喽,其实他私藏与太子偷情的庶母郑春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像老八他们这样的人,是什么人呢?就是满嘴仁义,却一肚子刀枪之人,稍微一加工,就是一则大清的天大花边新闻了,与太子偷情的郑春华,又被老四所霸占,简直是心中无君无父,有违人伦的欺世盗名之徒。所以让老八如此操作一番,就算康熙知道雍正是治国的好手,恐怕也继位无望了。


于是,雍正为了自己的圣名放弃了郑春华。也因此,才有了以后的雍正 ,以后的雍正王朝!所以啊,雍正就是一个表面光明正大其实背地里确是一肚子“墨”的人。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