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曾经大力提携叶利钦,是什么原因让叶利钦越来越看不起他?

高山流水116820061


关于这个问题,叶利钦表示无比冤枉:天地良心啊,谁看不起戈尔巴乔夫了?我都没有看他好伐?眼瞎也有罪咯?

说起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很多人并不陌生,虽然两人在俄罗斯民众的心中非常不堪,尤其是叶利钦,但是对长期受苏联压制的我国而言,二人是我国真正的好朋友,正是两人将红色帝国苏联彻底瓦解,我们的外部形势才得到了极大改善。

作为著名师徒,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苏联政坛上呼风唤雨,虽然二人在政绩上乏善可陈,不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守成者,但二人在瓦解苏联问题上建树多多,完全符合一个优秀破坏者的形象,特别是叶利钦,在1996年开创了“寡头领导俄罗斯”的政治模式,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相比于勃列日涅夫开创的老人政治模式,年仅54岁的戈尔巴乔夫称得上是年轻干练,这个暮气沉沉的红色帝国终于重新开始焕发生机。

果不其然,上台伊始,戈尔巴乔夫就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改革,比如经济上取消了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意在仿效中国盘活经济,但斯大林模式积重难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非但没有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反而为寡头集团的膨胀提供了条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民众生活水平下降,逐渐怨声载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主动收缩防线,包括从阿富汗撤军、在东欧放手等,但这种减少支出的方式在腐败丛生的苏联不仅没有减轻负担,反而导致了西方国家的膨胀,苏联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终于意识到,是苏联的政治结构出了问题,于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包括在意识形态方面取消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政治方面取消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党地位。应该说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因为苏联很快就摇摇欲坠了。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让学生叶利钦非常不满。这个1985年4月被戈尔巴乔夫调到中央的苏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对苏联的官僚主义和特权作风非常不爽,多次进行高调批评,这使得戈尔巴乔夫对其更加欣赏,叶利钦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及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1987年10月叶利钦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公开批评利加乔夫并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得力,脸上挂不住的戈尔巴乔夫当即解除了叶利钦苏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职务,随后又解除其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职务。

不过戈尔巴乔夫并未对其赶尽杀绝,叶利钦在1989年5月进入最高苏维埃民族院,成为最高苏维埃代表,1990年5月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但此时的叶利钦已经看透了无能的戈尔巴乔夫,正式和戈尔巴乔夫决裂。

1990年7月12日,叶利钦宣布退出苏共。

虽然政治改革一塌糊涂,但作为苏联最高掌权者,戈尔巴乔夫依然牢牢控制局势,按照他的设想,放弃苏共执政党地位后的苏联应该过渡到多党执政,逐渐向民主社会靠拢,自己则作为苏联第一任总统。

但越来越汹涌的民怨让戈尔巴乔夫如坐针毡,也让叶利钦看到了希望,于是叶利钦立足俄罗斯,开始了自己的东山再起之路。

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并宣称“进行激烈改革是总统方针的实质”。

而戈尔巴乔夫的命运则在1991年8月19日出现转折,就在这一天,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由于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职,自即日起由他代行总统职务,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全部权力。

八一九事件的爆发让苏联局势瞬间紧张,叶利钦强硬反制,举行罢工并宣布接管俄罗斯军队。叶利钦坚定支持戈尔巴乔夫,最终掌握了实权,夺回苏联大权的戈尔巴乔夫则被架空。

而后,苏联开始走上叶利钦轨道。因为叶利钦已经不再是苏共成员,且在威望上不及戈尔巴乔夫。最重要的是,叶利钦和苏联民众都对苏联失望透顶,所以叶利钦独辟蹊径,联合乌克兰、白罗斯等领导人密谋肢解苏联。

根据叶利钦的设想,俄罗斯联合苏联加盟国中的乌克兰、白罗斯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富裕或者有价值的国家组成“独联体”,仍旧保持联邦形式。

但此时的波罗的海三国早已远走高飞,乌克兰和白罗斯等领导人也早已去意已决。所以叶利钦的设想落空,最终苏联分崩离析。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把象征最高统帅的“核匣子”转交给叶利钦,红旗落地,苏联解体,而后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遥想1991年8月24日被叶利钦请回克里姆林宫时,叶利钦以极其蛮横的态度指着戈尔巴乔夫要求他念解散苏共的稿子,以及2007年戈尔巴乔夫在叶利钦葬礼上说的“我的兄弟”四个字,也许健在的戈尔巴乔夫最能体会权力场上的无情和悲凉。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1985年3月10日,第7任苏共总书记契尔年科因病去世。在这一年,实行干部终身制的苏联也愈发显露出难以克服的弊端:内部体制僵化、新老干部交替近乎停滞、帮派政治、特权政治横行。

苏联地图

苏联已经没有了70年代与美国相抗衡不落下风的超级大国风采,苏联的种种弊端,使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而感受到的这一点的,绝不仅仅是基层的普通苏联民众,哪怕是苏联高层,也体会了这一点。

契尔年科

排除阴谋论,戈尔巴乔夫的上台,其实就是苏共中央领导们试图挽救苏联的一个举措。因为在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之后,他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担任苏共总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相继去世,当时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部都超过了70岁,如此高龄,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有效地保证苏联的平稳运行,更遑论发展。

在这种情况之下,年仅54岁,与叶利钦同年的戈尔巴乔夫被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新一代领导人,也成为苏联近几十年最年轻的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

而这时候,叶利钦已经担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已经10年之久。不过此时,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是没有矛盾的,叶利钦在回忆录中也说到,他当时是支持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书记的。

而年轻有锐气的戈尔巴乔夫在上台之后也不负众望,决意改变苏联老人政治的现状。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戈尔巴乔夫开始对苏联最高领导层进行大换血,叶利钦作为第一梯队的人选,被调入了莫斯科。

叶利钦

因为,当时的叶利钦以锐意改革、行动力强著称。因此,戈尔巴乔夫将叶利钦安排到莫斯科市,就是希望这个具有强烈挑战性格、同时雷厉风行的干部能够改变首都僵化、停滞、落后的面貌。

在这种情况之下,在戈尔巴乔夫的提携之下,叶利钦开始了自己在苏联政坛的平步青云之路:1985年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叶利钦就连升三级,他接连担任苏共中央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也就是说,叶利钦能够在苏联政坛飞黄腾达,戈尔巴乔夫的提携至关重要。

戈尔巴乔夫

然而,当接连被提拔的叶利钦成为苏联政治明星的同时,他激进的改革措施和对苏联过去成就的攻击,使得他在党内遭遇了大量的反对。他过于激进和粗暴的改革,也使得叶利钦遭遇越来越严重的困境。

按照常理,身处困境,叶利钦应该积极靠拢戈尔巴乔夫,做好与总书记的关系,从而获得苏联最高领导层的支持,以摆脱困境。然而,性格刚硬,甚至已经到了顽固地步的叶利钦,却并没有低头的任何打算,他甚至开始跟戈尔巴乔夫公开对立。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

在1987年9月10日,苏联召开的纪念十月革命70周年的会议中,叶利钦在发言中,却对戈尔巴乔夫的报告几乎全部推翻,他所提出的修改意见竟高达20多条,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过去70年社会主义历史的评价、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政策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叶利钦全部提出了批评和反对意见。

如此激烈的意见,令苏共中央领导层瞠目结舌,戈尔巴乔夫也被气得还没等叶利钦发言完毕就中断了会议,离席而去。叶利钦如此行径,自然惹的戈尔巴乔夫大怒。

即便如此,叶利钦依然不买戈尔巴乔夫的帐,他给戈尔巴乔夫写了一封名为辞职、其实是指控的辞职信,最终,忍无可忍的戈尔巴乔夫召开会议,并先后免去了叶利钦莫斯科第一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等职务。

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在苏联政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因此彻底决裂,两个人势同水火。

按道理,得罪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中央,“政治弃儿”叶利钦完全不可能东山再起。但是,叶利钦事件爆发之时,恰恰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时刻,当时已经是20世纪80年代末,此时东欧开始巨变,苏联国内政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叶利钦虽然被撵出了中央,但是,他开始在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中看到了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叶利钦早已经敏锐地判断到:戈尔巴乔夫中间道路的改革,最终将走向死胡同。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

因此,他果断地丢弃了“共产党人”的面貌,开始以西方式民主派的政治领袖的身份出现在苏联。同时,在过去工作中叶利钦塑造的“反官僚、反特权”的良好形象,也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好感。

在这种情况之下,叶利钦开始重返政治舞台。并在1991年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并最终造成了苏联解体。叶利钦也最终得以入主克里姆林宫,成为俄罗斯第1任总统。

而与此同时,曾经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黯然下台,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之争,最终以叶利钦的入主克里姆林宫的全面胜利宣告结束。


鸢飞九天2018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曾经和美国相抗衡的庞然大物已经解体二十年了,当时苏联的解体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很不可思议的,在不了解内情的人眼中苏联的解体太过突然,但其实这是几十年的错误不断积累所导致的崩塌。



不过在这次解体之中,两个人的作用是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后一任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两一个则是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

在苏联的第七任总书记去世之后,苏联实行的干部终身制的弊端开始显露无疑,内部体制的僵化再加上特权横行,还有老干部的年纪普遍偏大,甚至中央的实权干部全部七十岁往上。

所有人开始明白,如果再不进行整改的话,曾经的大国可能就面临消失的现状。现在急需一位相对年轻的领导人带来好的改变进行改革,这是当时的年仅54岁的戈尔巴乔夫上台的一个原因,因为高龄化的政治高层根本无力处理繁多的政事,更别提进行改革发展了。


戈尔巴乔夫当选之时,叶利钦还只是一个州委,两人是同一年出生的,只不过叶利钦是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而戈尔巴乔夫则是从底层上台的是因为劳动优秀才踏入政途的,两人的野心是一样的,但是思想方面的差距也是不小的。

在戈尔巴乔夫巡查叶利钦所在州市的时候,叶利钦抓住了自己的机会向这位领导人表现了自己的能力和改革的信心,让当时比较偏向少壮派执政的戈尔巴乔夫选中了他,仅用了两年就把他调入了中央成为莫斯科市第一书记,而且同时身兼数职。

那时候的叶利钦就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一枚棋子和一把锋利的尖刀,他们两人最大的相同点就是激进。叶利钦的改革太过激进引起了当时党内大部分人的反对,他的前路困难重重。

按理说,行动受阻的叶利钦应该去寻求提拔他的戈尔巴乔夫的帮助才对,但他却一反常态与之彻底闹翻,公开的反对戈尔巴乔夫的关于改革和发展的发言,引得戈尔巴乔夫当场愤然离去。

为何叶利钦要这样做呢?

叶利钦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他自己的认知在告诉他,戈尔巴乔夫空有野心,但却并无能力去改变现在这个千疮百孔处于死亡晚期的国家,现在做的只是无用功而已。

第二个原因是,他在认识到不能做无用功之后,他开始向着另一个方向前进,用来满足自己不屈居人下的野心。

在叶利钦的不知悔改,执意与戈尔巴乔夫唱反调的过程中,叶利钦成为了“弃子”在中央开始被边缘化,最终失去了所有职位和权力。

之后的他竟然开始以支持西方民主领袖的形象再次出现,并推动了当时苏联的解体,使得戈尔巴乔夫狼狈下台,而他却上台成为了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只能说在权力和野心的面前,曾经那点微不足道的提携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在政治场上,能力才是最终的武器而不是所谓的“恩情”。


夏目历史君


没有戈尔巴乔夫的“火箭提拔”,就没有叶利钦后来的“俄罗斯总统”,或者说戈尔巴乔夫让叶利钦实现上位。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刚刚执掌苏联,他来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视察。53岁的叶利钦是州委第一书记,一路陪同戈尔巴乔夫,给后者留下深刻印象。叶利钦撞上大运,1个月后调任莫斯科任建设部长,5个月后进入中央工作。

叶利钦身上带有很多新官衔,普通老百姓只记得他是“莫斯科第一书记”,这是一个与老百姓接触最多的职务。借着“莫斯科第一书记”的职权,叶利钦打造出苏联第一知名清官的形象,弄得戈尔巴乔夫没后悔药可吃……

当年,苏联跟美国搞军备竞赛,大量的资源被用在重工业上,导致民生经济相当烂,老百姓经常买不到香肠、喝不到牛奶……

老百姓气愤的是权贵们要什么有什么,按照苏联的特供制度,专营商店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供权贵们挑选。人们看到叶利钦是一个另类,这个“莫斯科第一书记”没有享受特权,每天坐坐巴士或者地铁上班,老婆还会排队购买副食品……

不久,叶利钦的亲民形象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他还启动打击“特权行动”。在他的领导下,莫斯科警察也不抓罪犯了,到处查处公车私用的案件,连高干们的特供商店也被关门……

不久,叶利钦、戈尔巴乔夫就发生矛盾,因为叶利钦到处得罪官员,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需要官员来支持;因为叶利钦到处搞形象,让政治的光环都超过戈尔巴乔夫……

总之,叶利钦的所作所为,不再被戈尔巴乔夫视为“心腹”,反而看到他很烦。毋庸置疑,叶利钦很快就遭到处理,他被解除各项职务,被安排到国家建委当1个没什么事的副部长。

叶利钦的遭遇,让莫斯科人甚至苏联人感到同情。聪明的叶利钦马上抓住机会,让自己变成1位独立斗士,以至于官方越是贬低,他的民间威望反而越高。叶利钦终于熬出头,199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1991年以57.3%的选票当选俄罗斯总统。

残酷的政治斗争,叶利钦最终获胜,而戈尔巴乔夫输得极惨。政治家的世界,不会有所谓的“看不起”“看得起”,只有“成”和“败”!


子屠龙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同一年出生,但他们的人生轨迹有很大区别。叶利钦属于知识分子,上过大学,学历很高,接受过很多的新鲜事物,戈尔巴乔夫属于劳苦大众出身,从小就在农场长大,因为他的出色劳动成绩,戈尔巴乔夫足足比叶利钦早十年入党。也因为这十年的党龄,让戈尔巴乔夫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经验和政治资本。



苏联经过勃烈日涅夫之后,出现了短暂的磨合期,短短四年间,先后出现安德罗波夫和契尔执政,但他们两个的执政时间都非常短,苏联的国家大权掌握在了戈尔巴乔夫手中。

这时候的苏联,已经到了冷战后期,经过长达三十年的冷战,苏联虽然一度在军事上占了上风,但综合国力的差距让苏联还是输掉了冷战。

苏联国内的经济状况非常差,对外的控制力也逐渐减弱。

在苏联的中央,从斯大林开始,高层就开始意识形态的对抗,继任者会否认前任者的很多政策,这样的情况持续出现,对于苏联的国家高层而言,是致命的打击。

在斯大林死后,这种对抗一直持续,不同领导者上任,就会产生不同的国家政策,从斯大林之后,苏联连续四任领导者,都无法摆脱这样的魔咒。

而在经济上,这是苏联从列宁开始,一直存在的短板。甚至,这样的短板,可以追溯到沙皇俄国统治时期。

从沙皇俄国开始,这个国家热衷于对外的扩张,却疏于对内部的治理,农业基础和工业基础都非常薄弱,只有军事行业一直相当强势。

因此,沙皇俄国只是一个虚胖的强国,和英法美德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当一条大铁路贯穿东西之后,沙皇俄国彻底破产。

列宁推翻沙俄,建立了苏维埃,他意识到苏联的短板,于是退出一战,为自己国家寻求一个稳定的发展经济的环境。


列宁的努力,只是让苏联的发展进入正轨,随后斯大林的上台,苏联先后受到金融危机和二战的冲击,为了在这两场危机中走出来,苏联再次偏重于军事发展,而忽视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短板,在斯大林之后,历任领导人,他们在任期内,都尝试着通过一些政策,解决这个问题。

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变化,导致在列宁时代建立的国有经济为基础的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历任领导人虽然政策都不相同,但似乎又都是殊途同归,不断消耗着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像以往的领导人一样,否定了前任领导人的政策,让苏联高层思想再次陷入混乱之中,接着,戈尔巴乔夫开始经济改革。

这是苏联最大的软肋,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像前任领导人一样,这次经济改革,除了让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瓦解,没有带来根本变化。

在对外方面,苏联全面收缩,东欧各盟国先后发生动乱,苏联无法左右东欧的同盟国,本来的掌权的苏维埃政府,纷纷失去统治地位,这就是东欧剧变。

戈尔巴乔夫的内外政策全面失败,也给了叶利钦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和戈尔巴乔夫同一年出生的叶利钦,有着很高的学历,而且能够接受西方的思潮,他是戈尔巴乔夫提拔上来的,却不满意他的上司的做法。

叶利钦是一个更激进的人物,他同样想要大刀阔斧的对苏联进行改革,他也想通过经济改革,解决长久以来,苏联发展的最大软肋。

更主要的是,叶利钦想要夺权,虽然一些资料上显示,叶利钦的夺权,是西方思想作祟,但从叶利钦的履历来看,两个人是一路人,只是他更加激进。


东欧剧变发生后,苏联陷入危险之中,1990年,在戈尔巴乔夫国外养病之时,叶利钦开始了夺权行动,倒霉的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叶利钦成了苏联最高统治者。

1991年,戈尔巴乔夫回到莫斯科之时,一切都变了,他不得不辞职,叶利钦当选为苏维埃俄国第一任总统。

叶利钦上台后,当年苏联就宣布解体,庞大的苏联分裂为十五个国家,其中最大的就是由叶利钦控制的俄罗斯。

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叶利钦要这么做,尤其不能理解的是,戈尔巴乔夫提拔了他,他为什么要毁灭苏联。

如果从人性角度来看,这是源于一个人对权力的欲望。从社会背景角度而言,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在文章的刚开始,就已经说明,他们两个同岁,却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从两个人的政策看,其实他们两个是同一类人,只是一个激进,一个特别激进。

而特别激进的叶利钦,看不惯戈尔巴乔夫的做法,觉得这样的做法,苏联死的太慢,他需要给苏联一个痛快。

叶利钦只用了一年,就结果了苏联。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苏联真的挺惨的。一个超级大国,却陷入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不断地推翻前任的政策,让苏联完全偏离了列宁确定的轨道。

而现在的俄罗斯,依然存在意识形态的斗争,经济依然是俄罗斯发展的最大难题。当然,目前看来,俄罗斯依然很强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俄罗斯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强大。


小小嬴政


在很多人眼中,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是死敌,是叶利钦最终夺了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实际上,当年正是戈尔巴乔夫大力提携了叶利钦,否则,叶利钦还在地方玩泥巴,又怎么可能会成为俄罗斯的总统的。那么,叶利钦最后为何会恩将仇报,将戈尔巴乔夫赶下了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历史了解真相。

天下有太多的巧合,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同年出生,却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戈尔巴乔夫在仕途一路打怪升级,势如破竹,1985年,54岁就成为了苏联的总书记、总统。而同岁并且还比戈尔巴乔夫大一个月的叶利钦却是另一番情景,他远离苏联的权力中心,还在地方玩泥巴。也就是在这一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了,他将叶利钦调到了中央,担任建筑部长。随后,戈尔巴乔夫又任命叶利钦为苏共中央书记和苏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就此,叶林钦在戈尔巴乔夫的提携下,进入了苏联的权力中心,开始了其精彩的演出。



可以说,在政治上,戈尔巴乔夫对叶利钦有知遇之恩。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尝到权力魔力的叶利钦就此开始了疯狂的权力之路。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更大的权力,就必须要从既得利益手中夺得。叶利钦的第一步就是要打倒一批当权者,自己才能上位。于是,1986年,在苏共27大上叶利钦激烈批评官僚主义和特权,获得认可并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时再次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叶利钦的第一步谋划成功了,由于政见不同等原因,接下来他有了更大的目标,就是取代戈尔巴乔夫,自己当老大。



1987年10月,在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叶利钦胆子很大,直接公开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得力。叶利钦这次是在太岁头上动土,惹恼了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直接将叶利钦的苏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职务以及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等职位都给撸了。这次,叶利钦之所以如此胆大,主要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利,国内矛盾激化,叶利钦看准时机,决定挑战戈尔巴乔夫。虽然他这次失败了,但是却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不久之后,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叶利钦被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叶利钦又回来。随后,1990年5月,叶利钦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同年,他直接退出苏工,另起炉灶,分裂苏联。



接下来,先是戈尔巴乔夫在度假的时候,被软禁。然后,叶林钦出面,控制苏联的局势。戈尔巴乔夫被迫辞职,苏联解体。叶利钦之所以恩将仇报,除了权力斗争之外,还有就是两人的执政理念不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比较保守,而叶利钦的经济改革比较激进,两人理念不同,互不相让,最后是水火不容。

苏联解体了,叶利钦如愿成为了俄罗斯的老大,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革。然而,叶利钦搞什么“休克疗法”,直接导致俄罗斯的经济崩溃,最后他为了避免被推翻,提前宣布自己下野,让普京上台收拾烂摊子,而他自己在普京的庇护下,得以全身而退。

事实胜于雄辩,苏联的解体,导致美国一家独大,横行霸道,而俄罗斯一落千丈,即使在普京的铁腕下,也难以重拾苏联昔日的荣光,更难以与美国抗衡。关于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作对,分裂苏联,还有一种说法是叶利钦早就被美国买通,是美国人的间谍,替美国人卖命,分裂苏联。各位,你们认为呢?


密探零零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解体,至今已经28年。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年是在游行示威和政变中度过的。他认为叶利钦对待自己就像猫羞辱老鼠一样,不断的折磨他,却又不会马上吃掉他。

戈尔巴乔夫当政的六年间,实施了一系列脱离实际的改革措施,对西方近乎幼稚的过分信赖,常常沉醉在西方的赞美中不能自拔。这些都使苏联社会在他执政的后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导致了各加盟国领导层的不满。

1990年底,苏联开始凭票限额供应制日用品,欲对商品价格进行改革。次年初,加盟国立陶宛因物价高涨爆发大规模示威并演变为骚乱,被苏军镇压。之后,要求戈尔巴乔夫放弃权利的示威游行基本每天都有。

苏联境内罢工不断,矿工们在莫斯科支起帐篷,要求戈尔巴乔夫涨工资。苏联人民对是否保留苏联举行了全民公决,支持保留苏联的公民占百分之八十。俄罗斯也在同一天举行全民公决投票,设立俄罗斯总统一职。

新设的俄罗斯总统在俄境内的权力超过苏联总统。同年六月,戈尔巴乔夫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接着,俄罗斯选出了总统叶利钦,在叶利钦宣誓就职时,背后站的是戈尔巴乔夫。两人的权力交锋正式走向台前。

在戈尔巴乔夫会见老布什夫妇时,叶利钦也被请来参加苏美高层会晤。期间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和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了秘密会晤,签署了一个建立松散联邦的条约草案。随后戈尔巴乔夫前往克里米亚福罗斯别墅休假。

这份条约引起了苏共高层其他领导的不满,他们认为条约是在消灭苏联这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格勃主席和总理以及几个部长开会决定,前往克里米亚与戈尔巴乔夫进行谈判。一天后,戈尔巴乔夫被软禁。

莫斯科进入紧急状态,叶利钦急忙赶到联邦政府大楼布置工作,但被克格勃跟随。几千名市民也赶到大楼附近支援叶利钦,叶利钦随后宣布紧急状态决议是非法的。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定撤军,并再次去见戈尔巴乔夫。

但戈尔巴乔夫没有接见他们,随后乘机返回莫斯科,发动政变的几人已被俄联邦检察院逮捕。戈尔巴乔夫在机场说他似乎回到了另外一个国家,此时莫斯科的权力已被叶利钦掌握,他也没有打算与其他人分享权力。

叶利钦成了“解救”戈尔巴乔夫的英雄,随后莫斯科举行了欢迎叶利钦的集会。当天的戈尔巴乔夫也发表了电视讲话,但关注他的人明显少于叶利钦。叶利钦打电话要求戈尔巴乔夫取消强力部门的任命,但戈拒绝。

次日,叶利钦面见戈尔巴乔夫,气氛并不怎么友好。叶利钦要求苏联总统在作任何人事变动的时必须与俄罗斯总统协商。戈答应考虑撤销命令,但叶利钦却声色俱厉地表示要将莫伊谢耶夫和舍巴尔申解职。

叶利钦给了戈一份任命名单,基本都是叶利钦的心腹,戈尔巴乔夫被迫接受了叶利钦的最后通牒。据叶利钦手记载,他一开始就用命令的语气与戈尔巴乔夫交谈,他希望戈明白,从现在开始他们的关系已彻底改变。

叶利钦写道:“戈尔巴乔夫盯着我,这是人被逼到墙角时绝望的目光,我当时也别无选择,形势要求我必须采取果断的立场。”之后叶利钦邀请戈尔巴乔夫到俄联邦大楼出席会议,并俄罗斯人民进行电视直播。

戈尔巴乔夫的讲话时断时续,随后他的讲话变成叶利钦发起的带有侮辱性的质询。叶利钦首先强迫戈尔巴乔夫批准俄总统签署的所有命令,这些命令行使了戈的职权。而戈随后恳求叶利钦说,这些秘密需要商量。

但遭到了叶利钦的强烈反对,他随后交给戈尔巴乔夫一份会议记录让他宣读。几分钟之后,叶利钦对最高苏维埃说,他要签署关于停止俄共活动的命令。戈尔巴乔夫想与叶利钦交流,但叶利钦在签署命令,没有理睬。

走下讲台的戈尔巴乔夫显怅然若失,随后戈被叶利钦带至自己的办公室。有报纸曾评论说,戈尔巴乔夫当时已经备受屈辱,而叶利钦却幸灾乐祸。戈尔巴乔夫后来回忆,当天的会议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攻击合法总统。

叶利钦当晚举行了亲信和朋友参加的盛大的庆功晚宴。次日早晨,戈尔巴乔夫召集几名亲信来到办公室,戈的双眼已变得黯淡无光,他说他要发布辞去苏共书记的声明,他对改组苏共已无能为力,有人背叛了总统。

戈尔巴乔夫的辞职声明,让叶利钦彻底放开了破坏苏共脚步,叶利钦在之后发布的命令中全部接管了苏共的所有资产。前苏联正式解体,戈尔巴乔夫也正式退休,叶利钦掌握了俄罗斯的命运,开启了新的时代。

说叶利钦看不起戈尔巴乔夫,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一方面是基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致使苏联内外交困,他的威信已经扫地;另一方面这是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这里只有强弱之分,强者自然看不起弱者。


野史也是史


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都是苏联的掘墓人。对于这个曾强大无匹的超级巨国,他们俩人差不多就是合伙从内部整垮。

以现在的认识看,他们是二手联弹干挫事:老戈一举毁掉苏式主义,老叶则弄垮苏维埃联盟,等于一个给前苏联整来了绞刑架,另外一个接手套上了绞索,狠命补刀,从而哗啦啦大厦倾颓,巨无霸瞬息肢解。

所以,后来的民间评价,二人名誉不太好,流行的嘲笑说法,或是说戈傻叶天真;或是讲戈蠢叶坏; 还有刻薄评论是,一个没心没肺老废柴,另一个大事糊涂野心家,几乎都是政治家的反面典型。

这些说话,极尽狎弄之辞,都未免不客观,但我觉得有一点,应该是可以确信的:他们的最重大误区在于,一个对西方充满了迷信,另一位则对权力过于向往,最后殊途同归,导致国是渐败,结局日非。

不管这样的事态,带给世界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都让人不免唏嘘吧。

二人虽是“合作伙伴”,长期上下级,老叶还是戈老一手提拔起来的,可后来关系很差,是王不见王,几乎势同水火。

这里面,有政见的大相径庭,更有私人关系的恩怨不可化解。归纳起来说,是叶利钦确实看不起戈尔巴乔夫,而老戈对叶老弟的“背叛”,始终怒火中烧,不能释怀。大白话讲,主要就是老戈很委屈:我为你两肋插刀,肝胆相照,走一程扶一把,你却好,背后给我一刀,让我身败名裂,你自己缴去投名状,加官进爵,臻至顶峰。

谈起这段恩仇录,我们都知道,老叶确实是戈老一手提拔与成就起来的,这个老叶自己写自传也大方承认,没有隐讳。没有这层赏识推介,不说别的,最起码,叶在很多年内都不大可能进入核心权力圈,最可能以高级官员身份终其身,籍籍无名于史。

图:青年叶利钦

1985年,叶都足足55岁了,那是快要退休的年纪了,还始终在外层徘徊不得门而入。是同岁的戈上级,发现了他,并力排众议,调他到中心,予以重任,几“一日三迁”,权力犹如火箭上升。

戈为啥提拔叶?简单说,他看重了人家的能力与魄力,想引为心腹,以为己用。他一直认为说,“叶利钦聪明、能干事,只是性情粗俗而已”,他觉得他这是大公无私为国选才,同时利于他施展。

但是,叶对他的回报,未免残酷,于国于私,都是最重一击:仅仅三四年之后,积蓄足够力量的叶,开始明暗中反对戈尔巴乔夫,并且在连哄带骗兼威胁中,使苏维埃崩溃,让他滚蛋。

图:戈尔巴乔夫

从这一点看人,公平点地说,比较之下,戈昏是有,也确实老实人,照本宣科,条条框框太多,厚道待人;而叶则不免奸雄之责,是为达目的,不计手段,不顾情谊,随时都会倒戈一军。这让戈伤透了心呀!晚年的戈氏,总爱强调自各的“三大历史遗恨”,其中两项,都是有关叶利钦的,认为当年不该提拔他,更不该妇人之仁没有赶走他,反反复复念念叨叨,可见衔恨之深。

而同样慢慢步入暮年的叶利钦,对于半生相爱相杀的戈兄,也不是没有亏欠之意。早期的他,志得意满,对于戈同志是各种鄙视,可在1999年辞职把大位移予普京后的他,似乎逐渐能体味到戈氏的难处、心境与处境。临终前,他曾多次希望能与戈见一面,并对外深情地称其为“我的老朋友”。

图:退休后落寞的老戈

只是,受蒙骗、受背叛、受羞辱,一度堕到领低保过活的戈老,可不能原谅他。据说,他在2001年时曾接受采访倾诉委屈说:“你知道么,猫是咋样收拾被逮住老鼠的:老鼠已流血了,猫还要不断折磨去它,可又不想马上将它吃掉,只是想羞辱它。叶利钦就是这么对待我的”。滴血的心不能忘怀往昔。

直到2007年,一代枭雄叶利钦落寞而终,两人也没来个“相逢一笑泯恩仇”。不过呢,他们“见,或者不见”,也没人遗憾就是。

说老叶瞧不起戈上级,不是空穴来风的瞎传,也是有根据的,甚至溢于言表到了世人皆知的地步。

老叶为啥这么不待见这位前恩公,理由当然不一而足。可就常理而言,归纳起来,也不外乎有二:

其一,是对戈尔巴乔夫的能力很鄙视。叶利钦长期雄心壮志,对戈老的才干一直啧有烦言。从《叶利钦自传——我的自述》一书点滴记述揣测,老戈在他心目中,基本上就只是个“幸运之人”,是懦而乏谋略、仁而无魄力,他早存“彼可取而代之”的私心。拍摄于1989年8月24日的那张传遍全世界的著名照片:大会上叶抛给戈老一篇稿子,一遍咆哮,一遍拿手指着叫他念,“给我读,给我大声地宣读”,不过就是连公开场合都不愿意遮掩嫌弃的展示罢了。

实际上,戈的无能,使得不止是叶,差不多是全俄群众都瞧不起他。1996年,老戈觍颜参选俄总统,得票还不足1%,闹了笑话。还有好几次活动,他都是被群众,或公然扇耳光,或直接泼污水,丑态百出。

其二,是对老戈的人格都有蔑视之意。还是那几本自传,他对戈其人有评价,认为他懦弱不成事,不仅不堪大国掌舵之任,甚至连为人都是贪小利而忘大义那种。老戈一直认为,他此生最大的功业,是结束了冷战,避免了可能的战争灾难,给世界带来了和平;而在叶看来,他其实是稀里糊涂地差点毁掉了国家,而且眼光短小,懦弱怕事,只图个人安稳。

当年1992年1月前后,老戈被迫“隐退”时,提出的重要条件,竟然是退休金、一辆吉尔牌轿车以及“要求免除法律责任”时,他就很嘲笑,当年讽刺了老戈一通;1991年12月26日,老戈宣布辞职的第2天,老叶就电话他不要再回克里姆林宫了,直接让他滚蛋。

后来,老戈打电话给叶,再要求辞职后的待遇问题,叶更是当场发飙,对着电话一阵吼:“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即戈),咱们要讨论的,是国家与民众的命运问题,你却只关心什么退休金!”,姿态是完全轻蔑的。

老戈遭受到的叶氏羞辱,据说还有很多。只是很多过程,人们并不知道内情,也就无法一一细说罢了。

老戈今年88高龄,还生龙活虎,汲汲写书挣稿费,利用知名度露面赚钱。前两年,他还对报纸抱怨,“当年,我对叶利钦等人太宽容了”。他似乎临死,都只记得个人恩怨,始终没有明白,没有反思,自己给那个国家带去的到底是什么,俄人又是如何看待他的是是非非。

明人冯梦龙,当初批点《太平广记》,论及唐代李勣功过,曾写下这么一句话,“有才者有事化为无事,无才者小事弄做大事”。这数落得,差不多也是戈尔巴乔夫这类人吧。

刘愚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冲突不是谁看不起谁,本质是夺权。

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夺权,为了夺权可以六亲不认,冷血无情,甚至互相残杀。

大家看看玄武门之变,李自成他们亲兄弟还互相杀呢,何谈朋友。

戈尔巴乔夫希望苏联改革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和资本主义列强竞争,自己成为苏联的总统。

当时苏联的问题非常严重,经济从70年代末开始停顿甚至倒退。

经济增长停滞,却又要和美国继续做军备竞赛,同时国内民众对迟迟不能增加的生活水平严重不满。

以当时的东德为例,已经是华约国家最富裕的,但实际收入只有西德的四五分之一。

于是,只有1000多万人口的东德,柏林墙修建之前有约350万人逃到西德。这样逃下去,东德国家就要解体,这是老百姓用脚投票。

如果还有一个西苏联,恐怕也会有大量苏联人逃过去。

造成这种现象的问题很多,最关键的是单一计划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不行了。商品经济有着自身的规矩,绝非国家进行计划就能够发展到很高水平的。

这个世界上,国家和国家之间是讲究实力的。

就苏联最强大的军事来说,90年代苏军武器装备已经无法同美军相比。

当时美军海陆空三军武器,已经远远强于苏军。

稍后海湾战争中,那支相当于华约国家二类不对的伊拉克军队,被美军毫发无伤的彻底歼灭。

再比如今天的朝鲜,吹牛吹得很厉害,但实际开战,韩国可以一天消灭朝鲜空军,三天消灭朝鲜海军。随后就是单方面的空中猎杀,朝鲜陆军成为活靶子,根本不是韩国对手。

如果苏联不改革,死撑着原来的模式,最终只会越来越弱,甚至内部崩溃(委内瑞拉、古巴那样)。如果此时北约入侵,苏联就完蛋了。

所以,当时苏联已经无法不改革。

1990年3月14日,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为苏联首任总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苏联总统。

戈尔巴乔夫希望自己成为资本主义化苏联的领袖,他并不愿意放弃权力。

然而,叶利钦则不可能坐视他这么做。

叶利钦曾经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进行资本主义化。

甚至在敌对派发动政变,试图推翻戈尔巴乔夫改革时,叶利钦坚决支持后者。

1991年8月19日,莫斯科发生了旨在推翻戈尔巴乔夫和保留苏联的政变。叶利钦的几次抉择起了关键作用,使这只“乌拉尔山鹰”最终得以入主克里姆林宫。“8·19”政变发生前几小时,警卫要护送叶利钦和他的家人躲起来,叶利钦却坚持要赶往被军队包围的议会大厦——白宫。8月19日中午,他在议会大厦前跳上坦克,指责政变非法,呼吁军队反戈一击和全国大罢工,要支持者前去保卫白宫。

1991年8月22日,戈尔巴乔夫回到莫斯科的当天,叶利钦的支持者就逮捕了全部政变领导人。

然而,叶利钦支持戈尔巴乔夫,并不是单纯的维护老朋友和恩师,而是不希望苏联停止政治改革。

挫败了政变以后,叶利钦很快开始架空戈尔巴乔夫的行为。

叶利钦认为,苏联的集体已经是必然,各国的独立倾向非常强大,国家已经捏合不到一起去。

况且,原苏联主要力量的俄罗斯控制在叶利钦手上,但其他加盟共和国则受到戈尔巴乔夫左右。

如果苏联不解体,叶利钦是难以控制苏联的。

所以,叶利钦开始拆台,以搞垮苏联,消除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基础。

在1991年12月7日,叶利钦瞒着戈尔巴乔夫去白俄罗斯,独自与乌克兰、白俄罗斯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了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取而代之。

这就等于釜底抽薪,不但叶利钦控制俄罗斯,也让其他加盟共和国独立,脱离戈尔巴乔夫控制。这样戈尔巴乔夫就没有政治力量了。

当得知这一决议内容时,尽管十分恼火,但戈尔巴乔夫已无回天之力,不得不与叶利钦谈判达成退休协议。

据说,戈尔巴乔夫无奈之下,发布了苏联解体的声明。

期间,因戈尔巴乔夫再三拖延,甚至表示需要修改声明。叶利钦直接用手指着戈尔巴乔夫,对着戈尔巴乔夫哄叫:快点按照我的来念。


政客就是这样,为了利益可以六亲不认,冷血无情,叶利钦的所作所为也不算夸张。


其实,戈尔巴乔夫的人品比叶利钦好太多了。

戈尔巴乔夫曾经是超级大国的领袖,捞些好处易如反掌。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也没有什么财产。

本来戈尔巴乔夫保持这个苏联干部的退休待遇,也有有国家给的住宅、车辆、按月给养老金,还有十多名服务人员。

然而,到1994年时,他的月收入已经仅仅相当于2美元。而那辆高级的“吉尔”轿车也已经被换成一辆简陋的“伏尔加”,警卫人数也从17人被逐渐减少到只剩3人。

1999年3月,由于“戈尔巴乔夫基金”的经费出现了严重危机,致使其下属的戈尔巴乔夫图书馆和档案馆已经很久发不起薪水。

前苏联总统因此被逼无奈,只能被迫下海去捞钱。他领着自己的外孙女,偷偷摸摸地给俄罗斯必胜客拍了一条商业性的电视广告。

另外,戈尔巴乔夫还出版了10本左右的书,多少赚了一些钱,勉强维持生活。

至于叶利钦,也是寡头一员。2007年,他的外孙女婿,年仅39岁的杰里帕斯卡以总资产212亿美元的身家,首次夺取了“俄罗斯首富”的桂冠。

叶利钦将位子传给普京,第一个要求就是赦免对他的一切法律追责。


萨沙


说起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对冤家,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1991年的“苏联解体”事件。不过,苏联的解体虽然是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但仍不得不说叶利钦是其中的主要推动者。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正是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自己亲手培养了叶利钦这个苏联的掘墓人。

叶利钦(左),戈尔巴乔夫(右)

叶利钦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地方岗位上工作。直到1981年为止,他也还只是苏联地方上的一个州委第一书记。不过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开始大量启用少壮派人士。叶利钦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开始频繁地在戈尔巴乔夫表现自己的能力。

1985年4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将叶利钦从地方调到中央工作,希望中央有更多支持自己的声音。叶利钦从此平步青云,跻身进入苏联最高领导层,并成为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左膀右臂。不过短短2年后,叶利钦就与戈尔巴乔夫分道扬镳,并公开抨击叶利钦的改革软弱无力,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点是在叶利钦看来,戈尔巴乔夫这个人并没有治国的能力。从后面的苏联解体来看,叶利钦实在是一个非常平庸的政治家,他所谓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苏联的腐败,很多改革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第二点是叶利钦本人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不甘心于屈居人下。叶利钦长期在苏联地方层面工作,早就目睹了苏联领导层的严重腐败。他认为只有通过手段终止苏联政体的存在,才能拯救整个俄罗斯民族。

(1991年苏联“8.19”政变平息后,叶利钦成了实际掌权者,并主导了苏联的解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