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你喜欢哪个母亲?

润杨的红楼笔记


在红楼梦里面,也有许多位母亲,那么究竟谁才是最优秀的母亲呢?有贾母这样偏心的母亲,有薛姨妈这般溺子的母亲,也有李纨这般对儿子要求管教很严的母亲···诚然,在她们这些人里面,有些人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而有些人则是很值得批评。可真要说起来,红楼梦里面最懂得生活的一位母亲,还是刘姥姥。

可能有人对刘姥姥的印象是没见过世面,跑到富人家去“耍宝”,还被人给一番捉弄,让人看不起,可谓是“丑态百出”。但刘姥姥做的这些事情,就能够说明她不值得尊重吗?其实不然,在刘姥姥的身上,实际上能看到一位平凡母亲的智慧,她的事迹是有励志意义的,从这位年已七旬的老人家身上,可以看出她的人情练达,还有那份为家人的担当,替子孙后代承担责任的魄力。

一、刘姥姥去贾府打秋风

原本刘姥姥这样一个庄稼人是不可能与贾家这样的大家族有什么交集的,她能够去贾府是凭借着女婿家祖上与金陵王家搭上了点关系。刘姥姥将女儿嫁给了王狗儿,平时狗儿做些生计也能够维持家用,可到了年关,家中诸事都未办,狗儿在家里乱发脾气。这个时候刘姥姥救给狗儿出了一个主意,要狗儿去和金陵王家走动走动,或许可以捞点好处。

刘姥姥的一番大道理也说得狗儿心里服气,但考虑到他们家现在家道艰难,也难到贾家去卖头卖脸,即便是去了恐怕还没进门就被看门人给赶出来了。实际上也真是如此,刘姥姥来到贾府门前,果然被门卫一番嘲笑,还是一位年长者告诉她周瑞家的住在后一带。

刘姥姥事先与王狗儿商议好了,先去找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靠着两家之前的交情,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去见了王熙凤。在刘姥姥说明了来意之后,王熙凤赠予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这笔钱可够刘姥姥家一年的家用了,当真是应了刘姥姥那句“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即便是王熙凤随手送的这点钱,就能让刘姥姥一家一年不用愁了。

二、刘姥姥送瓜果感激贾家

因王熙凤送了银子给刘姥姥,所以在地里的瓜果熟了后,刘姥姥送了一些到贾府表示上次的感谢,而这次刘姥姥可算是大展了一番身手,将她的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贾母的缘故,刘姥姥便在贾府待了几日,期间她多次耍宝将众人给逗得哈哈大笑。

这次刘姥姥可算是赚足了“出场费”,贾府众人也不吝对她的支持,王夫人给她一百两银子,另外还有贾母,王熙凤等人给她的财物,可能这些东西对于贾家这样的家族来讲,不算什么,可却是能够令得刘姥姥一家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刘姥姥以七十五岁的高龄还为子孙干成了一番事业,这怎么看都不简单,她能够放得下面子,又不怕人取笑,在得到了贾府的帮助后,刘姥姥一家的生活必定会提升许多,有钱了就可以置办田地,也不用再去“求亲靠友”的。足以看出,刘姥姥这样的一位母亲有多么不容易,为了家人即便是如此高龄,也仍旧还要为子孙去尽一份力,承担一份责任。


评说红楼


贫困井市,寒衣乡村,刘氏姥姥多亲情,两亩博田渡余身。

伴女随婿,清贫欢心,只为饥困奈缠身,羞愧底头进贾府。

巧遇贵人,哼吐难言,乞得文银二十两,感恩厚德满情归。

点滴恩惠,怀报致诚,二进观园为谢恩,让人戏耍表真情。

怡园乱醉,逗乐府邸,方知乡市刘姥姥,莺莺燕燕欢笑声!

说实话我还是最喜欢红楼梦里刘姥姥这个乡村母亲!

敢为儿女,而忍辱负耻,却要二进荣国府只为谢恩,在贫困关口王熙凤相赠二十两银子的恩情。却让荣国府上下欢声一片。

在贾府败落后她却能不遗余力,变卖田产,千方百计寻找贾府恩人,最终寻到巧姐。这种受人点滴之恩当用涌泉相报的胸怀,请问世间又有几人可比其左右?

一个没有文化的村野乡妇所作到的大恩情怀,知恩永报,羞辱而不记的伟大母亲是我们今天众人学习的典范!人情,亲情,乡情,友情,却最难忘的是母爱之情。借母亲节祝天下母亲健康长寿!幸福永远!


风雨中的明白


最喜欢贾母。不仅散发着母性的光辉,更是一个近乎具备了所有完美女性所有特质的女性。

文本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法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的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此处脂批: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

不等黛玉参拜,就一把搂入怀中,这句话里透露出人物性格两大特点。

第一:不等参拜,是不拘泥于礼法。

第二,一把搂入怀中,足见贾母其人情感真挚,强烈。



文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斟情女情重愈斟情。

宝黛二人因“金玉”之事,又起争执。闹到宝玉摔玉,砸玉,黛玉哭得吐连香薷饮解暑汤。惊动贾母。一日后,贾母试图劝和两人一起去看戏,不料二人都说不去,急得贾母哭了,怨天怨地的说:

“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上这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得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孤女黛玉此际已无依无靠,所唯一亲者只有宝玉和已年迈的外祖母。老人家力主木石前盟,但此时也是面临“金玉”大敌,元妃的暗示,她一人独挡重重阻挠,还偏偏遇上宝黛二人时时闹些小性子,所以一向雍容典雅的她,急得哭天抹泪的埋怨。

这番形态,不仅没有失了老人家雍容华贵的气度,反而更觉增添了几分亲切。更似平常人家祖母的形象,迅速拉近了贾母在书中与读者的距离。


贾母第一次见黛玉时便言道: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惟有你母。如今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如今见了你,我怎么不伤心”。说罢,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

贾母对黛玉万般怜惜,源自于黛玉之母贾敏。

王夫人口里的贾敏,“那才是个千金小姐的体统”,有羡慕,也隐含嫉妒。

可推想贾敏其人,必定气度不凡。贾敏是幸运的。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官僚相互连络,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

彼此间攀亲不断。女孩儿们的婚姻也常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们或者筹码,来巩固彼此间的关系。

我们来看贾母喜欢的人物都是些什么模样儿的。

黛玉自不必说。凤姐儿书里写她体格苗条风骚,容颜俏丽,恍若神仙妃子。除了凤姐儿,死了的秦可卿是她重孙媳妇里,第一个得意之人。

书里描写秦可卿,鲜艳妩媚似宝钗,风流袅娜如黛玉,又说她衣履风流,绰约动人。

可见,贾母有着高出流俗的审美观。她老人家喜欢的,可都是灵性十足,又美貌动人,神仙一般的人物。

可以观想贾敏其人,容颜,举止,风度,才华,性情,必定有常人难及之处。但是,不同于王夫人,薛姨妈等,贾母并没有利用这么优秀的女儿来攀亲,来换取家族的利益。

而是为最爱的女儿精选良人,婚配祖上四代袭侯,自己也科举出身的林如海。虽然门第上算下嫁,但林如海满腹才学,远胜整日玩乐,腹内草莽的四大家族里的纨绔子弟们。

事实也证明,贾敏的婚姻非常幸福。林如海对其是真爱,贾敏夫妇只生只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三岁夭折,女孩就是黛玉。其余几房妾室,并无所出,证明形同虚设。

这一点在当时社会情形下,应是非常罕见的,足见林贾二人之间的恩爱是风雨不进。

而贾敏能拥有如此幸福的婚姻,应该感恩她有贾母这样一位开明,不势利的母亲。

相对于把女儿送进皇宫“那见不得人去的地方”为荣的王夫人,以及努力支持协助女儿攀缘贾府,努力靠近宝玉的薛姨妈,贾母高的可不止一个境界。



再有就是贾母的慈爱,不只是对自己的儿孙的呵护。是时时刻刻不经意间对他人流露出来的善意,甚至包括贫穷人家的子女,她也一样有怜惜之心。

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将至观前,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不意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

那凤姐可是个省事的?她一巴掌就打在了那孩子脸上。那孩子一下子就栽了一个筋斗。此时的凤姐还嘴里骂着粗话。小道士想逃走,被众豪奴围住,嘴里喊“拿,拿,拿,打,打,打”。

贾母闻迅,忙问是怎么回事,又说:

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得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到怪可怜见的。老老子娘岂不疼的慌”。

贾母这番话,委婉细致,大近人情。又叫贾珍好生带了小道士来,那孩子依旧吓得发抖,说不出话来。贾母吩咐贾珍给他钱,别叫人难为他。

心肠慈善可见一斑。如不是当日遇见贾母,那小道士必遭一翻苦打。

当一个人以慈柔之心,怜爱自己的子女只是出自本性而已。

而当一个人,以父母之心去怜惜他人的子女时,才有资格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有慈心,有母性光辉的善良的人。

试问,这样的贾母,(红利梦)梦中最好的母亲,除了她,谁敢担承?


灯见居士


刘姥姥。《红楼梦》最让我感慨的就是刘姥姥。一个久经世故的穷妇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仅守着二亩薄田度日,被女儿女婿接去一起住,一心一意帮着女儿女婿过日子。因天气寒冷,家中冬事未办,于是想到去贾府打秋风,也就是希望得到贾府的施舍。刘姥姥知道这种事女婿干不来,她又不想女儿去人家门上求施舍,所以她自己去。尽管也给自己找了理由,说既便没什么好处,也能进城逛一趟,其实刘姥姥哪有心情逛啊。话说的容易,可刘姥姥毕竟还是要脸的,所有要脸的人求人时都是想想也害怕,可事出无奈不去也得去,刘姥姥也一样。为天下处于艰难境地的人一哭。

刘姥姥硬着头皮去到贾府,从大门口就受人捉弄,总算有好心人给她指点找到了周瑞家的,算是进了贾府,见到了王熙凤,不管怎样张不开口,如何不好意思,也还是让王熙凤明白并给了她二十两银子,至此替刘姥姥松口气,没让一家人失望,日子可以过下去了。

读《红楼梦》最感慨的就是刘姥姥,不容易啊。一个最底层的穷人,怀着卑微的希望,去为自己一家谋利益,居然成功了而且很成功。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真心去谢人家的,进去见了贾府众人,既不自卑也不露怯,哄着众人高兴,刘姥姥是真心的,贾府也没亏待她。所以感慨王熙凤施善心,说明刘姥姥人不讨厌,而且刘姥姥人不贪心,并且对别人的帮助心怀感激,知恩图报,这是做人的好品质。所以刘姥姥做人不差,对别人知恩图报,对家庭尽心尽力,为人父母,刘姥姥是个好母亲


逃离铁皮屋


喜欢贾母。纵观整部《红楼梦》,贾母似乎台前幕后一直在牢牢的掌控着贾府。她像一位冲浪的高手,随着贾府內各种矛盾的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随时調整着力度,始终稳稳的站在帆板上,这需要智慧,定力,眼光,和对浪花的热爱……

贾府就是一个矛盾体,充斥着各种矛盾,父子矛盾,夫妻矛盾,妻妾矛盾,主仆矛盾,兄弟矛盾。婆媳矛盾,奴才之间的矛盾…等等,等等,且看她如何处置——

先说母子矛盾,在书中,我们看到她偏爱儿子贾政一家,这就引起大儿贾赦的不满,干脆直接说她“偏心”

当时她听懂了,并没生气,接话“打量我也得用针灸灸呢”,但母亲终归是母亲,听到贾赦崴脚了赶紧谴人去看看。

贾政打宝玉,往死里打,那是她的心肝啊,但在局势已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她除了严厉喝斥,还大声吆喝王夫人“回南京去”,“你别心疼宝玉儿,省得她长大不把你当母亲”!当贾政惶恐说他无立足之地时,贾母冷笑对贾政“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

成功制止宝玉继续挨打。再打宝玉可能会被打死。

再说婆媳矛盾,王夫人和凤姐是被王家宠坏的女人,霸道的很,贾母对王夫人暗里操作“金玉良缘”恼怒不堪,但碍于元妃的意思不能明里发作,就趁邢夫人助贾赦想强娶鸳鸯的事当众喝斥王夫人“你们明里孝顺,暗地里盘算……弄开了她好摆弄我!”……看似搞错了对象,其实就是针对的王夫人!真正一石三鸟🐤!

贾府下人们赌博,她一清二楚,就严令整治,她七十左右的年龄还大动干戈,就是看到这股不正之风可能会损伤贾府根基,这真是清醒的举措。

那王熙凤怕过谁,就没把荣府实际当家人王夫人放到心上,但对贾母这个老太太却不敢错待一点儿,小心谨慎的伺候着。因为贾母比她聪明多了。凡贾母喜欢的东西她也喜欢,贾母爱的人她也爱。她就是贾母忠实的跟班。主要是她从心里佩佩贾母。贾母的福寿双全,她羡慕的很吧。

贾母看事物很清楚,对赵姨娘的龌龊行事,早已了掌于心,但对探春的喜爱,挣只眼闭只眼,对宝玉挨打的真相喝斥赵姨娘“都是你们这起小妇挑唆的”……

对小辈们那是慈爱,对宝玉黛玉这对“玉儿”就不用说了,对湘云这个娘家孤儿从小就接来身边照顾,对亲戚们的孩子们也爱惜照顾有加,区分对待,冷眼看宝钗,感受到她不是一般女孩儿,就对宝钗做生日表重视,掩盖对她的冷漠和不喜欢……

在复杂的宁荣两府,作为个老封君,得到众多儿孙的尊敬爱戴,依赖她的智慧观察:如她给自己编的迷语——“猴🐵子身轻站树梢”……

她是个值得尊敬的母亲,在古代没有先进医学的情况下,她的福寿双全,也在于她懂得养生,吃过饭了找小辈玩耍行食。宽容大度,重视心灵的养生。她的福气来自于她的修养。






美丽畅想2


我喜欢刘姥姥,有情有义,情商超高。刘姥姥虽然生活上比较尴尬,但是,她进贾府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把整个府中人都逗得哈哈大笑,这的确是其他人做不到的,所以到姥姥离开的时候,大家赠与她很多金银珠宝。但后期贾家败落的时候,姥姥不遗余力寻找巧姐,甚至把家里的地都给卖了,把巧姐救了出来,说明姥姥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人,情商智商都在线!


summer066


刘姥姥,活的通透,不拘一格。


微凉如冬


贾兰之母李纨


楠江游龙


贾母。格局够大,够智慧,有爱又幽默,有审美有情趣。是个完美的母亲。

照俞校长的标准也富富有余,可惜两个儿子都差劲,只能说朽木不可雕也...


舒心坊


我喜欢王熙凤,因为她虽然泼辣,狠毒,但是,她特别爱自己的女儿,在她弥留之际,她懂得找刘姥姥这个受过他们恩惠的人来养育她的女儿,说明她很有智慧,也很懂得怎么样保护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