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得越久盆土越少,多肉竟也“吃土”吗?

沁屿


你好,我是老唐,一个养多肉植物6年以上的80后,分享多肉植物叶插、播种及养护经验,欢迎点击文章右上角“关注”长期获取养护知识,亦可点击头像直接咨询。

我们在养多肉或者其它植物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想象:刚上盆的时候满满的一盆土壤,但养了几年给植物换盆的时候突然发现盆里的土壤减少了好多,除了满盆的植物根系就剩下一下无法粉化的颗粒,其它比较细小的介质基本上都不见了,只有根系直接还残留着少许。那这些比较细小的介质去哪里了呢?是被植物吃掉了吗?

我之前给多肉换土的时候就发现养的时间越长土里剩下的泥炭土就越少,除了一些麦饭石、火山岩、绿浮石等非常坚硬的颗粒,盆里能看到的都是多肉的根系,满满的一大盆,我想了一下,导致盆里土壤越来越少大概有下面几个原因:

1.疏松的土壤被压实。

我们栽种多肉的时候通常用的泥炭土或者腐叶土再或者椰糠加各种颗粒石,而这几种介质在干燥的情况下都非常的疏松,看起来很多,实际上是虚胖,弄湿了以后用手一捏就会变成小小的一坨,而我们在栽种多肉的时候通常都是微潮的土壤或者直接干土,也没有将土壤压的很紧实,在后面的养护中,随着我们不断的浇水,这些疏松的介质就不断的被压实,看起来就越来越少了。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上盆的时候土壤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只是因为蓬松的原因看起来很多而已。

2.水土流失。

这个应该是多肉花盆里细小介质减少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每次我浇完水,都会发现底孔流出来的水很浑浊,也就是说它带走了少量的土壤,虽然每次都很少,但是随着我们浇水时间的增加每次少一点,下次再少一点,等我们换盆的时候看到的就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最后就没剩下多少土壤了。

3.风雨原因。

这个问题多肉露养的特别明显,像一些非常轻的介质,比如说珍珠岩等等,在土壤干燥的情况下非常容易被大风吹走,下大雨的时候如果不遮雨也非常容易被雨水冲到溅出来,虽然每次带走的量都不多,但跟上面的水土流失一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时间长了这个数量也是不小的。

4.植物吸收。

这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原因,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多肉的根系不断的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而一些细小的介质比如说泥炭土等会不断的分解,在这个不断分解吸收的过程中,就会越变越少。总之几个原因汇在一起,就导致多肉盆里的土壤就越来越少,看起来就像土壤被多肉吃掉了一样。

嗯!我说完了!以上谨代表个人观点,作为肉友实际处理问题之参考所用,路过的肉友觉得有道理请点个赞;如有更佳处理之方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以讨论,谢谢。(原创内容,欢迎转发,但勿抄袭搬运。)


老唐多肉谈


前段时间把同事一盆多肉摔在了地上,尴尬的同时我马上出去买了新的花盆。同事是个性格很好的男孩儿,并没有指责我的粗心,而是和我一起把地上的多肉移植到新的花盆里。移植的时候我发现同事把摔散落的多肉瓣轻放到了泥土上面,我开玩笑说:“你这是化作春泥更护花啊”。“不懂了吧,这些多肉瓣只要搁在泥土上面就会自己生根长成新的多肉,你把它埋在土里反而活不了”同事说到。将信将疑的我一段时间后终于长了见识,那倒在土上的花瓣一个个长出了根,健康极了。你说的吃土或许正因为如此吧。


海滩恶魔


你好,我是晨曦,一个多肉大棚主。晨曦愿意分享多年多肉养护经验与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多肉养的越久盆土越少?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并不是被多肉吃掉!我们通常上盆后的土壤都是比较满的,养着养着你会发现慢慢的土壤都没有那么满了,这其实有两个原因:

①土壤流失

如果你养多肉的配土里有细沙,园土,或者比较细的泥炭。你养着养着就会发现花盆底部随着浇水一起有一些泥土,细沙流出来。盆底的排水孔是为了方便多余的水分流出的,但是浇水的同时,一些比较细的土也会一起流出来。那么配土也就慢慢的少了。

②土壤压实


还有我们给多肉用的土壤都是比较疏松的土壤,比如泥炭,椰糠等等。这些土壤上盆后看上去是满的。等你一浇水你会发现土壤会下沉很多。这其实是因为土壤原先比较蓬松,浇水后土壤就会沉淀下去。

这个其实比较正常,所以我通常都是用颗粒比例多的土壤,这种情况就会比较少见或者不那么明显。如果你的土壤泥炭比例多,建议给多肉上盆后土填的满一些,不然一浇水就会变得特别浅。


以上代表晨曦个人观点,如果大家有其它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另外,路过的小伙伴,如果你觉得晨曦有帮助到你,请高抬贵手给晨曦点个赞!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关注晨曦,私信晨曦。希望可以结交更多热爱多肉,热爱生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