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乳糖不耐”?有什么改善方法吗?

用户64079274


1、什么叫乳糖不耐受

乳糖是人类和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双糖。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乳糖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参与大脑的发育进程。人们摄入乳糖后需要乳糖酶将其分解成单糖后才可以被吸收。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或不能完全被分解吸收而产生的消化道症状称之为乳糖不耐受。

2、乳糖不耐受的原因

A、发育胜乳糖酶缺乏

又称为相对乳糖酶缺乏症,主要见于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因为34周以下早产儿乳糖酶发育尚未成熟,所以早产儿对乳糖的耐受性相对较差。 这种情况是还没有发育好导致的。

B、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此型患儿较为罕见,文献报道的病例很少,是较严重的类型,多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典型的特点是出生时乳糖酶活性低下或缺乏。这种情况是基因导致的。

C、原发性乳糖酶缺乏

也称为成人型低乳糖酶症,该型患儿出生时大多乳糖酶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成年时乳糖酶活性降至出生时的5%-10%。 这种情况就是有些大人喝奶奶拉肚子的原因。

D、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儿童常见的感染性腹泻,比如轮状病毒肠炎,导致小肠黏膜损伤,进而导致肠道合成的乳糖酶数量减少,这就是继发乳糖酶缺乏。不过,随着疾病的恢复,损伤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也逐渐恢复,乳糖酶活性可逐渐回复正常。

3、改善乳糖不耐受的方法

A、饮食回避

主要包括低乳糖或去乳糖配方奶喂养,需要根据症状轻重来选择哪一种喂养方式。去乳糖配方奶系优质牛乳蛋白配方,不含乳糖,用麦芽糖糊精或玉米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代替乳糖,同时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配方奶粉的成分仍保留。

对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患儿需长期应用去乳糖奶粉喂养;对于原发性乳糖酶缺乏者,因其 临床症状与进食乳糖的量密切相关,如有严重症状可先应用 去乳糖奶粉喂养,待症状缓解后可选用低乳糖配方奶喂养, 之后可逐渐增加摄入乳糖量或少量多次以增加乳糖耐受性。

B、添加乳糖酶

去乳糖配方奶喂养对缓解严重类型有较好的效果,但因乳糖可以参与神经系统发育、微量元素如钙、铁、 锌的吸收等过程,因而一般来说无乳糖饮食2周后要逐渐过渡到低乳糖饮食直至患儿耐受。

应用乳糖酶制剂治疗,理论上可以克服无乳糖饮食的缺点,它可以使患儿,尤其对于 发育性乳糖酶缺乏的早产儿,无需改变原有饮食结构,保证婴幼儿继续从母乳中获得抗体等有益成分,增强患儿免疫力,缩短病程,促进病情恢复。

资料来源:李洋洋等,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研究进展,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9年第2期。

——我是儿科药师梅贰康,全网粉丝130万+,专注于儿童用药安全科普多年,我对药品、育儿和健康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期待您的点赞、关注、分享和评论。


儿科药师梅贰康


乳糖不耐可以喝酸奶,或者和无乳糖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