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慢慢消失的複姓 以後再也見不到了

中國複姓豐富多彩,僅唐一代,涉及複姓便有110個。通過對歷史文獻的統計,源於漢族的複姓大多來源於男子的“氏”,中國僅漢族就曾經出現過的複姓至少就有1500個,而到1982年,根據人口部門的摸查,掌握的複姓有200多個。時至今日,仍較為常見的大約在100個左右,可以說大量的複姓在歷史長河中消失。

中國複姓大繁榮時代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許多北方和西北地區古代少數民族的因素滲入了中原姓氏中。這些姓一度非常多,但多數陸續消失。比如起源於匈奴的複姓就有20個左右,起源於鮮卑族的複姓和多字姓則多達194個。消失的複姓中,比如:第一至第八,除了第五姓,其他七個都消失了。

據《中國姓氏大辭典》顯示,中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九字姓7個(分別為:西木感給特杜立給特、西木薩給特杜立給特、西姆薩給特杜立給特、那烏那基爾杜立給特、禿禿黑裡兀惕塔塔兒、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奧勒特給特瑪魯基爾)、十字姓1個(即:夥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

其實在古代中國還有更多的複姓,大多已經消失了,其中包括三個字複姓。按照人口數量來進行排名的話,在單姓中,李、王、張、劉、陳是中國前五大姓氏。而在複姓中,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則是中國五大複姓。

中國已消失的三字複姓:

西野建: 西晉時期有西野建戍,其子為西野建太郎;南北朝時有西野建封,西野建端。

東關正: 西晉時期有士大夫叫東關正序,春秋時期有東關正子伯。

南宮萬: 春秋早期有武將叫南宮萬陽。

言車集: 讀音為(yán jū jí),東周時期有此姓。

西城澤: 東周時期有女為西城澤露,有男為西城澤明。

子屈巍: 東周時期有子屈巍名、子屈巍澤。

東關成: 周代有東關成子胥、東關成子墨、東關成子洛。

鰲鹿達: 東晉末有鰲鹿達鯀,十六國時期羯族有鰲鹿達曰。

子南封: 周代有子南封爵。

子初關: 周代有子初關將行。

鍾離圭: 東周時期有鍾離圭磨、鍾離圭佳代。

顏莫己: 東漢時期有顏莫己初、顏莫己律;西晉時期有顏莫己洛、顏莫己莫失。

朔縝樂:讀音為(shuò zhěn yuè)

粟縝樂:讀音為(sù zhěn yuè)

中國現存的複姓:

根據蒐集的資料顯示,我國現存的複姓有81個,而百家姓中的複姓只有60個。把這些現存的複姓按照複姓來源歸類,如下:

封邑:上官、令狐、段幹、羊舌、梁丘;

居地:歐陽、東方、澹臺、濮陽、閭丘、百里、東郭、南門、西門、南宮、東宮;

官名:司馬、夏侯、宗政、司徒、司空、亓官、司寇、巫馬、樂正、左丘、太史、即墨;

王父之字:公羊、子車;

爵系:公孫、仲孫;

人名:顓孫、端木;

部落名:尉遲、獨孤;

賜姓:長孫;

國名:鍾離;

職業:漆雕、穀梁;

排序:第五;

社會影響:聞人;

自創:赫連;

其他:万俟、諸葛、皇甫、太叔、申屠、軒轅、宇文、慕容、鮮于、壤駟、拓跋、夾谷、宰父、呼延、微生、東里、南榮、子書、子桑、貫丘、仲長、達奚、褚師、吳銘

公開頭:公冶、公西、公良、公戶、公玉、公儀、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公伯、公祖、公乘、公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