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力气比现代人大吗?为什么?

905214897


悟空问答上有人涉力气古人与现代人力大吗,答如下:

当然古人比现代人力气大,古时几乎步行,若携带重物也是肩扛.背背.肩挑.手提的,爬山.越岭.上坡.下坎.过河都步行,有钱权的坐轿.骑马.驾车,也半体力的,坐久很累人的,须步行一会缓解困疲受颠振的。牲畜车都如此。

1980年前人力畜力风力水力是主要动力源,机械动力极少。

因而农村人收庄稼的晒干后的粮食,装原粮的袋子可装粮二百市斤,一般男子17岁就可扛起背走,行几百米送仓库里的。

挑担子也二百三百市斤的,好挑夫两肩长两肉瘤小儿拳头大,是肉垫,担子一压垫在扁担下成扁肉垫了。自幼骑马的罗圈腿,轿夫抬人还抬轿总重不下三百市斤,一抬小半天。这都山乡普通农民,并不是专练力气力量的练家子。

练家子石锁石担,由十斤二十.至二百斤,用于提.拉.甩.抛.投.扔举。

力大的有徒手摔牛,抓豹,杂技底坐人可肩上肩立五六个人。在农村麦场上石滚碾子单个百多斤,有人可叠加六层高。

在看各国孤峰上建的城堡,巨大材料咋运上去的,目前仍没人知道,埃及金字塔巨石,即便如现代科学家解释钭坡拉上去,滚木减重量,但百米多高拉上去,摆好砌齐,无挪移细微调节的巧力,不可能规规矩矩整齐的,撬动法至今不明咋弄的。印伽在高山上运彻巨石且大小不规则,仍严丝无缝,咋力用砌齐整至今不明斜坡法肯定用不上,又无畜力,山道狭窄,没法用斜坡法的。而巨石几十吨是可确定的。


味哎儿


这其实是一个有没有长期艰苦工作和训练的问题。一个挑夫可以挑70公斤的物资,相当于蒙古马六成的驮载运力。如果是长途行军,随军的挑夫可以挑25至30公斤的物资。

泰山上的挑夫甚至可以每天挑着50多公斤的担子,步行往返几十公里替人送货。在2013年,黄山挑夫运输了1200多万斤货物,平均一天运输4万多斤货物。一名挑夫可以挑起120斤货物,在黄山险峻的地形,连续徒步行进8公里山路。

当地的挑夫黄大忠,已经57岁,他说:“科技这么发达,谁还愿意让孩子再吃这份苦?我儿子估计连20斤都挑不上去。”这实际上就说出了根源,现代人极少从事体力劳动,实际力量是在下降的。

现在有多少人可以无论寒暑,每天,负重120斤,在黄山爬山8公里,还要5个小时完成任务?恐怕只要一次,刚刚走出去500米,绝大部分人就要累瘫了。

恐怕绝大部分人就连,当一个搬家公司搬运工的能力都没有。也没有背起一部冰箱,走上6楼的力量。在西安,4人搬运工小组一天要卸货上百吨,每吨劳务费10元钱,根据分工不同每人能分到200多元。生意差的时候,扛一袋50斤的大米挣0.25元。

这里的搬运工可以扛起200-300斤货物,平均一天一个人可以卸车25吨货物。在古代,绝大部分工作,都是依靠人力,因此,古人绝大部分都比现代人有力量,也是一种正常状态。再比如现代人一天走路2万步,就已经是很多的了。但是,近代在各个大城市里的人力车夫,每天拉黄包车,一天在外面奔波超过12个小时。现代又有多少人可以承受这种运动量?


深度军事


今天趁着宝宝睡得早,有些空闲,我也来回复一下这个问题。


我小时候也爱看一些历史小说,对里面的书胆,动辄就手托千斤的行为,也很不解。后来听父辈乃至更大一些的人说起他们年轻的事情,我感觉,古人的力气是比现代人要大的。下面分享我听来的一些轶事:


骑自行车卖粮食。

这事距离不太远,主角邻居二伯。现在70岁出头。事情发生在六十七年代。他有一台二八自行车。听说天津那边的黄豆比较贵,二伯用自行车驮着六百多斤的黄豆,一天一夜骑行300多公里到天津卖黄豆,然后再从天津买高粱回来。说装黄豆的都是用的粗布布袋,一人多高。把两袋子黄豆绑在自行车后座两侧。然后把干粮装在自行车大梁上的褡裢里面,饿了就啃几口馒头,一路不停蹬到天津。

我一个朋友是自行车爱好者,曾经用28天从北京骑行到深圳。我问他能不能用一天一夜骑行300公里,他说做不到。

从这点看,以前的人力气和耐力比现代的人要大。


豌豆米粒儿


这个问答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

古人与现在人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区别是说身体和心智上。

古代的人应该是个尊贵,优美与健康的。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的遗迹,巴比伦空中花园,埃及金子塔,玛雅历法与建筑,祖国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秦陵,青铜工艺,陶瓷工艺等等遗迹。

我们的历史足以说明从前的人与现在人的区别,许多事迹是告诉我们,古人的智力与体力远在今天的人以上。

那我们今天的处境是什么呢?

很简单,我们不应该否认,我们继承了祖宗的基因,这基因已经是几千前的更迭了。

不可否认今天我们能探月,能潜海,掌握核能,但这一切不是建立在古人的实践上吗?

我们现在的人面对的是社会的大环境,与各种策划和习惯的不同,我们是不是真的在退化?

我们今天所有的大工程,(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都离不开液压设备用不着人海战术了。一台机器的一天工作量是古人所难以企及的。

今天的题目是古人的力量,但我个人认为心智更帖切,因为人的脑虽小,但是几千年来传承的都是宝贝,至于古人与我们的关系,我个人感觉,我们今天真正需要的是突破,因为世间万物都在改变,如果不是向上那就是向下。

许多专家都深入不毛之地,或藏于密室都在寻找世界的钥匙,都希望发现新的知识与方法,但愿他们早日如愿

我们的时代,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太空时代,已经不在是从前那个得了伤寒就放弃治疗的乱世了。

最后我个人祝愿,我们的祖国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举世无双的国度。一一配图是古人歌利亚的骨骼。





宽容110376366


古人的力气比现代人大吗?不能一概而论,只能用职业比较。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即使同处一个时代,都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天生体制强壮,经过后天的训练,力气比普通人要大。但像小说或传说中描述的项羽力举千斤,李元霸的锤一只就有400斤,两只800斤,这都是文学描写中的夸张描手法,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82斤,鲁智深水磨铁禅杖62斤,也许有,但肯定不是用于作战。迄今为止,考古学家还没有发现民间遗存或在古代墓葬中发现过古代很重的兵器,没有考古发现,就没有历史依据,绝不能信。

这是个逻辑思维问题,就算古人力气很大,冷兵器时代作战也不是比手中武器重量,而是比武器的精巧锋利和使用武器的技巧,杀人无需千斤力。如果一员大将不但有爆发力,还有耐力,再使一把称手的兵器,作战的效果不言而喻。如果一员大将,以为自己力气大,非要逞强,使一款很重的兵器,光拿兵器就耗费了大半力气,打起来辉几下,就会累得气喘吁吁,怎么可能取胜呢?

那么,古代练武之人是否也有一些较重的器械呢?当然是有的,但这并非用于作战,而是用于平时训练肌肉或耐力。实际上,古人和今人几乎都一样,今天的部队士兵,平时也有一些耐力训练,但这些训练的器械并不能拿到战场上去使用。

其实,力气大小的比较,不该用今人和古人比,只能用人群与人群之间比,一个干体力活的和一个坐办公室的比,干体力活的就比坐办公室的力气大,这是锻炼的结果。古代整天为考功名而苦读的书生就手无缚鸡之力,如果拿今天的大学生和他们比,大学生一定比古代书生力气大,因为大学生都有体育锻炼。

也不能说古人天天劳作力气就大,毕竟那时候的生活水平比现在差得多,普通人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力气再大又能大到哪儿去?我们今天也有力气大的群体,举重运动员就比普通人力气大,如果你把他们派去打仗,却没有取胜的把握。因此,人的力气大小,不能分古人还是今人,而是分群体和职业。


若愚趣谈


基本上不可能,因为现代的医疗条件还是饮食条件都要比古代人好的太多了。

从生物方面来讲,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文明最为古老的苏美尔和埃及文明距今不过5000多年,这在进化史上完全是可以忽略的存在,但是在更早的时候,尼安德特人的确有着更健壮的体格,但是其不属于智人,也就是说,界门纲目科属都是一样的,但是种不同,也属于人属。不知道所谓的古代人是智人这一人种,还是人属。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中国的人口基本上只能维持在几千万左右,后来由于美洲作物的传入,在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人口才开始全面的增长。,但是死亡率依然很高。吃牛羊肉的草原民族往往比农耕民族更加强壮,而今天我们的无论粮食还是肉都比古人充裕多了,所以平均而言,自然也应该要比古人力气大。

但是由于工业革命后,现代人的体力劳动量越来越少,由于锻炼的缺乏,可能会导致身体不如锻炼的人健壮,但考虑到古代人并不优越的条件,现代人还是要总体要更加健壮的。

但是史料中常常有夸大的成分,比如说力能扛鼎, 一个人拉九条牛啊。首先,这种记载中夸大的成分很大,即使有这样的一些人,大多也是王公贵族,属于生活条件优越的一类,并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平均水平


熙宁看历史


古人的力气现在的人绝对是比不了的,很多人认为现代人的力气肯定比古人大,他们认为现代人吃的喝的用的都要比古人好,所以人的身体素质肯定要强于古人,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古人的生存环境和现代可是不同的,咱们先不说古代,即便是现在,如果有岁数年长的应该知道,在乡下很多老实本分的人他们的力气一个比一个大。

要知道,他们吃的穿的可没有大城市的人好,那么力气为什么那么大呢?简单地说就是生活环境导致的,他们要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长此以往身体素质就成了这样。古人更是如此,抛开那些达官贵人不说,剩下的基本都在牢牢的绑在田地上,他们的身体个个都很强壮,如果干不了太累的活早就被淘汰了。

再说说古时候的士兵,众所周知在古时候有很多出名的武将,他们的兵器都是非常重的,甚至是有几百斤的武器,当然古人喜欢用夸张的写法,这些武将肯定没有用那么重的武器,但是实际重量也是绝对不轻的,能拿几百斤武器挥舞战斗的武将基本很少见,至于普通士兵的负重量其实是和现代士兵的负重差不多的。

一个现代士兵的装备,如果让一个普通人整日背着,并且还要去训练,估计这个人没一会就累的趴下了。古人的力气比现代人非常正常,简单的解释就是,现如今社会越来越发达,很多事情完全不需要靠体力,有机械可以去干,可是古人不一样,古时候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人力,环境导致古人的力气更大。

古代士兵的武器也都很重,这也都是被逼的,在战场上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力气,上去可就是找死了,而且古代的士兵也会去训练,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青龙偃月刀,实际上这把武器可不是关羽的武器,这把武器非常重,他真正的作用就是给士兵锻炼身体,用现在的话说就叫做健身。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今天有空,咱们闲聊聊。

关于古人力气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古人经常劳作,干体力活,力气应该比现代人大。也有人认为,现代人营养好,个子高,锻炼方式科学,力量更胜于古人。

如果按照我自己的体验,我觉得古人力气大。


我家里原先存着两个水桶,那是没有自来水时代的生活必用品,是爷爷辈传下来的,用木条箍成,还有铁圈。如果在盛满水的状态下,我用扁担能够勉力把他挑起来。但是,也仅限于能挑起来。

按本山大叔的要求:没毛病,走两步嘛?

实话实说,我是一步也迈不开,感觉实在是太重了,迈一步就会闪腰岔气。

我祖先生活过的旧院子我也去过,他们当年是从河里去挑水回去吃用。那条河现在也流着水,离我老家院子大概有将近两公里的样子。家里院子屋檐下面有个大缸,这样的缸用桶往里盛水,大约是五六桶的样子。也就是说,爷爷年轻时候,每天要担着这样的重量至少来回三次。

这样的工作量以我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小时候还见过村里人盖房子,那时节的墙不是现在的砖墙,而是用胶泥土筑版一层层地硬砸出来的。

怎么个干法呢?就是用两块厚木板立起来,中间用实土填充,然后用方形的石块砸实。

具体是这样干的,方石块上有绳子系着,两边各站着两个壮汉,侧面也有绳子,有个人拉着纠正石块落下的方向。两边的壮汉抖动绳子把石块悠起来在半空中,然后落下砸在泥土上,咣、咣、咣,一下接一下,把胶土夯实。

壮汉干这活要吃糕,吃窝窝头扛不住,村里都知道。

现在工程都不这么干了。但如果回到村里,大家有时候还可能看到那块夯石,你可以试试,能不能挪动它一下。


还有一种器具,叫做碾子,也是石头做的,用来将糜子和谷子碾碎皮壳。平时就在碾盘上放着,用的时候,推着在碾盘上咕碌碌地转动。

这我是亲眼看见,有人能够把从碾子从地上抱起来,放在碾盘上。用完以后,又抱下来立在一边,防止别人滥用。

有兴趣的朋友有机会了可以去村里看看,经常能看到这种东西。也可以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它抱起来。当然,别和秦武王一样,砸了腿,那就太赢荡了。


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论爆发力的话,现代人有一定优势,能超过古人的纪录。

比如说举重,古人能举二百公斤,现代人能举二百二十公斤,这就比古人要强。

但如果同台较技,都举二百公斤,大家都举起来了,古人发话了:“咱们都不要放下来,就这么举着,一齐走到体育馆外的操场上。”

现代人就彻底傻眼了。


馋嘴肥猫铲史官


大猩猩力气大,正好说明古人的力气比现代人大:因为大猩猩属于古猿,与人类基因接近到98%,人类由古类人猿进化而来,进化成现代人以后,力气逐步减小,智力不断增长。所以古人的力气应该比现代人大,而智力比现代人要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应该出现在宋朝以后,而汉唐时期的文人是要求“文武双全”的,边塞诗人都是文人,一直在军队服役,面对强敌勇敢作战,而且写出的是“马革裹尸誓不还”的壮丽诗句。


宋朝以后的文人就温柔了,但是政治手段更险恶(智力更发展了?),如秦烩,他可是写得一手好字的文人宰相哩——宋体字,岳飞是武将,同样写得出好诗——满江红,不比现代的文人差吧。


历史上关羽不使大刀,应该是用长矛一类的东西。三国志里提到关羽斩颜良时只说:“刺良于马下。”,请注意是“刺”而不是“斩”。


15速食


古人的力气比现代人大吗?

关于史前的古人,一方面缺乏资料可供比较,另一方面渔猎时代对绝对力量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既没法直接比较,比较的意义也不大。

因而,我们只能对历史上有记载的古代大力士与现代的大力士进行比较;以及对古人和现代人整体上的力量进行推测。

举(扛)鼎的秦武王和楚霸王

举(扛)鼎是古代显示力量和霸气的“规定动作”。

现存重量最大的古鼎是商鼎,重量800多公斤,无论任何人都不可能举或扛得动它们。

而且,根据时代,秦武王和楚霸王所举(扛)的应该是周鼎或秦鼎。

目前出土的最重的周鼎是西周大克鼎,重为201.5公斤。

如果秦武王所举的鼎与该鼎重量相若,秦武王却因此致严重受伤而亡。

可以说,秦武王无力举起重量达到200公斤的鼎。

当然,由于举重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维持重物的平衡,现代举重的杠铃制造精密,可以根据运动员双臂力量进行很好的平衡。而举鼎,必须有超过重物很大的余力来维持平衡。

这样,举鼎可以举起的最大重量会大打折扣。秦武王举不起200公斤的鼎,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而目前现存在最重的秦鼎是秦始皇陵百戏俑陪葬坑的青铜大鼎,重212公斤,与前述西周大克鼎相若。

但是,根据史记“项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的记载,项羽所能仅是抗鼎而不是举鼎。

我们知道,举和扛,时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说项羽能扛动200公斤的鼎或有相当的可信性,大概能反映那个时代最强大力士肌肉力量到底有多大。

2018年世界最强人,权力的游戏中的“魔山”,冰岛强人Hafór Júlíus Bjrnsson

冰岛的大力士Hafór Júlíus Bjrnsson ,也是扮演美剧《权力的游戏》魔山的演员,2018年连夺多项世界强人头衔,是2018年世界第一大力士。

特别是,2018年3月3日,他以472公斤的成绩一举打破了468公斤的强拉世界纪录。

早在2015年1月,于挪威举行的世界最强维京比赛中,Hafþór扛着一根长10米、重达650公斤的原木走了5步,打破了该项赛事保持了1000多年的纪录。

重要的是,Hafþór原本是一位职业篮球运动员,直到2008年因伤退役后才转投世界强人比赛,进行力量专项训练仅有10年。

现代人另一项大力士记录是2004年希腊奥运会上伊朗运动员拉扎扎德创造的263公斤的挺举成绩。

可见,当代人,在精心设计的现代科技设备帮助和保护下,可以负载的重量超过古代大力士可以达到的。

然而,这仍不能说明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力气更大。因为,由于技术手段的介入,两个时代根本无法直接比较。

因此,多数答主采用的选取个别代表来“直接”PK的方法没法给出答案。

科学怎么说

既然没法直接比较,我们还是求诸于科学研究。

事实上,关于一个人力量大小决定因素,科学家已经进行了很好的研究。

概括起来,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

体重:有句话叫“给你一个支点你可以撬起地球”。体重就是你撬动地球的支点,如果体重轻,相当于给你一个乒乓球作支点,不要说地球,恐怕连个卵球也撬不动。

民间也说,“身大力不亏”,是很有道理的。

骨骼和肌肉的形态学:就是骨骼的强壮程度,肌肉的块头大小。根据生理学原理,肌肉的块头大小决定可以达到的最大力量

以上两点都非常容易理解,不需要过多解释。

神经肌肉的适应性: 这个所谓适应性,就是指平时训练可以达到的最大力量。

就是说,肌肉块头决定肌肉蕴含的最大力量;而适应性决定可以使出的最大力量。

如果是为了增肌,目前几家主流的运动科学和运动医学组织的建议都是,应该使用相当于最大力量的60-85%的负荷量反复训练。

但是,研究发现,如果为了增大肌力,使用更大负荷进行训练效果可能更好。

比如,2017年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招募了26名男子,随机分组分别以最大负荷的80%或30%进行腿部伸力六周训练。每周训练3次,每次都训练到不能重复下一次动作为止。

结果,两组受试者肌肉块头增大情况相似。

但是,80%负荷组可以使出的最大肌力平均高出10磅(4.5公斤)。

研究者用电流刺激股四头肌获得生理上肌肉可以释放出的100%的肌力数据。然后,让受试者自主使出最大力量,就可以计算出可使出最大力量能达到其生理性最大肌力的百分比。

经过3周训练,低重量负荷组可以使出的最大肌力由90.07%增加到90.22%,但是高负荷组从90.94%跃升至93.29%,增加幅度达2.35%。

在另一项测试中,研究者要求两组参与者在3到6个星期训练后以10%到100%10个百分位数释放出自己的力量(就是通常说的使出几分力道)。如果高负荷训练确实比低负荷训练提高了肌肉的力量,那么他们升起同样的重量应该使用更低百分位数的肌力。

结果,低负荷组自主肌力激活略有下降,从基线平均约56%下降到6周后的54.71%。但高负荷组幅度下降更大,从57%降至49.43%。

结果充分显示,以更大的负荷来进行训练,可以使出更大的力量。

如果根据这个理论来评价古代和现代劳动力人群整体的力量大小,很显然,古代无论是劳动者还是军队,他们面临着更高力量强度的劳作和训练,整体上力量更大;而当代人,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机器化、自动化已经极大限度替代了人们的体力劳动;即使军队的训练,与冷兵器时代相比,当代对战士体能力量的要求也要低得多;整体上的力量要小得多。

因此,显而易见,古代人整体的力量要远高于当代人。

有人说,现代人营养更好。事实上,进入农耕文明后,稳定年代,人们并不会普遍存在营养不足问题。


当然,如果以纯追求力量的顶尖大力士而论,由于科学技术的助力,当代最强人的力量应该会高于历史上的大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