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的母亲郑氏本是一介奴婢,她是如何成为太后的?

文史砖家


郑氏是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的生母。最初,郑氏是叛臣李锜(李渊祖父李虎的八世孙)的妾氏,李锜兵败后,作为其家属,郑氏以叛臣眷属的身份被充入宫廷,为宪宗最宠爱的郭贵妃宫女。一次偶然的机会,郑氏被唐宪宗看中临幸,之后便生下了宪宗第13子李忱。我们看郑氏的封号之中,是光王(李忱封号)太妃,并没有妃位或者美人之类的封号,由此推测,郑氏在唐宪宗在世时并没有得到晋封,而是母凭子贵,宪宗驾崩后,才得以有个光王太妃的称号。

唐宪宗驾崩时,李忱只有10岁,随后,郑氏原先的领导郭贵妃之子遂王李恒登基,为唐穆宗。奈何唐穆宗是个纵情享乐,无心朝政的,在位五年便患病去世了。之后又经历了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帝,郭氏为太皇太后,郑氏仍为太妃。直到会昌六年(公元840年),唐武宗患病,宦官马元贽等人认为李忱比较容易控制,于是把他立为皇太叔,武宗病逝后,李忱登基为帝,为唐宣宗,同时册封自己的生母郑氏为皇太后。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历经五位皇帝的郭氏此时已是太皇太后之尊,且郭太皇太后与郑太后之间可是有旧怨的,因此作为李忱来说,肯定偏向自己的生母。这使得郭氏十分不满,甚至要跳楼自尽来威胁,后来虽然未坠楼,但当晚郭氏便去世了。

郭氏去世后,作为皇帝生母的郑氏在后宫的地位自不必多说,宣宗更是因为郑氏的缘故,不让郭氏升祔宪宗太庙,因此郑氏成为唯一与宪宗合葬之人。从婢女到太后,这中间的曲折艰辛,想必只多不少。尤其是在郭氏这么强势的人之下生存,更是不易。也是她和儿子李忱的隐忍和藏拙,才能换来最后的机会及荣华。

阿浅努力码字,喜欢的你点赞转发支持下;不喜欢也留下你的宝贵意见,阿浅虚心接受哦!

浮生若浅


“小太宗”唐宣宗的母亲郑氏,即孝明皇后的一生堪称传奇,她在被唐宪宗临幸之前,不单单只做过郭贵妃的侍女,更曾是镇海节度使李琦的侍妾,也就是说郑氏算是二婚,甚至不能称之为婚,毕竟在李琦那里她只是侍妾,在唐宪宗这里,她在他生前也没有封号,地位很低。直到唐宪宗去世后,她才成为太妃,又在儿子登基后成为太后,进而太皇太后,一直熬到七八十岁,也算是相当的长寿了。

郑氏是润州人,因为相士一句“此女当生天子”的话被已经有了异志的李琦纳进府中做了侍妾,李琦说起来还是李唐皇室的远族,能追溯到李虎一辈,不过到李琦这里,早已经是很远很远了。唐中期之后,藩镇林立,很多大型的藩镇都想割据自立,李琦也想着有个自己的独立王国,但他很不幸的遇到了强势的唐宪宗,硬是出兵打败了李琦。

李琦被带到长安在独柳树下被处斩,而其女眷则没入掖庭为奴,郑氏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了郭贵妃的侍女,然后被唐宪宗临幸生下了李忱,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郑氏在唐宪宗在世时的品阶,很可能也只是被临幸了一次,然后幸运的生下了儿子,但地位并没有改变多少,正因为如此,身为皇子的李忱特别的寡言少语,甚至宫中都在传言这是一个傻子。这反倒成了郑氏和李忱的保护色。

一直到李忱十一岁的时候,唐宪宗去世,郭贵妃之子唐穆宗继位,郑氏成了太妃,和光王李忱生活在一起。郑氏经过的变故太多,养成了谨慎小心的性子,也正因为如此,她之前虽然身份不高,但也平安无事。在穆宗时期,李忱就开始经常梦到乘龙上天,他告诉郑氏,郑氏很恐慌,忙叮嘱儿子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这件事。

正是因为郑氏的影响,李忱一直是低调的,即便被自己的侄子们嘲笑也不反驳。如果就这么过一辈子,郑氏实际上也算是因为有个儿子才有了一个不错的晚年,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儿子给她带来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大的尊贵等着她。

846年,唐武宗病逝,宦官们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李忱这个看似痴傻的光王就成了他们的猎物,这一年,李忱被扶立为皇帝,即唐宣宗。母凭子贵,郑氏也就顺理成章的做了太后。

郑氏由原来的太妃升为现在的太后,和曾经的主子郭氏成了平级关系,虽然郭氏在宗法上仍高于郑氏,但在宣宗一朝,郭氏的实际地位是很尴尬的。在这之前,郭氏一直是压着郑氏的,是宫中最尊贵的女人,而宣宗之前的三个皇帝都是郭氏的孙子,她做了26年的太皇太后。等宣宗一继位,她和郑氏再次有了密切的利益接触,两人之间还真是牵扯颇多,更是大唐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太皇太后。

宣宗侍母极孝,亲自将郑太后养在大明宫尽孝,而对郭太后则多有冷落。亲疏本就有别,而唐宣宗又是一个极有主见的皇帝,根本不会被牵着鼻子走,他将帝国治理的很好,对外战争进行的非常顺利,甚至河湟之地也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这样一位皇帝他坚持自己的一套东西,也记得郭太后过去曾经给过亲生母亲的那些难堪,而郭太后因为自己的子嗣从此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自然对宣宗也没有什么好态度。

所以双方之间并不愉快,矛盾在宣宗继位的两年后爆发,当时郭太后带着几个人直接到勤政楼准备跳楼自杀,但是被人救了下来,不过在当天晚上,郭太后还是死在了兴庆宫。

有关部门奏请让郭太后与唐宪宗合葬景陵,并让她的神主祔于唐宪宗太庙,这遭到了宣宗的强烈反对。在他这个皇帝看来,这一切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母亲郑太后的,而不是郭太后。

859年,唐宣宗去世,其子唐懿宗继位,郑氏又成为太皇太后,此时的她已经是75岁,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她也已经成为一个老人,虽然是帝国最尊贵的女人,但是余生也只剩下孤寂清冷的日子。

抛去荣华富贵和权力不谈,她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因为一句相士的话,她就做了节度使李琦的侍妾。因为李琦对抗朝廷失败,她就成为一名宫奴,在郭贵妃身边伺候。因为被唐宪宗多看了一眼进而临幸,她就开始了寂寞的被冷落的妃子生活。

但她终还是因为有儿子傍身,在唐宪宗去世后有了容身之所,在熬过26年的太妃生涯后,她的儿子成了九五之尊,而她成为帝国最尊贵的女子,即便这或许并不是她想要的。


萧晓四姑娘


她本是藩帅的侍妾,因为丈夫叛乱被杀,便以罪臣家眷的身份入宫,数年后得到皇帝临幸,并为其诞下一位貌似白痴的皇子。但令人想不到的是,“白痴皇子”在多年后登基做了皇帝,并成为晚唐头号明君,而当年的侍妾也母因子贵,最终坐上了太后的位子。这位经历极度传奇的女子,便是孝明皇后郑氏。



正史中关于郑氏的记载极为简略,其生年、家世等情况俱不详,从仅有的资料中我们得知,她出生在润州丹杨县,起初是浙西观察使、盐铁转运使李锜的侍妾。且说浙西富饶甲天下,并且李锜掌管天下的榷酒、漕运命脉多年,再加上他在辖区内私自增加税收、疯狂聚敛,经过多年的“努力”,积聚起惊人的财富。


随着权势和财富的不断增长,早蓄不臣之心的李锜开始做起了“皇帝梦”,并在辖区内大肆招兵买马。此时,有相士将郑氏推荐给李锜,宣称此女面相大贵,将来必定能诞下天子。李锜闻言大喜,认为郑氏既然能生下天子,那么自己把她娶进门,必定会做天子之父,同样也会是皇帝。所以,李锜便真的把郑氏纳为侍妾,并对她极为宠幸。



但让李锜没想到是,郑氏还没来得及为他生下儿子,自己的造反事业便走向失败,最终被手下的将领逮捕后送往长安,与其子李师回一起被腰斩,时在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李锜伏辜后,其家被抄没,郑氏则以叛臣眷属的身分被没入宫庭,以宫女的身份服侍郭贵妃。


郭贵妃是大功臣郭子仪的孙女、唐代宗的外孙女(在辈分上是唐宪宗的表姑),也是后宫实际上的皇后(唐宪宗在位时不立皇后),因为出身高贵、深得恩宠且诞下“准”储君(即唐穆宗李恒),所以在宫中经常颐指气使,郑氏因此没少遭到欺凌、打骂。


好在郑氏姿色甚美且命足够好,在郭贵妃的身边侍奉没几年,便被唐宪宗看中并临幸,不久后生下第十三皇子李怡(“宪宗孝明皇后郑氏,丹杨人...元和初,李锜反,有相者言后当生天子。锜闻,纳为侍人。锜诛,没入掖廷,侍懿安后。宪宗幸之,生宣宗。”见《新唐书·卷七十七》)。郑氏诞育皇子有功,地位得以提升,但饶是如此,仍免不了受到郭贵妃的欺凌。



李怡出生后,由于母亲郑氏身份低贱,自幼经常被兄长们欺辱,渐渐地便养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以至于宫里宫外的人都说他是个傻子。然而实际上李怡非但不傻,反而是个聪明绝顶、见识过人的奇才(“帝外晦而内朗,严重寡言,视瞻特异。幼时宫中以为不慧。”见《旧唐书·卷十八下》)。


唐穆宗及其子敬宗、文宗、武宗在位时,郭贵妃以太后、太皇太后的身份频频插手政事,并裁决后宫事务,动辄给郑氏母子“小鞋”穿。所以李怡为求自保,便开始装哑巴,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一副痴呆、愚笨的形象,不仅兄弟姐妹笑话他,就连晚辈们也拿他逗乐。但也正因如此,李怡得以保住性命。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病危,大太监马元贽为了操控朝政,便把李怡推上监国的位子,并更名为李忱。且说,当马元贽把貌似白痴的李忱推上前台时,宦官们欣喜不已,然而等到他刚上位,便马上换了副面孔,由痴呆愚笨而变为威严果决(“及监国之日,哀毁满容,接待群僚,决断庶务,人方见其隐德焉。”引文同上)。此时,宦官们方知上当,但既然木已成舟,也是无可奈何。


很快,武宗驾崩,李忱登基为帝,是为唐宣宗。李忱在位13年间,对内澄清吏治、从谏如流,并蠲减赋税、鼓励生产;对外则西败吐蕃、北破回纥、南征安南,并收复河湟故地。宣宗堪称晚唐头号明君,在位期间一度中兴帝国,被后人誉为“小太宗”(“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



至于宣宗的生母郑氏,也因为儿子的缘故地位攀升,由光王太妃一跃而成为皇太后。唐宣宗驾崩后,太子李漼登基,是为唐懿宗,郑太后则升级为太皇太后,直到三年后,即咸通六年(865年)才去世。郑氏去世后,与唐宪宗合葬景陵,谥号为孝明。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唐朝时期,由于国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比较强,所以对于伦理道德方面的观念并没有那么深,因此也成就了三个传奇的女子,最出名的两个女子大家都能猜到,一位是女皇帝武则天,一位是杨贵妃,而最后一位则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唐宣宗的母亲郑氏。郑氏的经历可谓传奇,因为当年郑氏不仅是叛贼的小妾,还是当朝郭贵妃的丫鬟。那么,她是如何成为太后的呢?

据说郑氏从小就长相美丽动人,去她家里提亲的人也是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不过郑氏对那些人不感兴趣,坚信“天生丽质难自弃”,因此一直都没有出嫁。后来,有一次郑氏在逛街的时候刚好被一个路过的算命师看到了,算命师看到她有些吃惊,说她以后会诞生下来一个天子。当时路过的百姓都认为这个算命师在开玩笑,都笑话这位算命师糊涂。毕竟郑氏虽然长得不错,但终究也只是个普通家庭的女子,根本就不可能会进入皇宫当妃子的。所以,很多人都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但是有一个人却留意到了这个消息,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唐朝镇海节度使李锜,这李琦虽然只是个刺史但却一直都有着谋反的心思。李锜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欣喜,毕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何况郑氏长得也好看呢。所以他就强娶了郑氏,想让她给自己生出一个儿子,那样他就变成皇帝的老子了。娶了郑氏之后,李锜他变得更加猖狂,开始起兵造反。但不幸的是郑氏没有怀孕,李锜他自己的势力也不够大。很快朝廷大军一到,叛军势力瓦解,李锜他自己也很快被杀了。由于郑氏是罪臣的女眷,便被处罚到了掖庭。

本以为她可能就要大难临头了。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她长相漂亮,正好被沿途的唐宪宗给看到了,便宠幸了她,并且怀上了龙种,这个儿子叫做李忱,也就是后来的唐宣宗。可是,由于母亲郑氏出身低微,并不光彩,所以那些母亲身份高贵的皇子就总是欺负他。为了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蓄势待发为以后积累实力,他开始了装疯卖傻的生活。

开始装疯卖傻之后,李忱的生活就逐渐变

得安稳无忧了,毕竟会有多少人想和疯子、傻子打交道呢?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李忱在背后默默的读书,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和智慧,安安稳稳的度过了三代皇帝统治,郑氏在后宫中也一直做他的光王太妃。后来皇帝死了,大臣们为了能够掌握大权,便想到了这个傻王爷,想让他成为傀儡皇帝,便拥立他登基为帝。可李忱毕竟不是真傻,在经过了一番秘密的谋划后,一举掌控了大权。成为皇帝后的李忱,苦尽甘来,立马给了朝中权贵下马威,将自己的母亲郑氏封为了太后。

郑氏从一个平凡少女,到叛贼之妻、掖庭罪犯,接着摇身一变成为皇帝妃子,最后成为母仪天下的太后,实在是传奇。并且从丫鬟成功上位,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这样。有时候想想,还真是佩服郑氏。

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谢谢!


简单平凡123123


郑氏是典型的母以子贵的代表,她能成为皇太后当然离不开他的好儿子唐宣宗。当然,她能生下宣宗,更离不开她的夫君唐昭宗李纯。


宪宗是唐朝中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主政时期,宗室李錡叛乱,时李錡听相士之言,说:郑氏可生天子,故而李錡纳她为侍妾,李錡之乱平息后,郑氏充入掖庭,侍奉郭贵妃,后来宪宗宠信郑氏,遂生下了李忱。


后李忱受封为光王,而郑氏也被尊为光王太妃,从宪宗驾崩到宣宗即位的二十六年间,郑氏和李忱默默无闻,当唐武宗暴崩后,宦官马元贽拥立皇叔李忱登基,也就是唐宣宗,宣宗即位便尊封郑氏为皇太后。

因为史料的不详,我们无法得知郭氏和郑氏是否有冲突,但是从后来郭氏的暴死和宣宗对郭氏态度可以推测,郭氏对郑氏一定是不好的,长期的高高在上,更当过郑氏的主子,郭氏一定是对郑氏母子羞辱、欺凌,郑氏母子得以出头,当然会报复郭氏。不过,从宣宗的为政举措上,我们可以得知,郑氏对宣宗的教育是成功的,这里面一定有郑氏的智慧。


蔚鸾


唐宣宗的母亲郑氏原为唐叛将李琦侍妾,后来李琦造反失败,郑氏凭借自己的美貌去宫中给郭贵妃当侍女,也不知怎么的,唐宪宗看上了郑贵妃,并临幸了她,然后他就生下了李忱,也就是后来的唐宣宗。

要说这郑氏也是神奇,他前夫是叛军他还能入宫,不仅入宫,还能被皇上看上,不仅被皇上看上,还生下龙子。她自己神奇,他的儿子更是传奇。

本来皇帝没有他什么份,因为他的前几任皇帝分别的他的哥哥,他哥哥的儿子。但是我们都知道唐朝中期,宦官权利极大,甚至可以操纵皇帝的废立。李忱的侄子武宗死后,宦官觉得李忱好操纵,就把李忱变成了皇帝,这一切,都归功于李忱的装傻,李忱知道太监势力大,所以只能装傻逃过太监的祸害。

但是李忱即位后,颠覆了太监对他的印象。他开始励精图治,铲除宦官,把国家搞得异常红火。被后世称为小太宗。

郑氏和宣宗这娘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史娱善终


四个字母凭子贵。儿子城府深,时机好,能力强,而且皇帝当的也让人认可,在古代儿子能力和地位也能说明母亲的贤惠和优秀。所以当太后无可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