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墓为什么一千多年无人盗掘?

社会小达人


关羽墓,其实有好几处,其中几处还是三国大BOSS们给他送的葬,且都是隆重厚葬。


其实说来也有趣:你说一个人死了,几乎同时期不同地方却出现同一人的多处坟墓的奇象。这到底怎么回事?别急,峰子哥下面就和朋友们,来聊聊这段来龙去脉。

关羽,乃三国蜀汉名将,死后素有“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之说。


江湖名号“美髯公”的关羽,早年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与刘备张飞情同手足,所以关羽虽受曹操厚待,却依然借机离开,选择去追随大哥刘备。

赤壁之战后,刘备势力坐大,关羽则长期负责镇守荆州。荆州是个战略要地,一边是亦敌亦友的东吴,一边是虎视眈眈的曹魏。


蜀汉当时定下的基本国策是“孙刘联盟,联吴抗曹”,所以关羽在统领荆州期间,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了与近邻曹魏地盘的争夺上。

关羽由于在与曹操大将曹仁的多番对垒中占据上风,遂亲率领荆州大军,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捕获于禁、擒杀庞德,以致曹仁驻守的樊城也岌岌可危。


曹魏上下震动,关羽威震华夏,强大的攻势和压迫感甚至使曹操一度产生了迁都以避关羽锋芒的想法。

按理说,关羽固然勇冠三军,但孤军深入,也是很危险的,万一东吴背后捅刀呢。可是三国,就是权力制衡的游戏,很现实。眼见蜀汉进一步扩张坐大,这是曹操和孙权两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为了永恒的话题——利益,昔日的盟友东吴和曹魏暗中勾结在了一起。

孙权派吕蒙、陆逊偷袭关羽后方,曹操则发兵救援襄、樊之地,加之关羽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不得不败走一个小城麦城。最终,关羽进不能取,退又不能守,进退维谷,兵败被杀。

孙权派人将关羽首级送给了曹操,企图祸水北引,曹操则以隆重的诸侯之礼将关羽之头厚葬于洛阳。同时,孙权也作出了姿态,则将关羽身躯也以诸侯礼厚葬于当阳(即关陵,亦当阳大王冢)。

而蜀汉方面刘备,则在成都为关羽建了衣冠冢,即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又因关羽是山西运城(河东郡解县)人,因此关羽墓就有了“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之说。

至于说关羽墓千多年没被人盗过,峰子哥想说:很遗憾,实际上据考古来看,关羽多处墓都有被盗过的痕迹。要说盗墓贼这行当,在下墓倒斗、大干一票前,会不会跪拜关二爷神像,祈愿行动顺利......啊,细思恐极!

关注【峰子奇观】,获取更多历史趣事儿!


峰子奇观


盗墓贼是中国千百年来一直默默存在着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绝对信任,密切合作,从墓穴中获取大量金珠宝。



我们知道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其人侠肝义胆,武艺高强。而且勇猛异常,不怕疼。华佗给他刮骨疗毒的时候还能喝酒下棋,谈笑风生。

他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向来以忠义闻名。既然盗墓贼敢于偷盗布满重重机关的王侯将相的墓穴获取财宝,那为什么不敢盗没有设置任何机关的关羽的墓穴呢?

答案很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关羽的名气

关羽名气如此之大,已经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在我小的时候,老师就会在假期布置读《三国演义》书籍的作业,语文考试的时候也会考和《三国演义》相关的题目。

记得当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的一个题目就是问“义绝”是哪个人。很明显,答案就是关羽。现在的孩子课业更严,读书更多,不知道关羽是何人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更何况除了正史之外,《三国演义》的描写也给关羽增加了不少光环,关羽已经被神化到一定境界了:他的谥号越来越长,甚至能和不少帝王不相上下,直至成为我们今天所称的“武圣”。

关羽的名气如此之大,盗墓贼自然也不敢打他的主意,尽管只要出手就能获取大量财宝,但他们依然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第二,关羽的义气

前面说过,关羽的称号是“义绝” ,他也是刘关张三兄弟中最早为大哥的事业奉献出生命的那个人。

在追随刘备的过程中,他一直忠心耿耿,尽职尽责,鞍前马后,不曾起过一丝一毫的异心。三兄弟中,他比刘备勇敢,比张飞镇定。

他做出的贡献太多太多,后世舞台上的戏子们也竭尽全力将他这一特点演绎的淋漓尽致,还用红色的脸谱象征忠义这一性格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关羽。

综上所述可知,关羽在中国人的心中的英雄地位已经是不可撼动的了,要是谁敢挖了他的墓,那岂不是要受到所有人的谴责和谩骂,遗臭万年。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自寻死路。


盗墓贼虽然贪财,但也十分在意名节,挨骂这种事情谁都不想摊上。因此,这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关羽的身份

我们知道关羽除了是人们口中的“武圣”之外,更是财神爷。

直至今日,我们还可以在许多商户中看到被供奉起来的关羽的雕像和画像。商户们将关羽视为财富的象征,这样的做法也是祈求自己可以财源广进。


所以这也成为了盗墓贼不偷关羽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盗墓贼盗墓就是为了钱,谁敢去挖财神的坟呢?敢这么做的人岂不是发了疯?银子那么好的东西,人人都想要,而且是多多益善。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小小嬴政


据说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有一批日军部队闯入当阳关帝庙,一个日军少佐,大摇大摆的进去,结果看到关羽的神像之后,竟然被关羽不怒自威的气场给吓疯了,而此后再无日军敢进关帝庙,更不敢在其周围烧杀抢掠。

关羽的墓地现如今应该是有四处,一是头颅葬在了河南洛阳关林镇;而是身体葬在了湖北当阳地区;三是蜀汉在成都成立了关羽的衣冠冢;四是洛阳关家村。

至于关羽墓有没有被盗,这里先说几个后人臆想出来的答案。

前三个关羽墓虽说在不同的地方,但是都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崇敬,人们都毕恭毕敬的祭拜,其实关羽的墓并不像大多王侯墓或者帝王墓,规格并没有太大,从下葬之后都未曾有人盗过。

按现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说关羽一生正气,忠义无双,在死后负责掌管地府,成为阴兵之王,很多百姓都非常尊敬关羽,甚至连如今黑帮的人都供奉关羽,是一种从心底里的敬佩,所以盗墓贼也不会盗取关羽墓。

其次就是据说盗墓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关羽的墓一律不能盗,看样子盗墓贼还是有些良心,另外还一个墓就是诸葛亮的墓地,盗墓贼也是不盗的。

最后就是最最根本的原因,关羽墓并没有大量的陪葬品,作为五虎上将,其实墓葬是相当简单的。

其实盗没盗过也不清楚,但是前三座关羽墓都不是真正的关羽墓,真正的关羽墓是在洛阳关家村,1979年,洛阳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倾盆大雨,因为水势太大,在关家村的一处地方冲出了一个大土冢,后来当地人联系考古学家,他们急忙进行挖掘和保护,之后再清理棺木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颗头颅,并且还在墓室的正门找到了两个虎头牌。

后来经过更加详细的考察,以及墓碑上的字迹,确定这就是真正的关羽墓,至于这个墓有没有被盗人们也无从知晓,因为这个墓室被水冲出来的,并没有发现大量文物,再者关羽墓有没有陪葬品也并不知道。

虽说这个真正的关羽墓被冲了出来,但是大家还是习惯性的将河南洛阳关林镇的关羽墓当成是真的,主要是因为关林镇的关羽墓规模比较大,明朝1592年的时候,将关羽墓扩建了200多亩地,院落四进、殿宇廊庑150余间、规模宏远的朝拜关公圣域。

里面有大殿、二殿、三殿,还有石坊、八角亭等可以观看的地方现如今已经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综上,似乎关羽墓真的没有盗墓贼盗过,也算是对关羽尊敬的最好表现。


羽评郡主


关羽是三国时的名将,战必胜,攻必克,有万夫不当之勇;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威震华夏。

然而“水淹七军、斩庞德、降于禁”却是他巅峰时期的最后一战,也是其人生的转折点。我认为这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那就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接下来就是关羽人生的落幕——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冬月。关羽率领周仓、关平等人从麦城出逃,一行人突围至距益州不远的临沮时,遭遇潘璋部将马忠的暗算,关羽这样牛逼人物被一个无名小辈马忠生擒活捉。



孙权听到关羽被俘心中大喜,于是劝降关羽,然而得到的却是关羽的一顿臭骂,孙权一怒之下斩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

孙权为了转移日后刘备寻仇的目标,将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曹操一眼看出了孙权的计谋,心想孙权你还嫩了一点。“想让刘备找我报仇,门也没有”。

曹操于是刻沉香木为躯,按诸侯之礼,将关羽葬于洛阳南门外,令大小官员送殡,曹操亲自拜祭,最后还派专人守墓。

与此同时,孙权用沉香木刻了关羽的头颅,和关羽的身躯一起,以诸侯之礼把关羽安葬于当阳,即现在的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

话说刘备闻知二弟关羽被害,痛哭一场,他没办法要回关羽的尸体,只好在成都为关羽修建了衣冠冢,即现在的成都关羽墓。



当时民间有诗赞曰:【(关羽)头枕洛阳,身在当阳,魂归山西】

综上,中国大地上有三座关羽墓。

其一,座落在河南省洛阳市,即当年曹操埋葬关羽人头的地方,现在称之为关林。

关林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从曹操建墓到现在的关林,时间经过了1790余年,关公墓从没有被盗过。

其二,座落于湖北省当阳市西北三公里处。即当年孙权埋葬关羽躯体的地方,现在叫关陵。

据说在关陵的后面有一片小树林,这片小树林都没有树稍,也就是没有脑袋。不知道是不是天人合一,人树相怜才显圣的?



其实经科学验证,该处属于雷击区,树木长到一定高度就被雷劈斩。逐渐造成树林没有“头”的现象。关陵和关林一样,虽经千年无人敢盗。

第三座就是关羽的衣冠冢,是刘备为了纪念关羽而修建的,成都关羽墓到现在完好无缺。

这就奇怪了,关羽身份不低,死后都是按照诸侯之礼下葬的,想必墓中陪葬品不少,可为什么无人敢盗关羽墓呢?

关羽墓没有被盗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关羽死后有没有陪葬大量金银珠宝不好说。首先说曹操的洛阳关羽墓。曹操本人提倡薄葬,他自己的陵墓都不随葬丰富的葬品,他会舍得为关羽陪葬吗?



曹操这个人很奸诈,关羽活着有利用价值,他在拉拢关羽时,可以上马提金,下马提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到后来曹操还是没有留住关羽,关羽为了和刘备、张飞相会,过五关斩六将,说实话,关羽的所作所为伤透曹操的心了。

别说曹操多么仁义,想当年他都敢杀恩人吕伯奢一家八口人,一个死关羽人头对他有什么作用呢?

最大的作用无非就是用人头作秀,做做样子就算了,曹操的银子也来之不易,套句流行语境:“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曹操为了筹措军费,曾盗掘了梁孝王的陵墓,据说得金百万。

曹操可以说,我薄葬关羽是为了他好,为了防止盗墓贼盗墓。盗墓贼都是聪明人,看透了曹操的为人,断定他不会为关羽陪葬大量的金银珠宝,这就是关羽墓没有被盗的原因之一。




二、曹操不会为关羽陪葬大量的陪葬品,孙权更不会这样做了。想当初,孙权向关羽提亲,想让关羽把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关羽不同意也就算了。但他出言不逊的说“虎女岂嫁犬子”。

这就是关羽的不是了,民间尚有“有女千家求”的说法。孙权的儿子哪一点配不上关羽的女儿呢?孙权的身份比关羽身份要高得多。孙权受辱能不记恨关羽吗?

孙权埋葬关羽也是权宜之计,他和曹操的目的相同。都是作秀给刘备看。说实话能够埋葬关羽,孙权就够大度了。由此得出,孙权也不会为关羽陪葬大量的财富。

三、刘备在成都为关羽修建的衣冠冢不会陪葬大量金银珠宝,因为这只是为招关羽灵魂而建的关羽墓,它并不是真正的陵墓。



四、有人说,盗墓贼是害怕关羽显圣才不敢盗关羽陵墓的,我只能呵呵两声,盗墓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里面没财富。盗墓贼害怕活关羽,难道还怕死关羽吗?

再者说了,关羽成圣人有个渐进的过程,到了明清时期才把他捧到了神位。之前并不是圣人。

五、既然前朝盗墓贼认为关羽墓没有财富,到后来盗墓贼对其陵墓失去了兴趣,所以关羽墓千年没人盗掘。假如有财富,估计盗墓贼早就下手了,我从没听说盗墓贼怕过谁,试问盗墓贼怕过法律吗?


秉烛读春秋


全国现在有三处关羽墓。一处是位于关羽故里山西解州的关帝庙,是关羽的衣冠冢。一处是位于河南洛阳的关林,是当年曹操厚葬关羽首级之处。最后一处是位于湖北当阳的关陵,是孙权安葬关羽尸身之地。

这三处墓葬自建成以来保存完好,没有被盗掘过,这是为何呢?

一、关羽是忠义化身,深受国人崇敬。

关羽死后经过历代的尊崇和神化,已经成了神一般的存在,被誉为忠义的化身,和孔子的地位相当,深受国人崇敬。黑白两道、各行各业都会祭拜关羽,而盗墓说白了也是一种职业,盗了关羽墓不仅是自毁前程,还把其他人也得罪了,所以没人敢去盗掘关羽的墓地。

其他王侯将相之墓则不同,盗墓贼盗起来没有心理负担。

二、关羽被神化前墓地非常简陋,没有盗掘的价值。

安葬关羽尸身的关陵最初只是一个小土丘,并没有多少陪葬品,没有盗掘价值。直到关羽被神化的宋元时期才得以扩建,明清时期更是按皇陵礼制建造,并有乾隆御赐的《威震华夏》匾额,贡品日渐繁多,而这时已经没人敢盗了。

洛阳的关林情况类似,因为它始建于明代,这时关羽早已被神化了。

山西解州的关帝庙始建于隋代,它最初就是专门供奉关羽的庙宇,谁会没事去盗掘庙宇?


石头说历史


乱世出英雄,在东汉末年那个人心浮动,纷争不断的时代,关羽横空出世。在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关羽迎来了他新的人生。关羽的人生,也应是不同凡响的。因为关羽的身上,闪光点实在太多了。

闪光点之一: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关羽长的帅,连丞相诸葛亮都称其为美髯公,关羽的颜值可见一般。



闪光点之二:武功超群,武力值爆表。关羽万军丛中取颜良首级,谓之神人也。

闪光点之三:忠义无双。关羽舍弃曹操赐予的荣华富贵,封金挂印,甘愿跟随大哥刘备颠沛流离。连曹操都赞叹关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闪光点之四:运筹帷幄,有将帅之才。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时人莫不仰视。

关羽总是那样光芒万丈,他像一个火把,也像一支蜡烛,他照亮了那个时代,却也燃尽了自己的身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败走麦城。之后,关羽在率部突围之中为孙权部将马忠所擒。关羽与其子关平慷慨赴死,一颗璀璨的将星就此陨落了。关羽死后,千百年来,其忠义之名流传后世。随着时间的流逝,关羽的陵墓也度过了悠悠岁月,安然的躺在那里,无人打扰。千年间,天下纷纷扰扰,乱世几多许,关羽的陵墓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事实上,关羽墓穴不只一处,而是有三处。据《三国志》记载,关羽死后,孙权将其头颅送给了曹操,想借此避祸。曹操是聪明之人,对于孙权的伎俩,自然一清二楚。曹操又与关羽有着故旧情谊,所以不管怎样,曹操都会厚葬关羽。关羽的头颅被厚葬于洛阳,这是自然。而关羽的身躯则被孙权以诸侯之礼,安葬于湖北当阳西北,或许孙权也是敬佩关将军的。关羽的第三处墓穴,是一副衣冠冢,位于四川成都,由蜀汉刘备所建。所以,关于关羽的陵墓也有“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之说。


千年过去,许多帝王陵墓都难逃盗墓贼之毒手,关羽的陵墓却并未受损,这又是为何呢?

关羽去后,其忠义形象为后人所敬仰。关羽身上的忠君爱国,也是封建君主推崇的主流思想。官方与民间,都对关羽敬佩之至,关羽也逐渐被神化。他武力超绝,被后世称之为“武圣”。他忠义为怀,又被道教称为“关帝圣君”。他出生于山西,关羽的信和义,成为了晋商们信奉的生意经,他在悄然之间,成就了一代代晋商,关羽也就成了人们口中的"财神”。


古代,盗墓属于下九流的职业。盗亦有道,盗墓贼成群结队下墓,对义气是十分看重的。加之,盗墓贼懂风水,晓阴阳,他们也很迷信。这些人大多崇拜武圣关羽,将之奉若神灵,他们会拜祭关羽,以求马到功成。又怎敢去下关将军的墓呢,关将军可是“神仙”,凡人是不敢触犯仙颜的。

而且关羽又是“财神”的化身,就连日本人都在横滨建关帝庙,日夜拜祭。盗墓贼既不敢触怒武圣,更不会得罪财神。盗墓贼爱财,所以,他们是不会与"财神爷”过不去的。


这些就是关羽墓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吧。关羽一生,确如神一样的存在,在他的陵墓背后,也许我们更应该记住他的品德——信与义。因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啊


风雪梦不逝


从古至今,很多大人物的墓都被光顾过,这2000多年以来,关羽的墓却是个例外,当初关羽大意失荆州,最终身首异处。部分躯干葬在了湖北的当阳县,头则埋在了河南的洛阳。这两处墓地的所在不仅好寻,而且没有机关,而且大部分历代皇帝都会加封关羽,扩建其陵墓,宝物也不会少,那为何无人敢盗呢?

客观角度说、中国古代陵墓十墓久空。可见当时盗墓多么猖獗。关于败走麦城到现在一千多年、关羽墓没有被盗、那真的是一件万幸的事情。我们可以说关羽墓没有好值钱的东西、所以不能引起盗墓贼的注意。

在战乱时期,物资决定着武装力量,大伙打仗打得不可开交,各头头天天想着去哪里找军饷以稳定军心,像曹操当初也做过摸金校尉。谁会为一个敌将一掷千金加以厚葬?不过只是政治上的王侯之礼罢。


威名所致,说起关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桃园结义时的声明不显,到温酒斩华雄的渐露峥嵘。从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时的威震华夏,到败走麦城时的英雄末路。

他的一生,只能用传奇二字来形容。所以,在关二爷死后,他的地位也被人们一抬再抬,最后更是进了帝庙,升格成了诸天神佛中的一员。而因为关二爷的忠义无双,他也成了很多“道上”人供奉与祭拜的对象。因此,也没有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去盗掘关二爷的墓。

除了以上这些理由,笔者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考虑。关羽的陵墓由曹操下令修建,曹操是什么人?他可是摸金校尉的创立者,摸金校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后来的盗墓者都把曹操供为祖师爷,试问,有哪一个敢盗掘祖师爷修建的陵墓呢?


历史地理俊


关二爷圆目怒睁:呔!小子,敢盗我的墓!!看刀!!!

一座古墓是否遭遇盗掘,一要看有无盗掘的价值;二要看有无盗掘的胆量。关羽的墓这两样都不具备,所以一千年来无人盗掘。



关羽的墓没有盗掘价值

关羽败走麦城,被孙吴擒获并杀害后,孙权把关羽的首级献给了曹操,并以的墓有三处,一处在湖北当阳,并以诸侯之礼将其尸骸安葬于湖北当阳;曹操则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头颅安葬于河南南阳;刘备得知噩耗后又为关羽建衣冠冢。这样一来,关羽墓就有三处。

很多人看到诸侯之礼,就认为三处关羽墓内一定有很多陪葬品,其中不乏奇珍异宝,很可能引来盗墓贼觊觎,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



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大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时,天下大乱,很多帝王将相的墓葬都被盗墓贼发掘,殉葬品为之一空,尸首受到玷污,这使得三国魏晋时期开始流行薄葬,即便帝王将相的墓葬也建的十分低调,没有多少价值连城的殉葬品,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避免引来盗墓贼光顾,打扰自己清静。

诸葛亮、司马懿这种大人物死前都遗嘱薄葬,甚至没有陪葬品,就连葬身之地都是秘密,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丧葬风气,绝不像秦汉明清时期的奢侈之风。

关羽生前不爱财,人尽皆知,给他殉葬奇珍异宝简直是对他的侮辱,所以魏、蜀、吴三国都不会给他准备贵重的陪葬品,所谓“诸侯之礼”不是指殉葬品的多寡贵贱,而是指墓制大小和下葬的礼节,所以关羽的三处墓地都不会有多少有价值的殉葬品,没有盗掘的价值,这一点已经在盗墓界达成共识。

关羽的墓无人有胆敢盗

盗墓是一桩古老神秘的行业,曹操就曾组织了一支叫“摸金校尉”的部队专门盗墓解决军费不足的问题,但“盗亦有道”,盗墓也是一个很讲究规矩的行业,有很多行规行矩,也有一些被视为底线,甚至有些迷信的原则。


关羽何许人也?三国名将,生前声威震慑四海,大名响彻天下,以忠勇义气著称,死后显圣附身,索了吕蒙的命,为自己报仇雪恨,后来更是被官方和民间不断神话,被称为“武圣”“关帝”“武神”等,还成为“武财神”,被民间各行各业所崇拜,堪称全民第一大偶像,就连很多盗墓贼都要跪求关二爷的保佑。

可以说,关羽在民间已经不是人,不是普通的帝王将相,而是无所不能的神,盗墓贼本身就很迷信,胆子再大也不敢盗掘大神的墓,除非活腻了不想要命或者不想发财了。假设所有古墓欢迎盗墓贼任意光顾,我相信关羽的墓一定是顾客最少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有段时间,曾盛传在江南发现了关羽墓,并且从墓中出土了青龙偃月刀。据说墓中除了关羽的无头躯体之外,还陪葬了关羽的夫人曹月娥。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墓中还有一具女尸,经过确认,竟然是失踪了的貂蝉……嗯……有没有82年的可乐,来一瓶……容我先压压惊……

话说关羽的真墓在哪里,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确定。既然如此,那关羽墓有没有被人盗掘过,谁知道呢?

而且也不要太高看了盗墓贼的品质,如果他们真有品质、讲原则,就不会干盗墓的行当了。盗墓贼唯一的目的就是盗取有价值的陪葬品,变卖为现金。只要墓中有值钱的东西,被他们知道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然是会去尝试一番的。

目前比较有名的关羽墓,总共有五处,感觉比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还牛。最著名的当然是那句“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了。

“头枕洛阳”指河南洛阳的关羽墓关林

按照《吴历》记载,“权送羽首於曹公”,具体曹操把关羽的首级葬在了哪里,没有说呀。目前能够确认的是,关林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万历皇帝用来祭祀关羽的地方。

一个祭祀场所而已,盗墓贼多是高手,自然知道用不着去盗墓呀。

“身卧当阳”指湖北当阳的关羽墓关陵

关陵比较确切的资料,也是来自《吴历》所载,“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照样没说具体葬在了哪里。宣传资料上说关陵建于东汉末年,原称“大王冢”,后名为“汉义勇武安王祠”。

“义勇武安王”,是宋徽宗在宣和五年,即1123年,加封给关羽的。而关羽的“武财神”要到明后期,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即1613年,将关羽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成神之后才又逐渐演变成了“武财神”。

如果“大王冢”下真有墓穴,而且还这么有名,从汉末到唐宋元,这么长时间没被打过洞,这个么……而且关陵墓周围的树木树都没有树梢,即树也没有头。诡异呀……

不过,现代考古界对关陵的相关情况一言不发,应该是有所考虑吧。如果真如各代帝陵一般那么明确,岂不是对发展旅游业更有好处。

“魂归故里”是指山西解州关帝庙

这是关羽的“衣冠冢”,据说建于隋朝,重建于宋朝,目前的庙宇主体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主要是用来祭祀的,作用和洛阳关林差不多。

解州关帝庙和洛阳关林、当阳关陵并称“中国三大关帝庙”。

四川成都关羽墓

这个墓是关羽死后,蜀汉为了祭祀关羽建的“衣冠冢”,解放前已经毁于一旦了。

河南洛阳关庄村关羽墓

这个墓曾经被认为极有可能是关羽墓。

1979年,这座大墓塌陷,考古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据说从墓中发掘出了大量汉代文物,而在墓室里也只发现了一个人的头骨,没有身躯。事情的后续就是,出土的头颅下落不明,也没有专门记载,我们也就不好妄加猜测了。

但是,民间流传这里曾经出土过一块墓碑,上书“汉寿亭侯历封武安王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关圣之墓”的墓碑,这……武安王是宋朝的事情了,协天护国忠义大帝这个封号没听说过,关帝至少是明神宗万历之后的事情了,而关圣是清朝顺治封的。看来这块碑还比较新……

最重要的是,有人说他走访过,当时负责组织考古挖掘工作的一位,洛阳考古队姓许的队长。许队长说,关帝墓曾被人盗过,墓的石门是半开的,门旁边还有具人骨。

这……如果关庄村的墓是关羽墓,那么它已经被盗了。


奕天读历史


五虎上将之首关羽,以“水淹七军”闻名天下。然而在北上樊城后,被吕蒙偷袭,无奈之中拒不投降被孙权下令杀害,关羽死后,孙权为了转移仇恨,把关羽的首级送到了曹操那里,曹操敬佩关羽,以木雕刻身体,厚葬了关羽的头颅。所以,关羽尸身两处,有两个墓,一个在河南洛阳,一个在湖北当阳,人称“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


虽然关羽的墓就放在那里,没有隐藏,但是一千多年来却没有盗墓者光临。关羽的墓一个叫关林,一个叫关陵,历代王朝均有修缮,而他下葬时,毕竟是王侯之礼,里面的珍宝应该也不少,但是没有盗墓者去盗掘。有人说,关二爷是天神,盗墓贼当然不敢去偷盗,还有人说,关二爷的墓里有很多机关,懂的人都不敢轻易下去,久而久之,关羽的墓就没有人敢染指了。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是真正的原因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古代人的想法和我们不太一样,尤其是盗墓者,他们坚持盗亦有道。关二爷可是经过封神的,因为他生前一身正气,死后也成了阴兵之王,那他的墓里肯定有不少阴兵驻守,所以盗墓贼肯定不敢下去。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不切实际甚至荒诞不经,但是在古代人眼里那肯定是深信不疑,尤其是盗墓者,他们每天搞这些,肯定更加惧怕。

其次,在我国一些地区,关羽还受封财神爷,很多人家供奉关二爷,希望财源广进。盗墓贼盗掘陵墓无非是想要财宝,想要发财,哪有盗掘财神爷陵墓的财迷呢!关羽最出名的称号是武圣人,这在历代都被认可,其他的不说,光这个称号就足以令盗墓者望而生畏,毕竟关二爷天威难犯!



除了以上这些理由,笔者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考虑。关羽的陵墓由曹操下令修建,曹操是什么人?他可是摸金校尉的创立者,摸金校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后来的盗墓者都把曹操供为祖师爷,试问,有哪一个敢盗掘祖师爷修建的陵墓呢?


古人有敬畏之心,未曾盗掘关二爷陵墓,而现代人就不会想那么多了!近来,有专家提议发掘关羽的陵墓做考古研究,笔者觉得实在没必要。考古当然不反对,但是反对盲目的考古,关羽的生平史料记载的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如此详细的研究,其次,关羽的陵墓里没有值得研究的文史资料,古籍,所以没必要发掘关羽的墓。

不知道朋友们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我是颍州小史官,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别忘记右上角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