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算法来开药,AI医生究竟是否为“伪命题”?

用户63834413


机器学习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也在进行智能诊疗方面的研发,所以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目前机器学习等AI技术在医疗领域已经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从目前的应用效果来看,智能诊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的标准化,从而避免一些误诊情况的发生。

虽然所谓的AI医生是在通过算法完成诊疗方案的生成,但是算法的背后是大量的治疗方案数据,这些诊疗方案数据的涵盖面非常广泛,有的数据也具有较长时间的跨度,这些数据能够对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从而生成一个比较适合的具体诊疗方案。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诊疗数据越丰富,AI医生进行诊疗的效果就会越好。所以,AI医生其实是基于真实诊疗方案的一种智能化筛选,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生的诊疗效率。

其次,AI医生所生成的诊疗方案只是一个参考方案,最终方案还是由医生来给出,所以真正完成诊疗方案的依然是医生本身,AI技术只是一个辅助诊疗的工具。其实,基于已有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并生成新的治疗方案早就已经在医疗领域开始流行,早在十多年前,不少国外的科技企业就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随着5G技术的逐渐落地,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发展,未来在医疗领域将形成较大的变革,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面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更多的医生将借助人工智能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患者也可以更加方便的接受治疗,比如远程诊疗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就医方式。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方面的问题,或者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我,谢谢!


IT人刘俊明


我觉得AI医生从理论上是可行的。

首先,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医疗领域已经在借助人工智能构建承担部分医生职能的诊断型专家系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在部分医疗领域,比如影像学诊断上,已经可以说是超过人类医生的诊断判断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医生的成长是需要基于理论的学习以及大量临床实践,而机器学习相比人类的优势在于他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进行学习,所以如果一个医生需要看几十万张影像拍片,才能达到一定的诊断精度,那么这对于计算机来说简直是最擅长的事情了,只管喂给他数据让他学习、找规律、监督纠错、不断完善。

第二,相比于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早就是靠机器来诊断了。现在你进医院的流程什么?医生问你些问题,没有发烧的话,基本上就是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等检验报告,来判断你得了什么病。这些流程和诊断步骤其实已经是可以被部分进行计算机知识图谱表征了。

然而虽然中医不完全依靠机器进行诊断,但是依然有中医诊断体系和流程,通过观察老中医的诊断步骤,依然在理论上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只是中医诊疗过程有许多环节没有进入电子化,如果引进语音识别等技术,可以采集到大量的诊疗过程记录,这些电子化后的数据,将有效帮助人工智能系统学习中医诊断过程,归纳出一些目前还不够清晰的知识。

第三,目前医疗发展的内在逻辑依然是经验主义。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擅长以及可以解决的应用场景,在于该场景能够通过内在逻辑和已有知识,结合大量的数据和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图谱,推导或者拟合出适用于该领域的算法。这种方法论不仅适用于医疗行业,也适用于律师行业。目前已经看到了在法院审判场景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进行全过程审判语音记录,及时识别转化成文字并提取可疑口供记录以供律师进行辩驳,通过语音调取证据等等,相信在律师行业能够做到的,医疗行业也是具有共通性。

最后,虽然我不觉得AI医生是个伪命题,但是我也觉得AI医生还需要发展一定的时间,尤其是伟大的医生有着仁心仁术的品质以及人文关怀精神,这些也是AI医生需要具备的。


当我写下一亿行代码


人工智能永远替代不了人类。再聪明的算法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状况都算进去。因为人工智能不会讲人情,不会变通,更不会照顾老弱病残。得同样疾病的病人,有人对药物的副作用不同,如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人工智能会同情你吗?农民工收入低,公职人员商人收入高,开出的药会进行区分吗?人工智能指定处理一些比较重复,比较死板的事情。有人说人工智能都代替客服了。那是提取客户消息里的关键字,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人性化呢?有多少问题是人工智能解决的?


雪漠孤行0901


ai目前虽然还不能代替医生开药,但是ai为产业赋能还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很多公司的客服,其实就是ai机器人在跟你交流,你以为是真人客服。好的ai机器人通过不断训练,通过数据积累,脚本优化等等手段,是完全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在一般病情下,代替医生开药,凭大数据分析得出的最优用药量,还是可能的。随着ai更智能,在各个领域都会有更普遍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