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千辛万苦考上清华北大的农村学生,如今过得怎么样了?成为社会精英了吗?

常青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都有成功的,也都有失败的,我觉得不要标签化。

在清华北大毕业也一定有混的不好的,我们也不必拿出那样的例子,就说是由于出身农村等造成的这种片面的想法。一般的大学也会出金凤凰,比如马云和马化腾。

生活是你自己的,你想把生活变成什么样,它就反馈给你什么样。

第一个例子,城里也有稍微失败的例子

我身边一个同事的同学,家是我们这个地方省会城市的,父母呢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从小是成绩比较好的,高考也发挥的比较好,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已经毕业3年,在我看来目前属于啃老的存在。类似《都挺好》里的苏明哲啊,一直想出国,考了3年了,目标院校还是没有考上,也没有找工作,听说还要继续考。我是觉得如果这次再不成功,也许不用太那么和自己较劲了,考研是个好事,但是毕竟世界上不只那个学校,不比清华差太多就好,青春有限,不适合一直耽误。希望他能像苏明哲那么幸运吧。

第二个例子,也许算不上精英,至少生活富足、工作喜欢

我们村里的一个比我小的小辈,也是目前我们村里学校最好的一个。他高考发挥的并不太好,只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来考研考到了清华大学。在这里不仅学到了东西,还认识了现在的老婆。

两人在清华研究生毕业后,双双签了一个国防类研究型企业,刚毕业的时候工资也不算太高,两人加起来一个月5-6万元左右,家庭总收入一年60-70万元,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北京户口。毕业5年后在北京买了房,虽然房子不大,但至少有了一个栖息之所,比很多北漂还是要好很多的。

夫妻俩也没想追求什么大富大贵的生活,就喜欢那种搞搞研究的工作,也算得偿所愿。

第三个例子,总有人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我一个亲戚的孩子,2008年考取的北大,当时是我们市里的文科状元。

他家里就是普通的农村家庭,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外打工,知道生活的不易,孩子也一直很争气,很顺利的考上北大,而且学了最热门的经济学。

因为想早点为家里减轻负担,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选择读研,更没有国外留学,直接选择了就业,去了上海的一家金融机构。工作非常努力,晋升的也很快,目前在一家企业做高管,年薪百万以上,找了一个上海的漂亮老婆。回老家的时候见过一次,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也很是幸福。


煮酒论高考


我有个表姐,小时候品学兼优,1999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当时整个村子轰动了,因为是村里出的第一位北大学生,所以大家都去她家贺喜,觉得她以后肯定衣食无忧,甚至觉得北大毕业后,至少是县长级别。(原谅村里人的无知,当时真的觉得考上北大就会当大官)。


表姐的亲妹妹和我一起上初中,非常自豪地跟我说“我姐考上北大了,以后我们家就可以靠我姐了,以后我姐也能给我找工作呢”。我当时眼里艳羡地不行。

人家有姐姐可以依靠,我只能靠我自己了,北大考不上,也得努努力靠自己吧。后来我去北京读书,虽然不是北大也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

周末去考上北大的那位表姐“家”,一个有隔间的出租屋,我毕业的时候,表姐嫁给了表姐夫,一位清华的毕业生,两人加在一起一年一百多万。

在我们那个小乡村,一听说两口子能够挣一百万,就是“典型的精英”,然而,毕竟我也上大学了,我周围的同学在北京也差不多这个收入,我认为表姐就是普通高级白领,并不是什么精英,但是因为考上北大,过上了体面的生活。所以对于像我们一样的农村女孩子,改变命运的重中之重依然是学习。


当年因为想依靠姐姐帮她找工作的妹妹如今在老家找了一个老实男人,没有任何工作。


秘语相传


我就是其中一员,1998年考上的清华,当时全县有5个人考上清华了,是有史以来考上最多的。到目前在北京有妻子、有孩子、车子、有房子、有票子,把父母也接到北京生活了。找别人眼里也算人生赢家了吧。

目前自己有一个小公司,员工很少,不到10个人,但是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干了块15年了,每天都是6点多钟起床,无论周六日,还是元旦春节,已经养成习惯了。

我的那些大学同学,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毕竟高中的时候都是学霸,都认为自己能做出一番事业来。我属于一般的,目前做得好的,有一个已经是北京某区的副区长,还有一个已经是大学校长了,和他们比差很远。


最爱麻辣小龙虾


小时候我妈就经常告诉我,要好好学习,考清华北大,弄得我在上高中之前,一直在思考自己是上清华呀还是北大呀,不过上了高中才发现,上清华北大好困难啊,先不说山东,河北江苏这些省的分数线比其他要高很多,同样的分数,北京当地户口的能上北大清华,而另一个只能上个普通一本。而且农村和城市相比,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每年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大多出生在家庭优越的城市里面,而农村很难出贵子。



师资力量的不同

一个优秀的学生肯定离不开优秀的老师,目前很多优秀的老师都宁愿在大城市里面教书也不愿意到县城高中任教,一方面大城市发展前景更好,另一方面大城市的福利待遇更好,条件更好。因此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高中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老师不是小县城可以比的。

有些农村家长不重视教育

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学历不高,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早早出去打工赚钱养家,自己的孩子还在学校读书花钱,因此很多父母都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认为不如早点出去打几年工。与之相反,大城市里面的父母由于学历普遍偏高,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很重视,不仅要辅导孩子的功课,还要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提高实力。



不过当时在我的学校那一届,我们学校有三个考上了清华,其中一个是体育生,三个对于小县城来说,可以用来炫耀这个学校很优秀了。后来我去了别的地方,几乎没有看见他发过什么朋友圈,来炫耀清华有多么好,后来和他聊天,他说,他觉得自己很优秀了,可是到了那里才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他说他觉得自己的象棋水平还是不错的,毕竟在高中办的活动中也是象棋一等奖,可是他加入象棋社时,才发现社团真正的核心成员早已是参赛的水平,平时交流棋谱,很多专业名词他压根儿听不懂,也插不上话。

上海交通大学一项研究显示,自招和农村专项考生的大学生活适应度明显不同:过半的自主招考生在学校适应水平较高,能达到同等水平的农村专项考生却只有大约一成。

不过农村生活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真的很不容易易,这所学校真的能改变很多,只要他能在这里毕业,以后他的孩子或者是后代也会跟着是这个社会有能力的人,当然这还是要看后代有没有学习的能力的,毕竟不是每一代都能成为精英的。一些不能够适应,心里成承受比较弱,自尊心比较强,既骄傲又自卑,细节差距被放大,越来越自卑。不过也有过得非常丰富,适应能力强,心里素质好,不卑不亢,混的如鱼得水,毕业了一个月的收入就上万。



2006年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石悦,本科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后到北大读了城乡规划的硕士,毕业后的她成为了一名游戏女主播,坐拥100w+的粉丝。十一年过去了,如今的她在网络上有着一个更加为人熟知的名字--“女流”,而不再是当年的高考状元。 在石悦看来,高考状元身份只能代表过去的荣誉,并不能说明和定义一个人的能力和真正适合做的事业,她至今还记得当年大学导师和她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

清华北大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社会的精英,只是给你提供更高的眼界,而且社会上每个阶层都有非常出色的人,不管考到哪里,只要自己肯付出,我想你的生活一定不会过的很差。


阿喵自以为是只猫


我们这边还真有一个,以前听我爸说过很多次的一个人,是个神童。

这个人在我们村,但是不在一个生产队。以前听我爸说,这个人是真的天生聪慧。刚上学那会,很多题目看到了就知道答案,每次考试都是第一。上了初中,开始崭露头角,老师不会的题目他会,经常是老师逮着题目去请教他。后来经过推荐,直接被北大录取了,那时候他才14岁。至于北大录取之后怎么进行教育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在二十多岁已经在北京那边工作了,做的是翻译。如今他有四十多岁了,家里所有人都到北京去了,村里也没咋听过他的消息了。

题主说的北大清华录取的农村人怎么样了,首先能被清华北大录取,自然有很高的才华了。如今社会,只要你跟北大清华挂上名,基本找一份高薪工作不难的。


用户109043338821


说实话,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笔者两个同班同学,一个考上清华,一个考了北大。清华的那个同学,一路读到博士,现在在某国有银行总部工作;北大的那个同学,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现在某省级传媒机构工作。

由于工作时间尚短,说他们是精英倒谈不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班级其他的同学,虽然考的学校不如他们,但是发展也不差,有在高校任职,有在国家部委,有的出了国,反正是各有千秋。

要知道,不仅学校重要,所学专业也很重要。清华北大的一些基础学科,出来的毕业生必须能坐冷板凳,一时半会想要出成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湖南的那个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张晓勇,先是在广东日化企业工作,后来回到长沙,辗转干起了保安工作,现在是某物业公司客服部主管;又比如人大的那个毕业生,档案学专业毕业,现在是一个农村家庭妇女。

名牌大学是一个金字招牌,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以后的路怎么走,那就要看自己的运气和造化了!


打虎拍蝇


1.有,我们村上一个男孩学习就非常好,现在应该四五十岁了,反正比我大。

学习很好,很早就考上北大了,然后就是免学费什么的。反正自从开始上大学家里就没有再出过钱了,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他那个年代,大学毕业工作还是很好找的。听他父母说是大学毕业就被安排到某国的大使馆工作,后来驻了几年的大使馆之后就留在北京,找了一个北京的媳妇,买房买车。现在已经是一个纯正的北京人了。

但他父母一直留在我们这里农村,没有去过北京他家里。结婚好像就他父母俩人去,开了宾馆住一晚上回来了。

2.再后来,就是他有了孩子了,他父母去看孙子,

老两口高兴啊,在农村老家里收的土鸡蛋,山野菜啥的带着去了,

到了之后,他媳妇站在门口不让老两口进门,说是没消毒,

需要消毒之后才能进他家。

然后抱孩之前,吃饭之前,坐沙发之前都要消毒什么的。

老两口受不了了,在北京儿子家里住了两天吧,回来了

这之后,再没去过。他也不经常回老家,过年也没回来过。

再后来,他父亲去世了,他是父亲走之后才到家的,连父母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现在,就剩一个母亲了。

他母亲说是儿子非要接她去北京住,但她不习惯,就一个人在老家。

3。无疑,在很多年轻人严重,他的事业是成功的,

至于家庭,幸不幸福也只有自己懂的。

但最起码,人家在北京有房有车有钱有孩子。至于快不快乐,也只有自己能懂了吧。


佛系妈妈育儿


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农村学生,就算不是一个省市的“排头兵”,但至少也是一个村的高考状元。我们村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就目前而言,至少还有两个人考上清华大学。这两个人,是两兄弟,两人相隔五年分别考入清华大学。

一家双清华,这本是光宗耀祖、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大喜事,但这户人家却发生了大变故:那位早几年考入清华的高材生在刚毕业几个月后就因为抑郁症跳楼了,从而结束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送的是自己曾以为傲的天之骄子,对于两个老人而言,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在那位仁兄跳楼之后的第二年,他的弟弟成为我们市的高考状元,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那一年,我们地区的行政部门给这位考入清华的高材生颁发了十多万的奖金。当然,后来才考入清华大学的那位高材生心理很健康,没有存在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之后,那位高材生考研读博一气呵成,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家大公司的顶梁柱,据说现在他的年薪在百万以上。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完全有可能改变命运,考入清华北大更是扭转人生命运的绝佳时机。虽然我所说的那位比较早考入清华大学的同村学子只是个例,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考入清北的大学生,在智商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在情商方面或者在心理素质方面就不一定都百分之百过关。我们聚焦学子优异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全,若存在短板,需进行行之有效的“校准”,才能让这些农村出身的高材生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考入清北,相当于在人生的“牌局”中拿到了一手好牌,赢的概率比其他人要大得多。但如果因为自己拿到好牌后就“乱出牌”或者“乱丢牌”,那么再奢侈的“好牌”最终也会成为一种浪费,你觉得呢?


微雨润苗


我从山沟沟里走出来,毕业后又回到山沟沟里教书。我们这里是安徽中部的丘陵地区,属大别山尾脉,人们世代种地,读书是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这些年来从我们这山沟沟里走出无数的大学生,其中就有两名清华大学生,这两只鸡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一直是我们当地人的佳话。



第一位

我初中的同班同学——张良方,来自我们这里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199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后来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系终身正教授。2013年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商评》杂志评为“2013年度世界最杰出青年创新专家”;2015年入选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会士。

他也是“2016年度美国十大杰出青年科学家”榜单唯一华人教授,绝对的牛人一个,也是我们这里人的骄傲。




第二位

他是我们邻校校长的儿子,小时候就天赋异禀,20年前同样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毕业后先在上海一家外企里打拼,他一直以高学历自居,现实之中却不受老板的待见,甚至还不及人家普通本科生受重视,在事业上可以说屡遭打击,后来又连续跳槽了好几家公司,结果事业上还是没有起色。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一时让他很难适应,两年后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连生活都难自理,后来经过治疗精神状况有所好转,现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了家小型的私立幼儿园。一个清华高材生就这样泯然众也,令人扼腕叹息。



能进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人中龙凤,他们享有着别人无法享有的资源和机遇,其事业发展大概率顺风顺水。勿庸置疑平台对于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但是清华北大也只是金字招牌,一手人生好牌交到你的手上,不好打一样会成烂牌。切记: 摆正自己的位置,脚踏实地地努力永远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将让我加倍努力。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请来评论区留言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之前看了一个视频,寒门难再出贵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曾经采访过首都的几届文理科状元,发现都是出奇的一致。他们的家庭出身都是非常好的,父母都是公务员或者是官员,他们在出生的时候含着金钥匙,而且身处首都又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那些农村的孩子真的没法比。有个理科状元说,自己能取得状元那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不只是在教育上给了自己的良好的条件,而且经常能有条件让自己出国开拓眼界,这些是农村孩子没法比的。所以寒门难再出贵子,是这么来的。


我身边就有一个清华的学生,当年高考的时候真的是穷尽自己一切,考上了一个好大学,本以为就一本万利了。但是人生任何时候都是起点,有些差距不是轻易可以被弥补的,就比如家境。


这个孩子毕业之后选择去了一个二线城市,虽说学历是不错,去了也能找个好工作。但是个人的婚姻问题就成了大事。很多当地人虽然也很看中他的学历,但是他家境很差,在这个城市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挣钱。房子没有,如果要买也要靠自己一点一滴去挣来。而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名牌学校毕业,但是家里条件不错,一毕业就买了房。在现实面前,很多人都会妥协的。所以这个孩子工作了7、8年才勉强攒了点钱。但是当他正准备买房的时候,家里父母生病了。没有医保,所有费用只能自己来承担,所以这又让这个孩子失去了希望。


诚然,确实有的孩子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但是改变不了自己的家境。所以真的想改变境地,还是需要更多地机遇和挑战。


大家周围有这样的学子吗?说说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