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怎么理解这句话?

阿登爱美食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圣人言之。

什么意思,我一小辈不足以评之,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圣人对于道的执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大道无为,上善若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道家圣人老子之口。

圣人之言,不可轻解,但是其中表达的意思很明白,既万物皆有道,亦出自道!这已是足够说明圣人老子对道的推崇。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出自庄子。

庄子对于己心的追求已经达到了一个极为超脱的境界,他应该是最早提出天地万物平等之人,特别是齐物论,更是直指其本心!故,蝶梦庄周与庄周梦蝶对于庄子而已没有任何区别。

对于圣人而言,道即是心,悟道即是悟己心。圣人明事理,知天地,明了求仙拜佛也只是求个心安,那何不求己心安呢?故,圣人只求己心,而不求佛!

凡人之所以为凡人,便是其看不清自身,看不清周围,更看不清天地。凡人迷茫无助,却做不到心安,故此,求天地,求仙佛,以求心安尔。


小小二哥2


佛是觉悟的人,也叫过来人,凡夫是未觉悟的人,也叫未来佛。

圣人求心不求佛:圣人是不假外求的,他明白三界唯心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所以求心不求佛。

凡夫求佛不求心:凡夫以为求佛能保佑自己,所以不能觉悟,不得解脱,当凡夫明白自心万法俱全,能皈依自性三宝,就能成佛。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不灭的圣光


有一句话叫:“人无信仰情必迷。”人人皆有信仰,只是信仰对象不同而已。圣人一般都自我修炼,跳出三界,无欲无求,唯独守心,保持圣人的最佳状态,所以,圣人求心,信仰的是自己。



而凡人靠天吃饭,靠地生存,求佛是有所求的,求风调雨顺、求平安、求健康、求财……既然是有所求,即存在功利私心,人们为什么烧香拜佛舍得花钱?甚至花大钱建造寺庙,大把的捐款捐物也不心疼?那是因为乞求佛祖的赐福,所以,凡人觉得花钱是公平、值得的。如果把这些钱拿去救济穷人,恐怕心有不甘,因为这是单相的付出,没有回报。

因此,一般圣人都认为,凡人求佛是被洗脑或心理暗示的结果。有信仰的付出是接受了某些心理暗示,即回报,都是内心隐藏功利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其心理亦是有所求,只不过所求非物质,而是精神上的。

其实说到底,圣人求心不求佛,信仰不求回报,但死后还是收获了名誉上的“圣人”称号,贡世人瞻仰及纪念。


诗蓦1


因为佛即道,道即心,心即佛。所以圣人求心,心也是佛。圣人求心不求佛,圣人以心做佛,所以圣人一有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自心就是佛,不向外求佛,心外无别佛。

凡人求佛不求心,就是凡夫不知道学佛修道,只知道求佛保佑,不知道修心改过,不知道一切皆因果。菩萨怕因,众生怕果。众生只有学佛修道去掉恶因,才没有恶果报。所以求佛管事吗?佛只教你种善因得善果。你做了错事,佛不会收你钱财,替你受果报去的。善恶果报谁也代替不了。佛更不会为了收你多少钱财而用神通搅乱世间事,他这样会犯错误的,也不可能。佛不贪财,佛无嗔恨,佛无痴迷邪见。佛是平常心平等心,无分别心,不偏不向,佛也不代你受过。佛慈悲,但不会保佑你生官发财。佛只会给你指点迷津,改恶向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人痴迷,所以求佛保佑。但佛是讲究修心,不会搅乱世间事。所以凡人求佛不修心灵验吗?也许求神仙他们会讲人情,但佛只要佛情不要人情的,佛是教人以心作佛的。


用户和言悦色


佛是智慧觉悟。所以佛不是神,不是你以外的人和力量。若有人自心达到智慧觉悟圆满就可以成就。圣人深谙这个道理便善用,于是但求内心不求心外。

圣人靠智慧觉悟内心,靠觉悟增长智慧来成就圣人之道。

圣人与凡人的区别不是求物质财富和名闻利养,没有哪个圣人去贪图什么而成就圣人之名与实,都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俭以养德,修心修性。所以圣人之道完全是内求内观内觉,不去向外攀缘。

凡人因为内心贫瘠,总是想要得到,永不知满足而不自知自觉。凡人认为要得到一切就是要向外索取,向外所求。把佛当成如神一般的额外存在,去求保佑,求给予,求满愿!却不知佛是出世间之道,佛能给你的就是戒定慧让你来觉悟人生,来充实你的内心,让你的内心不因物喜,不以己悲,永远自在洒脱。而不是物欲满足。


茶入真知


【1】大道至简,通俗点理解就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自己走。别人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辈子。

【2】凡人与圣人的差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凡人处处都认为世间只有佛才是最圆满的,佛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圣人则认为,自己本来就拥有一切的智慧和能力,只是未开发出来而已,只要自己往心底里探究,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我看来,一切的道理都是取法于自然,内应于自心,契合于生活的。在此就用些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更接地气。否则,让人感觉与这些道理沾不上边,不知如何去奉行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人不同,但说的道理是一样的。

南無阿弥陀佛

南無阿弥陀佛

南無阿弥陀佛



无漏加持V大光明藏


圣人求心不求佛,这个心不是凡心,即妄心,分别心,执着心,贪嗔痴慢疑的心,是真心,即自性,为什么求自性,如(坛经)曰:"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所以,向自性求,没有什么求不到的,因为自性就是佛。

凡人求佛不求心,这个佛是表相上的佛,非真正的佛,如(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求眼前表相的佛,必定求的是那妄心上的事和物,归根到底还是在那颗虚妄的心上打转,你能求到,那是你命里有的,因缘成熟罢了,你求不到,那也只是你自己没种"因",又怎么会结"果",就算你求遍眼前所有的佛菩萨相,也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人的心就像一亩田地,自己每天的身口意所造作的种种就像是撒在这亩田地上的种子,因果轮回创造的时间,因缘创造的条件,种子结出果实,不管是苦是甜,都是自己的。"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生果,今生做者是",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自作自受",圣人明白,所以圣人求心,要想得到什么,就"种"什么,凡人求佛,却不知心上有求,即无诚,你即求佛,心上无佛,无诚又怎么会灵,就像老师可以教会你知识,却不能替你考试,你始终要靠自己,一分真诚得一份利益,做到才是得到。这才是有求必应。


契慈


不请自来

这里涉及了四个不同的概念,圣人,凡人,求心,求佛。这句话虽然有些贬义广大平凡百姓的意思,但是却包含了人生的真理。

首先,这句话中明显揭示了圣人与凡人的区别,圣人遇到问题会询问自己,考虑自己的内心,由心中出发,思考万物的规律,由万物探索宇宙间的奥妙,从而最终的奥妙并不在于力量的掌控,而在于心灵的波动。

凡人遇到问题其实更加符合客观逻辑,但是终究不能为圣也是这个原因。其实不仅仅是求佛,求仙,求道等都体现的是了人在面对问题的无能为力,而无能的感觉就会使得人们偏向于追求一些客观唯心的虚幻,其实这并不是不好,也是人们心中的向往。

其实世间百态,万物生灵,人为人,而人却又不似人,圣人其实并不存在,但是也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凡人即是圣人,圣人也同样是凡人,只是人们心中的圣很难被自己开采出来,只是我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经验,已经蒙蔽了我们原本存在的圣灵之眼。

人们信佛,愿意拜佛,有求于佛其实也是内心的呼唤,而佛的存在也是冷门的向往,来生缘,今生分,其实都是希望一个心安理得,我们看清眼前的一切但是唯一看不清的就是自己的内心,因为如今的世人已经太复杂了。佛的智慧不是日益积累,而是逐渐放下,只有放下心中的执念,只有看透世间的怨念,将原本的污浊洗净,将疲惫的心灵安放在菩提之间。

圣人是人,是凡人,但是凡人也是圣人,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并不是指恶人的成佛之路,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屠刀,一直在阉割着我们自己,而真正下放的屠刀并不是用手,而是用心,而当我们真正做到心中屠刀放下的时候,也就不再是求佛的时候,因为你们就是佛,你们就是圣人。

更多文章请关注二胖品文化


二胖品文化


释迦摩尼是印度人,盘古是中国人,死了几千年,灵魂被上帝降在阴间,出不来,自身难保。女娲是一条上半身女人,下半身蛇的妖精。来者是撒但魔鬼一伙邪灵,诱惑人去跟随它们一起灵魂下地狱火湖里得永刑。

生死祸福,上帝所定。上帝爱你!上帝是创造天地万物唯一的 神。信上帝得永生灵魂上天堂享永福。


感谢赞美上帝


圣人知道佛不过是一个名相,本质是自己的心决定着一切,心即是大道,是在向别人解释有难度时才说成有一个佛来契入受教者的心,所以圣人自己信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去求佛。而凡人听不明白大道,但可以委婉地用佛的形象来寄托大道,以此给凡人触道一个契入点,这样就能各取所需,最合理地表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