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越存钱越穷?

追逐的微笑187


为什么有钱人越来越有钱?


有人说因为富人的爸爸很有钱,有人说因为富人的命好、运气好。这只是部分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最大的差距是思维差距。


这个思维差异的表现之一就是:穷人以为越努力就越有钱,而富人懂得如何让财富增值。


你可以看看身边的大部分人,都努力得要死,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勤勤恳恳,天天加班,还是穷。


上班赚死工资,收入增长总会遇到瓶颈,今年的工资不可能永远比去年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工资不会跟着线性增长。


因为工作赚钱和获得财富,其实是两回事。


比如说送外卖,这个活儿没什么门槛,能干的人很多,那么这个职位的价格就上不去。再勤奋,每个月的收入也是有上限的。


即便是在做着高收入的工作,大部分人在收入到月薪5万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瓶颈期,再往上上不去了。


因为高端岗位是很少的,越往上走竞争就越激烈。


也就是说,任何时候,光靠职业收入,必然有天花板。


而你渴望成为的那种有钱人,不是靠技能获取一份高工资的人。


只有善于整合资源、懂积累、懂理财的人,财富才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越积累越多。


你看看你身边的有钱人,到了三十多岁,不少人都开始奔向财务自由,在一线城市有车有房,并且有余力做一些投资。


这里面,肯定不是每个人都是富二代。他们一开始可能也很穷,也会努力工作。


但不同的是,富人会把赚来的第一桶金攒下来,让它产生收益。他们知道怎么用钱生钱,让金钱为他们打工。于是他们越来越富有,成为了富豪榜上的精英。


比如范冰冰自己有一家公司,投资别人的公司,还开淘宝店,卖美容仪,卖个人品牌的眼镜……给我们示范了什么叫大钱小钱一起抓。

再比如黄晓明,股票、房产、医疗、红酒、影视、餐饮、体育都投,收入早过亿了。他老婆Angelababy,也投资了跨境电商洋码头和果蔬汁品牌。


这些明星要论文化、学历,明星比你强不到哪去。比你强的是,他们不仅用演艺事业挖到了第一桶金,还有“富人思维”,知道要掌握财富的流向,必须去投资。


他们知道怎么用钱生钱,成为金钱的老板,让金钱为他们打工。就算他们睡着了,钱也不停止工作,投资账户不停地产生收益。


而穷人,只知道用劳动和时间去换金钱。


其实,有很多的投资方法与产品,可以帮助你让财富增值,只要愿意花点功夫学习与实践,普通人做到每年10%的收益并不困难。


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大,房价又高。但整天焦虑压力,不如转化成动力。工作、投资、理财,我们一步步来。


这个世界其实有很多机会,天天抱怨的人看不到,还有很多人看不懂。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哪还有什么怀才不遇?


每个人都应该,从善待财富开始,善待自己。


万能的老左


年底的时候发了一笔奖金,数额不多,1万元左右,兴致冲冲的拿着钱屁颠屁颠的就往银行跑,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把钱存在银行中就是防止钱贬值和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了!

然而到了银行我却傻眼了,一年定期的利息才只有1.96%,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个数字,笔者掐指一算,把钱存到银行里,一万元一年才只有196的利息,这岂不是白白的把钱给别人用吗?当场我就打消了存钱的念头。

我的这种思维也是广大农民的真实写照,因为都是过苦日子过来的,谁都知道钱的重要性,谁都知道钱来的不容易,因此很多人挣钱之后,就直接把钱存到银行里,他们不求赚钱,只求保值,或许很多人连保值的想法都没有。

再看看CPI,一年3点几,比利息高多了,妥妥的跑不赢通货膨胀啊,把钱存到银行是妥妥的要贬值的!

另外,把钱存在银行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问题,有钱人是借别人的钱生钱,自己很少把钱存银行,而是把钱都用于投资,用钱去赚钱。

而农民大多数缺乏投资理财意识。

这是知识结构所限,认识所限,很多农民不敢去投资,不愿意去投资,害怕失败,最终资产贬值,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购买了下降,自己却无能为力。

但农民又有啥办法呢?


乡村轶事


但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貌似存了一辈子钱也没有把自己存为百万富翁呀。相反,搞得越存钱越穷了。这不是挺奇怪吗,按理说存钱再怎么也不会把自己弄得越来越穷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越存钱越穷呢?坤鹏论认为,具体原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钱是有时间价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钱的购买能力会不断的下降,也就是俗称的钱会贬值。说到存钱,人们更多的是将钱存到银行里。虽然把钱存进银行会获得一定的利息,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银行给你的那点利息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速度的。

银行利息跑不赢通胀速度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就可以讲得很明白了。比如说,你在银行存了100块钱,在存钱的时候这100块钱可以买100个鸡蛋。当你存了3年时间,100块变成了110块,但是这110块钱却买不到100个鸡蛋了。

以上的例子就充分的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钱的购买能力会下降。因此,当存钱的利息不足以应付通货膨胀的速度的时候,越存钱就会越穷。

第二,存钱会丧失很多投资自己的机会,进而堵死了自己的进步空间。有些人为了存钱节俭得令人发指。那么,到底他们节省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他们可能会舍不得与朋友聚餐,因为聚餐意味着要请客、要回请客。如果免去与朋友聚餐的行为,那么交际的钱就全省下来了。其次,他们也可能舍不得投资自己。试想一下,如果舍不得投资自己,那么个人能力得不到提升,你又凭什么能升职?凭什么能够挣到更多的钱呢?

所以如果因为过分节俭而不懂得投资自己的话,有可能你会丧失更多挣钱的机会。这就是典型的因小失大。难道这不是越存钱越穷的理由吗。

第三,大家没有把多余的钱用来为未来的风险买单。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大病小病,磕磕绊绊是常有的事。一时的相安无事不代表一世的相安无事。及早的为未来做好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说,将多余的钱用来买社保,让自己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晚年。在上班的时候,为自己买一份交通意外险。当自己的岁数大了的时候,可以酌情为自己买寿险,重疾险等等。总之,将钱花在这些“刀刃”上,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明智的选择。毕竟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坤鹏论,互联网老兵,聚焦财经大小事,理财惠及你我他!欢迎关注和留言,共同讨论。


坤鹏论


不存钱,穷一阵子;只存钱,穷一辈子。

这是本人刚刚创造的至理名言,敬请惠存!记住这句话,不要你掏一分钱,不要你花一分力气,只会给你带来财富、带来幸运。啊呀,这是说教模式启动了。好吧,答题:越存钱越穷为什么?告诉你,里面蕴含着相当深刻的经济学道理。简单说两点:

第一,货币总是在贬值。

货币是由政府发行的,而政府总是倾向于多发行一些,为什么?我解释一下,很简单的逻辑。通常情况下,政府花钱是有多少花多少,这倒没啥。嘿嘿,特殊情况很快就来了,经济不景气了,政府一看,必须刺激一下啊,要么财政手段,要么货币手段,不管什么手段最终都导致货币超发,所以货币贬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古今中外的历史,从几十年以上的期限看,有没有哪个国家货币不是贬值的?

第二,存钱总是低收益。

存银行是低风险或者说零风险的投资,不承担风险就难以有高收益,这点天经地义。因为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他得赚钱。从银行贷款的创业者呢,必须是能赚更多钱。同时,创业失败的概率是很高的,既然冒这么大的风险,肯定是冲着较高收益去的。所以,体现出来的就是,做生意的一定在获取明显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水平,存钱只能越存越穷。有人说,这是幸存者效应,也没有错,做生意的确有低收益的现象,但低收益状态下是无法抗击市场波动风险的,要么挺过去赚大钱,要么挺不住破产,所以,并不改变结果。

好了,别存钱了,创业吧。什么?压根就没钱,那......还是先存钱吧。


沉默的投资者


这个其实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悖论。越存钱,你账户上的余额是越来越多的。存了10000的,总比账户上只存了5000的要有钱。存了100万的,比只存了1万的有钱。

这个逻辑到哪儿都说的通的。这是账户之间横向的一个比较。

还有一种比较的方法,那就是纵向比较,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了。

尤其是时间跨度越大,而账户的金额变化不大的时候,这种感觉会越加的明显。比如十年之前存了200块钱,隔了十年存到了300,钱越来越多,自己的感觉反而是比原来还更穷了。

存钱的速度,完全赶不上物价变化的速度。原来200元能买100斤鸡蛋,现在300元大概只能买60斤了。这不是越变越穷了?

这就需要了解两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实际购买力和货币面值。

货币面值,就是货币上表明的数值。100就是100元,50就是50元。这个币值是不变的。10年前的货币100元,放到现在还是100元,不会变成50也不会变成200.

实际购买力。100元还能不能买到100元的东西,在过了若干年之后就不一样了。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100块就不是当初的100块了。

不是钱变少了,是自己存钱的速度太慢了,所以,让自己变穷了。


张贵杰


因为存钱利息低,三年定期存款利率才2.75%。但是如果你不存 拿来做生意或投资,回报率可能20%甚至更高。所以越存越穷是相对那些不存钱拿来投资的人。

现在90后平均负债12万,如果是日常消费负债。和有存款10万,那个穷呢明显有存款的不穷,负债的才穷。

但是有些人有10万不存,拿来做生意,一年赚20万,就是穷人了。一样10万,选择存或不存,是不一样。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吧10万变20万,比如有些事情就只懂种地,你要要他哪10万去钱生钱,不可能。所以不是他们喜欢存钱,是没有办法的事。



雪之道理财


只有会花钱的人才能发财

贬值快吧,当你学会投资学会花钱的时候,你的钱就增值快了,富人就是会花钱,把自己的钱花到能增值的地方了,富人经常花钱,所以对花钱这个技术活越来越纯属,穷人越攒钱,对花钱的艺术性越不掌握,穷人只有经常花钱才能看出花钱的门道,怎么花钱赚的更多,所以他们存钱慢慢贬值也就贬值没了。有个人一九七八年存了四百块钱,到现在能取出八百多块钱,四百块钱在当时够买房了,即使当时四百块钱买的房子面积不大,现在拆迁的话怎么也得补个二三十万吧,他不会花,存的钱都贬值没了。

(图片来自网络)

花了就比存钱强

通货膨胀很厉害,钱一直不停的变得不值钱,越早花越值钱,养成花钱投资的习惯,这个过程你对钱的增值会逐渐了解,不一定说非买什么,比如你请那些关系不错正直的人吃饭也好,没准哪(图片来自网络)

天他有什么好事儿叫上你一起干就发财了呢,虽然饭吃完你没得到一点东西,这就是一种投资。俞敏洪把徐小平、王强找来不就是当年俞敏洪认可他们这两个人吗?可以投资人,哪怕没回报,因为钱是最不值钱。学习花钱的艺术,慢慢你就不一样了。


东山有直树


自从货币与黄金脱钩,进入信用货币时代,铸币权就被牢牢把握在各国政府手中,经济好的时候,商品流通快,需要大量货币,所以政府会超印货币,经济不好的时候,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也会超印货币,把它们投入到市场中。所以,只要是信用货币,超发是必然结果,简单理解就是,明天的钱永远比今天的钱便宜。

所以,当你把钱存在银行里面,只要利息比货币贬值的速度低,那就是亏钱,简单理解就是钱越存越穷。

更深层次地讲,货币其实就是一个财富符号,真正的财富一定是资产,比如:企业、房子、黄金、收藏品等。拥有了好资产,就可以让自己的财富水涨船高,货币超发了,它们也会相应价高,也因为好资产的稀缺性,它们还有不错的升值空间,比如: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等。

在这个问题中有一句话很精辟,人挪活,树挪死,钱也一样放着会不变,货币如水,为流动而生,流动的越快,产生的价值就越大。

经济学说,生产总量乘以商品价格=货币发行量乘以货币转数。

有人对于货币转数做了通俗解释,那就是100块钱给了一个人再转手给另一个人,再给下一个人.......转了10圈再回到银行,也就是100块钱当成1000块钱。

同样,社会财富是靠流通创造的,金钱流动才会不断创造财富,金钱流动波及的人越来越多,才会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让更多人受益致富。

相信您会比我有更好的答案,还请您在评论中与我探讨。

立鹏说


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


如果钱的投资收益,没能达到会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那么钱实际上便是在贬值的,因为同等数量的钱,你能买到的商品变少了。


一般来说,存钱会有一个利率,而通货膨胀的速度用CPI来衡量,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常说,投资的要求不高,能跑赢CPI就知足了的原因所在。


现在一年期银行存款的基准利率只有1.5%,而一旦CPI涨幅重回“2时代”,便意味着存钱这件事实际上变成了赔钱,之前可能10元能买一碗拉面,现在要12元才能买一碗了。


总之,由于纸币会产生通货膨胀,所以钱会越存越穷。


速读财经


说到存钱, 在一般人看来,钱应该是越存越多的,毕竟存钱有利息可以拿,而且中国人民意向比较勤俭节约,量入为出,因此很多老百姓都喜欢把钱存起来。

但稍微精通点金融的人都知道,如果把钱存成定期,其实钱是越存越少,越存越穷的!

钱越存越穷?开什么玩笑?且听我慢慢说来。

1、不可忽略的通货膨胀

钱之所以越存越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货膨胀,最简单的就是物价的上涨水平超过了存钱的利率水平。

请大家先看下面的图:

图1:存款利率不断下降

图2:物价水平不断上涨

图3:房价一浪高过一浪

所以把钱存定期,实际钱是贬值的,比如目前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1.75%,1万块钱一年利息是175元,但是物价上涨的水平实际上至少在3%以上(CPI统计数据不包含房价及房租,所以实际的物价上涨要高于CPI),也就说1万块钱你在今年能买到1万元的商品,但是到了明年你只能买到9700元的商品。就算你把175元利息也算上,钱的购买力仍然比上一年的购买力降低了1.25%以上。

因此存定期,特别是小额定期那就是越存越少,最终全款变首付、首付变车库!

2、存钱的人偏爱稳定,远离风险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富贵险中求,通常情况下,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像股票、信托、P2P、基金风险都相对比较高,因此对应的收益也往往比较高。虽然这些收益有时候是亏损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实际的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而存钱的人一般都是偏爱稳定,认为钱存在银行才是最安全的,所以很多人宁愿守着本金也不愿意去承担较高的风险博取较高的收益。

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存钱的人都害怕承担风险,有时候本钱太少也是一种顾虑,比如一个人有2万元,另一个人有2000万,同样是损失5%,结果对他们来说却完全不一样,2万元的人损失1000元那相当于他一个月的生活费,对他影响较大,而2000万的那个人,损失100万对他的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3、存钱的人更注重节流,而不是开源

很多中国来百姓都崇尚节俭,能省的地方尽量省,把剩下的钱存起来,而不是想着办法去开拓更多的收入来源。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是想通过节俭省下的钱来致富机会相对就比较小。因为节俭是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的,所以存钱终究不是个办法,而是要想着办法去理财或投资才有可能让钱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