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男孩子性格比较浮躁,怎么教育好?

shu_lily


对于孩子的教育,每个父母或通过查询资料、或在实践中摸索、或向有经验的人讨教,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念和方法。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原来很有效果的育儿方式方法,有些还行之有效,有些却不管用了,有时甚至引起孩子反感,不但没取到预期的效果,还造成亲子关系恶化。

事实告诉我们,养育孩子,要想真有好的效果,还需要遵循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

在确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个大目标下,对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同一个孩子不同的阶段,方式方法也要及时调整。没有万能的具体方法,对于特定孩子的教育,我们只能参考别人的或者自己原来成功的经验,并加以选择利用。育儿,这么日常平凡的事,其实是一个很费心血的浩大工程。

11岁男孩性格浮躁,怎么教育好?对于这个问题,我从孩子心理发育特点这方面来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年龄段孩子可能的表现。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把个体人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这个期间发展任务是勤奋对自卑。这一时期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一阶段顺利的话,孩子就会获得勤奋感,这将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满信心;否则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 这个期间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时期孩子身心发展快速,自我意识强烈;同时开始步入人类社会的丛林,在意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如孩子自我感觉可以且与他人评价大概一致,会自强自信,反之,可能角色混乱,容易出现对社会的不满、抵触甚至破坏。

11岁男孩,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第四阶段后期,接近青春期,此时孩子自我意识发展非常快,非常重视自己主体地位的确立,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认可, 而这个时候孩子认知水平和各种知识经验还不足够以支撑他的“雄心壮志”。因此,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把握现实情况来做出恰当的表现——要么急于求成,给人浮躁之感,要么畏首畏尾,不敢尝试。这两种都是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可能存在的正常偏差,我们不需要惊慌,只需要关注,必要时加以引导。

11岁孩子的“浮躁”,我们不能把它等同于成年人的浮躁,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成年人的浮躁,可能是由人生观和价值观引起的,需要警惕;孩子的浮躁,一般是由于不成熟、认知水平不高造成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待熟未熟的麦穗会举头向天,而成熟了的麦穗才低头朝地。待熟的麦穗昂头是吸收能量、追求成长的一种方式。类似地,孩子表现出“浮躁”,可能是他想追求进步、特别想有好表现的举动,只是条件不足、认识不清导致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让外人觉得浮躁。

假如是那种情况,我们应该肯定孩子积极向上的思想,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不管是什么原因使孩子脱离实际,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者做事毛糙,我们纯粹套用无论别人还是自己以往的具体经验来处理,可能未必有效。孩子11岁了,有了自己思想,表达能力也比较强了,不妨前期着力搞好亲子关系,当孩子愿意跟你分享他的想法时,与他好好谈谈,找到问题症结,对症下药,用钥匙开大锁的巧劲,把这个问题堡垒打开、拆除。


育儿智汇


11岁,男孩,这样的年纪,不就该浮躁吗?

难道让他11岁却沉稳得像个41岁的大人就是好的吗?

1.关于浮躁的真相

每个人的生命轨道都是单向的,不同的年纪,就该看不一样的风景。

11岁的浮躁,有好也有坏。

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却难以坚持。

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光浮躁,还有固执,叛逆……

这些你说好还是坏?

它们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探寻自我,探寻世界的本能,都是生命的馈赠。

我们每个成人,别忘了,自己也曾年少轻狂。

又何曾不浮躁,不彷徨,不叛逆?

2教育的真相

教育,不是把孩子改造成为你希望的样子,而是让孩子成长成他本来的样子。

你盼望着孩子早日开出花朵,可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都不会开花,因为他本就是一棵大树。

所以,真诚的提醒各位家长:有时间多修炼自己,我们先把自己成长为孩子喜欢的模样吧~

3.焦虑的家长

透过提问,我看到了一位,面对孩子逐渐步入青春期而茫然不知所措的家长。

面对孩子,不要焦虑,而要读懂他的行为语言,他的行为就是他的语言啊。

他不可能不会直接说爱你,也可能突然变得沉默叛逆,这些书里都有解答。

跟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探寻年轻心灵的密码。


用户Anita


孩子的行为就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是不是类似,如果是就得先从自己做起。不是就多和孩子沟通沟通,了解下是什么事引起孩子这样的,再想办法慢慢解决。


Y依依麻麻Y


11岁是儿童向少年转折的时候,他对低年级的孩子的幼稚感到不屑,对高年级孩子表现出的所谓成熟又很羡慕,如果这个时候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就会很懊恼,容易浮躁,使性子,有叛逆的倾向。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能把他当成小孩子啦,宝宝长宝宝短的叫,特别男孩,凡事叫孩子自己拿主意,家长做参考,(重大事件除外)做好了鼓励他,做的不好或失败,帮他找原因,激发他自立自强的性格,受用一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