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姜张达刺死张飞,难道张飞没有大帐卫士吗?

田長旺


历史上张飞之死由于史料匮乏以至疑点重重,不光是范疆张达的行刺过程如此轻而易举,其刺杀动机以及刺杀后能够逃窜千余里未被蜀军擒获都显得不可思议,最为后世诟病和怀疑的是刘备得知张飞被杀后的平淡反应。那么就题论题,我们来分析一下张飞遇刺的疑点。



动机分析

“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范疆)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三国志.张飞传》

在正史中,张飞是在刘备东征前被部下范疆、张达刺杀。至于杀人动机和过程并没有细致交代。此时的张飞官至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还享有假节钺的特权,领军万人驻守阆中,有名有实,是蜀汉政权名副其实的武将第一人。而范疆、张达在历史上并未记载官职,但在车骑将军帐下为将,混个先锋校尉是没问题的。夷陵大战之前,蜀国刘备称帝,所发蜀国的“一号令”就是择日伐吴,这样的背景下,范疆、张达跟着张飞立下战功,得以升迁,岂不美哉?此时刺杀张飞的动机并不合理。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说张飞令此二人置办白衣白甲,因办事不利被张飞毒打,并限定期限下了死命令,所以二人才一不做二不休的杀了醉酒的张飞。这里很佩服罗贯中先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如果按照罗贯中先生的描写,置办军需的差事能够交给此二将,油水暂且不说,张飞对二人的信任是有的,那么跟随张飞建功立业就更有机会得到提拔。再者是张飞醉酒之时给二将下了死命令,二将竭力置办就是了,即使完不成任务,再挨两扳子军棍也比造反要强,大战在即,张飞虽治军严厉,也不至于战前斩将吧,所以从演义来看杀张飞的动机也非常可疑。

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三国志.张飞传》

其实史料中记载张飞是一位敬士大夫,轻部卒的将领,所以刘备也常告诫张飞量度而行,善待部卒,这也是罗贯中加以发挥想象的理论支持。而在《三国志》中,将张飞的这一秉性写在范疆、张达行刺之前,在逻辑上也支持了罗贯中的这一大胆构想。所以在杀人动机上,白衣白甲之事不一定可信,但范疆、张达受到了张飞的严厉惩罚是有很大可能的。

过程分析

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三国志.先主传》

如题所说,范疆、张达虽有杀人动机,但有没有作案条件呢?张飞身为车骑将军、阆中牧,警卫安保工作理应相当精密,怎么会轻而易举的被军中小将杀死?这也许是演义中所刻画的张飞之死给予我们的误解,演义中的张飞是被范疆、张达刺杀于军帐之中。所以就产生了对张飞营帐警卫能力的质疑,倘若张飞不是被杀于营帐呢?毕竟史料中张飞遇刺身亡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记载。


“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汉书.百官公卿表》

秦汉时期的宫殿和军营大帐里的警卫和安保是比较严格的,汉末三国也大都是采用汉制,安保方面也一样,曹操身边的保镖队长典韦、许褚都是寸步不离,刘备身边有陈到、赵云,孙权身边则是周泰。虽然张飞不是主公,但军营大帐外边的警卫队是少不了,最起码也得有几个“执戟郎中”。而根据汉制,没有得到主帅的召唤,谁也无法擅自进入主帅军帐,执戟郎中分班守卫,二十四小时执勤,别说范疆和张达二将,就是诸葛亮来了也得通报了才能进帐,即使张飞醉酒休息,在其未醒之前,若不是刘备遣使传令,侍卫绝不会不经通报允许就放人进帐。而说张飞喜欢与部下同醉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军营就是军营,张飞宿醉也不会拉着侍卫一起。何况刘备已下了会师江州的命令,战前宿醉不是名将所为,因此,张飞被杀于中军大帐的可能性不大。


逃亡分析

范疆、张达能够“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这一点更说明了张飞不可能死于中军大帐。阆中是今天四川省的南充市境内、嘉陵江中游,孙权所在的建康,是今天的南京,两地相隔一千五百公里,一刀了结张飞性命容易,而带出军帐献给千里之外的孙权就难了。毕竟古代的交通条件有限,如果张飞死在大帐,则很容易被人发现,那么在范疆、张达逃往建康之前,蜀国完全有能力追捕二人。二将能够顺利跑到建康,就说明了从张飞死亡被发现,到二将逃窜被察觉,这中间的时间差是足够的。



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张飞死于军帐之外也并不是不可能,更为可能的是死于范疆、张达的军帐之中。作为一军统帅,走访各营将军校尉的营房是很平常的事情,查勘军营情况,交流战术思想,在此之余就是与军士部将同食同寝,从而提高凝聚力,大战之前更需要这种动员和探视。倘若张飞在范疆、张达军营留下,吃饭饮酒之后小憩片刻也属正常。而在下属军营,张飞所带侍卫也不可能太多,都能轻松解决,何况周边全是与范疆、张达出生入死的嫡系士兵,不知不觉的杀掉“暴虐”的张飞,再轻而易举的走出军营是有条件做到的。

综上所述,我并不认为张飞之死是死于中军大帐,所以也就不会质疑中军大帐的警卫能力,史料中对于张飞遇刺一事记录并不详细,所以也无法破解其中的疑点。而范疆、张达二将是否为东吴或者曹魏的间谍棋子也不好推测,但从战局最终走向来看,东吴成了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而范疆、张达也并没有记载结局如何,只是罗贯中一厢情愿的将此二将绳之以法。


棍哥观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真实历史书只说张达、范强刺杀了张飞,割了头去向孙权邀功,并没有说用什么方法刺杀。

而且,历史书只说张达、范强投靠孙权,并没有说孙权将他们交给刘备,最终被刘备处死。

其实,张达、范强刺杀张飞成功,并不难理解。

原因如下:

第一,张飞是在自己地盘遇刺的。

刘备让张飞出兵从阆中(今天四川南充)出兵江州。

但张飞大军还没有出发,他就被刺杀了。

那么,张飞其实是在自己防区遇刺。正常来说,在自己地盘的张飞不会太多戒备,最多在营房外布置几个哨兵而已。

张达、范强只要搞定这几个哨兵,杀死张飞就没有问题。

第二,张达、范强很可能早就和孙权勾结。

历史上,张飞对部下严格,经常重罚,导致部下不满。

但史书上没说张飞要求制造白盔白甲,张达、范强却不能及时完工,张飞就要杀他们。

张达、范强无奈之下,才杀死张飞自保。

实际上,张达、范强刺杀张飞,很可能是孙权使用的计谋。

张达、范强可能就是孙权长期潜伏在张飞身边的卧底。此次张飞率领万人大军要攻打孙权,孙就下令让他们行刺主帅。

大家注意,张达、范强杀往张飞以后,并不是自己跑路(其实当年有很多地方可以躲避),而是直接带着人头去东吴邀功。而孙权也保护了张达、范强,并没有把他们交出来。

很可能,张达、范强就是孙权的卧底。

第三,张达、范强搞定张飞几个哨兵没有问题。

张达、范强在张飞部下卧底多年,既然行刺决定已经准备完善,当然不会在乎几个哨兵。

张飞营帐外面区区几个哨兵,哪里能够挡住他们。

张达、范强或者收买,或者暗算,或者直接出手杀死,总之搞定他们并不费事。

而且,史书并没有说张飞是睡着以后被刺杀的,可能就是张达、范强带着一群人杀进去,将张飞杀死。

总之,这还是张飞比较粗鲁,对部下没有什么察觉。

既然已经决定出兵了,就应该考虑到孙权可能派人暗算行刺,应该按照打仗的规则设置大量卫兵保护营帐。

如果张飞安排四五十人保护大帐,张达、范强就没这么容易得手。


萨沙


张飞率领万余大军从阆中出发,前往与刘备汇合攻打东吴的时候,张飞手下的部将张达、范强却把张飞给杀了,砍下他的首级,驾船从容顺江而下,前往投奔孙权,把张飞的首级交给孙权。

这一段历史写得非常简略,《三国志》上就“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连这个张达、范强究竟是干什么的?以前做过些什么?投奔了孙权以后,被怎么对待的,我们都一概不知。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是张飞“帐下将”。

(张飞剧照)

而且,这里还有许多让人疑惑的细节。哪些细节呢?

其一,张达、范强在杀张飞的时候,张飞还有那么多侍卫,难道他们听凭张达和范强杀吗?

其二,张飞被范强、张达杀死后,他们是怎么走出军营的?军营的管理不是很严格吗?

其三,张达和范强杀了张飞后,是驾船顺流而下去投奔孙权的。要知道,船走得并不快,难道张飞手下其他人就没有去追击堵截吗?

其四,因为历史上并没有张飞的阆中军队参与刘备夷陵大战的记录,那么,张飞被杀死后,张飞的那一万人到哪里去了?

因为没有明确的记录,所以我们只能进行分析。

《三国志》中,陈寿对刘备这两个非正常死亡的兄弟,有个评价:“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同时陈寿又总结道:“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关羽因为“骄於士大夫”,因此经常看不起别人。马超、黄忠这些,与关羽同朝为将,但他却瞧不上人家。后来,也正是因为他瞧不上糜芳、傅士仁,结果糜芳、傅士仁投降东吴。连刘封他也瞧不上,因此,刘封才不去救援他,造成他兵败被杀。

(关羽剧照)

张飞这个人和关羽相反,他对士大夫很看得起,经常低下身段巴结他们。严颜因为宁死不屈,他就特别看得上人家。尽管严颜死不投降,他还是要把他引为上宾。

刘巴是个有文化的人,张飞一定要和他攀上关系,去向他学习。刘巴多次对张飞不理不睬,但是张飞不以为意,还是要继续去巴结他。以至于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不仅诸葛亮出面劝说刘巴,让他对张飞好一点。而且这事还成为了国际新闻,传到了东吴,引得孙权君臣议论。

其实,如果光看张飞对待士大夫这一面,你坚决不可能把他和“暴而无恩”联系起来。

那么,张飞为什么会是这种性格呢?陈寿说得很清楚,张飞是“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他喜欢和士大夫交往,但并不是所有的士大夫他都喜欢和他们交往,他交往的人,都是君子。严颜是这样的君子,刘巴也是这样的君子。而他身边的那些人,因为没有什么成就,品德上文化上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所以张飞看不上他们,甚至鞭打他们。

无论是张飞,还是关羽,虽然是“万人敌”,但是明显角色不对。他们从来没想过自己应该是个将领。作为将领,应该像古代吴起、孙武、韩信那样,不但治军严格,还要体恤士卒,还要能协调关系,还要有勇有谋。这样才能带好一支队伍。但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些,以至于失败。

(刘巴剧照)

回到张飞被杀的场景。我们来解释一下先前咱们说的四个谜团。

其一,张飞为什么被张达、范强所杀而侍卫不管?因为这两个人就是张飞的侍卫,而且是张飞的侍卫长。“帐下将”这个词,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正因为他们是侍卫长,所以他们进入张飞的营帐,侍卫们都不怀疑。杀了张飞后,从里面出来,也没人怀疑。

其二,张达、范强为什么能从容走出军营?因为他们是张飞的贴身侍卫,随便找个理由,说张飞派他们出去办一件什么事,哨兵也不会怀疑。同时,也说明张飞其实治军不严。

其三,张达、范强驾船而走,手下为什么不追?因为他们早已把船准备好,而且可能逃走了一段时间后,大家见张飞一直没起床,所以才会感到疑惑,才去看。同时,还有可能手下人故意不去追。毕竟他们也曾被张飞毒打,早就巴不得有人替他们报仇。

其四,为什么没有阆中军队参与夷陵大战的记录?因为张飞治军不严,再加上大家都怨恨张飞,所以大约张飞一死,很多人就散了。或者回乡了,或者去投奔曹操、孙权了。

总之,因为张飞没有搞清楚自己的角色,最终酿成了这一悲剧。


张生全精彩历史


张飞一生勇武过人,被称为万人敌,曾率二十余骑吓退曹操五千大军。这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没有死于战场,却被范强张达这等宵小之辈刺杀而亡,实在让人惋惜。

张飞位高权重,按理说应有人护卫,难道张飞没有大帐卫士吗?

将军乃是军队的重中之重,帐中有士兵左右侍奉是理所应当的,张飞也不例外。刘备曾告诫张飞,他鞭打部下,却仍让他们侍奉,这是取祸之道。刘备此言表明张飞是有帐中侍卫的,但这同时也隐含了张飞的死因,那就是张飞不得军心。张飞此人敬重君子却轻视士卒,而他作为一军之将,整日与士兵相处,得罪士兵便失其忠心。在张飞遇险时,他们更容易袖手旁观,甚至助纣为虐。

张飞嗜酒如命,还喜欢同他人共饮,这也为张飞之死埋下了伏笔。在《三国演义》中,张飞首次酗酒酿成大祸乃是在徐州。当时张飞留守徐州宴请众人,席中唯曹豹不会饮酒,张飞却非要强人所难。甚至因为曹豹拂了他的面子而对他军棍伺候,这让曹豹怀恨在心。他同女婿吕布里应外合,拿下了徐州。张飞铸成如此大错,却并不引以为戒。

关羽死后张飞酗酒更加变本加厉,他经常醉后鞭打部下,范强张达就是因此而记恨张飞。

而张飞喜欢劝人喝酒,所以其帐中侍卫很有可能与他一起喝醉。此时他们的警惕心极小,就很容易让范强张达得手。

范强张达虽然被张飞鞭打过,但显而易见他们的地位不会太低,否则不可能接触到张飞,很有可能是张飞的心腹。他们不敢得罪张飞,一直忍气吞声,所以张飞并不知道他们有不臣之心。张飞因关羽之死而伤心,他本人又非心细之辈,对手下人也并未过多防范。范强和张达的异常也就被忽视了,所以范强张达跟张飞关系应该还是较好的,出入张飞营帐也是常事。此时帐中侍卫对他们也不会过多防范,这就给了他们可趁之机。

张飞武力高强,有万人不挡之勇。他曾击败过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将他逼得不得不爬山逃走,可见张飞之勇武。张飞生就横眉怒目、魁梧粗壮,看起来就不是好惹的人物,否则也不会有万人敌之称。他本人既然如此能征善战,帐中侍卫大多时间也只是沦为摆设而已,顶多平时为张飞端茶倒水。对保卫张飞这样的大事,实在是难当大任,因而平时也不会有警惕之心。当然也有人推测,范强张达地位不低,武力值应该也不低,将帐中卫士神不知鬼不觉地杀死也不在话下,醉酒的张飞并不会因此察觉。

虽然张飞之死看似是小人作祟,他们为功名利禄而出卖长官。但是究其根本,却是张飞酗酒之过。若是张飞善待部下,也不会逼得部下背叛,毕竟叛变失败,就是万劫不复。是张飞的醉后失德将其逼到了敌军的阵营,就算这次帐中卫士保住了张飞,也难免会有下次。


邓海春


范姜张达刺死张飞,难道张飞没有大帐卫士吗?(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其实,张飞的死,刘备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在刘备看来,张飞有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刘备已经警告过他多次了“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经常因为一点小过失就鞭挞部下,随意杀人,处置完之后,还让他们侍奉左右,这不是找死吗?

果然让刘备猜中了,张飞被属下范强、张达杀死。

《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三国演义》是这样描写的:飞令人将酒来,与部将同饮,不觉大醉,卧于帐中。范、张二贼,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机密重事,直至床前。原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飞腹。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两者的出入不大,《三国演义》描写的更加详细罢了!

当阆中军营都督给刘备报信时,刘备基本上已经猜到了,说了一句争议非常大的话:噫!飞死矣!

刘备的话似是轻描淡写,对张飞的死毫不关心,其实是对张飞的死早有思想准备,并且满满都是抱怨之情,已经多次警告过你,就是不听劝,本来还指望你给关羽报仇呢,真是让我失望呀!

堂堂的车骑将军、西乡侯,在军营里轻易被部属取了首级,还扬长而去,张飞帐前无人把守吗?防范怎会如此松懈呢?

应该不难看出,张飞的死绝对是咎由自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作死的!

当天晚上,张飞和往常一样,喝得酩酊大醉,这才给刺客下手的机会。如果不是喝醉,像这样久经沙场的战将,绝对是枕戈待旦,非常惊醒,随时准备出击的,再说,张飞醉酒误事已经不是一两次了,当年在徐州的时候,刘备对付袁绍,留张飞守徐州,张飞就醉酒杀人,结果被吕布给捡漏了,丢了徐州,刘备、诸葛亮已经多次劝张飞戒酒戒躁,从这儿看来没有什么效果,这回,把自己给喝死了。

其次,张达、范强和张飞应该非常熟悉,从《三国演义》上来看,二个人是因为准备寿衣不及时被张飞暴打一顿,无论哪个朝代,领导和后勤人员都比较熟悉,后勤人员负责领导的吃喝拉撒,对领导的爱好、生活规律都十分清楚,所以,张达、范强才能顺利摸进张飞的帐篷,而没有惊动警卫,就算有警卫,凭借两个人和张飞的熟悉程度,骗过警卫也不是一件难事儿,所以,张飞的警卫工作做得不够严密,死在疏忽大意上。

第三,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张飞喜欢鞭打身边人,然后还让他们继续留在身边,我想,这些大帐警卫平时没少被张飞收拾,也是敢怒不敢言,再说,现在是出征时间,大营里到处都是巡逻的,况且主帅的帐篷,应该是整个军营里面最安全的地方,难免会放松警惕,跑出去撒泡长尿或者喝个小酒,都不稀奇,正好这样的机会被张达、范强利用,要了张飞的命,然后提着张飞的大脑袋直奔东吴而去。

《三国志》中并没有交代两个人的最终结局,但是《三国演义》中,却有一个让读者满意的结果,孙权把张达、范强绑了,送还给蜀国,张飞之子张苞将二人剖腹挖心,为张飞报了仇,读者对这个圆满的结局都比较满意。

张达、范强究竟是死是活,成为了历史谜案!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张飞因其忠义无双,勇冠三军,为后人称颂。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长坂坡当阳桥,尽显其英雄本色。张飞因其骁勇善战,与关羽一起被人成为万人敌。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却在伐吴之前,被叛将范疆张达杀害。关羽兵败走麦城被杀之后,刘备张飞都痛不欲生,张飞最大的梦想就是讨伐东吴,给二哥报仇。为了伐吴,刘备借助藩王沙摩柯兵五万,令张飞自阆中起兵,升迁张飞为车骑将军,西乡侯,领阆中牧。接到伐吴的大好消息,张飞振奋万分,当日又饮了很多酒。


次日张飞换部下范疆张达,令他们制作白旗白甲,供三军伐吴所用。限期三日,二人因时间紧迫,一时凑不够如此多的白旗白甲,请求宽限时间。张飞大怒,声称恨不得明日便杀到东吴,今武士将二人绑在树上,鞭打五十。二人被打的满口吐血,张飞却命令二人次日便要准备好,否则定斩不饶。二人回到营中商议,与其被张飞所杀,不如杀掉张飞。初更十分,二人潜入张飞大帐,各持短刀刺杀张飞,割下首级,连夜投奔东吴去了。然而在此有人心生疑问,范疆张达轻易杀掉张飞,难道大帐就没有侍卫吗?个人人为,二人的成功有着深刻的原因,以下依据演义做简要分析。


首先张飞醉酒,精神恍惚,并没有防备。张飞嗜酒如命,这是他的一大缺陷,徐州成醉酒,被吕布偷袭,刘备的家人也被俘虏。自从关羽被杀后,张飞终日痛哭流涕,怒气横生,部下但凡有错,就被鞭挞,据说有甚至很多被打死。诸将也只能以酒劝解,张飞醉酒后,更加暴怒,对东吴咬牙切齿。由此可见,关羽死后,张飞终日烂醉如泥,以泪洗面,酒已经成了张飞每日的必需品。

张飞又经常鞭挞有过错的士卒,当时被鞭挞的人很多。这两点导致张飞对范疆张达并没有防范,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打了多少的部下,也没有人司机报复的,再加上自己名声在外,所以张飞在鞭打范疆张达后,并没有设防,张飞当晚虽然睡在大帐中,也没有加强防御。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诸将以酒劝解(张飞),酒醉,怒气欲加。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以鞭挞之,多有鞭死者。


范疆张达正是趁着张飞醉酒,才更有机可乘。张达劝说范疆杀张飞,范疆很是担心无法靠近张飞。张达却想赌一把,他说如果张飞不醉酒,就是二人理应当死,如果张飞醉酒,就是张飞的命当死。然而张飞鞭打过二人后,果然又喝了很多酒,张飞喝醉之后,就卧在帐中,晚上就在大帐休息。初更时分,张飞睡的很沉,二人这才敢下手。演义中这样记载:

(范疆张达)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张飞腹。飞大叫一声而亡,十年五十五岁。


其次张飞大帐士兵护卫也已经醉酒。张飞鞭挞范疆张达后,仍旧想着报仇,突然觉得精神恍惚。于是便询问部下是何原因,部下宽慰说是因为太想念关羽了,张飞随不以为意。张飞又让人取酒,与部将同饮,不知不觉中醉倒。由此可见,当时饮酒的不知张飞一人,张飞的部下也都参与饮酒。军中都喝的烂醉如泥,想来不只这一天这样,军中喝酒盛行已经很久了,这与关羽被杀,张飞心情不好有着必然的联系。


张飞不但醉酒,还让部下喝酒,估计连士卒都要灌醉,这样的防御系统,又怎么能阻止范疆张达呢?二人之所以敢去行刺,是出于对张飞军中情况的了解。正是张飞被仇恨蒙蔽了双眼,醉酒又不严加防范,范疆张达才敢下手。而张飞醉酒,卧在帐中,并在大帐休息,这也是天赐良机,如果当日张飞不在大帐,可能就不会发生悲剧了。演义中这样记载:

原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就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因温鼻息如雷,方敢近前。


再次即便张飞帐中有士卒守护,范疆张达也能应付。范疆张达都是经常出入张飞大帐的人,也就是蜀军的自家人,又有官职,士卒一般不会防范,更不敢阻拦。当时张飞又用酒放倒了一大批部下,即便还有几个小卒守护,也无济于事。小兵们并不敢太多的过问,如果是能影响到范疆张达作案的,他们的能力完全可以除掉这些眼线。

而在演义中的描述,张飞惨叫一声而死,可知大帐中或者附近并没有放哨的士卒,即使有也已经被杀。显而易见,张飞死于醉酒,死于大意疏忽,这可能与他平时习惯有关,正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可强求。

你是如何看待张飞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刺死张飞的人是范强(演义中为范疆),而不是范姜,罗贯中估计是眼花把他的名字写错了。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准备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命车骑将军张飞领本部兵马从阆中至江州汇合。不想张飞却在临行前被部将范强和张达杀害,两人带着张飞的头颅投奔孙权去了。

这件事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张飞帐外肯定有侍卫把守,想行刺张飞谈何容易?两人还能带着张飞的头颅出逃,这更是匪夷所思。

其实这并不意外。张飞死后,帐下都督上表刘备告之张飞死讯,刘备得知后只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唉,这张飞最终还是死了!”

从刘备的反应可以看出,其实对于张飞的死,刘备早有预料。张飞虽然勇猛,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他性格刚烈,滥用刑罚,经常鞭笞士卒。而张飞打过他们之后还让这些人待在自己的身边,以为没啥大不了的事情,他们根本不敢把自己怎么样。

刘备曾多次提醒他不要这样做,尤其是把打骂过的人留在身边,难免这些人心存报复,迟早会生出祸端。

可张飞这脾气根本听不进去。关羽被东吴擒杀后,张飞痛心疾首,日日思念为其报仇。得知刘备要出征伐吴,张飞更是迫不及待,肯定会催促部队加速前行。

事情这么仓促,所以难免有人不合张飞的心意,被张飞吊打一顿,这范强和张达两人可能就是这样得罪了张飞。

范强和张达并不是普通小兵,而是张飞的部将。按张飞的习惯,两人被打之后并没有受到降职处分,还和原来一样。张飞则喝酒消愁,很快烂醉如泥,入帐歇息去了。

范强张达此前肯定没少挨打,再加上今天出征前又被一顿,心里肯定早就不爽张飞了。于是两人就寻思着干脆刺杀张飞,投奔东吴算了。

可张飞帐外有侍卫把守,如何下手?这好办,毕竟两人还是部将,以禀报军情为由进入张飞帐中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进入帐内后,张飞已经烂醉如泥,两人下手杀死张飞是很容易的。然后割下头颅,带出帐外,骑上早已准备好的军马,以奉张飞军令外出为由逃奔东吴去了。

所以张飞的死和他的性格缺陷有很大关系,而关羽也是因为看不起士大夫,处处结怨以至败亡。张飞和关羽恩同兄弟,两人的结局也都是身首异处,真是让人唏嘘。


石头说历史


首先纠正下,不是叫范姜,演义中叫范疆,正史里叫范强,演义中也是作者不小心误写成范疆的。

在三国中张飞可以说是死的憋屈的名将之一了,作为古代六十四名将之一的他,在伐吴前夕,居然被手下将领给刺杀了,脑袋则被砍下送到了孙权那去了!

这确实让人好奇,范强、张达难道这么容易就进入张飞营帐将张飞杀了吗?难道张飞就没有护卫吗?

对于张飞之死的细节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我只能凭借正史为依据,自己来强行猜测一波。

当时刘备要讨伐东吴,张飞则受刘备之命率领上万士兵从阆中打算前往江州与刘备大军会合。

在出发之前,他肯定要休息好,毕竟要再出征打仗了,以后的军旅生活注定劳累,他要歇息好,把状态调整到最佳。所以他这时候警惕性应该是很低的,处于完全放松状态,睡的相当死!


而范强、张达则是抓住张飞在这个完全放松警惕的时候将其杀害的,这难度就小了很多。《三国志》也记载了张飞遇害的时间点“临发”,就是发兵之前。

其实他们两要进张飞营帐也应该是不难的。《三国志》记载范强、张达是张飞帐下将,也就是说这两人可能是将领级别的。这两人只要说是有紧急军情相告,我猜想凭借将的地位,应该没人敢堵住这两人吧!

而且据《三国志》记载,张飞经常喜欢鞭打部下,而且鞭打完还依旧肆无忌惮的将其继续留在身旁。因为这种事张飞经常做,因此刘备还特意提醒了他,这样继续下去以后会惹出祸端,但张飞听了依旧不放在心上。


也就是说范强、张达可能被张飞鞭打了,张飞也没将他们两放在心上,并没有太注意两人的情绪,依然把他们两人安放到了自己身边做事。

而范强、张达被张飞鞭打后,十分怨恨,看到张飞把他们放在了自己身旁,于是寻思机会杀了“这厮”报被辱之仇,于是找到了张飞出征前这个他放松警惕的时间点,很轻松的将他杀害了。

张飞算是死于自己的坏毛病了,打骂了部下,引得了部下不满,还依旧把他们放在身边用,其实这就是作死!


夏目历史君


在蜀汉集团的众多主要领导中,张飞也许是最悲催的一个,这个征战沙场十余年,曾经与猛将张郃对决尚能不分上下的勇士,最后竟然死于小人之手,不得不让后人感到遗憾,有意思的是刘关张三兄弟当中,除了称帝的刘备之外,曾经勇冠三军的关羽和张飞竟然全部死于敌人的背后偷袭,可见除了两人大意之外,对手也考虑到了两人的勇猛,不敢轻易选择正面对决而在背后下手。

目前有关三国的历史中,最具考证和含金量的史书莫过于三国志,但显可惜的是三国志中的很多内容都略显简单,很多内容只交代了大致轮廓却没有交待细节,以至于给后人在考证细节的问题上,也带来了诸多困难,其中就包括张飞的遇害过程。



在三国志中有关张飞遇害的记载,实在太过于简单: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有关张飞遇害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这么区区几十个字,公元221年在经历了将近两年的准备周期之后,刘备集结益州各路机动兵团,准备发动即将针对东吴的讨伐,作为蜀汉集团的核心大将,参战人员自然少不了张飞和他的军队,张飞率领部下万人从阆中出发与刘备汇合,结果在途中就发生了三国志中所进行的记载,由于史书的记录较为简单,后人无法知晓文中所提到的张达范强究竟在张飞的麾下是什么职务,但从两人可以顺利杀死张飞并成功出逃逃往东吴来看,两人也许从职务上来说,是很方便接近张飞的人,以至于做到的“万军之中取张飞首级”的奇迹。



而这起刺杀为何能够顺利进行,蜀汉方面并没有给予记载,但从两人顺利持张飞首级出逃来看,两人应该是在外界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将张飞杀死,并砍下其首级乘船顺江逃向东吴,待蜀汉方面发觉之时,双方之间早已经拉开安全距离,甚至蜀汉方面查不清刺客究竟逃往何地,以至于张达范强顺利进入东吴境内,因此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张飞遇害的过程推演,也许与现实相差无几。

事发之时,张飞虽然率领军队万人,但作为张飞的贴身近臣,张达范强可以随时接近张飞,以至于在外部守卫疏忽的情况下,进入张飞帐中下手,得手后顺利出逃,等随后其他人员发现时,也许已经是第二天之后,早已有所准备的张达范强,早已经逃出数十甚至上百里外,如此重大的刺杀行动很可能在一开始就做好了计划,以至于两人得手后直接按照出逃路线转移,由于古代通讯力量的薄弱,即便在第二天推断出失踪的张达范强可能是最大嫌疑人,但在两人已经出逃很远的情况下,背后的追兵早已无力追击,两人甚至可以凭借蜀汉官员的身份,一路通过蜀汉与东吴边境的关卡,成功进入东吴境内。



当然后人也曾经做出这样一个推断,在蜀汉集团即将发动战争前,蜀汉高级将领就遭遇了刺杀,会不会意味着张达范强早就被东吴集团收买,甚至可能就是东吴集团很早安在蜀汉集团的内线呢?从理论上来讲,不排除这个可能,但是从两人投奔孙权后东吴方面对两人没有太多记录来看,似乎东吴方面对两人的到来也颇为意外,对两人的结局也没有后续记载,不像是自家人归来,因此张达和范强可能并不是东吴的内线,两人也的确是张飞的部下,只是在出征前与张飞个人发生了冲突,因而痛下杀手!

比较遗憾的是由于两人的的确确只是个小人物,因此史书中没有对两人有太多的记载,也无从推断整个事发的过程和结局,可在现实中,很多小人物却往往影响了历史的变化。


辽宁资深球迷


指正一下,题主说的应该是范强(《三国演义》叫范疆),范强张达二人刺杀了张飞。



范强张达二人因为小违军规,被醉酒的张飞暴打一顿,二人因此怀恨于心,于是就趁张飞在帐中罪卧杀死了张飞,携带张飞的首级投奔东吴而去。据说两人途经重庆云阳时,把张飞的头投入长江,后被子渔夫打捞上来,并在长江边上凤凰山下建了一座张恒候庙,至今还在,世受香火。



问题如题主所说,为什么范强张达二人能在警戒深严的蜀军军营里刺杀了主帅,而且还能从容的带着主帅的首级离开,投奔东吴。这就不得不说到范强张达二人在军中的身份了。

范强张达为什么会被张飞责罚呢?原来关羽在荆州被东吴所擒并杀,张飞急于报仇,听闻刘备将亲自领兵东征孙吴,张飞此时正镇守阆中,刘备出川肯定会以张飞为前锋的。张飞急令范强张达二人限时打造白色盔甲和旌旗,结果二人没有如期完成,就被张飞捆于树上鞭打五十。二人受罚后,深知任务依然不能完成,并明白张飞还会责罚于他们,甚至会有更严重的责罚,于是他们才连夜刺杀了张飞。



从范强张达所受的任务来看,肯定是张飞军营中比较重要的人物,至少是管军需的偏将,他们是可以相对自由的接近张飞的。而张飞的性格又“少恩于属”,说对下属不是很好,经常迁怒于他们,甚至醉酒后任意打骂,也间接的造成了张飞与下属士兵的疏远,所以范强张达能利用自己将军的身份从容的刺杀张飞并带走了他的首级投降东吴而去。

顺便说说范强张达的下场,刘备领兵征东吴,孙权很害怕,于是令人绑了范强张达二人送刘备营中,被张飞儿子张苞亲手挖心祭奠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