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金三角是产毒地区,那为什么不派军队铲除毒贩呢?

我是隔壁小王


金三角位于缅甸掸邦高原东部,其土地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因地形类似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而得名。

金三角地区居民多以掸族、佤族、克耶族等少数民族居民为主,这些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较低,直到今天该地区有些部落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经济模式。

金三角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多以山地丘陵为主,故交通落后,导致该地区各部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然而天无绝人之路,金三角潮湿炎热的典型热带雨林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烟草、可可和罂粟等高回报经济作物。加上当地人刀耕火种的农业种植能带给罂粟充足的养料,最终导致该地区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罂粟种植和生产加工基地。

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历史已久,那么到底是谁最早把罂粟种子带到这片神奇的土地呢?

19世纪初,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征服了古老的印度后,又把魔爪伸向了东南亚小国缅甸。在经历了两次对缅作战后,英国终于在1852年梦想成真,开始了对缅甸的殖民统治。大英帝国在给落后的缅甸带来先进的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把罂粟的魔种撒在了这片土地上。

到1885年,随着第三次对缅战争的胜利,英国彻底地征服了整个缅甸,并将罂粟种植扩散到金三角大部分地区。等到罂粟收成后,英国殖民者就在当地直接加工成鸦片,然后买给各个国家。这其中就包括被英国殖民者用鸦片敲开国门的中国。

随着殖民地的持续扩张,英国的鸦片生意也越做越大,而遭受鸦片摧残的人们也愈来愈多,于是世界各国开始谴责英国的强盗行为。

面临着国际舆论的一片谴责,即便是无比强大的英国也不得不告停在东南亚的贩毒活动。然而有钱能使鬼推磨,鸦片生意所带来的巨大的利益还是能吸引人为之冒险一搏的,比如法国。英国人退出缅甸鸦片市场后,法国殖民者接手了他们的生意,并获得非常可观的利润回报。



金三角毒品的扩张之路

前有狼后有虎。法国狼狈地败退越南后,美国又发动了越南战争,并最终深陷其中。在越南战争期间,为了发动当地割据武装对付越共,作为交换美国不得不收购当地少数民族部落种植的罂粟。同时面对着美国国内的社会谴责和政治压力,气急败坏的美军为了尽快退出越南战场的泥潭,甚至不惜大力收购金三角地区生产的鸦片,并与金三角毒枭合作贩卖鸦片到各个国家,甚至包括美国。通过与美军的合作,金三角逐步扩大了毒品销路和市场,直到成为世界头号毒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1950年,在解放军的乘胜追击下,国民党一部分残军逃向缅甸,并与驻守在金三角的国民党军队组成“复兴部队”。同年,蒋介石派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前往金三角收拢原国军势力,并组建“云南反共救国军”,企图反攻大陆。为了养兵练兵,云南反共救国军选择与当地割据武装势力合作种植鸦片,以此获取军费,壮大势力。后来,在中缅两国军队的合力打击下,国民党军队才陆续退回台湾,但仍有一部分国军将士留在了金三角,继续为金三角毒枭贩毒。




金三角毒品为何生生不息?

1948年独立以前,缅甸与果敢、佤邦等少数民族割据势力签订了和平友好协议——《彬龙协议》。但独立之后的缅甸却单方面“撕毁”了《彬龙协议》,开始打压少数民族势力,尤其是在吴努和奈温执政时期,缅甸陆续出台了诸多不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的高压政策,欲以武力实现缅甸真正的统一。

面对咄咄逼人的缅甸中央,果敢、佤邦等少数民族聚集地陆续涌现了罗兴汉、坤沙和彭家声等地方割据武装。而为了招兵买马,缅甸民族割据武装一般都走以毒养兵、以毒抗战的道路。所以罗兴汉和坤沙同时也是金三角地区势力最大的毒枭。这也是金三角地区的特色:民族割据武装本身充当了毒枭的保护伞。所以缅甸来说,缉毒与打击地方割据武装是一体化的。




由于金三角毒枭是双方共同的敌人,所以从上个世纪以来,缅甸就一直在为配合国家禁毒组织打击金三角毒枭而努力。从打击计划到具体实施,缅甸中央军队都走在了缉毒第一线,甚至几乎每年缅甸都会发动代号为“摩亨”的禁毒行动。

1973年,在国际禁毒组织和缅甸中央军的联合打击下,金三角罗兴汉贩毒集团走向消亡。罗兴汉倒下后,坤沙又成了金三角的头号毒枭,其武装兵力一度达2万之多。1996年,面对国际社会和缅甸中央的联合施压,走投无路的坤沙只能选择投降。坤沙的投降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抑制了金三角毒枭的猖獗活动,但由于缅甸中央始终无法和克钦、佤邦、果敢等少数民族达成民族和解,所以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金三角的毒品问题。


故只有等到缅甸与地方少数民族武装化干戈为玉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金三角的毒品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夏目历史君


金三角在我们国内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如果要说到金三角的形成历史,很多人可能就有点陌生了。

说起来,金三角的形成与我们历史中的一支国军是有非常必然联系的。


逃到缅甸的国军士兵

金三角最早的开创者是一些国军士兵,这些国军士兵原本是蒋介石派驻在云南的第八军93师士兵。

只不过由于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时,他们的长官李弥把他们抛弃在云南、自己逃到了台湾,他们这才为求生在团长李国辉的带领下逃到了缅甸。

当时从云南逃到缅甸的国军士兵不仅只有93师的士兵,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其他部队的零散士兵从云南逃到了缅甸。

接下来,这些散兵在缅甸的丛林中渐渐汇聚到了一起,然后以93师的团长李国辉为主,组建成了一支在异国他乡土地上漂泊的部队。

而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有着严重的双标性,如果把他们的战斗力放在当时的国内,他们根本就不是“雷霆天威”的对手,可以说是如同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

但要是把他们的处境放在缅甸,情况就会有180度的不同。

这些部队在来到缅甸之后,他们就首度遭受到了缅甸部队的驱逐,而在缅甸部队驱逐他们的过程中,他们却犹如无敌的存在一般,缅甸军队难以对他们进行驱逐、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在缅甸部队数次驱逐这些国军部队都被无情碾压后,他们就只能请求起了我们的帮助。

不过由于其中种种原因的限制,我们的出手也没能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帮助,这些国军部队仿佛在缅甸的丛林中扎根了一般,难以被驱逐。

毒品王朝的初露峥嵘

而著名的金三角,就是由这些国军部队一手缔造出来的。

金三角最早跟毒品搭上关系起源于殖民时代,在欧洲列强殖民统治中南半岛期间,他们为获取利益就首度在金三角地区种植起了罂粟,由此提炼了不少鸦片。


不过那些时期金三角出产的鸦片数量并不是特别庞大,跟后期“金三角毒品王朝”所出产的鸦片、毒品数量根本就无法相比。

金三角是一直到了50年代,才首次出现了鸦片出产的喷发期,然后在60、70、80、90年代,金三角的毒品、鸦片浪潮才汹涌而起,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成为了举世皆知的“毒窟”。

其中金三角50年代的第一次鸦片出产高潮,就是在这些国军士兵们的影响下出现的。

那时候这些国军部队为了能在缅甸生存、为了能获取钱财购买武器、购买各种生活物资,他们就在走投无路下干起了出产鸦片的勾当,正是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金三角地区才出现了大规模的鸦片出产。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他们本身士兵数量的稀少,他们就在金三角地区大量开办了各种军事训练学校,专门培养起了一些可以在未来替补进自己部队中的后备力量。

最开始的时候,金三角就是这些国军部队的天下。

但是由于后来联合国干涉、蒋介石在联合国压迫下把这些部队大部分抽调回了台湾,使得这些部队失去了最核心的力量,最终再加上这些士兵渐渐变老、很难再继续和那些年轻人争斗的原因,所以大概从60年代开始,金三角的霸主地位开始转移到了那些被这些国军培育出来的本地人身上。

这些人在实力强大起来后,逐渐发展成了当地的毒枭军阀,实力强大时期,一点都不比缅甸的国家部队差上多少。

而那些原本的国军部队,则因为年老不堪、实在无处可去,因此就只能无奈地接受了泰国的招安,以帮泰国清剿泰国境内的毒枭部队为代价,在泰国的美斯乐镇安家落户了起来。


不是不想派军队清剿

而在金三角毒品王朝崛起的过程中,要说缅甸以及泰国、老挝等国家没有清剿金三角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金三角崛起的过程中,这几个国家都曾花费了巨大力气想去清剿金三角的毒枭部队,只不过由于他们的实力不允许,才一直迟迟无法动摇这些毒枭部队的根基。

其次,就算他们的实力足够,凭借着当地百姓对这些毒枭们的拥护、给他们的通风报信,凭借着这些毒枭们对金三角丛林地区的熟捻,这些国家的部队想清剿干净这些毒枭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算他们清剿干净了一波毒枭,这里面蕴藏着的巨大利益也会很快地催生出另一波毒枭,就如同那不除根的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

在这个过程中,金三角附近的国家也曾经打算过从根源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过程中,他们对当地百姓进行了长时间的引导劝诫,从外面大量引进了咖啡、甘蔗等亚热带农作物让这些百姓们种植来替代罂粟获利。

他们这些方法在历史中也曾几次达到压制金三角鸦片生产的效果,不过由于当地百姓们发现种植这些农作物的利益根本比不过种植罂粟带来的利益,因此在这些国家推广了一段时间后,金三角地区在利益的驱使下,就再度处处开出了妖艳的罂粟花。

所以说并不是金三角周边的国家不想派军队铲除这些金三角毒枭,而是因为这些毒枭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实在难以铲除,就算他们铲除了,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出现的毒枭,仍旧会一茬茬地出现。


孤客生


金三角是世界三大毒品源之一,真可谓臭名昭著的。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金三角地区依然是毒品泛滥。那么,为何就不能将金三角这个毒瘤给铲除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二。

关于金三角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在地理上,金三角位于泰国、越南和老挝三国的交界处,属于三不管的地区,再加上当地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不便于三国执法和军队清剿,很难彻底将当地的毒枭铲除干净。

二是当地军阀势力强大。金三角地区大部分地区被当地的军阀势力所控制,虽然他们表面上臣服于三国政府,但是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三国政府无权干涉,反而为其制毒和贩卖毒品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当地都有多股实力强大的反政府武装和毒品武装,他们装备精良,敢公开与泰国、缅甸和老挝的中央政府对抗,并且是毫不逊色,令三国头疼不已。



三是利益是毒瘤难以拔除的根源。金三角的毒品贸易带了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这些毒枭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制毒基地,建立一个上到政府高官、军队将领,下到毒品种植农民的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并且牢不可破。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中央政府想彻底摧毁这个利益集团,简直就是难以上青天。

四、金三角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也不敢彻底摧毁它。金三角每年的毒品贸易在给毒枭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拉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向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缴纳了巨额的保护费,是他们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就是金三角的毒品贸易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三国的中央政府胆敢跟当地的毒枭过不去,就是断了当地百姓的财路,就是以人民为敌,必将引起国家的剧烈震动。因此,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中央政府不敢下死手,只会做点表面文章,应付国际舆论压力罢了!

综上所述,正是基于错综复杂历史、经济等原因,金三角的毒品贸易是春风吹又生,不论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怎么清剿,都无法彻底将这个毒瘤铲除。如果没有人吸食毒品,金三角必将不攻自破,但显然是不可能的。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说起毒品的泛滥区,金三角地区可谓是首当其中,臭名昭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制造区,每年从这里流出的毒品就有3000吨之多,占到了世界毒品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在那里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就如同我们中国的商场一样,金三角到处都是毒品的店铺,可以说,金三角俨然发展成了毒品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

其实好多网友曾经提出,这还不简单,当地政府的枪炮是干什么吃的,直接派兵三下五除二不就剿灭了吗?其实,说得容易,真要付出实施还真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

三不管地带

世界上著名的三大制毒区域,像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交界的金新月地区,以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交界的的银三角地区,甚至是金三角地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处于多国的边境地区,政令和军令很难得到统一,且多国各有各的小算盘,谁都不想自己吃亏,也不想别人占到任何便宜。

金三角地区的地质条件也不利于政府大规模的作战,此地崇山峻岭,丛林密布,一旦有些风吹草动,当地的土匪和军民可躲至深山,进可攻,退可守,泰国部队来了,他们可以跑到缅甸,缅甸的部队来了,他们可以逃窜到老挝,政府部队很难将他们一网打尽,多次的征讨结果都是政府军无功而返。

悍匪军阀盘踞

金三角这个地方可谓是龙蛇混杂,军阀、土匪、刁民各有各的势力,能够在这个利益链上站稳脚跟,谁都是软柿子。

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大毒枭坤沙了,坤沙出生在当地一个没落土司的家里,据说他的父亲可能是汉族人,坤沙也给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名叫“张奇夫”。

坤沙是极其幸运的,长大成人后,他接触到了毒品生意,他的岳父就是一个靠毒品发家的部落首领,坤沙跟着岳父慢慢成为了毒枭集团的左膀右臂,期间,被解放军赶到缅甸的国民党残部也对坤沙进行了专业的军事指导。

坤沙就这样一步步发展壮大,他最辉煌的时候,手下有将近3万人,还配备各式轻重武器,甚至还有直升飞机。只不过后来他的毒枭集团发生了分裂,1996年,坤沙被迫向缅甸政府缴械,后来一直过着被拘禁的生活。

坤沙只不过是金三角地区一支势力较大的军阀,在他败亡后,各路小军阀开始疯狂侵占地盘,缅甸政府虽多次派兵征剿,然而最终也没能彻底剿灭。

无利不起早

其实上述的两大原因只不过是客观原因,真正的主因那就是利益!毒品有多么暴利我们无需多言,在三国的政府中,不乏有拿着“两份薪水”的政府高官,他们是毒品的既得利益者,利益链错综复杂,不是哪一个人就能轻易解决的。

金三角地区乃烟瘴之地,种植其他的谷物不行,也只有种植罂粟能有个不错的收成。当地的军阀和政府的关系说到底是一种附属的关系,承认国家的领导,却有一定的自治权利。金三角每年占据了三国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这一点在老挝和缅甸表现的更为突出。

金三角如此,世界也是如此,从金三角走出来的毒品,给世界各地的毒枭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这种利益比抢劫银行还要恐怖,虽然各国都在谴责金三角地区的毒品,但我认为,各国的贩卖毒品的勾当并没有彻底根除,销售控制不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毒品从金三角走出来。即使派兵剿灭,还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博取巨额的利益,换句话说,难道诸如美国、英国的高官也能不被高昂的利益打动吗?


小小嬴政


题主你想的太简单了,当年在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周边那些国家的正规军还真就打不过他们。

缅甸曾经派军队正式进军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每次都被打得大败亏输。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甚至一度认真考虑:要不我们索性灭了缅甸自己称王吧?

缅甸忍无可忍,在联合国控诉中华民国侵略缅甸。

最后还是缅甸联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解放军越境追剿,在“借师助剿”的情况下,才成功重创了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

相关情况可详见张伯金的《亡命金三角》这本书


唐律疏议


“金三角”位于泰国、缅甸、老挝三国边境的一个三角型地带,三国在“金三角”均有所属国土,面积15——20万平方公里,散落着3000多个村镇。

这里山峦叠嶂,交通闭塞,民族纷繁,军阀众多,历来国家对此地,难以采取有较的控制和管理,这为毒品的种植、生产、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



要彻底铲除金三角的毒品来源,首先必须打掉众多的地方武装,或将地方武装收编国有,其次改变当地农民以种植鸦片为生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该地区的资金投资力度,加强对该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普及,这就需要三国通力合作,国际社会全力支持,方能实现。

如果该三国在国际社会支持下,密切合作,全力进剿金三角的地方武装,短时间内肯定会扼制住毒品的泛滥,但要全部铲除毒品犯罪集团是不可能的,因为贩毒集团不会和正规军打阵地消耗战的,一旦战事全面展开,他们会循入村镇为民,化整为零。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收编这些部队,让他们继续管理所属的地方,一直以来政府方面也是这样做的,即然让他们继续管理,那么政府的财政就需拨给军费、办公费、地方建设等费用,如果不能满足的话,鸦片种植随时都会死灰复燃。



农民问题也是政府头疼的事,在金三角大约有一百多万人,有许多个的少数民族组成,到底谁属于哪个国家?有的人自己都不很明确,再说,不让种植鸦片了,百姓如何为生呢?这就需要政府按排好其它农作物的种植,本来金三角的地理环境就差,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很难开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现在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就算农民获得了丰收,那么销售出去也是个很大的难题,政府还得投资交通设施,就算道路畅通了,还有个运输成本的问题,这些和我们国内的有点相似,我们国家可以集国家之力,将贫困山区的人搬迁出来,他们这些国家恐怕还没这个能力。



想想是这也难、那也难,可是再难也得办,打击毒品犯罪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世界禁毒运动的支持下,近来泰国,缅甸和老挝的禁毒措施还是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老挝成立了金三角经济特区,发展赌场、酒店、高尔夫球场等高挡娱乐产业,有效地降低了鸦片种植面积,泰国和缅甸也采取了多种方法,将境内的毒品之源减少了九成以上,相信经过各国的不懈努力,最终金三角的毒品一定会彻底解决的。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电影《湄公河行动》也上映了有一段时间了,相信大家对剧情也有所了解,讲的就是中国船员在金三角一带惨遭毒贩毒手的真实案例。

这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经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可想而知金三角这一地区有多么混乱。那里毒枭猖獗,贩毒成为常态,尽人皆知,可是为什么三国政府不派军队将其铲除呢?



任何事情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缘由,这件事情也不例外。

从客观因素来讲,首先金三角在地理位置上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位于泰国、缅甸、老挝三国的交界处,主要以山地丛林为主,地形复杂,交通状况及其之恶劣,单就这一项原因就使得打击工作及其不顺利,更何况目前的局势是金三角地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毒枭,其中一个被清除了,马上就会有另外一个顶替上来,接手这块"大蛋糕"。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剿不胜剿。



其次,一旦发动全面清剿,会给整个金三角地区造成极大的动荡,因为这一带分布着大小村镇3000多个,许多百姓都是靠种植罂粟来谋生的,一旦毒枭没了,那就等于百姓的饭碗没了,这么多村镇里的人怎么安抚下来,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不仅仅是财政方面要付出巨大的开支,更是难以掌控这么多的人心,难免会有极端分子趁机寻衅挑事。

这是三个国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更何况全面清剿还不可能实现,原因何在?上文也说过了,它位于三国交界地带,哪国政府想要清剿他们,他们就逃到另外一国去,“你们能奈我何?”

有的网友要问了,三国不能协手作战吗?这样他们就跑不脱了,迟早被清剿完。

这又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三国联合作战,这不是说说就能成功的,那些毒枭为何能屡屡逃脱追剿至今逍遥法外?

呵呵,你懂得。三国联合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却是不可能成功。这里面利益盘根错节,动用力量越多,走漏风声可能性越大,所谓联合围剿只是为了应付舆论压力,做做样子罢了,全面清剿在目前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还有一个原因,当地军阀势力强大,装备精良,战斗力颇为可观。金三角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地方军阀所控制,他们可以说是“听调不听宣”,虽说表面臣服三国,但实际上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三国政府想管也管不了。

而且这些军阀大多来自于少数民族,与政府向心力不强,有民族矛盾因素在里面,剿灭起来更是棘手。

更何况这些军阀还有一部分是国军残军李弥旧部后裔,虽然他们这帮江湖元老大部分已经脱离了这个买卖(谁愿意一直做这种刀口舔血的买卖呢?暴利是暴利,但有命赚没命花一切都是枉然,现在他们是一茬一茬的转到了正经行业),现在做毒品交易的只是以前小弟的小弟罢了,即便是小弟的小弟,但是那战斗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彪悍,说不定剿匪不成反被剿,所以泰国、缅甸和老挝这三国政府想要彻底铲除他们,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上都是客观因素,其实主观因素就只有两个字——利益。

金三角每年都会有巨大的毒品产出量,那赚得钱都给毒枭们分了吗?并不是,每年金三角地区都会上缴巨额“保护费”,是当地支柱产业,为了高额利润,各国家地区背后有无数隐藏的既得利益者。

而且上文也提到,当地百姓是靠种植毒品才过活的,毒枭们的贩毒活动,极大的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三国政府要动毒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老百姓的死活。


当今世界是舆论的世界,会运用舆论的不止有三国政府,贩毒分子也会利用舆论,毕竟眼红三个国家利益的不在少数,毒贩们给老百姓一点甜头,“政府不保护弱势群体”的舆论还不是满天飞?

只能是说利益捆绑人心,毕竟利益才是最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想要彻底铲除金三角地区的毒贩,不是不可以,只是没有更大的利益关系去替代之前的利益关系、推动三国政府去这么做罢了。

目前的国际形势一片大好,各国都在积极打击毒品交易、展开禁毒活动,金三角已经式微。慢慢的不用剿,也没多少人干这一行了,而我们能做得就只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让这种式微继续延续下去,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遏制毒品贸易,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真正灭掉了这个行业,没有人吸毒,自然也就不会有人贩毒。


历来现实


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处,此地非常适合罂粟的生长。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的原因,金三角很难为三个国家所彻底掌控,成了世外桃园。

金三角山地崎岖,地形复杂;在气候方面,地处热带及亚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盛,树林高大,杂草丛生,气侯变换莫测,瘴气极重,这些原因导至外地人员很难涉入。

金三角民族繁多,种族矛盾重重。当地所形成的无数部族成为当地社会的基本单元,部族只听命于部族酋长,三国政府极难插手。金三角于是成了各种土匪、流亡势力的聚集地,例如:中国解放战争逃亡此地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举例说明,1969年缅甸政府曾一度成功将当时金三角最大的贩毒集团——坤沙贩毒集团头目坤沙诱捕。但是坤沙的手下立马发表声明说是坤沙是为了掸邦民族的独立才和反动的缅甸政府对抗。毒枭变身民族英雄,这样一个举动一下子在多民族的缅甸起到了大的反应,缅甸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释放坤沙。

直到1996年金三角地区的原国民党残军、鸦片将军罗星汉这两大势力都相继崩溃后,坤沙集团才迫于多国政府军联合打击的压力最后向缅甸政府投降。

坤沙集团覆灭后,金三角的毒枭势力再也没有大势力,而是分散成无数小贩毒团伙。这些小团伙各有各的山头各有各的武装,各有各的民族背景,比当年坤沙集团要复杂的多。

凡是都有两面性,毒品既有它邪恶的一面,也有它独特的一面。罌粟、大麻既是一种让人食后产生幻觉和兴奋的毒品,也是一种医学临床的镇静药物。服后让病人减少疾病引发的痛苦,所以医学上少不了它。可是被坏人用于制造成毒品就是给社会带来祸害,这就是当地政府怎样利用这些看似毒品却又是为社会带来福音的作物,怎样管理好好让它成为人类的一种良药才是最大的课题,而不是让它绝迹

你没发现,越有钱的人吸毒的越多,很多明星都吸毒,有些曝光了,有些还很隐蔽,因为有钱人已经不满足物质生活了,追求精神生活,毒品能获得很强的快感,然后这些人就想尝试一下,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也有一些人把吸毒当成是时髦,好像圈子里面你不吸毒就没面子一样,这些毒品那里来的,需要源头,金三角就是源头。限制了,这些吸毒的有钱人怎么消费了。

是真铲除不了还是不想铲除不愿铲除?你要说当地军阀比政府军战斗力还强,在强能强的过NBC兵器?哪怕是云爆弹丢个几个下去也能寸草不生了,说到底不就是个利益问题,谁都不愿承担屠杀人类反人类的罪名而已,哪里的人谁手上没有几条人命?死光都不值得同情!

另外,上文说到军阀割据,当执政党派遣军队去清剿毒贩,损失惨重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被另外的军阀趁机取缔。一支军队扫荡过去解除所有问题,只能是中央政府强大,没有其他势力掣肘才有可能。

我们能远离毒品,也多亏了我们长期坚守在边疆的一线解放军和缉毒武警。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有坚决抵制毒品,远离毒品,尽量的减少毒品的供应市场,才能一步步削弱毒品的有生力量。


电力工程技术


金三角处于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交界处!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自古以来三国交界之处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在金三角,尽管三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在这个地方都有存在,但又都无法控制该地区。再加上当地的一些毒贩和黑恶势力的武装力量十分强大,并且与各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利益关系,而使得金三角成为了多方势力错综复杂、盘踞于此的“三不管”地区。


金三角地区之所以被称为“金”三角。跟该地区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有关,这便是罂粟。我们知道罂粟是提炼毒品的原材料。而金三角地区,原本湿热瘴气之地并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在100多年前的殖民时代,随着西方殖民者将罂粟引进该地区之后,便在当地扎根发芽。并且大量的罂粟种植为当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尽管在上世纪中叶随着二战的结束,东南亚各国纷纷取得了民族独立赶走了西方殖民者,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但是西方殖民者所带来的罂粟却在当地继续保留了下来,并且不断的扩大种植规模和肆意的增长。这一切都是因为利益驱使当地的土著居民热衷于种植罂粟并以此获得巨额利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地因罂粟的种植和毒品贸易而取得了大量的经济和资金流入。而这些因毒品贸易而获得了大量的利润除了使当地的土著居民,衣食无忧,富裕生活以外,更多的流入了当地的黑恶势力手中,这些黑恶势力在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之后,便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军火黑市场购买世界上先进的军事武器装备来维持自己的实力。同时将贩卖毒品和种植罂粟所获得的收入其中一部分用来结交周边三个国家的重要高级官员以此获得保护和重要的消息。


而且金三角地区属于热带雨林地带,地形错综复杂,山林茂密。复杂的地形为毒品的贸易和交易提供了天然的庇护和场所,使得历史上尽管周边三国有过几次的联合围剿,但大多数都无法伤及其根本,动摇其基础。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毒枭在当地有着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和利益关系,当地的土著居民不愿放弃这通过罂粟换来的巨额利润和幸福生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金三角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因为毒品的交易和贸易以及罂粟的种植使得当地从中获得了巨额的利润和金钱。而有钱能使鬼推磨。通过这些金钱,不仅改善了当地土著居民的生活,也提高了当地毒枭的军事实力和力量,同时当地的毒枭和黑恶势力通过用这些不菲的收入买通了周边三国的一些重要军方高官,使之成为自己的保护伞。



也就是说因为金三角存在巨额的利润收入,而使得金三角尽管在外人看来是不法之地。但是,却成为了毒枭的天堂、土著居民的乐园和一些周边国家的高官的重要收入来源。


珞珈山的猫


2016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动》,就向我们展现出了金三角这个地方,有多么的残酷与恐怖,这里是政府管不到的无主之地,也是全世界三大毒品源头之一,说起毒品这个东西,可以说害惨了中国人,自清末英国人带来鸦片,致使我国许多公民沉陷于此,后来多亏政府的大力打击,这才把中华民族挽救回来。不过金三角不同,它从上个世纪起到现在,一直处于毒品泛滥的情况,为何当地的政府,没有出动武装部队去铲除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有这几种原因,首先是其地理位置,金三角之所以被人们如此称呼,是因为它处于缅甸、老挝、泰国三个国家的交界处,因为当地交通不便,所到之处皆是山路,因此慢慢成为三不管地带,这里也是毒枭们的天堂,如果三个国家部队奉命围剿,其实也很快完全根除,因为当地地形复杂,即使你过来围剿,他们也可以躲进深山中。

其次当地的毒枭们,拥有自己的武装,与古代社会一样,做犯罪活动要想不被围剿,那么手中得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些毒枭将贩卖毒品所得的钱,大部分用来购买武器武装自己,甚至连直升飞机都有,他们虽不在正面上对三国政府对抗,但金三角这里,也不受哪一国政府统治,此地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毒枭们之所以武装自己,一是为了贩卖毒品时便利,二来也是防止三国政府攻打。

并且这些人武器装备,甚至比三国政府还好,金三角的军阀们,也敢正面跟泰国、老挝、缅甸叫板,有这么一个麻烦存在,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去碰的,所以对于金三角这个地方,三国政府是属于放任自流,如果不是做的太过分,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去干涉。毒枭放弃不了罂粟,是因为从中可获得巨大利润,给他们带来难以想象的财富,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形成了纪律严明、行为高度统一的贩毒集团,从里到外都牢不可破,想要将其彻底摧毁,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最后三国政府在此之中也获得利益,谁又能想到,这三个国家在金三角毒枭们的身上,也可以获取巨额回报,故而不敢轻易去摧毁。毒枭们大赚时,也会给三个政府送去大量钱财,美名其曰保护费,这也成为政府重要的收入之一,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国度,根本就不敢去清除它。同时金三角已经与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若是政府出手干预,当地人肯定不干,要是在各自的国内激起矛盾,那么事情就严重起来了。

金三角不被铲除的原因,总的来说当地的情况太过于复杂,并且这些毒枭,你今年铲除一个,明年又会有好几个冒出来,就像秋天的韭菜一样,割了又会长起来,只有当人们全部意识到毒品的危害,再也不会吸食时,那么金三角不用政府去攻打,那么也会不攻自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