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学校里有的老师累死,有的老师闲死?

孤独的周小鱼


学校里有的老师累死,有的老师闲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但是也没有到闲死的地步。有的老师比较忙有的老师不太忙是存在的!

一、比较忙的老师一般是学校中层干部、班主任老师。中层干部担任学校的管理工作,而且一般都是兼职,跟普通老师一样全职带课。还要承担很多学校的额外档案整理等检查辅导任务。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直接管理工作。学生身上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要找班主任。这两类人是学校最忙的!

二、学校比较闲的老师一般是年龄比较大临近退休的老教师。我们这里还是比较人性化管理的,一般老师临近退休的时候学校在人员富裕的情况下都会给老教师少安排点工作。有时候是后勤岗有时候只带半个人的课。这类老师是比较清闲的。

一个学校工作那么多,总要有人承担。年轻教师也会多分担一些额外工作,我觉得还是正面看待这个问题,额外的工作对自己是一个锻炼,干的工作越多获得收获越多。年轻教师不去讲优质课公开课,就没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一个老师首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

很多工作看着简单,但是干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老师们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干点工作提高自己!


跟我学生物


其实公立学校就是,有的老师累死,有的老师闲死。

先说累死的。

其实就是我们这些一线的主科老师。

教数语外主科,大多兼班主任一职。平时是有目共睹的课多、作业多、事儿多。

尤其现在的学校,活动多不说,还会开各种会,要各种资料,我们每天走路几乎都是一路小跑。

前年我们那届初三时,校长一定要出成绩,所以从两个重点班里又拔出一个30人的精英班级,结果那一年我们重点班的数语外三科老师要教三个班级,一周二十多节课,还要当好自己班的班主任。

那一年我们真是每天都是咬牙坚持下去的!!!

再说说闲死的。

我们同一年级组的美术老师,初一还能上几节课,初二的美术课几乎被各种占用,初三真是全年无课,她每天上班来就是坐办公室喝茶水。

所以每当听说谁教主科带班主任还晚上、周末回家办辅导班,我们都真心佩服她的精力。平时在学校真心努力工作的人,真的是打死都不想再上一节课了。

这就是公立学校里的状况。


赵爱乔


学校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年轻教师,身兼数职的老师,一般担主课又肩班主任的老师,工作量很大。

一,教学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二,班主任工作,班级里的大小事情需要处理,班里的熊孩子需班主任教育,即使科任老师上课期间,他们违纪了,与学生发生冲突了,弄碎班级玻璃了,损害学校公物了,接待家长了,统计报表了,开班主任会议了,组织大小活动了,迎接大小检查打扫卫生布置班级了……只要从进入学校那一刻开始,大小事情在等待着,忙得如陀螺,难得片刻清净。朝霞初现就出门,星星露脸才归家。一天了真的很累,当时我最害怕的是,半夜三更有人敲门,电话响,学生夜不归宿,或者是半夜偷偷出去上网了。还得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顶着星星戴着月亮大街小巷去找这些学生。

三,政教处主任。

我在学校,担主课初一语文,一个班班主任,再负责政教处工作。全校师生接近千人,我把学生能自治的一切都放手由学生管理,只抓学生会,宿管会的工作,上课期间我也要上课,全校师生午休时间,我与学生会干部各处巡逻,发现学生午休时间走动,说话,就需我们去处理,制止。午休时间结束,全校广播报告午休情况。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校园卫生,班级卫生,学生个人卫生。各班事务评比,好人好事表扬,成绩好的表扬,优秀班级表扬,违纪学生批评张榜,千头万绪,事无巨细,永远处理不完,处理不清。现在写着都觉头大。但是我不后悔当时的忙碌与付出,反而觉得充实,有价值。为获得师生的尊敬而窃喜。

不能否认,确实有的老师很清闲。比如,学校的图书馆理员,人家长期挂职,不到学校,除非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人家才象征性的到校,坐在办公室,看书喝茶装样子。检查一过,人家一如既往地燕子点水式的来学校露露脸。

同在一个学校,有的老师累死,有的老师清闲自在。人与人之间能比吗?

这种现象每个单位都存在。当心里有想法的时候,与那些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人比,与那些为国家科学事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比,与守护边防安宁的战士比,越这样比,越觉得自己的付出不算什么,我们工作着,快乐着,收获着。每年秋来,农民收获的粮食山,这喜悦,清闲的坐着能有吗?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唱高调,不这样又能怎么着,如果边干边觉得不值,觉着委屈,心里烦闷,岂不是自找苦吃。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这样劝自己,啥啥的乐吧!


月夜秋凉857


在一个学校里确实会出现有的老师闲死,有的老师累死。这没啥奇怪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所教科目不同,尤其是语数英三门老师。像笔者所教的高二下学期,每个班英语正式课8节,加上每周社团课两节,每天早上早自习,晚上从7:15到9:30值班两次,周末四节课。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大课间、自习课和反思课等抓学生,几乎是忙得团团转。但是,笔者不是学校里面工作量最多的。起码三分之一以上同仁是这个工作量甚至更多。和小科目只有一个班的老师工作量比是多得多。

二、工作方式不同。即使是同一科目老师,都安排两个班,工作量也会有差异。一个天天抓学生,一个基本不抓。一个永远在全批全改,一个有选择地批。一个老教师吃透教材,一个新教师忙着钻研教材。一个上每堂课都坚持做课件,所有资料都亲自选编,一个能用现成的就用现成的。一个教师有时间就在学习反思写写教后感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一个却总是能推就推,从来不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


所以,在一个学校出现有的老师闲得闲死,忙得忙死,累得累死很正常啊!但我们学校这点还是比较公平的,制定了详尽的绩效考核标准。工作量和工作的勤奋程度会比较客观地体现在绩效里,差距还不小。去年普通教师最高和最低的绩效收入估计要相差近3万,还算基本体现了多劳多得原则。


Scarett


这是常态。

1累死的,普通教师任班主任,课务多,管理事务多,再加上各种话动,活一个接一个,干不好换训,干好了,领导大喜,表扬说,作这人值得信任,老黄牛一头,多发排点活给你,没问题吧?你干事,领导放心。于是,活儿愈多。表面笑呵呵,心里苦哈哈。而且这样的人,总是高风格,干活时领看见了,发奖状时,领导就直接忽略了。这种事情遇到过吗?

2,闲死的,能说会道,八面玲珑,上蹿下跳,脑子特别管用,领导被其忽悠得喜笑颜开。而且这样的人干点活,就把自己如何辛苦,如何努力,如何出力流汗要告知领导。领导对此深为信任,安排些监督的活给他干,专门用于监督那些累死的人干活。是为闲死的。

3,例外的更多,大家都懂得。


子木老师讲语文


的确如您所说,学校里有的老师累死,有的老师闲死。我是一名乡村教学点的老师,正属于那种累得要死的那一种。有人可能会说我夸张了,可是当您看完下面这一段辛酸的表述后,希望您能够为乡村老师点个赞。

说学校是教学点,那是因为没有六年级,早些时候,上级部门以各种理由拒绝让学校开设六年级。不开设六年级并非因为没有生源,也不是因为教学质量,而是因为没有老师和教室。学校一到五年级也有140多名学生,这个规模比起那些完小还要大。20年前,不知道出于何故,学校一直被列为被撤并的对象,一直延续至今。

5个班级,140多名学生,却仅仅只有6名公办老师,不得已另外聘请了2名代课老师。在总共8名老师当中,60岁以上两人,50岁以上1人,就连最年轻的老师也已经超过40岁了。让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工作量。5个班每周加起来是150节课,8位老师均分,每人19节课,这意味着每人每天要上四节课。(老教师少分一节)

除去正常的教学时间,老师不就是很闲吗?每天还剩两节课,看看还有多少事情要做?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手册、教师工作手册、活动课纪录……不仅仅如此,还有一堆额外的非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参加优课大赛、乡村教师大赛、教师信息化大赛、论文评比……这样一来,上班时间感觉完全不够用,晚上回家还要加班加点。

也许有人一直认为,老师是多么舒服呀,一年有那么多假期!事实上,每年下来,寒暑假真正算下来,也只有50天左右。而在这50天里,需要进行大家访、防溺水教育、精准扶贫……此外,还需要在上班前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就是我,一名最基层的小学老师的真实写照。你们觉得我的工作轻松吗?

【叶sir说教,带给您最真实的教育现场!欢迎关注!】


叶sir说教


看到的只是一种表象,只有累垮的“牛”,没有耕坏的地。每一代以教育为领地的老师,都无不辛苦的付出着。在我看来,现在的教师都是在努力的播种,辛勤的在三尺讲台辛勤的工作。

说到闲,你能说老师不敬业吗?

教师也是一种职业,至少能让人首先想起来的是尊重。虽然是老师,站在了教育的岗位。老师也是人,还是会有不能释怀的情绪、压力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教育里就算级别不一样,教科目不一样,都是有健全的考核机制。稍微一松懈,这都被你看到了。在育人、塑造人的领地,不要玷污教育的圣洁。

老师也需要去成长经历,静化到提升的过程,不然为什么还有一种说法叫资质呢。老师也是在学中进步的,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


谚子坞


高级职称的闲死,低级职称的累死。晽崊

职称绝对反应不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作量,但却能真实地反映出校长的腐败行为和拉关系、做好人的可耻行为,也能反映出许多人为了职称不择手段的问题,还能反映出老实人别想顺利晋升职称问题等等,不胜枚举!职称只能让校长得利,让教师之间产生矛盾,让学校多了份不和谐因素,职称带来的不利因素远远多于有利因素!

创建于2019.1.15


今天空气流通畅


因为岗位不一样吧,有做做班主任的,有的是副科老师,副科老师他的课程肯定是没有主课老师的课程多嘛。做主科的老师基本上没有说轻松都是很累的。


哎哟喂人生那么长


学校就像是一台大机器,不只是靠某部分人就能把它推动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与职责,不可能做到平均的,就好像社会上的一线工地现场,工人们多辛苦,做得汗流浃背的,而一些监工们看起来多轻松啊走来走去的。然而这都是正常的,因为整体上的需要,他们都是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