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齐鲁风才艺二少


看了前面这么多回答,基本没有一个答案说到关键点。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说一个现象,现在很多学习音乐的人,一提到西方音乐,西方乐器,他可以如数家珍似的告诉你,西方音乐家有哪些西方乐器有哪些,创作的时候木管怎么标配弦乐怎么编配钢琴怎么写,他都很了解,但是一提到民乐,他就不知道了,可能会了解一些中国常见的民族乐器,但也非常有限,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民乐“土”,认为这种音乐是老一辈人才会听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首先阐明一个观点,音乐无国界,不管是民乐还是西方音乐,好的音乐都值得去研究。不过,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更应该把我们国家的音乐学通透,因为民族音乐有其独特的魅力,丝毫不逊色于其他音乐。那么,从几点来对比分析一下民乐和西方音乐的区别吧。

1,调式。西方音乐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大小调式,比如,do,re,mi,fa,sol,la,si,do(12345671)就是大调的音阶,la,si,do,re,mi,fa,sol,la(67123456)是小调的音阶。我们的民族调式用的是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五声音阶用汉字“宫,商,角,徵,羽”来表示(角念“jue”第二声,徵念“zhi”第三声),对应的是do,re,mi,sol,la(12356)这几个音,七声音阶加了两个音,清角(fa)和变宫(si),七声音阶和大调式的音阶的音是一样的,但也有不同点,下面再讲。注意一点,清角(fa)和变宫(si)叫做偏音,在五声音阶里面是不可以出现的,在七声音阶里面也较少出现在和弦低音。宫商角徵羽叫做正音。

2,和声。有很多人说,和声这个概念来自西方音乐,民乐是没有和弦的概念的,其实,民乐当然也是有和声的。民乐的和声对比西方音乐的还是有些区别的。西方音乐的和弦讲究和弦功能(乐理知识不过关的朋友这里可能会看不懂,直接跳过就好),主功能,属功能,下属功能,强调属功能对主功能的支持,很多时候属功能也是需要解决的主功能的,而在民族调式里面基本没有这种概念,比如IV级和弦,这个和弦在大调里面是下属和弦,一个很重要的和弦,但是在民族调式里面,四级是偏音,很少以和弦低音的形式出现,因此使用四级和弦也就需要转位,也就是说,需要把下属音放在其他声部,或者使用二级和弦来代替,这是其一。还有就是终止式的不同,大调里面有一个很常见的进行,I-IV-V-I的完全进行,这个常常用在结尾的地方,正三和弦使用的频率也比副三和弦高得多,但是在民族调式结尾的地方,常常使用I-III-VI-I的进行,这里面三级和弦和六级和弦都是副三和弦,民族调式里面,副三和弦是经常被使用的。但是,注意一点,不管是大调式还是七声调式,五级和弦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和弦,这是它们的共同点。除此之外,还有些附加音和弦的使用以及音程关系的注意事项,由于这方面内容太多,篇幅有限,也就不细述了。以后有时间再专门写篇文章详细介绍。

3,配器。西方音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乐器编配体系,木管组怎么编配铜管组怎么编配弦乐怎么写,一提二提中提大提怎么安排等等这些,都有它的规则,但是民族乐器很明显是和西方乐器的编配是不一样的。有人拿我们的民族乐器去对应西方的乐器,比如笛子(或者萧)对应长笛,锣、鼓、钹对应西方的打击乐器(比如爵士鼓),二胡对应小提琴,中胡对应中提琴,大胡对应大提琴,唢呐对应小号,硬生生的人为创造出了一些低音乐器来和西方乐器相对应,我听过用这种模仿西方乐器编配用民族乐器来演奏的民族交响乐,效果是非常差的,各种乐器之间融合性非常不好,既没有西方音乐的味道又损失了自己的特色,我个人是非常不赞同这种“民族音乐”的。那么,民族音乐该如何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九月朔风


简单说两点个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是民乐从来没有真正发展出成熟的复调对位,听起来就是单旋律线条的音乐。重旋律、轻和声、没有复调概念。这点很多人都会放到第一的位置去说。这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就不多说了。

另外从乐器和实际音响效果的角度说,民乐缺乏旋律性的低声部乐器,没有和西方大提琴、低音提琴相对应的民族乐器,造成合奏时整个音响平衡性是偏中高频的,没有深沉的低音声部和旋律“垫底”,听起来实际是不平衡的(对于听惯了西方音乐的耳朵来说),显得偏吵。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弦乐器,比如民乐里只有音域很高的唢呐,西方除了小号外还有大号、长号等低音域的铜管乐器。民乐里的短笛音域也高于西方的长笛。我们的民族乐器似乎只喜欢往高音域走,不喜欢低音域。西方乐器则非常注重低音域,有各种低音乐器,包括低音萨克斯、低音黑管、低音巴松管,等等。弦乐、木管、铜管,都存在低音音域的乐器。

我是个音响发烧友,音响发烧非常讲究高中低三段的平衡,平衡性好是声音好、耐听的第一位要素。民乐独奏没问题,乐队齐奏就是天生不耐听、吵闹的,关键就是缺一个类似大提琴的低音乐器去平衡响亮的中高频乐器,木管和铜管也都缺乏低音域乐器,一味走高。当然国内曾人为开发出类似大提琴的大型二胡乐器,在民乐队里充当大提琴组的角色,这其实也是意识到了民乐的这个问题。这种低音二胡是新开发的,是传统民乐里没有的。

西方音乐里大提琴是位置很重要的,独奏曲目都很广,经常用于室内乐重奏和协奏曲,还有众多著名的大提琴独奏家,事实上从巴洛克时期开始西方音乐就注重低声部,就有了所谓通奏低音(数字低音),用低声部乐器去提供乐队的低音和声,西方人很早就意识到乐队和室内乐重奏的音响里必须有低声部去平衡,营造出丰富完整平衡的整体效果,在爵士乐里,低音提琴是重奏组里不可或缺的一件提供低音和声烘托的重要乐器;而国内传统上一直忽略低声部——难道中国人的耳朵构造不同,对低音不敏感?我觉得显然不是,还是个观念问题——后来虽然有了新发明的低音二胡,毕竟还是很轻视的,没有什么独奏曲目,又有哪个演奏家是以它知名的呢?对低音旋律乐器的重视程度,对低声部重要性的认识,和西方音乐差太多了。


耳机俱乐部小白


中国的民乐(特指五声音阶的)太和谐了!和谐得让人发腻,就好像天天让你吃白糖粘蜂蜜,甜得腻死你!

而西方音乐倒是像中国的饮食文化一样,酸甜苦辣咸五味运用得炉火纯青,懂得包容不和谐,运用不和谐,从不和谐推进出更高层次的和谐。


游民老九


中国音乐没有节奏,没有时值,没有和弦,没有对位,没有复调,没有曲式,没有协奏,就一个干巴巴的主旋律。而且因为没有精确的记谱法,后人是无法确切知道古人当年写的是什么。


老馒头簸箕


中国音乐没人听,西方音乐很多人都喜欢听


一半34288


如果你指的是民乐与西洋乐,我觉得前者无和弦,后者着重和弦。


rsmtp


外行看门道,旁观者清。乐器,中国的与外国的不一样。


有话少说


中国音乐基本上用五声调式,还有就是清雅燕乐这些,外国音乐就是平常听的交响音乐,协奏曲这些。


吹小号的鹏鹏


主要是唱法不一样 内容 人类都差不多


西藏光哥


中国音乐注重韵。西方音乐注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