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运动中准度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练习?


问题提的太笼统,准度这事先要明确你常玩的是什么项目,问准度怎么形成的目的不就是要落袋吗?美式想要落袋,稳定性高点的大多都是点力、滑垒进球,因为袋口相对较大,发力和塞用的都是腕力;中式和斯诺克就不一样了,袋口较小,不同角度的球瞄准的时候都要先判断内沿和外沿,比如半贴库球型,发力靠小臂以提高精准度和稳定性。这两类发力本质区别在于,手腕关节就像一个万向轮,你看菲律宾选手那腕怎么翻的都有,你能说他打的不好吗?小臂发力精准的原因是肘关节就一个方向,当你的站姿真正标准的时候,小臂就能提供一个又平又直的出杆轨迹。

我见过太多以讹传讹的“伪理论”了,甚至连我自己也曾是误导他人的传播者,但是多走点弯路不是坏事,你会深刻的体会每一次成功改变的喜悦,不再动摇,是真正的理解透彻,并且在以后的瓶颈期中有强大的心理支撑渡过难熬的阶段。

我就讲讲中八吧,大多数爱好者从打野球开始慢慢喜欢上的,有悟性的呢看看比赛,照猫画虎,做比成样,大部分知识是靠“猜”的,说起瞄准,什么重合法啊、什么虚拟球啊,全懂,就是打不进,那就继续猜吧,半贴库用推比较好进,喷(发力)不好进,有的把这个观点反过来说,再后来呢就开始纠结手腕啊,小臂啊,延伸啊之类的,再纠结腰,再纠结到脚尖的指向问题;达到走火入魔的状态后开始研究是不是球杆的问题啊,是不是皮头的问题啊,这样的乐子屡见不鲜吧?不用笑,这些弯路我都经历过。如果你让我用详细的文字去描述怎么样才是正确的,我做不到,也没人能做到用嘴说就教出一个世界冠军来,这样的话好教练早饿死了。每一个爱好者身材比例不一样,柔韧性不一样,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肯定不一样,我说如下细节,自己去试试,定有收获。

一、你正常打球,瞄准的时候让朋友用手机拍张照,看你的背是平的还是拱起的。这点参照斯蒂芬李的背部。这个背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你重心和运杆的问题,看着都是弯腰,可这里有玄妙。有些柔韧性不好的朋友,刚开始会很累,但我想你可以克服的。

二、让朋友录一段你运杆的视频,就看侧面就行,回杆的时候看看是否是平的,不用说,99%都做不到,你那发力都拉满了,打出去全是“怼”,怎么可能运平呢?想打个强力的低杆恨不得半个身子都冲出去吧?但是你做不到不代表我说的是错的,因为我能做到。跟什么手腕、脚、腰、胸口贴不贴杆没关系,不要纠结,不要瞎猜,就一个标准:远台发个力,打低杆,身体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动,头也没有抬,母球拉回来的时候不带左塞、不带右塞,看能不能做到。

先去实践我说的这两点,做到了再结合你的瞄准方法试试,瞄准这事其实没什么好讨论的,方法本身没错,错的是你不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

瞄准谁不会啊,视力没问题都准,问题是你眼到手不到啊,你看的准,确打不准还找不到问题所在吗?至于练习这事,先把解决的方法掌握了,你自然就爱练球了,因为很“爽”啊!


CueMan


一般说明

一个球体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这个球体会朝受力点通过球体中心点所形成的路径运动,这是台球最基本的原理。

如图所示:

如果想要把绿色球打进右上方的袋口,只要使母球有足够的速度,并且某一特定的部分接触到进球点,这样就可以将球打进袋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将架桥点摆放在母球和母球接触目标球正确位置(一般称为“假想球”)所形成的路径的正后方,这样当我们用球杆击打母球之后,母球就会朝向这个路径运动,然后撞击目标球,由于母球和目标球的接触点正好处在目标球中心点与袋口连线所形成的路径上,因此,目标球受到母球的击打之后,向袋口运动,最后掉进袋口。

这个道理是台球运动当中最基本的原理,也似乎没有任何可以产生疑虑的地方!但是,却有两个影响台球技术深远的因素:

1、我们怎么知道母球应该朝向什么方向运动才可以在它的移动当中正好接触到进球点?

2、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架桥点正好摆放在母球路径的正后方?

评估和准备这两个细节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瞄准”。

由于我们在进行瞄准的时候没有任何凭借,因此我们只能够依靠自己所认定的“感觉”来进行瞄准。

刚开始练习台球的时候,这种感觉实际上是源自于我们在生活经验当中的一种“判断能力”,得益于我们的这种能力,我们才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母球应该接触到目标球什么位置(进球点),才能够打进目标球。

然后根据这个能够使目标球落袋的感觉来判断母球的路径,再根据这个母球的路径判断我们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应该将架桥点设定在什么距离、位置。

当我们开始准备打击的时候,动作是依据这些判定的基础进行准备的,就算没有经过正确的锻炼,这些细节还是能够由我们的感觉来判断。由于感觉是由本能反应来提供,因此我们几乎可以不经过思考就能够大概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位置,按什么顺序摆放自己的姿势。

但是不论何种程度的打击者,在趴下去开始进行瞄准的时候都不可能以百分之百的精确度使自己的球杆与母球路径重叠,因此我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准备细节作修正。

1、照道理,我们应该是调整自己的架桥点与身体的方向,使自己的动作完全依据这个思路进行准备的。

2、但是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作为调整的依据:球杆接触母球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接触的过程中球杆的方向发生变化,那么母球的路径就跟着会产生变化。所以,很多台球爱好者都会根据这样的感觉来调整球杆接触母球的位置使母球的路径产生变化,直到我们感觉到可以将目标球打进袋口为止。

实际上,所有初学台球运动的人在进行瞄准的时候都是以这两种感觉在进行瞄准,浑然不知自己应该调整架桥点才会形成“中杆”。

因此,所谓的瞄准就是拿着中杆的幻想不断地寻找以某种平衡方式使自己能够打进子球。

事实上,就连这种平衡的感觉也是需要锻炼的。

在这里,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些细节的影响,只讨论一件事情:

我们为什么能够打准?

母球在受力时路径的变化

如图左图所示:

球杆和母球是存在一个接触时间的,在球杆和母球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球杆和母球的相对位置使母球获得的能量形式产生变化。例如:

当球杆击打到母球的右侧时,其实我们的架桥点是偏移在中杆架桥点的左侧的。不同的发力方式母球会产生不同的行进路线。如此一来,当母球接触到子球的时候,接触点就会产生变化。

1、如图A所示,我们称之为“穿透”,这时候母球的路径是属于比较中性的,

2、如图B所示:我们称之为“拨杆”,由于球杆的牵引,母球的路径会被带往右边,比较接近中杆路径的方向。

3、如图C所示:一般称为“斯登”的杆法。

因此同一个进球点、同一个打击母球的起始点,母球所产生的路径却是存在变化的。因此,当母球接触到子球的时候,接触点也会产生变化。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右塞打击的示意图。

1、A代表使用穿透进行打击。

2、B代表使用拨杆进行打击。

3、C代表使用斯登进行打击。

这三种打击方式都会使母球的路径产生变化,因此母球接触子球的位置是不同的。母球因为接触子球的位置不同,所以子球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运动。如果这个偏差比较大,那么子球就不会被打进袋口,就会产生失误。

那么,这个原理和我们能够打准有什么关系呢?

当球杆接触到母球的瞬间,是我们的发力部位在决定我们动作的完成方式,而决定发力完成方式的是我们的意念,是我们想完成的结果被我们的动作所执行了。

既然在发力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发力方式使母球的路径发生改变,当我们的架桥点有偏差的时候,当然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使自己能够精确地将目标球打进袋口。

意识行为的自我修正能力,产生准度

那么,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知道,当我们遇上危险的时候,身体能够在瞬间做出反应,躲避危险,我们的这种能力称之为“反射动作”。

事实上,生命的这种能力是存在于任何时间当中的,不一定只有在身体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才存在。比方我们拿筷子要夹一块肉,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角度不对,夹不起来的时候,身体也会自动调整这个角度来帮助我们最大程度地完成我们想要做的动作。

在台球运动上面,身体的这种特性更为重要。

如果我们想要把子球打进,但是在准备的过程当中我们并没有能够完成所有需要的细节(假设已经非常接近),这时候我们仍然可能打得非常准。这是因为在我们动作的瞬间,“把球打进”的企图心强烈。因此身体会驱动类似的本能反应帮助我们将目标球打进袋口。身体在球杆接触母球的瞬间做出反应,改变球杆的速度和方向,使母球可以击打到子球的进球点,从而把球打进。

身体的这种能力进一步掩饰了我们在准备过程当中错误的逻辑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身体的这种能力也是阻止日后技术进步的因素。

如图所示:

原本我们是预计击打一个中杆的,但是我们的架桥点摆放到了偏向左侧的位置,然而我们还是可以准确地将目标球打进袋口。

如图所示:

我们如果还要将目标球打进袋口,根据前面叙述的内容我们知道,如果利用球杆以右塞方式推挤母球,母球就会偏移到左侧,所以如果我们使用斯登的打法可以将子球打进。由于我们自己本身并没有发现架桥点存在偏差,因此当我们打击完成之后会发现母球的力量比我们预想的要大了很多,而且还带有一点点右塞。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这种架桥点的约束之下,如果还想要准确地将子球打进袋口,就必须牺牲掉自己原本预想的母球的旋转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台球爱好者在拥有一定的准度之后开始对母球的走位进行控制会变得非常困难的原因。因为控制母球的走位就是控制球杆接触母球的进程,而控制这个进程就会约束母球的路径。既然约束了母球的路径,那么除非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准备是非常完善正确的,不然打击的结果就只能够在准度与控制之间选择。

那么,究竟是什么能够让我们完成这样子的修正行为呢?

在这里,我们先要理解一件事情:

所谓的技术,就是指我们训练自己,使自己拥有完成自己特定目的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形成是生命赋予我们面对环境的能力的一种表现。比方说,如果我们常常需要举起很重的东西,那么身体就会加强我们的肌肉组织,使我们能够轻松地举起重物。

当然,如果我们一心一意想要将子球打进袋口,那么身体也会因为这种需求而产生一种方式,使我们能够完成我们的意念。

为什么有了准度之后开始练习走位会降低准度?

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我们所拥有的准度,其实是架构在一定的习惯当中的,但是这种习惯并不一定包含控制母球走位所需要的技巧。

当准度越好的时候,就意味着这种习惯越是根深蒂固。

当我们想要在这种准度的基础上对母球的走位进行控制时,两者间实际上是不存在互补关系的。

也就是说,准度与母球的走位控制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初学者是不具备的。

因此一个台球爱好者能够成为高手,他的准度必须是在不同打击条件中建立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练习一些固定的走位需求,也就是我们在后面章节中所说的“球形练习”。

单纯地练习准度,并不会帮助我们的台球技巧进步。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一个打击者辛辛苦苦将准度建立起来之后,一旦开始控制母球的走位,准度的稳定性会下降的原因了。

台球技术的进步,像这样看不见的险阻真的非常非常多!


傅式台球工作室


任何项目要想却成功,就是勤学加苦练。

台球的准度是一个很枯燥的联系过程。

首先,要好一个老师,双脚如何站位,腰部是什么定位,大臂小臂手腕是否 呈90度直角,球杆是否呈手,与没有经过枯燥乏味的联系,为了学好姿势,是会剥夺进球的快感。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做成一个圆圈或一个钩,把球杆后部套在圈里,然后推动球杆,调整平衡为止,这时套在球杆上的手指位置就是这支球杆的重心(天平原理)。再从这个重心位置向杆尾部移动20到 30厘米的部位,这段距离范围便是一般握杆的合适位置。遇到特殊打法,还可以前后再移动握杆位置。

台球的姿势是一个严格进入严苛的动作,容不得半点偏差,所以,各位爱好者,勤学苦练吧,加油。


依橹听江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朋友抱怨为什么自己台球打不准、打不进,其实说白了,就是缺练。

不论普及度有多高,说到底,台球仍旧是一项体育运动,既然是体育运动就有它自身的规律。所以,即便你天赋异禀,仍旧需要不断地刻苦练习。事实上,不仅是准度,包括加塞球的运用,以及各种各样的走位技巧,都是需要长时间大量练习的,在练习过程中,你会渐渐体验到一种感觉,发力多少、加塞多大,母球能走到什么位置,道理很多人都说过,但其中还是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必须自己去体会的。

单纯说准度,其实比加塞、走位等等更容易掌握,毕竟前者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受到球台的影响。关于准度的训练,网络上的办法有很多,专业的非专业的都有,随便搜搜就能找到不少。今天,咱就不说那些了,只说说个人的感受。

首先,出杆稳是第一前提。没事的时候,就算不在球房,也可以多手肘的随杆动作,体会那种呈直线往前送杆的感觉,有杆的话,也没必要用什么啤酒瓶,随便找一个点,尽量保证每次出杆都能打中这个点即可。先从缓慢的匀速出杆连起,到一定程度后在体会大力爆杆的感觉。

其次,就是学会看线。最开始,不用加塞,只考虑中杆球,保证手肘、前臂、下巴和球杆在一条直线,眼睛不要盯着杆头,而是去看母球的击球点,慢慢体会。之后将目光前移,去看目标球的击球点。

当然,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勤练,如果能保证每周打一到两次球,每次两个小时左右,不用太长,但打球期间尽量别聊天、别看手机,把全部精力用在思考之上,用不了多长时间,你的球技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雨妖,一线资深文娱记者,带你了解更多体育、娱乐圈不为人知的故事。


雨妖


首先,请理解台球是一项绅士运动,而非物理运动!

与许多球类运动不同的是,它不需要与人对抗接触,也不需要与球直接接触。所以台球最根本的技术要领就是“自然放松”,瞄准进球就自然水到渠成。

站立 : 同其他运动,发力都是重心稳定后,从脚底到腰腹到最后发力点。所以右手握杆自然以右脚为重心直立,左脚微弓张开配合重心稳定在右侧。距离掌握在上身弯下后,身体自然垂直,不前倾不后撅。

握杆 : 后手握杆是为了稳定的发力出杆。大臂与小臂垂直,小臂再与球杆垂直,从物理角度讲是理想中达到不费多余力,不易左右摇晃的方式。握杆位置根据身高臂长自然找到满足垂直于球杆,右侧腰部附近。

手架 : 是支点,也是发力助跑点。所以“支点”就要稳定不动,五指张开与手掌同时着于桌面便于放稳。食指和拇指紧拢呈现出V形支点,紧拢便于出杆不左右摇晃。“助跑点”就是说手架距离母球越远,杆头拉的越远,发力力度可调整空间更大。保证上身弯曲后不前倾不后撅,根据自身感觉选择距离。

瞄准 : 双眼瞄准,球杆就应自然在下巴中间,保证双眼直视即是球杆延伸方向。至于瞄准点不建议所谓假想球或者厚薄理论之说。应该先保证直线球打进没问题后,其他各种角度找到打进一次的站位后,反复趴下瞄准打进,所谓的球感就是建立于多次进球,自然而然的习惯了进球角度。


体育工程师


第一、从思想上掘弃输赢的观念, 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打球时,都以进攻为主,不要考虑其他,要知道,所有的技巧和掌控局面,都需要准度来支持。

有的人说了:只进攻,不考虑整体和做球等等,那怎么整体提高呢?要知道,只有掌握了准度,才能发挥其他的技术效应。在一盘的攻防转换中,对手在进攻的压力下,自然会适时的做你的球,你也就在对手做你的时候,练习了解球和反做。进攻是练习准度的必要手段,不管输赢,有球就打。

第二、积累记忆和稳固感觉, 既然是练准度,不是进一个就准了,而是怎样达到稳固。瞄准在中游 台球 里,分为圈瞄和线瞄,无论那种方法的瞄准,你都必须要在每次的瞄准中在大脑里产生记忆,瞄的哪个点,进没进都要记住,没进的时候,估算一下自己瞄的偏差是多少,只有记住了,才会对准不准有个比对和效验。只打不记,永远也练不好准度。当你在不断的练习中对各个角度和位置的球有了一个自己的记忆积累后,就产生了感觉,这个感觉能使你在大脑里迅速的判断你瞄准的准确度,有了这种感觉你会对不准的球有排斥的感觉。从而会在瞄准中和出杆前加以校对。


第三、切忌尝试外挂和使用外挂, 初学者一旦使用外挂,那就根本无法对瞄准有记忆,不可能有自己的判断和感觉,完全的依赖于外挂了,一旦视屏和远程,那就无法与别人抗衡,而且打的还很难看。

第四、充分利用时间, 中游 台球 设定的每次击打的时间是30秒,应该充分利用,不要匆忙出杆,忌讳凭意识出杆,一般来说,30秒里,15秒时间的瞄准就够了,培养10秒至15秒的范围内出杆,这个时间足够完成瞄准与校对的过程,当然了,15秒内出杆不是干别的事,纯粹是瞄准与校对的过程。

这是纯粹的练准度,在练习的过程中,其他相应的技术并非是停止不前,因为对手和形势,促使你也相应的采取其他的技术运用,不会拉下其他的技术练习,但是首先还是以练准度为主,见球就打,不计输赢。有了准度,你的视野也相应的开阔了,其他的技术也有了保证。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灵性,对某些特定的位置的球的瞄准有特殊的感觉,一般很准,所以这个灵感很重要,它就象是个坐标和参照物,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相应位置的球进行比对,可获得比较好的准度。


准度是 台球 运动的最基本的技术,在练习和提高的过程中计较输赢,势必盲目和混杂技术与技巧,那就是贪多嚼不烂,整体的技术低劣。


不忘初心153159731


出杆稳不稳是所有台球技术的基础,如果你肯下功夫,教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台球厅一般都有玻璃质的可乐瓶,放在台球桌中央,用小头杆,不要着急,一杆一杆来,不停的进出,在这期间你就能自然而然的调整你的击球姿势,每天练习1000次,一个月下来,不论高杆,低杆,加塞,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时师傅交给我这样练的,期间确实很累,但是出杆是台球的基础,练好了之后不管练什么球,都事半功倍!


骑蜗牛逛世界


前面傅式台球室回答的相当专业,我在这里稍微补充一些作为新手,实地总结出的技巧。

台球背后其实是一些物理与几何方面的原理,所以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一些基础的场景。

比如,当目标球与袋口连线的方向,与球桌边的角度呈现30度,击球瞄准时,让母球刚好遮住目标球的一半,这样击球点会自然地将目标球送进袋口。

以此类推,15度时遮住3/4,45度时遮住1/4,60度时遮住1/8。

这些角度练习熟练了之后,其他的任意角度都可以细微调整,慢慢准度就高了。

详细的分析在我的头条号“杰克说”里面,第一篇文章就是(已被头条推荐),图画的有点丑,求轻拍,😄,欢迎关注与交流哦,有疑问也可以私信我。

【【杰克说】台球老是感觉瞄准却打不进,只因没掌握这条基本原理】http://m.toutiao.org/item/6417331884077875713/?iid=15868713583&app=news_article&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杰克说


我一个小菜鸟来说几点建议吧。

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台球也一样,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思考、实践。

大体框架有如下四条:

一,多看教学视频,适当的再看点文字和图片。

二,多看比赛视频,斯诺克、中八都可。

三,在球房多看别人怎么玩的。

四,最后才是自己思考,练球。

打台球主要就是进球,走位,防守。

我先谈一谈进球的关键,也就是如何把球打进,走位涉及到杆法的问题,暂且不谈。

具体实施过程有以下三条:

1.站姿。可以这么说,你站好了,基本上就瞄准了进球路线了。对于如何站,你适当看些教学视频,然后多看看斯诺克比赛,你会发现点东西的。

2.握杆。我想抛出几个问题让你去思考。

①手指如何握杆?

②五个手指头都需要握紧么?

③手腕发力、小臂发力还是大臂发力?或者说其他的发力方式?

④在你俯下身子握杆的时候,大臂处于紧绷状态还是放松状态?紧绷状态会使身子僵硬,效果肯定不好。

⑤击打母球的时候是否保持三个90°?这里可以类比下篮球投篮的三个90°。手腕、小臂是否内拐还是外拐?

3.瞄准。用双眼瞄准。即杆要在下巴正中间。击打的时候,眼睛盯着母球正中间击打,不要打偏。

不知题主是否会打篮球。其实有些东西和投篮是想通的。投篮讲求动作的连贯性,投篮出手的一瞬间你就知道这球能不能进。同样,台球亦是如此,在你出手后也能知道这球是否能进。

希望这些内容能给题主带来一定的思考。


唯美3456


本人业余爱好者几乎每天都会打上几局斯诺克,打桌球考验的是基本功,打过球或会打的都知道要打目标球的哪个点是进球点、但打出去后结果往往差强人意、所以基本功不扎实,没有一套专业体系的练习在打球技术上是很难有什么大的突破的;走位、杆法是一方面、准度是最考验基本功的,特别是中长台直线球10个不能进9到10个的都是基本功不扎实,通常所说的出杆不稳,不稳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比如站姿、运杆、、眼睛看到的喵点、发力等等。练好基本功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