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攻戰計16—欲擒故縱

[原文]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譯文]

逼得敵軍太緊,對方就會回師反撲。如果讓敵軍逃跑,就可以削減其氣勢。追擊敵人,只需緊隨其後而不要過於逼迫他,以消耗其體力,瓦解其鬥志,待其潰散時再捕捉他,就可以避免流血。這是《周易》需卦的卦辭“需,有孚,光享貞吉”

[戰例]

石勒欲擒故縱除王浚

兩晉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圖謀反篡位。晉朝名將石勒聞訊後,打算消滅王浚的部隊。王浚勢力強大,石勒恐一時難以取勝。他決定採用“欲擒故縱”之計,麻痺王浚,他們門客王子春帶了大量珍寶,獻給王浚。並寫信向王浚表示擁戴他為天子。信中說,現在社稷衰敗,中原無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資格稱帝。王子春又在一旁加油添醋,說得王浚喜滋滋的,信以為真。正在這時,王浚有個部下名叫遊統的,伺機謀叛王浚。遊統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卻殺了遊統,將遊統的首級送給了王浚。這一著,使王浚對石勒絕對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聽到幽州遭受水災,老百姓沒有糧食,王浚不顧百姓生死,苛捐雜稅,有增無減,民怨沸騰,軍心浮動。石勒親自率領部隊攻打幽州,這年4月,石勒部隊到達幽州城,王浚矇在鼓裡,以為石勒來擁戴他稱帝,根本沒有準備應戰。等到他突然被石勒的部將捉拿時,才如夢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縱”之計,身首異處,美夢成了泡影。

這裡是捭闔思維,謝謝你的閱讀!

若讀有感觸,歡迎關注推薦給朋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