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的粗缩病是怎样形成发生的?防治的关键是什么?

旭日东升付先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可造成20%—30%的减产,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

玉米粗缩病是怎么形成的?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俗称“小矮子”玉米,也是玉米癌症,,是由一种带病毒的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

玉米粗缩病有哪些症状呢?

1.根少而短,不及正常的一半,能轻易从土中拔出。

2.玉米生长受到限制,只能长到几十厘米,严重矮化。

3.叶片上的脉纹变得断断续续,杂乱无章。

4.光长叶子不拔节,叶片密集,又短又尖。

玉米粗缩病防治关键在哪呢?

一般在靠近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地方发病严重,靠近菜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地方也容易发病,防治关键有以下几点:

1.如果情况严重,可以不种春玉米,改种其他农作物,切断病源传播途径。

2.选用抗病品种,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3.把玉米播种期重新调整,避开灰飞虱的传病毒时间。

4.清楚田间地头、沟边等处杂草,防止灰飞虱寄生,降低毒源。

5.加强管理,促苗早发,出现病苗,及时拔除。

出现这种病,用什么药治呢?

1.在播种期用含有内吸性杀虫剂的种衣剂或玉米伴种剂,对种子进行处理。

2.小麦灌浆期,用吡虫啉10克/亩或扑虱灵50克,对麦田、路边、沟内的杂草喷洒。

3.小麦成熟期,用扑虱灵50克或吡虫啉20克与病毒A混合兑水喷雾,隔3—5天一次,连喷4次。

4.患病初期可用4.5%的高效氯氰菊脂20毫升加入玉米专用混合喷施,放止一定要早。

有不对地方敬请指正。


凡人农夫


我们当地的玉米此时已经齐苗了,再长个十来天就可以进行第一次施肥,松土培土和除草工作了。

在我多年种玉米的过程中,玉米粗缩病是有见到过。一块地中,零星出现见的多,整块地出现的见得少。春季种的玉米出现概率低,接茬小麦种的玉米出现概率高。感染粗缩病的玉米整珠矮小粗壮,节间不明显,叶子碧绿肥壮,开花后,花顶细小,感染病毒轻的可以结穗,但穗里籽粒不饱满,严重的无法结穗。与正常玉米植株相比,患了粗缩病的玉米植珠形似“侏儒”,没有正常玉米一半高。

玉米粗缩病主要是由携带粗缩病菌的灰飞虱刺吸玉米嫩茎和叶子传染的。而粗缩病菌能藏匿在农作物和杂草残留物上过冬,春季气温回升,环境适宜,灰飞虱虫卵便孵化成幼虫,病菌此时可乘机侵入幼虫体内,从而危害地里的玉米苗。如果初期不及时消除灰飞虱,等到玉米苗出现粗缩病症状时,再进行防治,则为时已晚,回天无术。玉米粗缩病一旦发病,根本无法可治。

由此可见,防治玉米粗缩病关键在于消灭灰飞虱及其虫卵。在防治方法上主要是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办法。

春耕玉米应该先深翻土壤暴晒,再一亩地用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80斤,均匀撒于地表。然后再浇水,杀死藏于地里附着在残留植株上的灰飞虱虫卵。夏耕玉米由于抢时间可以先用9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麦茬,过半天后再播种玉米。这样可以有效从源头减少灰飞虱的数量,从而能减少病菌传播渠道。

对于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要及时除去病株,并用人工除草加化学除草相结合的办法减少灰飞虱的生存环境。此外,播种时用化学药剂对玉米种子拌种和包衣处理,也可以减少玉米染病的机率。

总之,春季玉米粗缩病主要是由携带病菌的灰飞虱刺吸玉米茎叶,使玉米感染病毒引起。玉米粗缩病防治的关键在于消灭灰飞虱,只有减少灰飞虱的数量,才能减少玉米染病渠道。


郧阳老五


玉米粗缩病,是病毒性病害,靠昆虫传播,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粗壮,雌雄花蕊都发育不良,无法正常授粉,发病后,叶片暗青,没有光泽,后期枯萎死亡。

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可能是高温高湿天气,病毒容易爆发,加上灰飞虱等昆虫携带病毒传播,发病率,危害率极高,而且灰飞虱携带病毒是终身的,防治起来很困难,也很难有效果,所以农民说,粗缩病是“玉米癌症”。

防治玉米粗缩病关键是既要灭菌,又要杀虫,两样都要同时进行,光灭菌是没有防治效果的。在用50%甲基恶霉灵、50%兑水1000倍液喷雾灭菌后,用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等杀虫剂对灰飞虱等昆虫防治一下,粗缩病早发现早防治,要防患于未然。对玉米地周围杂草也要喷雾防治。

玉米粗缩病如果发现个别植株感染了,要立即连根拔除,无害化处理。管理上要清沟沥水,中耕除草,松软土壤,要通风透光,保持土壤适当湿度。发现有病株,除了拔除,还要用药防治,直至玉米恢复正常生长。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苗期至雌雄分化期都有可能发病,因此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要预防性防治。要在玉米防治后,叶面喷雾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脂调节一下玉米生长。要在玉米雌雄分化期追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5公斤,促进玉米免疫能力。

玉米出现粗缩病症状了,再来防治可能晚了,已经产生危害后果了,防治上要以防为主,肥料营养要跟上,玉米4匹真叶期开始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发现昆虫要及时喷雾防治。

总而言之,玉米粗缩病防治要病虫兼治,发现病株及时拔掉,要早防早治,要每隔7至10天防治一次,把病害消除在“萌芽”阶段。要注意病株恢复生长,喷雾植物生长调节剂,追施化肥,促进病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