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说: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了,但马化腾说:产业互联网是未来的趋势,你怎么看?

韦万杰


谢谢您的问题。李彦宏强调互联网思维过时,主要是强调人工智能的推动力,马化腾所说的产业互联网,需要人工智能注入新活力。

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和特点。简而言之,互联网思维是基于“互联网+”,结合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现有的消费、商业生态进行思考和重构。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强调几点。第一,所有的资源都会数字化、网络化,资源整合很重要,比如阿里巴巴平台。第二,结合消费痛点盘活数字资源,让生产方与消费方对接,比如滴滴打车。第三,一定是要使用新技术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比如O2O、线上支付、物联网、大数据等,比如使用大数据精准推荐商品。

产业互联网是未来发展重点。互联网融入生态,主要有政务、消费、产业(工业)互联网三种形态,马化腾在知乎上曾经提问,今后产业与消费互联网融合后会有哪些改变?第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过渡,马化腾的愿望要实现,必须发展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第二,消费互联网面向全球人群,是标准化、共性化,产业互联网针对的是各企业,是个性化、多样化,业务链条较长、生产设备较多、系统模型复杂、响应速度很快,要提供个性化的技术解决方案。第三,马化腾提出发展产业互联网,在新技术之下需要新思路。



人工智能思维是更高阶。李彦宏判断的是下一个风口,强调互联网思维过时,主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洞察未来,互联网思维需要进阶为人工智能思维,企业都会应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人类似,强调的是信息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与产业生产流程异曲同工。与上述马化腾的思路联系一起,就是人工智能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第一,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可以优化企业生产流程,提高管理效能和产品品质,在把控精度、预测分析上高于人工,李彦宏看重的是人工智能对产业的赋能。第二,现在产业互联网中还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是机器与人工的相辅相成,有人的模拟和引导,机器学习是为了拟合数据。第三,现在的产业数据还不够完整和准确,用人工智能搭建的模型、推导的结论也是有问题的。所以即使有了李彦宏的人工智能思维,也需要配套继续发展人工智能。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我有个离开酒就会死的朋友,哈哈,人称江东醉麒麟。你的这个问题恰巧我们请教过他,以下是他的作答:

所谓趋势,无非两种。

已取得成功的个人或组织,都会设计有利于巩固、发展自身利益的线路,尽管具有主观局限性,在特定空间内,这是一种趋势。

新思想是不以现有利益群体意志为走向的东西,摧毁并重构利益规则是其永恒的属性,这个过程便是另一个特定空间的趋势。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或者说是思考的一个角度,过时与否取决于所对应的互联网发展阶段。李彦宏认为过时,是因为不符合其主观制定的发展方向。产业互联网是马化腾主观认知的趋势,相对应的是其自身制定的利益线路。这里看似矛盾,实则相通。

李彦宏和马化腾的共同点是都处于现有利益群体,代表着第一种趋势。他们的盲区是来自于创新群体的新思想所驱动的发展变化,这个变化过程代表着第二种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经过原始阶段,当下处于野蛮粗暴的资本主导阶段,巨兽主张的趋势在短期内具有代表性。互联网下一个阶段是用户利益和资本利益平衡的阶段,届时,第二种趋势开始主导历史。


重返芳华里


互联网如空气一样,已融入生活,如老子所说的“道”一样,日用,而不自知,李彦宏所说思维过时,其实就是想问题时,就不要再以每天吃饭,睡觉这样的事情设为前提。马化腾所看到的趋势,是工业层面的,工业智能化,互联网是基础,没有互联网,智能化就无从谈起。



互联网的思维不仅过时,相反才刚刚开始,特别是产业方面,未来的发展,谁掌握了数据,谁就占领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