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患病回到德国,紧接着德国非洲军团就覆灭了,这是巧合还是?

毒刺剑客


根据隆美尔本人的回忆中,他之所以在轴心国突尼斯军团覆灭的两个月前回到德国,并不是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尽管他的疾病确实需要治疗(由于阿拉曼会战,之前的治疗并没有完成),隆美尔回到德国的真实目的是为了亲自劝说希特勒放弃突尼斯桥头堡,将所有的德意部队撤回南欧,守卫南欧的侧翼。只不过并没有成功,而且隆美尔反而被希特勒认为是“失败主义”者,希特勒拒绝再让隆美尔回到北非指挥作战,让他留在德国治疗,实际上是希特勒解除隆美尔的指挥权,隆美尔暂时被冷落了。



隆美尔作为北非战场的军事主官,显然对于北非战场真实的军事形势有着正确的认识,据守突尼斯的关键并不在于他的非洲集团军的地面作战,而在于德国和意大利的海、空军能否保证通往突尼斯航线的安全,没有充足的弹药和物资补给,用隆美尔本人的话说,就算是拿破仑在世也不可能守住突尼斯。非洲集团军认为要想构成一条坚固的防线对抗盟军大规模的攻势,集团军每个月得到的补给不得少于14万吨,而即便在最好情况下的1、2月份每个月的补给也不过5万吨,可以预计到一旦盟军发起进攻,在他们优势的海、空军压力下,补给会更少,甚至断绝。

基于上述的考虑,隆美尔已经清醒的认识到突尼斯已经不可能守住,继续坚守无疑于亲手葬送了这支身经百战的部队,所以隆美尔才下定决心亲自飞回德国当面和希特勒汇报,希望可以让希特勒放弃坚守突尼斯的决定。当时隆美尔暂时将指挥权交给了阿尼姆将军,隆美尔并没有想过不再回到非洲,他的初衷的尽可能的劝说元首回心转意,即便不成功他也要立刻返回非洲,应付盟军极有可能要发起的进攻。只不过无论是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都没有认清非洲集团军的危险处境,尤其是墨索里尼坚决不同意撤出突尼斯,他不想让隆美尔再回到非洲来了,想让希特勒命令隆美尔请病假。



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就是希特勒已经直到突尼斯的失败是迟早的事,他不希望隆美尔这个已经被德国人民视作“不败战神”的元帅去承担在突尼斯被盟军打败的责任,那将对德军和德国人民的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所以希特勒拒绝让隆美尔再回到非洲,强令其休病假。这个说法看似非常合理,其实完全站不住脚,因为元首大本营曾发出一个命令,要求各方对隆美尔被召回事件进行严格的保密,以使盟军误以为隆美尔仍旧在指挥非洲集团军,使其有所忌惮。所以绝大部分的人仍旧认为是隆美尔在指挥非洲集团军并最终失败了,包括盟军和德国民众在内,所以人都知道隆美尔在非洲失败了。如果希特勒是为了保全隆美尔的名声,肯定不会对召回这件事加以保密,而是大肆宣传。而且在明知失败的情况下仍旧据守突尼斯无异于直接放弃强大的非洲集团军,除非希特勒“疯了”,否则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让自己的部队去送死。


战略论


这仅仅是巧合,自从阿拉曼战役后,隆美尔领导的北非军团就一蹶不振,因为人员伤亡巨大又不能得到补充。希特勒知道了北非肯定已经顶不住了,而且那是正值苏德战争,没有太多兵力去支援北非。而且意大利是个猪队友。所以就叫隆美尔会国,果然没多久就被灭了。当时阿拉曼战役之前北非军团已经打到开罗,所以英国紧急掉蒙哥马利前往指挥。又因为美国参战的缘故,所以美国也支援了。反观北非军团1:没有补充,人员一直损伤,坦克也不够。逼得隆美尔只能用战术,不过后来损伤实在巨大,而且美国又参战。意大利又是个猪队友 。再因为当时苏德打的不可开交。根本不能给支援。所以失败。再说哪怕隆美尔能侥幸打赢阿拉曼战役,人员损伤一定巨大,美英联军肯定趁机反攻。只要隆美尔没得补充,英美联军还有一口气在就一定想办法打赢北非军团。


小黄培根


这个说法有问题。题主指的覆灭是指阿拉曼战役吧。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事转折点,真正的失败是在隆美尔调回欧洲后阿尼姆指挥的。隆美尔在此之前还给美军上了一课


Adolf860


非洲军团的覆灭,美国参战,以及登陆突尼斯发生之后,就不可逆转。如果没有塔兰托,也许会拖的时间更长,地中海航线不通畅,才是死穴


军迷开眼看


隆美尔是个天才的战术及战役军事家,但战略上不行,一个牵制性质的支援战打成了帝国的消耗战,得不偿失,个人感觉让他去苏德战场要好一些,但苏德战场德国能打的将星也是一堆。


渝州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