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界級的建築大師,卻把他的工作室選在瑞士的一個小村裡

​前面曾經寫過科隆的科倫巴博物館( )和克勞斯兄弟田野教堂( )。設計者都是世界著名的建築大師彼得.卒姆託。他的工作室(事務所)就在庫爾附近的一個小村哈爾登施泰因,我們在到庫爾之前,剛好順路去看看(當然,只能看看外面)。

彼得.卒姆託(Peter Zumthor),1943年生於瑞士巴塞爾的木匠之家,從小跟隨父親學徒,主要從事櫥櫃的設計和製作,這對他日後的設計和動手能力肯定有幫助。卒姆託的教育背景算不上高大上,他在瑞士巴塞爾學的藝術設計,然後去美國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交換學習建築設計和藝術。回到瑞士後,又在格勞賓登州從事了近十年的歷史古建築保護工作,這對他的建築設計生涯無疑有巨大的影響。

卒姆託為人非常低調,卻個性很強。他的作品很多在瑞士及歐洲的偏僻鄉村或山上(大多交通不便),他從不在國際知名大都市做地標性建築,所以非建築專業的人很少知道他,但他卻在2009年獲得普利茲克獎,相當於建築界的諾貝爾獎,那個獎每年只頒給一個建築師或一個工作組。瑞士一共有三人得過這個大獎,另兩位就是赫爾佐格和德梅隆(2001年),就是幫咱北京設計鳥巢的。( )所以卒姆託又是眾多建築專業學生崇拜的偶像,他的作品基本都是建築類學生朝拜的地方。

卒姆託是巴塞爾人,但他的工作室卻是在這個地方,距離庫爾幾公里的一個小村,哈爾登施泰因(Haldenstein)。這裡距離格勞賓登州的首府庫爾不到五公里。小村緊鄰著(上)萊茵河,不過這裡的萊茵河很窄。

工作室基本在村子的邊緣位置了,村子中央還是挺好看的,這裡的房子很有特色,喜歡攝影的肯定能拍上個一天半天。

從1979年開始,卒姆託就在這裡建立了工作室,並生活在這裡。選擇在這個小村設立工作室(事務所),可能與他低調的處事風格有關吧。當然,庫爾的交通還是很方便的,瑞士著名的冰川快車在庫爾有一站。從蘇黎世開車或坐火車到庫爾差不多都要一個半小時。事務所大概有員工三十多人。工作室一共有三處,離的都很近。卒姆託喜歡創新,他的設計作品幾乎沒有重複的風格,這三個工作室也不是一個風格。這是其中一個。

卒姆託的特點之一,就是注重材料的選擇。這個工作室外立面裝飾的像是樹皮,與周邊的農家格調很搭,其實裡面非常的現代化。

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大門

木皮屋的另一面,朝陽且佈置的很雅緻,外人進不到這裡。


喝咖啡的地方

小村停車方便,沒有收費問題。

這個清水水泥建築,好像是個配套建築,車棚,倉庫或是工具間?


這是第二處建築,全部是水泥外立面。


門前的可視對講機,也有點設計感。

一層的入口,大面積玻璃與水泥立面的結合,簡單且有現代感。

可能很多建築的學生都希望能有來這裡實習的機會吧。

大玻璃窗的金屬框。

房子向陽的一面。

對講機上還有Zumthor的字樣。

不知是不是卒姆託或者事務所的車,車牌GR是格勞賓登州的。

與工作室相鄰的農家院,院子裡堆滿了取暖的木柴,還有一些務農的工具。



我們在瑞士見到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燒柴的,可空氣還是這麼好,我想還是人少的原因吧。

不知道村裡人設計自家的房子時,會不會找老村民卒姆託給幫個忙。

小馬路對面,是事務所的第三處建築。地勢比較高,需要上個臺階。

有人拿著圖紙剛剛進去。

門上的門鈴。Atelier Zumthor是卒姆託工作室的意思。

隔著玻璃看到有很多手工做的模型。


地塊圖

噴漆的地方。

鄰居家

屋頂的雪

從村裡看高處的一箇中世紀留下的城堡遺址。萊希滕斯坦城堡(Burg Lichtenstein),得名於12世紀這裡的一個貴族家族。13世紀時家族分裂,小村的名字哈爾登施泰因(Haldenstein)就是一個分支。16世紀時,城堡就淪為了廢墟。


離開村子去庫爾時,要過一座橋上到主路。這個不算長的橋下面,就是萊茵河的上游,不過當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就是萊茵河,因為河實在是不算寬。

我們在庫爾之後,還會去看三處卒姆託的作品,其中兩個是他的代表大作,後面慢慢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