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莊,你原來還有一個大兄弟!

可惜夭折了。

這就是現在僅存遺址的靜寄山莊。



1.

天津薊州北二十五里有盤山,本名四正山,也叫田盤山。

山有五峰,舊稱五臺,為與山西五臺山相區別,被稱為東五臺。

盤山層巒疊翠,怪石嶙峋,飛瀑流澗,風景絕佳。

唐朝以前,盤山為隱士的樂土,高人云集。佛教盛行後,這裡開始大規模的修建佛寺。史料記載,唐太宗、梁太宗、金世宗都曾經豫遊於此。

到康熙年間,這裡號稱有七十二佛寺。

因為盤山是在從北京到清東陵的路上,康熙皇帝去東陵拜謁的時候,要路過這裡。他曾四次上山(有說九次),先後賦詩十二首,還給寺廟賜匾、撥款修葺,下諭旨修路......

借出公差去風景名勝地區觀光旅遊這事兒,對普通公職人員來說是不正之風,但對皇帝來說,就是體察民情。

康熙皇帝到了好玩的地方,不但自己高興,還給大臣們放假,讓他們去旅遊。

康熙近臣高士奇回憶:康熙二十年,奉孝莊北幸遵化坐湯,賜遊盤山舊事,乃記,“曉行,雲氣未開,盤山嵐翠,縹緲不辨,頗憶去歲暮春,扈從出喜峰口,道經薊野,賜遊竟日。”


2.

好玩的地方誰都愛去,去不成都是有原因,或者沒錢,或沒時間。

更多的人是沒錢,但弘曆不是,他是沒有時間。

乾隆還是太子的時候,奉旨去東陵路過盤山,因行程太緊無法登臨,回來後心癢難捱:

向於雍正年間奉命敬謁景陵,往來薊野,田盤山色宜人,蓋蓄於目,且沃於心矣。

此時,弘曆還不是一把手,是當差。

京劇裡押解犯人的古代警察(差役)一出場,經常說這樣一句話:

為人別當差,當差不自在。

大過節的,凌源監獄跑了兩個重刑犯,夠讓人鬧心的。



現在這種監控手段,犯人居然還能越獄?!

現在到處都有監控(天眼),犯人跑了居然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有的地方的監控除了拍攝違章車輛罰款,別的什麼也幹不了。

也是沒誰了。



所以說,當差就要守紀律。

即便如太子,也不能想幹啥就幹啥。

於是,人們為了自由,都想當一把手,包括劉邦項羽陳勝吳廣李自成什麼的。

終於,弘曆成了乾隆了。

《清史稿》:六年九月,丁卯,上詣東陵,.....壬申,上詣盤山。

賑恤江蘇、安徽災銀二百九十萬兩,再命撥鄰省銀一百萬兩,備明春接濟。

遊山玩水不耽誤工作,這就是好皇帝。



3.

本來,圓明園之外,康熙皇帝已經修建了一個承德避暑山莊了,可乾隆皇帝還不滿足,因為畢竟避暑山莊是第二個政治中心,在這裡避暑,還是有上班兒的感覺。

他想玩兒,不想上班兒。

不想上班兒是人的天性。

寄予山靈還訂約,他時擬上最高峰。

從北京到清東陵,大約二百八十里,需要走四天,中間要住宿。

乾隆九年至乾隆十九年,他下旨在盤山修建了靜寄山莊。

靜寄山莊規模僅次於承德暑山莊,面積相當於避暑山莊的十分之三,其建築之美、規模之大,被稱為避暑山莊的姊妹篇。

山莊建成後,乾隆親自定名內外八景。

內八景為:靜寄山莊、太古云嵐、層巖飛翠、清虛玉宇、眾音松吹、鏡圓常照、四面芙蓉、貞觀遺蹤。

外八景是:天成寺、萬松寺、舞劍臺、盤谷寺、雲罩寺、紫蓋峰、千像寺、浮石舫,合稱"御題十六景"。

後來又新增六景即:半天樓、池上居、農樂軒、雨花室、冷然閣、小普陀。

另外還有樂山書室、婉孌草堂、四面雲山、極望澄鮮、目窮千里、林深石潤、雲林石室、石林精舍、綠縟亭、攓雲亭、摩青亭、石佛殿、滄浪亭、千尺雪、翠市亭、朵山亭、放鶴亭、淨蘭亭、西點景、霞標亭、心靜齋、中方亭、青階堂、得慨軒、讀畫樓等建築和景觀。

山莊內有景觀一百餘處。

同是皇家園林,靜寄山莊與避暑山莊關係非常密切。

有研究靜寄山莊的學者說,承德的外八廟的建制,就是模仿了靜寄山莊的外八景。

道光十一年,裁撤盤山行宮時,所有陳設都運往了避暑山莊。

離宮裡月色江聲的主殿就叫靜寄山房。

如此,才說,承德避暑山莊,你當年還有這樣一個大兄弟。



4.

乾隆九年至嘉慶二年這五十四年間,乾隆皇帝來靜寄山莊三十次,其中有十四次是謁東陵迴鑾,四次是從承德木蘭秋獮後回京,十二次是專程來,每次在這裡住兩到八天不等,累計住了一百五十五天。

因為這裡寺廟多,乾隆皇帝在這裡經常去找和尚玩兒,不似在承德,出門就是政治。

領導有活動,經常成為下屬酒桌上的話題,再加上演繹和推測想象,有的事情就三人成虎了。

王士禎隨同乾隆皇帝在盤山呆過,他有這樣的記錄:

盤山和尚智樸,號拙庵,徐州人,能詩,居清溝。上幸盤山,嘗御書“戶外一峰”四字賜之。

智樸大和尚也是一個神人,他三十五歲時來到盤山,在青溝結廬而居。

青溝多虎狼,自智樸結廬,兇惡的野獸都紛紛逃跑。

康熙皇帝來盤山時與智樸互相唱和,交往甚密。

智樸又九閱寒暑,完成了《盤山志》。

為昭彰詩僧智樸與康熙的詩文交往和撰寫《盤山志》的功績,以及所顯示的一代詩僧的才華,乾隆皇帝特別賜智樸為“進士”,還寫了那四個字給他。

乾隆皇帝不但寫字,還寫詩。

在乾隆皇帝的四萬多首詩中,寫盤山的多達一千七百多首。

其中著名的有《盤山》、《望盤山天成寺江山一覽圖》、《雲罩寺作》、《經盤山晾甲石》、《再題盤谷寺》《雲罩寺留題》、《望盤山雪色》、《盤龍松歌》等。

這些詩歌中,有很多意境深遠,詩意濃郁、語言優美的詩句。

經常有人說乾隆皇帝的詩臭。其實作為一國之君,一個業餘作者,每天有那麼多的內政外交,還能堅持每天讀書、寫那麼多的詩,這本身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現在的專業作家(詩人)又能讀多少書、寫詩幾何呢?

山水與我有夙願,每遇佳景輒歡暢。

詩和遠方,從乾隆始!



5.

其實,所有的人生都是《紅樓夢》。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即便是大清,也有過不下去了的這一天。

世事更迭,國家由盛轉衰。

嘉慶十五年以後,就再也沒有皇帝來靜寄山莊了。

道光十一年,清廷裁撤盤山行宮,裡面的陳設全部運到了承德,只留園宮看守。

... ...

1892年,山西人慈禧正在垂簾聽政,在她的鄰居陝西富平縣,一個徹底毀滅靜寄山莊的人出生了。

他叫胡景翼,字笠僧,軍閥。

這也是一個傳奇人物。

百度“胡景翼”,內容很多。只取與本文有關的一段。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曹錕任命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率25萬大軍北上迎擊張作霖。吳佩孚命令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出兵古北口,胡景翼作援軍,策應前方。

馮玉祥認為讓自己出兵古北口,是吳佩孚是排除異己,有意刁難,十分不滿。胡景翼要求後勤補給,也遭到吳佩孚的拒絕

吳佩孚不給錢,胡景翼又不會學諸葛亮“屯田”,也不會學後來的某國部隊搞三產。

於是,胡景翼就把靜寄山莊給拆了,賣了

那麼多的松樹也給砍了,賣了。

偌大的靜寄山莊只剩下了殘垣斷壁,幾節虎皮牆。

且!沒法說了。



6.

乾隆皇帝是一個文人,他生活的地方到處都有書。

避暑山莊裡除了文津閣專門藏書外,還有青楊書屋、靜寄山房、味甘書屋等多處藏書讀書的地方。

翻《熱河清宮檔案》,離宮裡幾乎每一處房間都有書若干。

同樣,靜寄山莊裡的書齋、書畫更多。

乾隆皇帝作詩描繪他的書房:

心鏡齋

池上書齋清絕塵,平鋪監水弗漣淪。

名寧無謂耽他景,實亦有因切己身。

上下古今治與亂,縱橫中外吏兮民。

關非心鏡所宜照,每以憑觀惕以頻。

家國天下,以史為鏡。

因為有書畫,清末學者、藏書大家傅增湘來了。

而且來了兩次。

1911年,他看到的靜寄山莊還好:“坐太谷雲嵐殿宇中,書籍清玩,尚充滿四壁,插架陳列書籍,皆殿本精印,文玩多妙品,其時即聞有遺失”。

因為搞收藏,有書的地方就有傅增湘的身影。

二十年後的1931年,傅增湘又來了。

此時,他看到的已經是慘不忍睹,這對於愛書的人來說,一定會傷心欲絕:

“......則已為官吏斥賣,宮殿拆毀一空,古松遍山谷,鹹斬伐無遺,環山之地,賦予村民,聞所獲不及萬金,而二百年之名跡,乃掃地已盡。”

那麼大的一個山莊給拆了賣了,所獲不及萬金。

傅增湘曾經在別處買過一套宋版書,就花了百金。

看來胡景翼只會打仗,不會做買賣。

槍桿子裡面出金錢,

胡景翼的手下很多是土匪、刀客出身,想弄點錢,還至於拆房子賣木頭!?



7.

現在的靜寄山莊遺址上,據說生活著兩千多人。

有政府部門的療養院、培訓中心;

有老百姓家的農家院兒、還有采石場;

有......

查資料,天津市政府曾經有過修復藍圖,但不知道進展什麼樣了。



8.

珍惜承德避暑山莊吧。

歷經這麼多年的戰亂和運動,居然能比較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太不容易了。

幸虧張作霖的部隊比較能打,沒讓胡景翼的部隊打過來。

要是胡景翼佔領了承德,還不得把避暑山莊也給拆了呀。

生活在承德,也是何等的幸運。

前幾天遇到一個老人,說起離宮一段舊事:

1976年,偉人去世。

上面有人要求拆掉德匯門,建紀念堂。

當時的領導落實上面的指示有些“磨蹭”,居然把這事兒拖著拖著給拖黃了。

紀念堂後來也不讓建了,德匯門保住了。

後來,避暑山莊裡的工廠、機關、住戶也都遷走了。

避暑山莊,恢復了部分往日的輝煌。

承德風大,那個時候的幹部多數騎自行車,風一吹,皮膚糙衣服舊,看著挺憨厚,其實心裡都在想著幹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