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本身不是一件值得去赞扬的事情,由读书所收获到的觉悟和改变才是,这种说法对吗?

行止将将


对错之认知因人而异,有的人非得说读书无用论那也没办法啊!但就读书这件事而言我个人认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与乐事。上述这简短一个问题中,包含三个关键词:读书、觉悟、提高,这简单的三个词描绘出了读书的三个境界。读书与值得赞扬没有太大关系。

首先,喜欢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书于孩子就像其他玩具一样,但是书是无字的老师,师者,授业传道解惑,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倡导孩子读书。书有万千,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稚嫩的孩子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看图、画画、识字就能激发起孩子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孩子会为这种行为快乐着;现在的学生随着课业负担的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少了,他们向往自由的阅读;成年人读金庸、古龙等并没有想故意觉悟什么,也许是打发时间,可是这种爱不释手的阅读让他们远离赌博,吸毒等。读书是人们吃饭以外另一种比较高级时尚的东西,不是值不值赞扬的事情,你不赞扬也有很多人去读。开卷有益啊,这种开卷不需要你故意做作。当然为了激励孩子读书的表扬赞扬,那只是一个特例罢了。

其次,能从读书中收获到觉悟,这是读书的第二层境界,也是开卷有益的最直接体现。读《红楼》感觉儿女情长;读《三国》感觉英雄壮举;读《西游》思绪飞扬。书中的知识告诉人们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对错;书中知识告诉我们过去,开启我们未来。人都是感情动物会随着书中知识的获得,调整自己的认知标准。这是读书人共同都有的感受,能从读书中觉悟、觉醒这就是上文所说读书的乐趣的一个原因。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表扬,这都是自觉读书,书对读者的馈赠。读书是全世界人的共同认知,谁读一本书需要你去赞扬?

读书改变这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学来的间接知识通过实践的具体运用,从而改变自己或者改变历史,这是书的最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论,可是读过论语的人很多,能运用论语治天下的人大贤大德光耀千古,历史上因读书而成就事业的故事多得不可胜数。不是读书值得赞扬,而是通过读书成就的一番事业值得表扬。

读书不需要赞扬,但在当今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在当今功利的时代,能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人值得人们尊敬,值得忙绿的人们学习。因为时代需要读书精神!


知三答惑解疑


能拿起书本去读本身就是值得赞扬的,现在人都热衷于手机,手机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