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山東老戰士:70年前我們團佔領了“總統府”

“70年前我們團佔領了‘總統府’”

87歲山東老戰士回憶解放南京:攻打江浦時在水溝裡趴了兩小時

薄雲峰

揚子晚報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型全媒體行動“70崢嶸記憶”的開篇報道《連夜渡江,天亮就解放了南京》在4月18日《揚子晚報》刊出後,引起讀者廣泛反響。昨天,山東鄒城市老幹部局陳軍發來電子郵件,介紹了他老父親——現年87歲的渡江戰役老戰士陳玉珂親歷渡江戰役、解放南京的感人故事!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薄雲峰

人物名片:

陳玉珂,山東省鄒城市中心店鎮北漸興村人,1932年3月出生,1948年9月參加解放軍,1950年1月入黨。他先後參加渡江戰役、金華剿匪和解放舟山群島戰鬥,4次榮立三等功。1979年12月轉業到鄒縣(現稱鄒城市)工作。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副連長、指導員、連長、團施工辦副主任、主任,鄒縣房管所主任、房管局調研員等職,1990年離休。

現在的陳玉珂,身材依然魁梧,說起話來聲音依然洪亮。

躲避敵人子彈,伏在水溝兩小時凍得發抖

陳玉珂,3歲時父親就去世了。1944年夏,鄒縣大旱,為了不至於餓死,12歲的他參加了國民黨軍隊。1945年冬,他所在的國民黨部隊大部分基本沒放一槍就在滕縣被八路軍俘虜。八路軍的一位連長看他年齡實在太小跟不上隊伍,就給了他大半袋子饃,他就回到鄒縣。

回家後仍然是捱餓。他又被國民黨軍隊拉到兗州。1948年9月濟南戰役時,吳化文率國民黨第96軍2萬餘人起義, 陳玉珂隨起義部隊回到人民軍隊的懷抱。

1948年12月,起義部隊整編為解放軍第三十五軍(吳化文部)開赴徐州地區。陳玉珂所在連隊整編為35軍104師312團3營機槍連。

1949年1月淮海戰役結束,華東野戰軍全軍休整。

1949年4月20日子夜起, 渡江戰役開始。35軍歸第八兵團指揮,任務是對南京國民黨守軍進行鉗制和阻隔。21日,35軍進攻江浦、浦鎮、浦口。

江浦扼守江北,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國民黨守軍在江浦老縣城的外圍陣地,四周構築高約7米、寬約3米的城牆,城牆上密佈著明暗火力點。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我軍殲敵二千餘人,奪取江浦。21日清晨,104師攻克江浦縣城。

解放江浦縣時,陳玉珂被編在連突擊隊,跟著副連長當通信員,戰前偵察時有過驚險一幕,時隔70年他依然記憶深刻。

當時他和戰士們在匍匐前進時,突然前面傳來“嗖嗖”的槍響,幾顆子彈從他們身邊飛過。“遭遇敵人阻擊,只能以靜制動”。他和戰友們藉著前面溝渠形成的天然屏障,趴在水溝裡近2個小時沒敢動。直到後方解放軍的炮兵和重機槍火力,明顯壓制住了敵人,敵人放棄陣地逃跑時,陳玉珂和戰友才爬出水溝。這時,他們都已渾身溼透,凍得發抖。

35軍104師首先渡江,很快佔領下關

4月21日,35軍包圍了浦鎮。敵人進行瘋狂反撲,坦克、裝甲車一齊向35軍衝擊。經過一整夜戰鬥,35軍戰士奪取平頂山、大頂山和二頂山等制高點和其他重要陣地。

22日晨,敵人害怕被35軍全部消滅,慌忙向浦口方向逃跑。35軍兵不解甲,馬不卸鞍,一刻不停地向浦口方向追擊。23日上午,各師抵達浦口江邊,敲開了從正面進攻南京的大門。

總前委根據南京國民黨守軍撤退情況,採取相應措施。由於原定接管蕪湖、南京的陳賡第四兵團尚在江西湖口和安徽望江地段,轉到南京需十多天時間。總前委決定,改由第八兵團擔任南京城防任務,而35軍離南京最近。

23日傍晚,前方偵察員獲悉,南京守敵和“國民政府”已在一夜之間撤離南京。在南京的正面,更大規模的渡江開始了。步兵第104師首先渡江,先渡過的一個加強營很快佔領了下關碼頭、發電廠。接著,該師兩個步兵團數千名指戰員渡江,佔領了獅子山、紫金山、中山陵和孝陵衛。

該師第312團特務連進佔了蔣介石的“總統府”!第103師在長江浦口段的上游渡江,登岸後迅速搶佔清涼山、水佐崗、五臺山等制高點,控制了市區中心。第105師則向新街口、中山門挺進,直至湯山。在從中山門外的東進過程中,圍殲敵暫編第四師,俘敵4000餘人。

第35軍各師完成了既定任務後,轉入戍守南京、肅清殘匪、維持治安的工作。

最懷念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友

今年4月23日,是渡江戰役70週年紀念日。陳玉珂老人感慨道,自己年歲大了,腿腳不便,不能回到自己曾經戰鬥的地方——南京的長江兩岸去看一看。南京的變化一定很大,就像毛主席說的“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如今,過著幸福晚年生活的他,總是無限感慨——自己是戰爭的倖存者也是幸運者,在包括渡江戰役在內的所有戰鬥中,為了人民的解放而犧牲了自己寶貴生命的戰士,才是我們永遠應該銘記和感恩的人民英雄!

(感謝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李天逸對本文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