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下镇的不是白素贞,那么专家发现的陪葬品到底是什么?

看鉴地理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杭州十景之一雷峰夕照说的就是因夕阳西照之时雷峰塔呈现出佛光普照的景象而得名。当然雷峰塔之所以闻名同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有相当的关系,这样一来雷峰塔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就有两种既相关又并不完全相同的形象:一种是真实的雷峰塔形象,一种是《白蛇传》里的形象。虽然题目问的是雷峰塔下埋的到底是什么陪葬品,希望了解雷峰塔的真实身世,可我仍要说雷峰塔在《白蛇传》里的形象并不是无意义的,因为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不同于历史的真实性——它所反映的是作者心中真实的历史观和当时主流社会的价值认同。1924年雷峰塔倒塌了,就在这一年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将雷峰塔描绘为压在人民身上的封建统治之塔并高度赞扬了白娘子为争取自由和幸福的抗争精神。这在当时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相当有市场,以致于很快这就成为当时中国知识界的主流观念。那么雷峰塔究竟是何人所建?它又因何倒塌?在它倒塌之后人们究竟在塔下发现埋藏着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白蛇传》里关于雷峰塔的说法。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故事还用介绍吗?大家都太熟悉了:法海为拆散许仙和白娘子而设计把许仙诓骗到金山寺,白娘子于是施法水漫金山寺,结果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来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于是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事实上《白蛇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一个民间故事,并没特定的作者,据说故事最早的版本出自于五代时期,在后来长期的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衍生出诸多不同的版本。目前存世的最早记载《白蛇传》这一故事的书面文学作品是明末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其中的二十八卷就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然而这个早期版本和我们今天所听到的《白蛇传》故事其实差异很大:在这个早期版本中男主角不叫许仙而叫许宣。小青也并非青蛇,而是由西湖青鱼精幻化而成。话说南宋绍兴年间修炼千年的蛇妖白素贞幻化为人形,与时为药店专管的许宣邂逅于杭州西湖,后二人结为夫妻。婚后的白娘子屡现怪异,终于有一日许宣发现自己的娘子乃是蛇妖,于是他主动请求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收之,随后法海将白蛇镇于雷峰塔下。在这个早期版本中许宣与白蛇并无爱情可言,不过是相互贪恋其相貌罢了,在这个版本中白蛇与法海无所谓善恶,倒是许宣在得知白素贞的真实身份后主动求法海收妖。我们今天看到的《白蛇传》故事成型于清乾隆年间,在这一时期诞生的《雷峰塔传奇》中白蛇的形象已基本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类似。后来在嘉庆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雷峰塔奇传》,嘉庆十四年又出现了弹词《义妖传》,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经完全由单纯迷惑人的妖怪变成了有情有义的女性。然而无论是哪个版本都声称白蛇是被镇于雷峰塔下,甚至有的关于白蛇的故事直接就被命名为《雷峰塔传奇》、《雷峰塔奇传》,那么这座雷锋在历史上真实的形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正如《白蛇传》的早期版本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不同一样:修建雷峰塔的初衷也并非如鲁迅先生所言是打造一座压在人民身上的封建统治之塔,其实最初的修建者恰恰是希望将其打造成为一项为万民祈福的工程。虽然以无神论的观点看:这样做除了浪费人力物力并没任何作用,可最初的建造者在主观上的确是怀着一片赤诚之心的。如果您看到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这几个名字会有何第一反应呢?他们都姓钱,他们也都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实鲜为人知的是:这几位钱姓名人祖上都同出一脉——吴越钱氏。公元907年这个家族的祖先钱镠开创了五代十国中的吴越政权,自立国之日起吴越国历代君主无不时刻以民生为重。钱镠曾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然而当时有术士声称这一工程对王宫的风水气运会有不利影响,可钱镠却认为:只有千秋万代的百姓,从没见过千秋万代的朝廷,只要对民生有利就不该顾忌虚幻的风水之说。公元978年吴越国末代之君钱俶前往汴梁朝见宋太宗赵光义,事实上此时他已心知肚明宋王朝已削平除吴越之外的所有南方割据政权,那么毫无疑问的是接下来宋朝是一定不会放过吴越的。在宋朝的压力面前钱俶没选择为捍卫钱氏一姓之江山而负隅顽抗,而是主动将吴越国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余万户人口造册奉送给宋太宗赵光义,就这样宋朝不费一兵一卒就兵不血刃削平了当时南方最后一个割据政权,江南地区也由此得以保持繁荣稳定的局面。权力之手握紧容易松开难。登上历史舞台的政治家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然而退出历史舞台时所需要的勇气和胆识其实并不亚于上台之时——钱俶不以一家一姓之江山为念,而以天下万民的生计为重,使江南地区免遭生灵涂炭,让百姓们能够平安地生活下去。正因为钱氏家族在立国江南的七十年间始终以民生为重,以致于多年后江南百姓仍无不怀念钱氏家族治理的时期。雷峰塔正是笃信佛教的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工程动工兴建时已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此时距离钱俶纳土归降只剩一年时间了。

雷峰塔因建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而得名。据《淳祐临安志》记载:雷峰是因为有一个叫雷就的隐士曾于此筑庵所居而得名。也有人考证认为:中峰又称回峰,回峰之回字旧作雷,后人以形致误,错作雷峰。本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的雷峰塔不仅没能挽救吴越国的国运,它本身的命运也可谓是多灾多难:北宋宣和年间雷峰塔曾因战乱而遭到严重损坏,直到南宋宋宁宗时得以重建。重建后的雷峰塔被正式列入西湖十景之中。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并纵火焚烧了雷峰塔,灾后的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然而这反而使雷峰塔更平添了一种苍凉感和残缺美,此后雷峰塔再没修复过,它的残缺美感同《白蛇传》的故事相结合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凭吊的意象。在1924年雷峰塔倒塌之前拍摄的照片均反映的是被大火焚烧之后的雷峰塔的样子。由于民间盛传修建雷峰塔的砖具有“辟邪”、“宜男”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 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在经历多年的盗挖后轰然倒塌。雷峰塔倒塌后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就再也观赏不到了,为此社会各界曾不止一次提出重修雷峰塔的计划,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之际,后来又经历了长期的抗日战争和内战,新中国建立后用了相当漫长的时间恢复国民经济,因此雷峰塔的重建工程一拖再拖。直到1999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才正式作出了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并成立了省“双景”协调小组及办公室。2000年12月2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地宫开始发掘,当然在这里人们并没发现传说中镇压于此的白蛇,倒是发现了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龙莲底座佛像和数千枚“开元通宝”古钱币等在内的一批精美的文物珍品,一时间这一发现轰动了海内外。

这些文物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鎏金纯银阿育王塔,目前这已成为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鎏金纯银阿育王塔高35.6、底座边长12厘米。塔身方形,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塔方形,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基座下面用方形银板封护,塔座的每侧以菩提树、禅定小佛像4尊相间作装饰。每面都镂刻着佛本生故事画面:“萨埵太子舍身饲虎”表现佛陀过去生为印度太子时与兄出游,见一母虎与七幼虎奄奄一息,遂刺身出血,舍命喂虎。“尸毗王割肉贸鸽”表现了佛陀过去生为尸毗王,为救护被鹰追逐的鸽子,以血肉之躯换取鸽子生命的场景。“快目王舍眼”表现持针刺眼的情节。佛陀过去生为快目王时以眼施予盲婆罗门并誓愿未来成佛时令此婆罗门得慧眼。“月光王施首”表现了乐善好施的月光王布施首级给劳度叉的情节。对包括鎏金纯银阿育王塔在内的这些雷峰塔出土的文物目前在浙江博物馆都有专门的展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浙江博物馆领略这些在地下埋藏了千余年的文物古迹的风采。除了这些精美文物之外,雷峰塔重建工程本身也在2002年10月25日竣工,此时距离1924年雷峰塔倒塌已过去78年。重建后的雷峰夕照景区占地面积8公顷,主要景观和设施有:雷峰塔、夕照亭、妙音台、汇文轩、放大光明阁、如意苑游客中心、藕香居餐饮点等,由杭州雷峰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经营。自重开以来景区接待了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广大中外游客,目前这里已被辟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白素贞是假的,雷峰塔却是真的,杭州历史上确有雷峰塔,直到1924年才倒下,鲁迅曾亲眼目睹过真正的雷峰塔,后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而考古学家也在雷峰塔地宫下发现了一件神奇珍贵的文物,但绝非陪葬品。

历史上真实的雷峰塔

历史上真实的雷峰塔,又名黄妃塔、皇妃塔、西关砖塔,跟白素贞毫无关系,但和一个女子有关,她吴越忠懿王钱弘俶的爱妃——黄妃,黄妃塔因此得名。

吴越忠懿王钱弘俶,继承唐末五代时祖宗打下的基业,盘踞在江浙一带称王,由于他奉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吴越国内战乱很少,相对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百姓比较安居乐业。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北宋逐一消灭割据势力,钱弘俶向北宋称臣,但北宋并不打算放过他,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时迫使钱弘俶“纳土归宋”,吴越国灭亡。

历史上的雷峰塔,就是钱弘俶在降宋前一年(977年)为庆祝自己的爱妃黄妃生子,并祈求国泰民安而修建的,就位于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上,属于砖土结构的佛塔。

由于夕照山的主峰叫雷峰,因此当地百姓都称之为雷峰塔,反而少有人知它的本名“黄妃塔”。“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峰尖 。白蛇留在湖南岸,谁知塔为黄妃添?“说的就是这样一段故事,“雷峰夕照”也被古人列为“西湖十景”之一。

雷峰塔下的神秘地宫

原来的雷峰塔是砖土结构,由于雨水长期冲刷,年久失修,1924年时候终于支撑不住,轰然倒塌。一开始,雷峰塔并未完全垮掉,但当时民间传言说白素贞逃脱了法海的镇压,才让雷峰塔倒塌,雷峰塔的砖头沾染了白素贞的灵气,研磨成粉后包治百病,因此当地百姓蜂拥而至,都去雷峰塔抢挖砖头,结果导致雷峰塔彻底塌陷,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雷峰塔是在雷峰塔原址上重建的,一楼展厅内还有旧雷峰塔残留的砖头。

雷峰塔彻底塌陷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地宫入口。难道这里就是白素贞被镇压在塔下生活居住的地方吗?

雷峰塔下发现地宫的消息立刻不胫而走,考古专家闻讯赶来,对地宫进行了抢救性挖掘。这一挖不要紧,他们竟然有了一个神奇的发现。

地宫内的珍贵文物

雷峰塔的地宫并不大,但专家们没有发现与白素贞、白蛇有关的任何东西,也没有发现有人居住生活或者安葬过的痕迹,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沉重的铁盒子。

专家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发现盒子里是一座纯银鎏金的佛塔。

经过专家鉴定,这座塔便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阿育王塔,它造型别致,铸造精巧,通过考塔的镂空处可以看见里面有一座金棺。至于金棺里有什么东西,专家们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以及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并没有打开,因此里面的东西不得而知,但据推测很有可能是佛祖的舍利,因为其他地方发现的古代鎏金阿育王塔就是如此。

有人可能会发出疑问,鎏金七宝阿育王塔不是出土于南京市秦淮区的大报恩寺遗址吗?怎么跑到了杭州西湖边上的雷峰塔地宫里?原因很简单,无论是地面建筑的阿育王塔,还是作为佛教道具的阿育王塔,本身就不止一件,全国各地都有发现。

所以说,专家在雷峰塔地宫下发现的纯银鎏金阿育王塔并不是什么陪葬品,因为地宫里从未安葬过任何人。雷峰塔是钱俶为了庆祝黄妃生子和祈求国泰民安而建造的,而纯银鎏金阿育王塔作为佛教宝物,把它珍藏在佛塔地宫中,既有利于长期保存,对庆祝和祈福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恐怕有些朋友不知道,现在的雷峰塔是2002年重建的。

旧的雷峰塔早就坍塌了。下面这张摄于1917年的老照片,完美记录了雷峰塔在坍塌前的影像:

雷峰塔倒,却并没有放出寻求真情的白娘子。

历史上的雷峰塔建成于北宋初年。与《白蛇传》的故事不同,雷峰塔的修建是为供奉释迦牟尼佛的“佛螺髻发”舍利,它的得名与塔身所处的雷锋有关,这是西湖周围非常重要的景观。

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坍塌,留下满目荒芜的遗址。当时,鲁迅先生以一篇《论雷峰塔的倒掉》,将民间流传的白娘子传说融会贯通进来。

那么,如果雷峰塔没有镇压过白娘娘,那么塔下压的是什么呢?

经过专业人士的考古发掘,人们找到大量价值珍贵的佛器、经卷。

例如,这座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就是雷峰塔地宫出土的国际一级文物,目前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这座佛教奇就奇在底座,据说它是世间唯一的盘龙柱佛像。

其他出土文物也都是如此,总之是跟白娘子无关。


HuiNanHistory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272c304fa20935b93738c1986f150d9\

看鉴地理


雷锋塔是杭州西湖风景之一,位于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因其所在的山峰当地人称“雷峰”,故有“雷峰塔”之称。

“雷峰塔”之所以闻名遐迩,完全得益于神话传说,《白蛇传》上说,法海把许仙骗至金山寺,白娘子一怒水漫金山寺。后白娘子不敌法海被镇压在雷峰塔下。

后她的儿子考中武状元,在小青姨的帮助下,战胜了法海,雷峰塔倒塔,救出了白娘子,全家团圆。

当然以上都是神话传说,哪有蛇精能生儿子的?许仙也太牛了!不过有一点没说错,“雷峰塔”确实在1924年倒塌了,陪葬品随之暴露在专家面前,这“宝贝”到底是什么呢?



先别急,待我从头说起。

前面讲了,雷峰塔并不是用来镇压白娘子的。它是五代十国——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弘俶修建的,时间大约在公元977年。

钱弘俶当政期间十分信佛,曾邀请高僧螺溪义寂宣讲法华经,临别时高僧赠舍利子,为了供奉佛螺髻发和舍利子而修建了这个塔。

还有一种说法,当时建成不叫雷峰塔,而是叫皇妃塔。原来太祖赵匡胤统一北方后,钱弘俶协助北宋灭了南唐,可他就没想到“齿亡唇寒”这个成语。

南唐灭,吴越国(实际也就现在杭州地区那么大)还能独立存在吗?



随后,吴越国迫于赵匡胤的压力归顺了北宋,赵匡胤初封钱弘俶为“南汉国王”,封他的老婆黄氏为皇妃。

恰好这一年黄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钱弘俶一高兴建了这个塔,所以雷峰塔最初叫“皇妃塔”。有诗为证:

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锋尖,白蛇留在湖南岸,谁知塔为黄妃添?

雷峰塔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了947年后,时间来到了1924年9月25日这一天,雷峰塔最终轰然倒塌了,就像一个耄耋老人死去一样。

雷峰塔没有得到及时修缮不说,当地传说塔上的砖头可辟邪,于是纷纷拆塔上的砖头,这就注定了雷峰塔的命运。

考古专家闻讯赶到,经过清理,发现砖塔里还藏着《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这可是稀世珍宝,比金银财宝可值钱多了。



“雷峰夕照”胜景从此消失了,人们觉得十分惋惜,纷纷提出重建这座著名的古塔。

这一愿望终于在1999年7月实现了,因为浙江省政府决定重建雷峰塔,

2000年12月26日正式在原址举行奠基仪式。

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的地宫开始发掘,雷峰塔的地宫体积不大,长0.5米,宽约0.5米,深约一米。

期间发现出土了吴越国金棺盛装“佛螺髻发”舍利纯银阿育王塔一座、鎏金龙莲底座佛一座、数千枚“开元通宝”古钱币,铜镜像等葬品,一时引起了海内外的轰动。

现在我们看到的雷峰塔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造型和建筑风格,不过也增加了一些先进的保护措施。有兴趣的朋友可游览一番。


秉烛读春秋


地处西子湖畔的雷峰塔,因为白蛇娘娘被压在下面的传说故事,被人们广为熟知。这座宝塔曾于1924年的时候倒掉过一次。我们也因为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对这次事件非常熟悉。当然了,雷峰塔下面,肯定不会有白蛇娘娘。那么,下面压的究竟是什么呢?

(雷峰塔)

雷峰塔原名为皇妃塔,始建于公元975年,正值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征伐天下,一统江山之时。偏安一隅的吴越忠懿王钱弘俶,却对外界的纷扰和战事全然不顾,醉心于佛事,“凡于万机之暇,口不辍诵释氏之书,手不停披释氏之典”。

他在位期间,不但修造寺院,兴建佛塔,礼遇高僧。还谴人远赴异域,寻求佛经。这座阅尽千年沧桑的皇妃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修建成功的。

传说钱弘俶的宠妃黄氏在当年为他诞下了一位王儿,老来得子的钱弘俶喜出望外,认为这一定是佛祖的旨意,是佛祖对自己多年潜心向佛的奖赏。于是欣喜之余,下旨建造宝塔,取名为“皇妃塔”。

皇妃塔拟建高度为13层,但无奈吴越国小力微,建到第5层时财力就已捉襟见肘,不得已停工。整座宝塔外围为木构楼廊,内部为砖石结构,塔身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的条石,供奉着16尊罗汉像。整座建筑造型独特,气势恢宏。

雷峰塔在历史长河中曾惨遭数次浩劫,几乎损毁殆尽。

(钱弘俶塑像)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入侵。东南沿海军民奋起抵抗,仍没能阻挡倭寇的侵扰。当倭寇肆虐到杭州城后,怀疑有抗倭志士躲藏在雷峰塔中。于是,倭寇纵火焚烧塔身,外围木质结构被悉数付之一炬,只剩下被烧得通红的砖石塔身,仍顽强挺立,屹立不倒。

清朝时期,因《白蛇传》的美丽故事广为传播,雷峰塔的砖石被赋予了可以“辟邪”“宜男”“利蚕”等奇特功效。人们疯狂挖掘捡拾,一时间,塔身被破坏得遍体鳞伤,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1924年的一个风雨交加之夜,不堪蹂躏的雷峰塔,终于轰然倒塌,只剩下残垣断壁向人们述说着它昨日的辉煌和多舛的命运。

直到2001年,当地政府决定重修雷峰塔,以再现其往昔的辉煌。同时,对雷峰塔下地宫里的文物,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也从此揭开了雷峰塔地宫里的惊人秘密。

雷峰塔下确实并没有传说中的白娘子,但堪称国宝级的文物却数量惊人。

(阿育王塔)

地宫的入口就位于塔身的中心,当专家挪开一块重达750公斤的巨石盖子后,整个地宫就赫然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专家们从地宫中清理出了“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鹦鹉纹鎏金银腰带、如意纹云银腰带、鎏金铜盘龙柱坐向佛,还有大量的金银镂空饰件,众多的藏经砖、铭文砖,以及数千枚"开元通宝"古钱币等。

最让人惊艳的是,发现了一座纯银打造的阿育王塔,它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可以说是无价之宝,轰动一时。因为它的塔身内藏有用金棺盛装的“佛螺髻发”舍利。

阿育王塔通体由纯银制造,虽深埋地宫千余年,出土时仍光辉熠熠,光鲜亮丽。整个塔高36厘米,重1300多克。塔身四面镌刻着佛本生情境图,分别为:“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月光王施首”“快目王舍眼”和“尸毗王割肉贸鸽”。

金棺里的“佛螺髻发”舍利,属佛祖的真身舍利。它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与北京佛牙、西安佛指一起被尊称为三大“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当今世界存量很少的佛祖圣物。

当年钱弘俶偶然得到“佛螺髻发”舍利后,便打算修建一座宝塔专门用来供奉它。《黄妃塔碑记》里是这样记述的:“诸宫监尊礼佛螺髻发,犹佛生存,不敢私秘宫禁中,恭率宝贝于西湖之浒,以奉安之。”

因此,“佛螺髻发”舍利,是钱弘俶建造皇妃塔的真实目标所在,也是他毕生向佛的完美体现。


张生全精彩历史


当然不是白素贞了,不过确实雷峰塔的地宫发现了不少的文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网上有看到过很多关于三大名楼的吐槽,其中杭州的雷峰塔也是不能幸免。“花40元去看一个带电梯的雷峰塔”、“我要看的古塔,为什么这么新”类似的留言可谓是数不胜数。很多当地人也都不极力推荐游客去雷峰塔游玩,拒绝的理由也大都是关于性价比偏低。

难道雷峰塔真的就不值得一去吗?其实也不全然,很多懂行的本地人反倒会推荐游客去游玩。至于怎么玩,怎么看,那就有讲究了。

在2001年的时候,雷峰塔对地宫进行了考古,通过差不多18个小时的发掘,地宫下面众多的文物在世人面前出现,莲花座青铜佛像,唐代的越罗、吴越国的皮质腰带、鎏金铜佛像、银鎏金腰带、金银阿育王塔等,这些古物躺在地宫1000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如今,这些文物都藏在了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这个展馆叫做雷峰塔文物陈列馆。这也是我今天想要介绍的,在你前往雷峰塔景区之前,一定要先来这个展馆看看,了解雷峰塔的历史和背后故事。接着去欣赏雷峰塔,你似乎就不会发出那么多的吐槽,这或许也是欣赏文物的重要过程,从发掘文物本身的故事去深入了解,并且吸收历史。

走进省博雷峰塔文物陈列馆的一楼,你会发现虽然展厅不大,但布局还算不错。中间是硕大的一个雷峰塔底地基,旁边则展出部分砖石以及雷峰塔的介绍。

从这里可以了解到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所建的佛塔,是一个七层的楼阁式塔,最早被叫做“皇妃”塔。始建于972年,经过5年后建成。宋明两代经历过火灾,最终在1924年倒塌。下图就是倒塌前的雷峰塔面貌,可以说跟现在的还是大有不同。

一楼中的吴越国王钱俶手书的《华严经跋》和南宋《庆元修创记残碑》,可以让你更清楚和更真实得去了解到雷峰塔身世。

从一楼的楼梯走到二楼,这里是整个展馆的重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少出土于地宫的文物。下面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宝物。

鎏金纯银阿育王塔

雷峰塔陈列馆最特色的自然是鎏金纯银阿育王塔,为五代时期的文物,整个塔用纯银捶揲成型,分为基座、塔身、塔顶三个部分。基座是由菩提树、禅定小佛像装饰、塔身四面圆拱形刻有四个佛本生故事,多以鎏金装饰,塔身最上层是各类兽面和忍冬装饰,看起来非常精美。更是成为了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

和鎏金纯银阿育王塔一样,也是浙博重要的文物,出土于雷峰塔地宫。可以清楚的看到吴越国金铜造像保留了唐朝时期的风格,佛像中主要以西方净土的阿弥陀佛为主,鎏金铜龙柱释迦牟尼佛说法像,高68厘米,虽然经历了千年,但宫庭造像的精致,让整座佛像直到如今看起来依然非常饱满。

众多的钱币和配饰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不少的吴越国时代的铜钱,铜镜、鎏金带饰、玉镯、银臂钏、“千秋万岁”鎏金银盒、鎏金镂孔银垫、以及一些小型的鎏金佛像。钱币中又以顺天元宝和鎏金鎏银的开元通宝最为罕见。

虽然雷峰塔文物陈列馆在很多旅游者看来,面积不大,展出的展品也屈指可数,但作为了解雷峰塔却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而看完陈列馆之后,在前往对面约6公里的雷峰塔景区实地看看地宫,似乎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雷峰塔的故事。


小马说旅行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雷峰塔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雷峰塔因为白素贞的故事而广为人知。

不仅有歌曰:“雷峰塔压白娘子,红楼梦中梦难醒,千古绝唱千古情”;也有词曰“

白蛇思凡恋许仙,纸伞牵线断桥边。”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就有一篇名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在如今的西子湖畔的山峦之上,依然有一处知名的风景——雷峰塔。

不过这个雷峰塔,已经不是历史上记载的“雷锋夕照”的雷峰塔了。

原来的雷峰塔,历经宋代的方腊起义和明代的倭寇之乱,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塔身的木质结构全被烧毁,只剩下土石和砖结构的框架支撑着。

在1924年,历经战火的雷峰塔轰然倒塌,人们发现并没有白蛇压在里面。

真正揭开这座雷峰塔神秘面纱的,是雷峰塔地宫中出土的珍贵文物。

新世纪之后的2001年,考古人员清理了雷峰塔倒塌的废墟,在塔身埋藏土下部分发现了石刻经文、铭文砖等文物,得知这座塔发源于五代时期。

之后考古工作者打开了雷峰塔的地宫,被其所藏珍宝震撼了。

地宫正中间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盒子旁边放着铜镜、银臂钏、玛瑙、珠料、玉龟等物,铁盒中装着的,是一个保存完好的舍利塔,即鎏金银阿育王塔,塔内置放“佛螺髻发”的金棺,佛螺髻发,乃佛祖释迦摩尼的头发舍利,系佛教圣物,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次发现。

这些珍稀文物的出土,揭开了雷峰塔的真实面目,原来雷峰塔是吴越国末代君王钱俶所建,吴越国崇信佛教,尤其是末代君王钱俶,虔诚奉佛,不仅在任期间刻佛经、造经幢,还建寺院、修宝塔。

雷峰塔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历史宝藏


说到雷峰塔,就不得不提民间传说《白蛇传》,而当年风靡全国的电视剧版《白蛇传》更是让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了雷峰塔的存在!

许多人因此而深信不疑,就好像白素贞就真的被镇压在雷峰塔下!


事实上,雷峰塔本是一座佛塔,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黄妃得子而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明嘉靖年间,倭寇扰乱杭州城,雷峰塔被一把大火烧毁,仅剩下通体赤红的砖砌塔身,一派苍凉、凝重风貌。

终于在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为配合雷峰塔的重建,考古人员于2001年3月11日,对雷峰塔遗址和地宫的发掘。

雷峰塔地宫体积不大,长约0.5米、宽约0.5米,深度据探测,约1米。地宫口用一块方型石板密封,石板上则压着一块据称重达750公斤的巨石。

最终,在雷峰塔的地宫中,出土了包括吴越国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龙莲底座佛像等在内的一批精美的文物珍品,轰动了海内外。

而阿育王塔中,更是出土了佛螺髻发舍利!

且雷峰塔释迦发舍利的出土,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是继法门寺、宝相寺地宫之后,对释迦佛舍利的重大考古发现。

可见,在雷峰塔下,埋藏的并非是白素贞,而是众多的佛教典籍,文物,以及珍贵的佛祖舍利子!


汶与川


雷峰塔还是大学时候的记忆,当时去杭州找同学玩,整个游玩都是围绕西湖展开的,既然去了西湖,旁边大名鼎鼎的雷峰塔自然要看一下。根据同学讲,雷峰塔是新建的,已经没有原来的样子了,过去以后一看果然是气势磅礴,金碧辉煌,里面还有电梯,充满了现代气息。由于时间已久,现在仅存了一张像素渣渣的照片。

雷峰塔之行说实话还是蛮失望,因为这塔太有名了,不仅是法海镇压白素贞的地方,还在鲁迅杂文里提及,《论雷峰塔的倒掉》里说过老的雷峰塔在1924年的时候就坍塌了,我读这篇杂文的时候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白娘子的故事,里面还提及一个有意思的传说,就是法海因为多管闲事得罪了上面,上面要拿他,他就跑到螃蟹里躲起来,还说吴越一带等到稻熟秋高时节,正是螃蟹肥美之际,这螃蟹打开有个薄膜,割开里面会有罗汉模样的东西,那就是法海,叫“蟹和尚”,初读这篇杂文是初中,当时觉得这螃蟹很有趣,就特别想看一看。

雷峰塔大大出名还是因为白娘子传说,这个传说历史悠久,不下千年,最系统完整的故事是在冯梦龙编辑的《警世通言》里,有一个“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讲的是后生许宣和白蛇妖的故事,故事时间设置在宋高宗年间,西湖边上有雷峰寺,白蛇被法海捉住后放在雷峰寺,后来许宣也当了和尚化缘修葺七层宝塔镇压,这就是雷峰塔。

当然了,这个是神话故事,这里的雷峰塔与历史上的雷峰塔还不是一回事,历史上雷峰塔是五代时期吴越国建造的,那时候还没有白娘子一说呢,建塔这是吴越国国王祈求国泰民安的。真正的雷峰塔是砖土结构,远没有像今天这么金碧辉煌,到北宋时期就毁坏了,一直到南宋才在原来基础上重建,后来也是屡遭破坏,但是因为它在西湖边上,又跟白蛇传说一起,所以格外出名。不过延续千年,已经破败不堪,用鲁迅先生话说,他去杭州看过是“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一直到1924年终于倒了,鲁迅先生是拍手称快。因为在他看来,雷峰塔倒了,象征着压迫势力的法海就完了,白娘子重获自由了,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塔倒了以后,正值那个战乱年代,也没什么人在意,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才提出重建雷峰塔的事宜,2002年建成,成了今天看见的样子。



雷峰塔虽然曾经破败,但毕竟是举国修建的宝塔,谁也不知道里面藏了什么宝贝。在提出重建以后,对雷峰塔进行了勘探,后来在2001年对其地宫进行挖掘,因为雷峰塔十分破败,很多人对此并不看好,认为早不知道被多少盗墓者光顾了,结果真的挖掘下来,成绩喜人,里面居然发现了诸多吴越王当年的宝贝。

地宫里的文物包括上千枚古币,铜镜,鎏金铜佛像,佛教经卷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文物藏在一个铁质的舍利函里,里面是一座鎏金纯银阿育王宝塔,精美绝伦。当然由于年代和材质的原因,宝塔已有很大程度损坏,不过经过考古技术人员的修复,已经完好如初,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修复完后的宝塔。


按照常理来说,雷峰塔倒塌多年,宝物理应被洗劫一空才是,但是它们保存的就是如此完好,这估计跟地宫的隐秘性有关系。雷峰塔地宫十分狭小,长宽不过半米,还有巨石做遮挡,所以一直没有被盗墓者发现。从这也可以看出来,雷峰塔是一座佛塔,而不是什么殉葬地宫,这些东西可以说是为了供奉佛祖而封存的,算不上是陪葬品。

时至今日,雷峰塔已经演变成一座现代化的宝塔,不仅有扶梯还有升降梯,如果单纯为了体验古韵而去,那是怕要失望了。然而,雷峰塔地宫出土的文物却是实实在在的国之重宝,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