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对联中的对偶一般规则是什么?

LzQ570226


对联从字面上解就是对仗的联句。

对偶句式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很早就出现在诗词歌赋里面,到了初唐,经过上官仪和上官婉儿的整理,把对偶严格化,对仗作为一种规则加入到近体格律诗中。在近体诗中的律诗中,颌联和颈联都是对仗的联句。也就是说,咱们把律诗中对仗的颌联、颈联提出来就是对联。

所以格律诗要遵守的平仄规律,对联也要遵守。

具体下来,对联大概有以下几条规则:

上仄下平

上联必须以仄声结尾,下联则收平声。这和律诗里中二联的规则一致。因为仄声收尾,就等于是个短暂停顿,而平声收尾,则是告诉读者这句话说完了。律诗都押平声韵,所以上句必须是仄尾,下句必须是平声韵。这是格律的要求,也是对仗的规则。

所以,如果大家分不清对联上下联,直接看最后一个字就行。发仄声的肯定是上联。

平仄相对

上联和下联的相应位置,平仄要相对。

上联是“山色攒文气”,平仄为“平仄平平仄”,那么下联“湖光澄读心”平仄为“平平仄仄平”,这里“读”是入声字,发仄音。而“攒”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uan二声”,是平音,是“聚集”的意思。而“澄”也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deng四声”,是仄音,是“澄清”的意思。而首字“山”和格律诗平仄一样,可平可仄。所以“山色窜文气,湖光澄读心”是完全符合平仄格律的对联。

不能失替

这个是指在上联或者下联中,必须平仄相间,不能一路平下去,比如“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这种联句,虽然上下相对,也符合上仄下平,但是这在格律诗中是“失替”,自然在对联中也不行。同样也不能出现孤平,三平尾,这些都是从格律诗规则直接过来的。

词性相同

这一点不是平仄关系,就是上下联相对应位置的词性是要一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个是不能乱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还有就是上联和下联不能重字,但是在单联中可以,不过上联的重复字在哪里,下联对应的位置也要重复字,反正是必须相对。比如“飞雪片片凝瑞,马蹄声声报春”,上联“片片”,下联“声声”这样才对。

这几点就是对联的基本的平仄和用词规则。

再讲点对联小知识。

对联作为单独的形式出现则比较晚,大约是在五代十国的后蜀。

第一幅楹联是后蜀孟昶所写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有点神奇的是,北宋灭了后蜀,把孟昶抓走,于新春之际往成都派了自己的官员。这个官员就叫“吕余庆”,正是“新年纳余庆”。而赵匡胤后来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全国的法定节日,好巧不巧,就叫“长春节”,正是“嘉节号长春”。

这真是一联成谶啊。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诗词中的对偶,叫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对仗》故因此而得名。

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

如:《抗美援朝》这是句中自对。

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

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

《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

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

《美》和《朝》都是专有名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

《家》和《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

《保家卫国》对仗《抗美援朝》也算是《工对》。

因为句中自对工整。

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律诗中的对仗,自有它的规则,:《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2》《出句》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LzQ570226





·大山


上下联(相对位)词性相同或相当。

①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介词对介词等。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②词性相当:[即:除按照①以外,形容词可与动词互对、形容词与数词互对(如:三对半、一对全等等)、介词可以与连词互对、副词可与动词与形容词互对等等。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注:有形、有色、能看得见的物质或物体,叫做“实”。

反之,看不见也无形无影的叫“虚”。

(至于上下联平仄交替可以取消。)

上下联节奏点(节步、节拍)一致方可。


先生刘兴华


山对水,云对风,日月对繁星!

天对地,霜对冰,红叶对草青。

猫对鼠,石对鹰,秋黄对春耕!

僧对道,寺对宫,暮鼓对晨钟。

等……等……等……等……等……!



无修2


一,律。(平仄,上下联互反,上尾仄,下尾平)

二,对仗。(上下顾对应字词性相同或相近,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

三,意境。(意境相同或相近,状物,写景,言志,抒情;也有上下联相反)

四,字数相同。


大漠飞沙38301162


謝邀回答:

對聯的對偶句,包括詞性,平仄,音韻律格在內。如。山對水,湖對海,天對地,山川對平地,雲霧對風雷等等

如上聯:元始周天承歲月,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聯對偶則是:旦分日夜轉輪回,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上對偶。詞性上,元始和旦分可作動詞,對偶。周天和日夜是名詞,周和曰也可作數詞。轉和承是動詞,對偶。歲月和輪回,名詞。對偶。但話說明一點(輪回有可變動詞,歲月不能變動詞,此一點不對偶。個人見解)


18331390755诗客


中国第一副对联应该是后蜀皇帝孟昶首创: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上联的庆字是仄声,下联的春字是平声。这就是一般的仄起平收。后世大至都遵守了这一约定(俗成)。现今有些人不懂这个规矩,乱出上联,非要给你出个平起的句字,搞颠倒了。希望他们学学孟昶。不要自作主张。


老顽童374236889


一般的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成语对成语,拟人句对拟人句。


吉祥锦梦1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意思相近或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