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在母亲面前跳桥自杀,父母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娱乐热门资讯


这个事件我关注很久了,也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看完真的吓一跳。

很多网友(家长)看了这个事件之后不但不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把所有的错都归到跳桥的男孩身上,不知道是真的蠢还是坏!

有些家长还真以为这个男孩是放纵了溺爱了一点不如意就去跳桥的,也太可笑了。溺爱的孩子比较自私才不会自杀才不会对不起自己,最差劲只会去伤害别人,到绝对不会去死,溺爱的孩子生活无压力怎么会想到死?

反而是你从小对小孩不管不顾,或者高压教育让他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压力,心里产生问题你又觉得他矫情,他才会选择轻生!

我还看到,很多家长说棍棒教育和所谓的惯子如杀子,可一看遇到问题后解决的方法,实在是令人唏嘘。无非还是拎起来打一顿,而后问错了吗?神他妈知道哪里错了,你但是给耐心地解释一遍啊?

说太多也没意义,因为父母通病就是把错误推到孩子身上,看着吧,下次要再有孩子自杀的新闻,家长们在评论下依旧是“现在的孩子真脆弱”“惯子如杀子”“溺爱”。

这样恶性循环,父母和孩子之间会越走越远!


我是渡君呀



枫中落叶1985


从整体来说,应该是现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很多书上都有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现在就有一些父母认为教育的责任完全是学校的,这无疑是大错特错的。

在我国一些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父母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父母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因此总想着要孩子无条件的听自己的话,我是过来人等等。喜欢把孩子“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意愿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二、孩子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家长总是对孩子千依百顺,无条件的满足孩子任何需要,哪怕这个需求是不合理的。这种溺爱容易造成孩子自我中心、任性自私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性格。

至于这起事件是父母太过强势,还是孩子心理脆弱,我们都是旁观者,不知道事情具体的情况,就不用对哪方加以过多的指责了。思考下该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认为主要有几点:

1、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实际上溺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爱。

2、不要过分打骂孩子,在我国有一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当前仍有很多家长都是这种教育思想,其实,我认为这种粗暴教育方式尽管当时会有一些效果,但从长久来看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更会激化家庭矛盾。

3、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大压力,对孩子总是抱有过高期望。现在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这种心情能够理解,但要把握好度。还有一类父母就是喜欢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寄托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然后拼命的让孩子学习。这也被网友调侃为“大号已废,小号往死里练”

4、不要过多的说教,多表扬,少批评。父母与孩子争吵切记不要超过15分钟,不要翻旧账。其实现在的孩子很多东西都懂了,父母只要适当去引导就行了。

其实最重要的是多交流,多沟通,虽然我说起来这么容易,但实际的做到其实是很难的。

以上都是我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喜欢点个赞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宝贵的意见想法,谢谢。


我超凶的QAQ


关于酿成这一悲剧的报道,本人已看过,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极为震惊,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我一再强调家庭的教育尤为重要,不是可轻可重,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就这一事情,母亲的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不妥,在报道里看到了这一词语“责骂”,先不说这个,先说一下这个孩子吧。一个17岁的中学生,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比较成熟一些,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也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毕竟是一中学时代的学生,对社会的一些现象还不是那么的明白,与人相处之道还不是那么的完美,与他人发生矛盾后,解决矛盾的方法用的还不是那么的恰当,有时候会用上一些比较极端方法来处理之间的矛盾,这一时期的学生都是这样的,这时这一人群的共性。

毕竟孩子总归是孩子,一切都不能与我们成年人相比。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从各个方面来看,都要成熟很多,不会像孩子那样是成熟又非成熟,处理问题都比较客观冷静,不会走向极端。

回到题主,孩子悲剧的发生,妈妈的教育到底出现了哪些不妥呢?我在报道中看到妈妈对孩子有“责骂”一词,我在这里强调一下,“责骂”不能够代表教育,孩子虽然小,但他的有尊严,有人格的,他也需要别人的尊重,践踏了他的人格,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会有过激的事情,就会走上一个极端的道路。教育必须是讲道理,摆事实来教育孩子,还要细致耐心,直到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教育,不是一味地无端地指责谩骂,这样的教育只会是适得其反,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各位家长,吸取教训,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避免悲剧的发生。



ZBP1


从事件的结果上看,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1、父母之前在处理自己的事情上有可能有过激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孩子内心深处形成比较深的影响与痕迹。也就是说父母自身在情绪控制上存在问题。这种问题在日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频频出现,孩子也日渐形成了过激的心理映射。再加正值青春期,易冲动。遇到了委屈或是不顺,不考虑后果而行事,最终酿成惨剧。

2、缺少爱。家庭中有肯能夫妻的感情并不和睦,日常争吵不断。不要说是一个未成年人,即使是成年人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又有几人能独善其身?曾经经历过一个案例:父母争吵不断,孩子看在眼里,却记在心里。成绩本是班里的前十,最后落得倒数的地步。父母察觉时,已临近高考,为时已晚。和孩子聊天,心事很重,认为自己是多余的,爸妈并不爱自己。我很是沉重,为他为这个家庭惋惜。

为父母者,处理好夫妻关系,才能处理好子女关系。你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在看,也都在受着影响,不要等真出事的那一天才去反省自己。持续的修正自己,包容彼此。毕竟家可不是讲理的地方,没有爱的家,让人生畏!

(以上的分析不代表真实结果,仅仅是个人经验之谈,如有不当之处,请私信教育眼镜片,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反馈!谢谢!)


教育眼镜片


发生这种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这也恰恰是现在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这不是简单的父母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大的问题,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本来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考核能量化的指标往往是用物质文明也就是GDP,对一个企业考核也是每年利润和销售量的增长幅度,没有人去关注精神文明,我们即是父母也是企业职工,大家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就像当前讨论很热的996工作问题,大家可以看出越是大家认为的企业精英都认可996这种方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经济,对于孩子的影响也出了问题,不再是国学里面的做人要求,就算是上课学了这些,但是走出课堂大人们给他们传递的是金钱至上,分数至上,没人在乎你吃饭是不是守规矩,你是不是有礼貌,家长忙的也没时间关注你的变化,整个社会就是抱怨,粗暴的沟通,没人愿意停下脚步,所以我觉得是应该从社会风气上扭转,鼓励大家回归家庭,注重家庭,家才是每个人的根基,一个家庭都无法有温暖的人组成的社会,怎么会不出问题,如果这么发展下去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手机用户3660395432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只想问那些妄加评论的人,你有没有想自杀的时候?有没有已经站在边上即将跳下去的时候?那时候你怎么了?

视频里孩子怎么了我不知道,但既然能一口气完成一串跳桥动作,至少当时孩子的大脑已经丧失了基本功能,连求生欲都能被压制的时候。我们有哪些时候会有一丝丝不想活了?而他不是一丝,是所有。

一,对于批评孩子的。

你和这个母亲一样,根本不去了解孩子怎么了,你以为你了解了他90%。实际上,孩子认为你只了解他3%。就算除去情绪夸大影响,实际上你了解的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你只是在对着一个真实的人批评一个只存在你想想中的人,而你对想象中那个人的攻击如刀一样全部插在真实的孩子心上。你想改变你想象中的那个人,但对不起,你伤的是真实的人。你对你想想中的人发泄了,你发泄了,但总有人为你默默承受了一切。而你直到失去了,还在攻击你想想中的那个角色,说他无情无义,没有担当。但倘若你不曾让他承受你的一切,你都不会失去那个真实存在的人。

说到这里,再来说为什么有的人会自杀,有的人会选择渣。

对于孩子来说,他一定失去了一些无比重要的东西,那是他的全部。也许对你来说那件东西无所谓,但人总有区别,你觉得换无数个人都可以因为你觉得这不是你的全部,但有的人只会忠于一个,这一个就是全部。回过头,当你失去了所有,这和你失去生命又有什么区别?对于孩子的那一刻来说,已经失去了所有重要的东西,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有的人急忙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你知道吗?往往出事的就是忽视情绪去强行改变的人。再次强调!孩子那个时候觉得他失去了所有,生命已经没有意义!

如果我没猜错,绝对还有人为的刺激。也就是,孩子除了上述情绪,还有一个重要情绪:报复--我就死给你看。如果只是之前的基础,自杀是个带有悲观情绪的行为,动作缓慢,全身无力,悲观的去跳。但孩子明显就是肾上腺激素亢奋,表现为目标性极为简单,跳就完了,也就是在报复。当然也只是基于观察后的个人观点。

报复什么?母亲坐地上的时候,这个报复明显非常成功,(对于报复来说成功了)。孩子想要的效果也许就是这样,他就是要母亲后悔并认识到她自己的行为是在伤害他,她这样会失去他,并且有个强有力的动力去驱动她改变。孩子报复成功了,母亲留下创伤性记忆,虽然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是这个孩子能力范围内最直接的最有效果的办法,这个母亲绝对不会再对孩子使用这种会被报复的行为。如果还有二胎,他的生活是有人牺牲换来的。

二,对于批评母亲的人。

你只想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她,满足你内心中对于不知道是谁的不满。好似你也有过类似经历,你认定了就是她的错。

是的,我不可否认事情因她而起,错也错在了她,这都正确。但是你的攻击才是我想说的问题。也就是明明你是对的,为什么你就是错了。

她错了,你就攻击她,发泄情绪。

我换个行为,她错了,你告诉她。

我们再来一次,她错了,你告诉她她该这么办。

再来一次,她错了,你先安慰她,情绪稳定后,你再告诉她你该怎么办,你勇敢改变,我会坚定支持你。

可惜生命只有一次。没办法再来。

如果你攻击母亲,我想请问,你此时的行为难道不和这个母亲当时在攻击孩子一样吗?如果你一身冷汗,很好,你意识到语言攻击根本没有你想要的结果,只有视频里孩子做的那件事这样的效果。在没有严重后果发生前,请好好对待自己的行为。

你以为你吸取了自己成长经历的教训,你对你的孩子会无比好,对不起,你其实在死循环里根本没有出来。你依旧延续了那些恐怖的行为而不自知,如果不信,当你真实发生的时候,我希望我这句话能在那一瞬间把你的意识拉回来,至少让你有机会意识到什么。而不是像这位母亲,到最后不知道能不能意识到究竟怎么了。

前边四次假设,是不在心理咨询的情况下自助的有效办法。但不要求急,一步步来,每一步都要理解问什么,从而从内心去认同这个行为,而不要简单的当做套路,套路你能学,但你骗不了自己的心,也骗不了自己的动作。

我没法直接改变你的内心,因为那不是知识,而是智慧,只能悟,不能言。悟只能是你自己去走取经之路,而是悟空的翻斗云带你去就能得到的。

三,两派我都批评了,我支持什么?

有的人看了前两段也许就领会到点什么了。但大多数不会。

是的,事情发生后,所有的批评都是基于自私的角度对别人的语言伤害。批评不能让她改变,只会让她走上和孩子一样自杀的道路。所以批评是自私的。

第一步,首先理解孩子和母亲当时的情绪。

他们的情绪都在不理智的情况下,没有大脑的判断力,更别说你和他讲道理。你想批评她,不过是你认为你生命里有人做了和她做的类似的事,让你认同她就是错的,以此证明你当时是对的。

是的,你的想法对的!没错,但你攻击她就错了,即使你是基于正确的角度,但只要表现是攻击,那就错了。攻击就是错。

第二步,理解自己看到视频时,自己的情绪。

这一步没有几个人能意识到,意识到的都不去攻击两者。

视频引起了你什么情绪,这个情绪是什么,是悲伤?恐惧?愤怒?高兴?为什么你发泄到“母亲”或者“孩子”身上?是谁让你认为“母亲”就是他。他对你做过什么让你如此想攻击。你不原谅什么?你在期望什么?

既然引起了你的情绪,好好观察情绪。它究竟怎么了。

第三部,接纳自己的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情绪会让人变得更好或者更坏。所以接纳情绪,接纳自己,安抚攻击性。

人都是一样的,但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我们都向往着生活,但生活都不相同。你不是别人,不能理解别人,但请不攻击他人,做好自己。


卷毛可以卷


我曾经也年轻过,青春期过。我觉得被逼到一定程度,真的会去跳,不顾后果的。在那个年龄,激将法真的会害死人。因为我回忆了很多自己小时候的一些想法,有很多无奈,跟委屈。不是叛逆的心情能解释的。有些跟家长教育,强势挂钩。不被理解的心情,加上辱骂,纵使会有一些不想活的心理。不是说脆弱,而是长期这种环境下。真的活着真累,等自己大一点了会排解了,又不一样的


魅惑1314520


男孩于母亲争吵男孩没有自控能力,才使男孩跳河自杀、这位母亲没有做到一个做老于子的责任,使家庭造成这样的痛苦!我希望每一个正在叛逆期的男孩、女孩、还有每一个做父母的性恪不好的,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幸福里299


每一个有问题的人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在某事上对孩子做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如果遇到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学会去适当的宣泄,呐喊、唱歌等都行,只要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如果家庭某些方面给你带来痛苦,那就学会去跟它告别,如果不能告别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