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控力太差,家长没责任吗?

何方明


一般来讲孩子的年龄越小,受家庭的影响越大,对家庭环境的依赖也就越强,孩子的自控力表现的差与家长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影响孩子自控力的家长的行为有:

第一,家长凡事都容易包办代替,孩子不需要自己去做,他不知道不明确哪些是属于自己的责任。因此他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的随意。

其次,家长没有为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比如说,一边写作业一边吃东西,或者是说。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这可能在小的时候家长忽略了。但是当孩子渐渐的长大,就表现的不能够自控。

第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打扰,比如说孩子小时候在玩游戏的时候,家长有时候会去打断孩子问吃不吃东西呀,这使得孩子的注意力出现了很多的断点,做事情不能够持续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会儿去动动这个东西,一会去动那个东西,影响了自控力。

第四,孩子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规则,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个明确的规定,比如说做作业,那在20分钟之内,你就要专注的去做作业,最好不要喝水,也不要吃东西,也不要做其他的事情。那么20分钟之后呢,可以休息5分钟,在这5分钟之内你可以去喝点水,上个厕所,拿你需要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也要注意自己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比如说家长需要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专注,但是家长却拿着手机不停的看,孩子可能就会被手机诱惑到。


清大燕园教育



尹月清风



精神文明92


孩子的自控力太差,家长没责任吗?

所谓孩子的自控力,其实就是指孩子对自身的行为、欲望、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自控力太差是因为年龄的关系,而有的家长则认为是学校教育不当所致,自己没有责任,那么孩子自控力太差,家长真的没责任吗?造成孩子自控力太差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造成孩子自控力差的原因:

1、家长没有以身作则:所谓真正的教育,指的是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大部分原因来自家庭,若是家长没有作好榜样,没有以身作则,又怎么去让孩子遵守原则?孩子在家长这种自控性差的性格诱导下,会逐渐把这种自控力忽略,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2、缺少高质量的陪伴:有的家长经常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总是让孩子独自成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自控力往往比较差,因为孩子缺少高质量的陪伴,就只能从手机、电视或电脑中寻求刺激和安慰,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孩子自控力差,还会影响到亲子关系。

3、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年龄还小,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差能力较差,若父母吵架了,孩子会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另外,孩子还可能把父母吵架的行为误认为吵架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所以在遇到事情时,孩子的负面情绪不抑制,任由其发展,也就是自控能力差。

4、教育方式的不当: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会受什么伤或遇到什么困难,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事情都宁愿自己去包办,也不让孩子接触,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娇,自我为中心,无法无天的性格。

5、没有制定规划: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在这种自我放任的环境下长大,导致自控力差,因为没有规划规则去约束,所以即使家长在发现问题后,催促孩子去完成某件事时,孩子也不会去遵守。

综上所述,家长自控能力太差,大部分原因来自家长,家长要负主要责任。

孩子自控力差,家长应该怎么做:

1、家长要做好榜样:家庭教育最主要来自父母,若父母做好榜样,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渐渐变得自律。

2、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高质量的陪伴是不可缺少的,也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所以家长无论有多忙,都要抽出点时间来陪陪孩子,不管这时间是长还是短,都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所需,不要让孩子在手机、电视、游戏中寻求安慰,不要让孩子感到孤独。

3、夫妻吵架后要向孩子解释原由:夫妻吵架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吵架的也叫夫妻,所以在夫妻要吵架时,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或在吵架之后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吵架,让孩子理解父母的无奈。

4、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孩子用强烈的态度要求家长做什么事时,家长应该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要因为孩子撒泼、哭闹而心软。

5、严格执行规划:在制定规划时,定要和孩子一起商讨后再做决定,制定之后,要严格执行,且要全家一起执行,不要让孩子觉得这规划是为他而定的。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尼莫妈妈育儿师】。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成长发育、家庭教育、母乳喂养、疾病护理,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尼莫妈妈育儿师


这个家长当然有责任了,而且可以几乎认为是全责。越是被过度保护并备受限制的孩子,自控力会很弱,因为自控力是需要孩子自己在体验中慢慢获得。


六岁是性格比较容易培养的时期,以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而过了六岁大多数孩子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性格特征,这时候如果去改变已经形成的性格,难度将会大很多,所以培养孩子自制力的重点最好放在六岁以前。如果孩子的自控力太差就说明家长在孩子养成自控力的这段时间里做的不够好,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一点我没有不顺孩子的意思,让孩子掌握了哭闹就能得到的不二法门,因此孩子会自控力很差,或者基本没有自控力。

现在孩子不同于以前,许多家里都有一个孩子,还有很多是老一辈在带孩子,就养成了孩子娇惯,自控力差的性格,而且此种性格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关于自控力的问题家长是要付很大责任的,老师可以指导纠正,但是不起绝对效果。


zhangruobei11


所有的教育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除了很特殊的几个原因之外,也就是说。影响孩子智力方面。还有心理方面,基本上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孩子从出生之后,对于社会的认知,对于自己心理的形成,基本上都是家庭教育互动的结果,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影响以及教育观念,彻彻底底的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另外只有很少数的孩子,因为基因的问题可能会有所特殊,但其实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在整个社会中可以忽略的。

所以说整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基本上都是家庭教育的原因,也基本上都是家长的原因,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每一个孩子如果出现了各种障碍,家长不积极配合解决的话,认为孩子的一生基本上就是一个按部就班的现有状态。

孩子的自控力通常我们认为就是控制自己的一种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仅包含控制情绪,还包含了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行为,因为在社会中每个人不可能单独的生存,可能永远生活在家庭中,这种能力必须训练必须得到控制。

通常造成自控力差,基本上是因为以自我为中心所造成的,大多数孩子在家庭中,特别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往往会做出很多过分的要求,有时候这些过分的要求也得到了家长或者家庭成员的满足,那么他们就会形成一种的心理。

总之不仅仅是自控力问题,还包含所有的一切,都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家长的原因。

当一个孩子慢慢成长之后,特别是成年人以后,他就有了更多的影响,但那时家长的影响在孩子一生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影响。


宜城老师


做为一个周岁宝宝的妈妈观察来讲,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是很强的,你不经意间说的话,做的事情都会被他偷偷学起来,所以说孩子就是大人的镜子,孩子的作为都可以在大人身上找到影子。

所以说,孩子的自制力差,和家长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如果你做事总是三心二意,虎头蛇尾,你教育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对他来讲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说,教育孩子言传大于身教。

第二、家长要注意,孩子在专注某件事情时,千万不要打断他,比如他认真玩游戏的时候,就不要追着喂饭,你要意识到,你的一些做法可能在一直在打断孩子的专注力。

第三、要对孩子的专注力有正确的认识,孩子的专注力本身就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一个三岁的小孩可能专注力就在5至15分钟之间,你可以有意识的培养,但无需过于苛刻的要求。


焦虑研究所


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但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最初也都是单纯的可爱的。孩子自控力差当然与父母有直接的关系。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进行密切持续的关注。待孩子大点,慢慢懂事后,就要循序渐进的给孩子立一些规矩。比如当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非常想要,但别人又不愿给的时候,要告诉他那是别人的,你哭闹没用,抢夺更是不允许的,不要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帮忙要,或直接去买,这样宝宝潜意识就更情绪激动,自控力越来越差。

平时也要专门锻炼一下孩子的耐力,比方孩子要出去玩,父母就说等一下妈妈好吗,待妈妈洗完衣服或别的一些事情,当然不能让孩子等你太久。



实际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密切关注,更离不开父母的以身作则,父母孩子的每一处性格缺陷都与父母有直接的联系,所以作为父母要陪伴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缺点,给予正确的引导。


妈妈育儿知识大全


孩子自控力差,父母怎么可能没责任。伟大的古人都说“子不教,父之过”,所以或多或少都与父母有关。

自控力一般指我们说的自觉性,孩子的自觉性一定要从小培养。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有以下几点:

1.告诉孩子等待的意义与价值。比如说给孩子两块糖,告诉他五分钟后可以吃一块,但他要等到十分钟,两块糖都可以给他。让他最直接的明白等待的价值。

2.挫折教育,培养孩子顽强坚毅的性格。如今的有些父母对于孩子溺爱。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容易培养孩子任性的性格。对于孩子的未来是非常不利的。毕竟带社会上没有人像父母一样时时刻刻惯着你。所以在可控程度上的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3.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一件事情一旦成为了习惯,是很难去改变的。而且好的习惯不仅仅对孩子养成自控力有益,对于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有好处的。

4.家长平时多训练孩子的自控力。我小时候很调皮,我妈说我上窜下跳像个猴子,后来送我去学围棋,因为围棋比较磨性子,慢慢就比较老实了。所以家长还是要多注意的。


嘉言易行


孩子的自控力差,家长没责任吗?

当然有责任,而且占主要责任,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遗传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成分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自己教养他的人,我的孩子现在是一年级,小学教育的起步,也是教育开始的好习惯培养的关键基础时期,家长的用心引导好习惯,关注学校状态以及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能拔苗助长,这不是急的事情,需要坚持,家长自律,家庭其他成员的配合才能做到成效。

一、给孩子指定一个时间表或者幼儿制作一个家庭公约,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知道详细内容,并配合主导者,决不能拖后腿

二、共情,肯定并接纳孩子的感受

其实让孩子来克制冲动,有一定的自控力是有很大的挑战,连有些大人都做不到。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共情,肯定他的情感,再去询问他的想法,最终还不能忘记坚持我们的公约原则,这样的效果就不一样,孩子会觉得他得到了妈妈的理解

三、规矩的重要性

孩子是不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错的,他的对错观念就是从大人那里得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我好规矩,把我好规矩的核心,决不能妥协,当然也不要孩子一犯错你就斥责,要做循序渐进,要做个不吼不叫的家长

最后,告诉大家,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新的理念或习惯的形成并得以巩固需要21天。当然更缺不了我们的用心,耐心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