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天天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他们没有感到迷茫吗?

用户4437252902755276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确实存在心思不在学业上,迷恋于打游戏现象。仅从我做家庭教育咨询工作层面就能得到印证,不管是“双一流”高校,还是普通高校,皆有因沉迷网络游戏而挂科、休学或劝退现象。家长前来咨询时,非常不解,好端端的大学不好好上,为什么就如此消极混日子呢?

如果从大学生目前普遍生存状态来看,那些沉迷于网游的人,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第一,受盲目从众之风影响。在一个宿舍里,只有一两个整日沉迷游戏的同学,就会如病毒一样传染其他意志力较差的学生。时间长了,大家便会不自觉地加入到游戏队伍中来。要么单人玩网络游戏,要么组成战队玩团队游戏。一但玩上瘾,很难自拔。

第二,受修学分太容易影响。现在大学采取严进宽出政策,很多大学生的智商都不低,经过多年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大学课程远比中学时代要容易多了。这样一来,就使很多大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只要喜欢上网游,就会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其中。

第三,受缺乏学业规划影响。很多大学生人虽然已经成人,但是心理方面并未完全进入成人时代,这就导致他们对学业规划完全处于应付修学分为目标,而不是把多余时间用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做充分的准备。

第四,受缺乏严格约束影响。人都有一种惯性毛病,越呆越懒,越吃越馋。大学生也不例外,并且他们也都知道大学里不好好玩儿,将来参加工作就没有那么多充足的时间去玩儿了。再从大学管理机制上来看,基本上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没有严格约束使一些自控力差的大学生处于随意放纵自己的现状。

第五,受缺乏责任感影响。很多大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不错,父母基本上都是满足供应,这就使很多大学生根本不懂节俭,更不会珍惜父母辛苦挣来的钱。在缺乏责任感的现实面前,混日子反而都混的很坦然,这不能不说与家长太过溺爱不无关系了。

最后,若问那些沉迷于网游的大学生内心迷茫吗?可以肯定地讲,哪个不迷茫啊,整天消极混日子的成年人,连他吃谁喝谁都不待要想的人,和行尸走肉有啥区别?什么时候大学采取宽进严出政策,恐怕那时真就少了玩游戏者,因为再聪明的人,如果不把心思用在学业上去努力拼搏,毕业都成了问题,还有心思去玩儿游戏吗?


寒石冷月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我从高中开始迷上了王者荣耀,打了不到一年时间,手机坏了,用一台被家人用过的三手手机,这手机我只能用2G网,很卡,平时也就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因为发微信都会卡。然而从那开始,我就断了王者荣耀。

直到大一,买了新手机,又开始这沉迷游戏的生活,不到一个学期发现,这游戏也没什么好玩儿,删了,又过了一个学期,又下回来,然后也玩,但是都是偶尔玩一下,不沉迷。有趣儿的是,我不喜欢玩电脑游戏,手机里倒是经常换游戏玩,基本上没有游戏是让我玩很久的,所以王者荣耀的确是让我沉迷了。

然后作为一个高中坚持每天背单词的人,我觉得我在学习方面是够勤劳得了(其实远远不够,我还没从高中的学习模式转到大学来,高中学习只为高考,我现在学习更多为的是学习技术技能,以便在以后出了社会有立足之地,然而我玩游戏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玩,每天都是空虚地过完一天,什么都没学到),然后我舍友基本上比我还懒。

至少在更多时候时候是这样,我有一个舍友是晚上在我们睡觉还在学习,根本不知道学习到几点,然后早上起来很晚,所以我自己知道不能像他那样,我身体素质远远不及他,他很喜欢打篮球,在期末成绩下来的时候,他平均分比我多一分,我不客气地说,这一分是他在体育课方面超过了我,除了体育课之外的话,我的平均分是绝对超过他的,在宿舍不应该是排名第二,也就敢在宿舍这样,在班上还是有很多厉害的同学,或许有的人说体育课也是一门重要的课,没有说去掉再比这种说法,也对,不过我还是想感叹一下,体育课我选的是足球课,他选的是篮球课,我的老师在平时训练很严格,期末打分我觉得还是很客观公正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在体育课上有认真又刻苦,我是足球小白,考试的时候我是一次过,虽然仅仅过了及格线,然后身边的同学百分之九十要重考,然后篮球课的舍友日常老师出差不上课,然后期末考试也是普遍高分,我怎么玩?这是题外话了。

在一个可怕的日子,我失恋了,我再也没有以前的动力,颓废了很久,还是决定给自己找点儿事儿做,别老是颓着像废人一样,我给自己列了目标,每天下午锻炼至少半小时,每周周一周二肯定去图书馆,然后其它时间有空的话可以选择去,因为有时候会去做一下兼职,每天必须看一下课外书(文学类的或名著)。

然后前不久,我有个高中同班同学告诉我,今年十一月她就要拍毕业照了,她是大专三年,时间是差不多。我突然害怕了,平时心里一直担忧要是毕业了怎么办,现在自己虽然四年大学,但也差不多了。说没有迷茫肯定是假的,我每天都为着各样的事担忧着,颇为杞人忧天。我已经着手下去改变了,虽然觉得成效还是一般,还是要加大力度才行。


向往挣扎


作为一名大学生,大四上学期校招后进入中国电信财务岗工作。

本人财务管理专业,大学考试都是考试前突击混日子,勉强过了。大一大二也是天天和舍友在宿舍打游戏。

本人在大三的时候开始考虑就业,在看了许多企业校招和公务员考试后,觉得他们的考试其实很大程度和大学课程无关。所以在大三时候,考了初级会计证,英语也过46级(大一大二就过了),到大四校招的时候,那些单位考试笔试专业知识大多和初级会计证考试内容接近,遇到的面试内容也很基础。

总结一下,大学46级必须过,本专业证书考一下,然后平时打游戏真的没什么紧张的,校招认真准备一下就好了,至于那些很难的课程,什么西方经济学,统计学,高数,对招工基本没用。

所以大学打游戏没什么迷茫的。


Iamarookie


大学生天天待在宿舍打游戏,我认为他们正是感觉过于迷茫才逃避现实。

大家还记得过年期间中科大博士失联事件吗?这个孩子在校期间,在宿舍经常打魔兽世界,平常不出去学习,天天待在宿舍玩游戏,一玩就到半夜。他不去实验室,导师打电话也拒绝接听。

2019年1月30日下午,刘春杨给父母打了电话,说自己将在31号下午到家。通话中父亲没有感觉到儿子任何异常,但是儿子却没有如约回家……

他在选择轻生之前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

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迷恋网络的大多是逃避现实的。

有个男孩十六岁时考入一985院校,遗憾的是一年结束,挂科过多,被学校要求退学。原来他进入大学以后,天天宿舍玩游戏,不上课,理由是不喜欢那所大学,想上清华。

经过家长求情,学校给了他一年机会。他的母亲请假,在学校附近包了宾馆陪读了半年。母亲看孩子基本步入正轨,就返回老家,工作倒是保留住了,职位却没了,收入降低不少。无奈的是时隔不久,再次被学校要求退学。

男孩回来以后,复习了一段时间,再次参加高考,如愿考上清华。后来见过他一次,完全没有了以前的神采,未来也是堪忧的吧?

现在的孩子面对的未来不确定因素太多,很难找到明确的人生目标、工作方向,他们需要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但是他们的心情父母未必理解,无法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他们内心的迷茫、恐惧和无助无法排解,他们也不想承受现实压力,只好将自己陷入到虚拟的网络之中,暂时逃避现实。

结果却陷入了恶性循环:因迷茫而逃避,越逃避越心虚,越心虚越恐惧,最终荒废了自己,甚至走向极端。

愿父母们都能成为孩子可以依赖的肩膀,能够源源不断传递给孩子能量。

愿父母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注重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打不倒的小强。


妈咪老师


我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大学里确实有很多人天天打游戏,记游戏装备比记自己吃饭都厉害,他们可以不去上课,不出宿舍,早上11点12点起床,晚上3、4点睡觉。

这样的同学,我觉得不应该是迷茫,迷茫是奋斗中的人想努力的人找不到方向才有迷茫,他们我觉得没有想奋斗的意思,他们是生活的优越感很强,觉得现在生活很轻松,没人管,没人说,自由的想干嘛就干嘛,反正还年轻,出了校门好也罢,坏也罢怎么都能生活,甚至有一种侥幸心理,说不定出了社会还能碰到机会,或许就出人头地的想法。

还有一种人就是想学习又不知道学那个好,觉得学这个也没用,学那个也没用,最后放弃了,打打游戏一天就过去了。

最后就是群居效应,学生对社会意识很浅淡,但是知道从众效应,一个人打游戏可能觉得他不对,但是一群人打游戏那就回影响他们整个一群人,甚至不打游戏的都不知道跟他所在的圈子里的人说什么,久而久之,这个现象已经普及。(我最近有更新关于如何避免盲目从众方面的文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美文郭大叔


因为大学生活真的闲。

我已经在外工作快一年半了,可我却感觉仿佛过去很久很久。仔细算下时间,竟然毕业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却仿佛有经过了数十年的错觉。

大学的生活里,经常逃课,每天睡到下午一两点起来,点个外卖,打游戏看电影。偶尔去打球,晚上再去聚餐high一下,周末通个宵。

当你进入大学,一个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地方,一个没有高中老师每堂课盯着,没有强制作业任务的地方,你感到的是自由,而不是迷茫。

因为,在大学时候的你,对于迷茫是什么,没有一点认知。

你有的,是自由的快感,自由地挥霍自己的时间。你去做曾经因为学习而没有做好的事情——玩和睡觉。

大学前三年,我仿佛把曾经没休息好的睡眠和未玩的游戏时间全都补了回来。

直到大四,即将毕业走出社会,即将完成毕业论文面临找工作的时候,我才感到了压力。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

而如今进入社会工作后,日复一日的机械生活,为赚钱和生活开支精打细算,很多自己想做的都不再有时间去做,这时候你才开始迷茫,你找不到方向,你也找不到自己想要什么。

大学,并不迷茫。是因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怕是看似荒废的睡觉游戏,但是你想去做,你去做了。

而不是,你不知道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这才是迷茫。


小生禾乃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确存在"不务正业"现象,不是睡觉,就是在宿舍里打游戏。记得我们在读大学那几年,有很多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通宵达旦地玩,白天上课就睡觉。这样一来,挂科是很正常的事,也有同学因为挂科太多,主动放弃学业,混入社会。


还记得四川那个考霸吗?他是四川广安岳池人,叫张非,先后参加过4次高考,第一次考入复旦大学,他嫌复旦大学太差,便主动退学。有2次考入清华大学,还有1次考入北京大学。当时网络上对他的讨论很多,说法最多的就是,张非不断退学,又不断参加高考,是为了骗取复读学校的奖学金,这种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很久,影响深远。

其实,后来才得知,张非并非骗取复读学校的奖学金,而是自己进入大学后,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幻的世界里遨游,没日没夜的刷经验、打怪和打架。由于大学里的学习没有高中时的压力,对自己的学习管理也很松懈,导致学业一塌糊涂。



人的一生,有迷茫、有彷徨,就连张非这样的"天才"也不例外,要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己的约束力,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这样的人生才不会遗憾。


Lance课堂


第一次写问答,没什么方法和套路,写到哪里算哪里,也许不能解决你的疑惑,你姑且看看,请不要上纲上线。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说下我自身的背景和学校的环境。

我在晋中学院念书,山西的一所二本学校,学习风气还不错,学的是历史学(师范类),目前大二,一周十三节课左右,没有晚自习,学业负担并不重,由于学科性质,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长期的,主要是完成老师开的书单,写书评,做读书报告,写一些指定的小论文。平时也就比较清闲,有较多的自主时间,可以做一些你自己想做的事儿。在寝室睡觉玩游戏是大流,去操场锻炼打球,去教室、图书馆看书学习毕竟是少数。

学校位于大学城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周边有田森汇、万科等大型娱乐购物广场,花个半个小时坐11路、5路公交就能到万达和奥特莱斯这两个销金窟,王村、聂村还是有一些比较平价小吃饭店,周边景点也比较多,有晋商公园,榆次老城,三馆…算的上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只要你有钱,有想出去玩的心,不愁没有地方。

我出校门玩的次数一个手都能数的清,一是口袋里没更多的money,一个月1000大洋的生活费,在食堂都能吃掉了600~700,在买点零食和水果,冲点话费,逛下淘宝,一千块真的所剩无几,钱是英雄胆,没钱想出去玩的欲望就大打折扣了。

二是,在大学交友不广,知心朋友少的可怜,幸好还有那么几个,但都比较宅,不喜欢出去玩儿,或是不喜欢几个男的出去玩儿,总是天真地想找个妹妹出去玩,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大学是无线放大了的,一个班的同学可能都认不全,一个学期下来相互交流也很少,几等于无。我是一个内心敏感,内向的人,与人交往比较被动,虽然外表看起来不太像,学校虽然是师范类学校,男女比例在3:7左右,到玩得好有深交的女性朋友几乎没有,这算的上很失败了。

我不算是那种好学生,会在课堂上好好听讲,下课后认真复习,去读专业书和广泛阅读。没有学习上的压力,每天都很散漫,有很多的空闲时间,有时会到图书馆一楼去看会手机,翻翻各种有趣的杂志。在一些非专业课和公共课,比如英语笔译,形势与政策,毛概一般都是玩手机,在课上一般不会听歌看视频玩游戏之类的,都是刷头条、微博、公众号和看小说,喜欢关心时事和军事,法律事件等。(这条回答就是在教育学这趟课上写的🙃) 在晚上的时候会和室友一起王者和吃鸡,刷几十分钟的抖音,看一会网络小说,一晚上也就过去了,到了十二点左右就要上床睡觉了,浑浑噩噩的一天就过去了,像是提前进入了老年生活,丧失了斗志,整天想的都是吃什么,要什么。

对你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辩证对待吧,不要用旧有传统的思维去看待,毕竟现在电竞玩家,游戏主播,游戏陪玩师,带人上分赚的也挺多的。孔夫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只有经过大起大落,大彻大悟的人,才会有想改变的动机。


与锶


你好,说说我吧,我一直都很喜欢打游戏,大一大二打了两年,但是没戒掉,大四还在打只不过打的时间和次数少很多了,有时候早上八点学校工厂做实验,干到12点,吃了饭,打一会儿游戏,两点又开始去做实验,下午六点吃饭完,如果不急的话就休息打会儿,急的话就加班做实验到9点。

不过打游戏真的很不好,长期呆在宿舍不运动,身体素质差,记忆力减退,反应变慢,长期熬夜会掉头发,睡眠质量不佳,早上睡不醒,增加猝死的风险,所以我觉得大学,多去实验室,多去外面走走才好,能学到你想学的知识,充实自己。


游戏小作家


题主提到了大学生喜欢呆在宿舍里睡觉,打游戏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学生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呢?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

在网络新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优秀的大学生,甚至是名校的大学生,在高考大军中千山万水过独木桥,好不容易进入名校,进入大学后却不珍惜学习机会,在宿舍睡大觉甚至打游戏,最终荒废了学业,看过这样的新闻之后,每个人都觉得匪夷所思。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反而不学习了?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压力太大,学习太累了,到了大学,终于没有父母和老师的看管,也没有升学的压力,所以彻底放松了。这样的学生其实在高中时就早已经厌学了,只不过被高考的指挥部压制着,被老师和家长压制着,那时没有爆发,只不过到了大学,终于可以自己做主了,于是彻底放弃学习。
有些学生在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始终在学习方面是名列前茅的,到了大学之后,特别是进入了名校之后,由于人才济济,无论自己怎么努力,自己的学习成绩在更多优秀的人群当中都无法突出出来,因此,他们无法接受自己不优秀的一面,于是沉迷网络游戏,或者在宿舍睡大觉。这样的学生,他们把学习成绩看成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多个角度去评价自己,一旦在成绩上拼不过他人,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此外,大学生活比较轻松,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习压力比较小,学校管理比较松散,大学这样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只有那些具有自律意识的人,才能够更好的管理好自己,那些缺乏自律意识的人,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中,反而慢慢放弃了学习。

一些大学生不爱学习,可能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当时在填报志愿时,报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也不是自己填报的,而是家长代替自己填报的社会上公认的好专业,由于学生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会投入太大的精力和努力,因此造成很多多科挂科这样的现象,或者宁愿在宿舍睡觉,也不愿学习的现象。
目前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比较困难,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学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

那些在宿舍睡觉、打游戏的学生恰恰说明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是没有价值的,所以他们用这种荒废学习的方式来荒废自己的青春,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孩子恰恰是没有自信和缺乏父母关爱的一个表现。


正确看待大学生玩游戏。

爱打游戏的大学生有很多,但是整天打游戏,或者沉迷于其中的人和偶尔打游戏的人是不同的,偶尔打游戏的大学生属于正常人,毕竟平时生活也很繁忙,偶尔游戏一下,也可以放松自己;如果陷于游戏之中,或者迷恋网络游戏,不仅荒废了青春的大好时光,而且荒废了学业,最终可能得不到毕业证书。即使拿到了毕业证,由于自己在四年里没有很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工作中也会很吃力。


面对这种现象,怎么办呢?

对大学生本人来讲,可以适当的去做一下心理辅导。

很多大学生都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觉得接受心理辅导,可能是心里有障碍,或者是心理有疾病。事实上,做心理辅导只是为了不断的完善自身,让我们的未来生活更美好,即使真的有心理障碍,我们也应该积极去面对,积极去努力调整自我。

作为家长要关心孩子,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生活。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帮助孩子规划自己的人生,家长在这里只能是引领的作用,而不能是强迫孩子做什么。

大学要加强教育和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的思想方向;学校要多开设生活心理学的课程,让心理学走进大学生生活之中,例如,开设心理论坛,生活心理学方面的论坛,让学生参与其中;另外,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特别要严格学习方面的管理。



你对大学生沉迷游戏怎么看?写在下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