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菜的份量特别大?

彭林灵


东北菜的份量特别大,其实跟东北人的饭量没啥关系。



我虽然生在内蒙,但是却地处东北境内,所以,很多生活习惯也靠近东北,因为东北的特殊生活环境,所以东北菜多数以炖为主,因为冬季寒冷,所以家里都会生炉子做饭,小的时候,没个人家里,都会有个很大的锅,炒菜也是在大锅里边炒,因为当时可以用来炒的菜不多,所以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吃大炖菜,炖豆角,炖酸菜,白菜豆腐炖粉条,炖骨头,炖茄子土豆,反正就是炖,偶尔也会吃些炒菜,但没有南方菜那么精细,炒的菜也是很粗糙,但是却很好吃的。

还有就是东北人很豪爽,大大咧咧的,招待客人也很热情,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总怕客人吃不饱,所以做菜都用大盘装,宁可剩了也不怕,只要客人吃的开心就好,正因为这些习惯,所以后来开餐馆的人,也就把这个喜惯延续下来了,无论做什么菜,都要装满盘,盘里面装的是,东北人的那份热情与真诚。


明泽美食


其实说东北人的饭量大,真的是比较常见的,因为我国地域辽阔,所以说不同的地方饮食文化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像饮食文化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像你让南方人经常吃馒头他可能会受不了,你让北方人吃米饭很多人也会不习惯。

再有就是南北方人的饭量,总体来说北方人大多都是五大三粗的那种,个子都是比较高的,而南方人也是比较小巧,北方人的饭量也是比较大的,像北方人饭量稍微小一些的,就直接用小一些的碗,其实也不是小碗,只不过说和大碗相比小一些。



北方稍微有着饭量大的,直接就是用大碗甚至是用盆子吃饭了,饭量的话感觉和身高还是有关系的,而再看看南方人饭量就是比较小,一般都是用小碗来吃,我们在南方吃饭,两个人把人家一盆米饭给吃完了,真的还是挺尴尬的。


商丘身边事儿


本来身在东北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的,觉得菜都是正常的尺寸,后来学习、工作到过一些南方城市,开始察觉到了确实东北菜的分量都挺大的,总得来说就是精致有精致的好处,豪迈有豪迈的优点。

其实现在随着信息流通的迅速,尤其是近些年来,各地的饮食区别已经不像很多年前那么泾渭分明了。而“东北菜分量大”的原因,我们下面可以简单的说说。

【其一与人的普遍性格有关】

东北人好像普遍来看还是比较豪迈、粗犷的,很多东北菜虽然多少有些鲁菜的影子,但是依然有着东北人的粗豪,好像以前在黑土地上“实惠”确实是比“精致”要受欢迎一些。我很多年前第一次见识到粤式料理的精致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的天,这得什么时候能吃饱了啊!”

【其二与烹饪方式有关】

很多时候我们见到的分量比较巨大的东北菜,大多是炖菜,那么为什么东北的炖菜普遍就分量都这么大呢?这是因为在以前的东北锅灶的用处不只是烹饪,也承担供暖的作用。在漫长寒冷的天气里,灶台里一般都会比较长时间的燃烧着柴火,那么这个时候需要持续火力的炖菜就就是最经济、也基本是最合理的选择。而且在以前一家可能就那么一口大锅,所以直接一次炖够一家人的菜是比较节省火力和省事的。

【其三与气候和地理位置有关】

这俩其实是一个事情,高纬度地区就免不了的寒冷。从生物角度来看,同一物种生活的维度越高,个体相对就越大,这样相对的体表面积就小,这样有助于保持热量。而东北等高寒地区的平均身高和体重确实都是相对高一些的,所以对于食物量的需求相对也会高一些。

【最后就是现代餐饮业给人们的固定印象】

就好比粤菜的精致、川菜的麻辣等基本印象一样,其实粤菜也有很多简单的、更崇尚本味的菜肴,而川菜也有一些淡雅的菜肴,不过人们对于这些菜系已经有一个印在脑海的里固定印象了,对于东北菜也是如此。有一些东北菜的店家也在不断强化、强调这些印象,形成风格,以至于有的店家甚至把灶台和炕都直接砌在餐馆里了。在这样刻意固化和宣传的环境下,人们对于某一菜系有固定的印象也不奇怪。

对于美食和饮食文化我觉得要有包容的心态,互相尊重,我尊重并好奇每一种饮食文化,哪怕类似虫这类料理我接受度不高,但是我对于有这样饮食习惯和文化的地方是尊重的。正是有了多元的美食文化,作为一个吃货才是充满了快乐的!

对于美食和饮食健康等话题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个关注和赞哦,以后一起分享有趣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东北菜给人印象就是豪迈、量大。在某乎“东北菜的分量为什么那么大”的问题下,有891位东北人热情地展示了东北菜究竟有多大份,还有1位南方人表示“他们人也很大份”。

相比于菜量克制的南方,一人一份的西餐和日料,东北菜还停留在用高高堆起的肉块来彰显自己好客的阶段。

那么东北菜为什么喜欢做得很大份?是食材的扭曲还是饭店的沦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5df00103628bfa73fc0\

视知TV


很多小伙伴到了东北点菜吃饭就懵圈了,饭店服务员端着好大的盘子,不,这是好大的铁盆,满满一锅的炖菜根本吃不完,就连烤肉都是大盘子的,甚至都拿铁锹上菜,感觉一个菜两个人吃不完,为什么东北菜的份量特别大?


我觉得东北农村的民风朴实


冬天长夜漫漫,半年的冰冻期,冬天含量必须要补充高热量,获取能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吃,不停的吃各种高热量食品,胃都比南方人大一倍,让东北人敞开吃的话,这一桌菜也都能吃光。东北有一个特色美食‘铁锅炖’,这是种农村才有的美食,就是饭桌放个铁锅,木材烧起来,蹲着地上点火,铁锅里面可以炖鱼、炖大鹅、炖小鸡蘑菇、炖猪肉粉条。以前东北农村都是一天两顿饭,下一顿饭要等十几个小时,一顿不吃饱怎么能行?!


东北地大物博,民风特别豪迈,从来不会亏待客人,来得都是客(qie),相逢开口笑,事后不合计,那场面话都是特别到位,其实心里想什么谁也不知道。记得乡村爱情的片段,基本都是这套路。因为东北各种食材产量特别大,长得也都挺大,地瓜一个就是一斤,南瓜十几斤都是小的,西瓜打底二十斤,买肉都二斤起步。东北老话:到那个屯子还不给几个豆包吃。表明了当年东北不缺吃。有一次我去农村办事,正好路过一家办酒席的,路边就开始吃杀猪菜,合计拍点素材啥的,主人非要拉着我吃两碗大肉炖酸菜。


为什么要炖菜??

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各种食材生长周期要长一点,猪、鸡、牛、鱼等食材,他们在南方就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而在北方的生长周期特别长,只能使用“炖”这个方法把食材烹出最香的味道。炖出来的味道相当的好吃,如果有机会一定得尝尝东北的炖菜。因为炖菜汤汤水水的,一大碗有一大半是汤,但是这汤里的精华可不少啊,所以看起来菜量挺大一盆的,其实没多少肉。东北炖菜种类很多,猪肉炖粉条、酸菜炖白肉血肠、大鹅炖土豆、萝卜炖牛肉、小鸡炖榛、白肉炖大酸菜、排骨炖芸豆、白菜炖猪肉,鲶鱼炖茄子都是两两的搭配,一荤一素,有一句俗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炖菜最关键是有汤有菜的,冬天吃起来不冷。


说到东北的炖菜,可能很多外地朋友首先想到的是东北乱炖。其实不然。真正的东北人家是很少吃乱炖的,东北乱炖在不同季节搭配不同材料,大约十几种材料放在一起炖制而成。真正的东北炖菜看起来简单,食材还是很讲究搭配的,也是比较有趣的。另外炖菜不容易凉,连汤带水带肉的,吃一碗炖菜来两个大饼子一碗米饭就饱饱的,就像吃火锅一样,浑身热乎乎的。


最终还是因为饮食习惯

这一锅炖豆角,要是南方人能让四个朋友吃一盆饭,在沈阳,这一锅炖豆角是一桌里面的一道菜而已,就是这么大分量。很多人说东北菜不好吃没有什么精品,只能说您没吃到真正辽菜大厨的出品,辽菜选料十分广泛精细,沈阳南接渤海海湾,北依长白山,地广物博,以炖、烧、熘、扒见长,加以围、配、镶、酿。东北不光有炖菜,也有精品的辽菜,当然辽菜的分量也是挺足的,东北一般饭店都是一尺二的盘子,吃起来特别舒服。东北物价本身便宜,人口也不多,菜量自然比其他地区要大那么一些,就是实惠!有些东北菜馆到了南方,依然老规矩,菜必须量大,不然老乡去一次不会去第二次的。


辽沈美食


说白了就是东北食材少,没得更多的选择余地,家里来客了,只能靠几个分量充足的菜来撑面子,而且平时吃的很穷,舍不得吃肉,只有撑门面的时候上一盘肉,美其曰“硬菜”~

再说了,南方人请客吃饭谁会傻逼似的就上几大盘菜啊?南方人不会像北方人那样抱着一个菜一顿豪吃。

我请客一般看几个人,一般是按照人头数量在加2-4个菜~如果一桌有8个人的,我会点12个菜,点菜的原则是两三盘凉拌或者双拼,几个热菜,一两个干锅或铁板烧,至少要有一个汤,点的肉食要有天上飞的禽鸟类,地上爬的猪牛羊狗兔类,水里游的鱼虾蟹贝类,还要有土里钻的蛇蛙等~,而且要根据时令季节上一两样当地特色的食疗菜,

吃饭时先共同干一杯酒(一般是红酒,女士可以可乐代替),之后就随意,不强求,各自吃菜,到后段可以上一点炒粉、米饭或者馒头窝窝头什么的,吃到最后一定要上一盘纯绿色的青菜,最后买单时上一盘水果收场~

顺便说一句,为啥南方人不像北方人那样普遍肥胖,在公司里,北方人普遍肥胖,南方人则很少见到胖子的,因为是饮食习惯,北方人饮食品种单一,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南方人的饮食则要丰富多彩得很多~例如一个早餐,北方人可能就是一大盆面条,一盘饺子,一堆包子或馒头,至于其他配菜,要么很少,要么就口味重还油腻~而南方人的早餐则碳水占比不高,配菜要更加丰富,营养也更健康合理一些~瞧瞧我的早餐就知道了啊~








知秋之广州


这个问题还真挺有意思的,确实是你进了东北菜馆,大多数的菜码都很大!我觉得跟东北菜的食材有关吧!毕竟不像日本菜,是吧,单个寿司那样做,煎鱼煎个一小块。东北菜是什么样的场景呢?比如猪肉炖酸菜,东北乱炖,食材比较多,上来基本就是一锅的节奏,一盘太小的话好像也吃不出精髓的感觉。另外,我觉得是东北人性格习惯的问题。东北人热情好客,当然也更喜欢聚会,经常三五成群的,周末聚一聚,喝个小酒什么的,所以饭店包房特别多。一群人吃饭,菜码当然要大一些才能够满足需求了,所以东北菜馆自然菜码大一些。而且如果一小盘一小盘的话,我们东北人可能会觉得这家店老板特别抠搜,很有可能就不爱光顾这家店了,总有种“不合适”的感觉,为了吸引客流,店家自然会把菜码做大一些。


东北网


东北菜量大是有原因的,因为在东北,气候冷,农村家家都烧火炕,所以做饭和烧炕属于一体化的活。做饭一家一个大锅,锅里一次炖够全家人的菜,再蒸点米饭或者贴点饼子,大家想想,一家人一锅炖菜,那量小了也不够吃吧!所以,东北以炖菜为主,而且量大,因为条件所限,必须一次做够几个人的菜。这样的饮食习惯,一直延续下去甚至影响餐饮的经营模式,量大,粗放,口味重成为东北菜的标志!,



天下挑客


有句俗话说得好:上菜不用盆,不是东北人。

不管你去没去过东北,关于东北菜的传说你一定听说过。

哈尔滨热心网友表示,在哈尔滨的东北菜馆,无论是煎炒烹炸,几乎所有的菜品都是用大盘子来装,有的餐厅家常凉菜则直接用盆上桌,而炖菜则用大海碗来上菜,绝对不是一般的实惠啊。

在东北的餐厅点菜不能超过三道,虽说不完全准确,也得看就餐人数,但也足以说明菜码确实大。

在东北餐厅点三个菜,对于正常饭量的人来说,足够三四个人吃的了。

那么东北的菜码到底有多大呢?

东北的菜码为什么这么大?

从气候上来说,东北的冬季来得早走得晚,而且冬季温度非常低,生活在寒冷地带,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一旦吃不饱很容易全身发冷瑟瑟发抖。

所以说要想在东北生存下去,一日三餐是一定要吃饱的。正因为如此,东北人必须比南方人吃更多的食物以

补充能量,所以菜码必须很大。

从物产方面来说,东北的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地球上一共有四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在我国东北地区,所以近年来的产粮大县,大多半出自东北。

东北不仅土地优质广阔,而且人少,食材多。早年间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描述的就很形象了,食材丰富,在吃的方面自然豪爽。

外在饮食方面,东北人的习惯是,吃菜如果吃光了或者见底了,说明这菜份量不够,客人见菜不多就不好意思再吃了,结果就是没吃好。

只有当每个菜都有足够剩余,才说明客人吃得够好。所以,每个菜菜码要足够大才行。

在东北如果饭馆给顾客的饭菜量少了,那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不仅顾客吃过一次就再也不会光顾这家店了,而且还会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说这家店小气,导致饭馆人气值降低,甚至无人光顾。


东北的菜码这么大怎么赚钱?

可能有人会问了,东北菜的菜码这么大,一盘菜比一些地方三盘菜还多,而且价格还不贵,饭店这么做菜岂不是要赔钱了?

其实东北菜制作起来普遍简单,东北乱炖、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地三鲜,大多是一些家常菜,

食材种类很少,需要的厨师也少,加上物价低,成本自然不高。

还有东北菜讲究的是一个薄利多销,菜码大人气自然也高,回头客也多。

另外别看菜是便宜了一点,其实饭店最赚钱的还是酒水,东北人吃饭讲究的是一个尽兴,酒是必须要有的,而且还不能少,酒的利润可比菜大多了,所以赚钱是肯定的。


吃喝实验室


这个问题曾经我喝酒时问过东北人,他的答案是这样的。古时候因为天气原因在东北常住的人口并不多,主要是以少数民簇居多,而满簇入关初期,更是以守住龙脉为由将汉人赶入中原大地,清初期东三省除满簇贵簇及佃户,少有汉人,清末和民国才有山东人闯关东,才给东北注入新的生命!所以东北菜有许多有鲁菜的影子!刚开始 闯关东的人因为刚去时大多地都是荒地,几乎每个有劳动力能吃苦的人都能圈个几响地,而且都是黑土地,几年下来都是土地主 ,东北不是有句土话,叫棒打狍子,瓢抓鱼,形容当时东北的物产丰富!因为富裕所以做什么都比较阔绰!再因为冬天比较寒冷且时间较长,家里都是炕和灶头在一起,为了省事都是大锅炖渚,而且天气冷不易坏,一沌渚一大锅吃几顿省事!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所以份量较大!这里提一下,南方并不是小气,是太多份量吃不完一天就坏了!倒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