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瓷器怎么鉴定?

胡八七19820


在中国瓷器史上,民窑所出瓷器能超越官窑的,恐怕就只有哥窑了。哥窑的名声远扬,是宋瓷中不得不谈的一个窑口,而哥窑瓷器美在何处,价值几何,又有哪些鉴赏要点呢?

图1:哥窑玄纹贯耳方瓶,拍卖成交价格:33,251,400元;拍卖成交时间:2018-05-17;尺寸:高625px。瓶广口,收颈,两侧饰贯耳,鼓腹,随形底足。通体施釉呈米黄色,“金丝铁线”特征明显,底足露胎处呈黑褐色。《格古要论》在提及哥窑时云:“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

说到哥窑瓷器的价值,很多人可能立刻就会想到传世、孤品等字眼,的确,曾经拍出过天价的哥窑瓷器中的三彩洗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但名声远播也使仿哥窑瓷器成为一时风尚,除了明清时期的仿品,近代也有许多鱼龙混珠的赝品。侧面也可以看出,北宋哥窑瓷器的价值非其他窑口所出瓷器可比,何况即使是在如今那么发达的科技支持下,哥窑瓷器所达到的水平和技法的运用,连现代技术也很难企及。

图2:金代 哥窑米黄釉贯耳瓶,拍卖成交价格:32,964,750元;拍卖成交时间:2015-11-08;尺寸:高605px;口径242.49999999999997px;底径210px。

首先,哥窑瓷器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其独有的开片纹。虽然开片纹作为装饰是很多窑口都会使用的方法,但是哥窑瓷器的开片纹却是非常独特的,具体体现在何处呢?因为哥窑瓷器所采用的色釉是非常稳重的玄色或者墨紫,这些色釉在形成开片纹之后是绽开的,非常深邃动人,而在较大的裂纹中,还错落有致地包裹着优雅、纤细的金色纹路,浅金色和色釉的深沉结合起来,形成高贵、精巧的图案,整件瓷器非常具有中国古典美感。所以在收藏界,人们将之称之为金丝铁线。

图3:南宋 哥窑贯耳瓶,拍卖成交价格:28,289,041元;拍卖成交时间:2017-06-29;尺寸:口径160px;底径160px;高475px。

当然,哥窑瓷器开片纹的颜色并不是在烧窑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是在烧制的过程结束之后,由哥窑的工匠们,使用天然的色料再进行加工而形成的。这些天然的色料有一部分是今人无法获得的,所以今时的仿品,难以形成北宋哥窑瓷器那样具有很强装饰性,同时又非常自然的开片纹效果。

图4:金代 哥窑米黄釉双耳瓶,拍卖成交价格:23,546,250元;拍卖成交时间:2015-11-08;尺寸:高590px;口径270px;底径225px。

同时,哥窑瓷器的光泽度也是后人难以仿制出来的,因为哥窑瓷器不同于其它窑口的瓷器以玉、漆、铜的质感闻名,而是自有一份非常有灵性的润。这个润体现在哥窑瓷器内敛的光泽上,即哥窑瓷器上的一层釉光,非常酥、静、雅,用明清时期的收藏家的话来说,便是“如一美人,肤腻鹅脂而微汗”,虽然内敛,却又自成一派。

图5:宋 哥窑纸槌瓶,拍卖成交价格:18,147,000元;拍卖成交时间:2013-10-27;尺寸:高430px;直径175px;BD204.99999999999997px。

哥窑瓷器还有一点辨伪方法,那就是由于历史悠久,传至今日的哥窑瓷器难以避免自然氧化的情况,所以哥窑瓷器在瓷胎底部,都是有微红色的,或者是比较突出的铁锈颜色。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哥窑瓷器的瓷胎中就含有部分的矿物质。这一部分铁锈颜色经过时间的磨砺,微微具有晕染感,如同霞光在云层间晕染一般,具有独特的美。所以在鉴别哥窑瓷器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他的瓷胎底。

图6:哥窑圆笔洗,拍卖成交价格:10,149,391元;拍卖成交时间:2015-06-27;尺寸:口径 : 325px 高 : 100px。

图7:哥窑葵口洗 ,拍卖成交价格:10,039,500元;拍卖成交时间:2017-06-30;尺寸:高170px;底220.00000000000003px。胎骨坚质细腻,釉面肥腴莹泣,色泽湿润匀净。

图8:哥窑双耳瓶,拍卖成交价格:8,800,000元;拍卖成交时间:2014-07-26;尺寸:口径170px;底径160px;高425px。

图9:宋 哥窑鱼耳炉,拍卖成交价格:10,080,000元;拍卖成交时间:2009-05-10;尺寸:高217.49999999999997px。此鱼耳炉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莹润,以灰青为主泛米黄色,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开片自然,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饶有趣味。

图10:哥窑弦纹盘口瓶,拍卖成交价格:8,031,600元;拍卖成交时间:2017-06-30;尺寸:口径162.5px;高475px;底径162.5px。藏品盘口,长颈,颈上有两道弦纹,丰肩,扁圆腹,圈足。器身布满开片,开片大小不一,金丝与铁线相映交错,层次感较强。通体施釉,釉面均匀,光泽莹润,器形完整,保存较好,极为难得,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图11:哥窑双耳尊,拍卖成交价格:7,209,000元;拍卖成交时间:2015-07-31;尺寸:直径225px;通高350px。

图12:哥窑琮式瓶 ,拍卖成交价格:1,401,840元;拍卖成交时间:2016-12-10;尺寸:高625px。

图13:哥窑赏瓶,拍卖成交价格:6,185,984元;拍卖成交时间:2016-07-16;尺寸:口径137.5px;底径155px;高365px。 收藏

“芝麻开门收藏网”专注古玩收藏鉴定估价,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意见!


芝麻开门收藏


哥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一,非常的有名气。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古代龙泉有兄弟两个烧造瓷器,哥哥比弟弟烧的好,弟弟就很上火,偷偷的在哥哥配好的釉子里放了很多草木灰。



哥哥烧造好瓷器出窑时,发现瓷器釉面全列开了,有冰裂纹,鱼仔纹,蟹爪纹,感觉还很有趣,就拿到市场去卖,结果卖的更好了。这种带开片的瓷器我们就常常叫做哥窑。要想鉴定哥窑,就得注意哥窑瓷器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是哥窑瓷器的造型。哥窑大多生产陈设瓷器,多数仿古代铜器造型,如贯耳瓶、菊瓣盘、兽耳炉、长颈瓶、三足炉、鼎式炉等等。



第二个是哥窑瓷器的胎质。哥窑瓷器的胎质非常的细致坚密,呈现深紫色,灰色、米色、土黄色、杏黄色、黑色,烧好后的瓷器呈“紫口铁足”特征。多数支烧,也有垫烧。



第三个是哥窑瓷器的釉色。哥窑瓷器的釉色种类很多,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色。釉子温润如玉,表面有一层不是很亮的酥油光,并伴随着黑色及较小的黄色开片,我们常常称之为“金丝铁线”。谢谢阅读!请评论!


瓷器背后的故事


哥窑瓷器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釉面为“酥光”,即现在人们常说的“酥油光”。可是酥油光到底是个什么样,恐怕多数人没有见过酥油。即便见过的人,也因酥油品质不同,用途不同,也无法说出怎样的才算酥油光。这个问题在羊脂玉辨认中也同样存在。

上图是一个现代仿品,釉面反光并不“贼”,也没有经过化学处理。有人认为这就是酥油光,就像脸上微微出汗一样。实际上,我认为这就是“橘皮釉面”,不算“酥光”。

上图是另一件仿品,做的比较好了。釉面的反光是不是“酥光”呢?我认为这是奶酪光,还不是酥光。不过这种光还是很能忽悠人的。

上图这件仿品可能是清代仿品。釉面反光强于上面两种,但仍不能说是酥光,倒像是施水后的水光。

上图这种我以为就是酥光了。猛一看好像釉面“酥”了,其反光形成了散射。这是放大5倍左右的照片。可以看到釉面上有无数像小线虫大小的沟沟壑壑,但又不是酸碱腐蚀形成的斑坑的形态。正是这种极细小的线沟,把光线折射形成了“酥光”。

再看下图,还是这件器物,只是照片放大了10倍。在光亮处的周边应该可以看到细小线沟的形状。我有一把15倍放大镜,观察表面的线沟非常清晰,而其他仿品则不存在这样的线沟。

如果还有人认为这是腐蚀出来的,请看下图这件真正被腐蚀了釉表面的盖盒。这是一件现代仿品,釉表面被生石灰烧过了。虽然釉表面起了摺,从开片缝和凸筋釉薄处可以明显感觉到碱烧的破坏力。

如果不用生石灰做旧,仿哥窑器的釉面应该是下图这样的,很平整光洁。

如果本文的体会是正确的。我们只需准备一把15倍左右的放大镜就可以了。对地摊上的哥窑器,先检查釉表面有没有细小的线沟。如果没有,立马走人就是了。如果有,还要看看其他方面再做决定。因为只凭这一条还不能确定是真品。


内容来自东家匠人青瓷匠人王艺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东家APP


长久以来,论述哥窑的文章数不胜数,道听途说,曲解臆断,敷衍抄袭,神吹浮夸,把一段历史凄凉吹出百般花样。作为名窑不知名在何处,不知窑址产地便是硬伤!

帝制社会,御用瓷器代表瓷器烧造最高等级!明代《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名窑器皿,器形典雅者,写图进呈”。其中柴窑是柴世宗御窑,定窑和汝窑是宋徽宗命烧,官窑是宋徽宗御窑,四座窑器都与执政帝王关系密切,唯有哥窑属性不明且难以考证,那么哥窑凭什么位列名窑,相提并论呢?

世传官、哥不分家,因为两座窑场烧造的瓷器都有金丝铁线表象特征,说明两座窑场采用相同的制作工艺。根据《坦斋笔衡》记载:“政和年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说明这种工艺是政和年间宋徽宗创建的,知识产权必然受到朝廷保护,南渡后仅见“邵成章提举后苑,袭故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就是证明。因此,哥窑艺人必然出自官窑团队,哥窑烧造只有在两宋过渡的非常时期得以完成。

《陶成纪事碑》记载:仿铁骨哥釉,有粉青,米色二种,具仿内旧器色泽。仿米色宋釉,系从景德镇东二十里外,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款式。粉青色宋釉,其款式色泽同米色宋釉一处觅得。

《景德镇陶录》卷五记载:镇东二十里外有湘湖市,宋时亦陶,土塥埴,其体亦薄,有米色、粉青二色。

《景德镇陶录》卷十记载:大观北宋年号,即有官窑。时也,宋本称官字,唐俊公不熟官纪,称大观釉,盖以镇陶有厂官器…。

纵观古瓷釉色,只有景德镇窑有烧粉青色釉,也只有景德镇窑烧造的色釉称之为粉,比如镇窑仿定窑瓷器即称粉定。并且粉青,月白和大绿三种色釉,都是景德镇窑在大观年间创烧出世的。所以湘湖宋窑址与景德镇窑之间,必然存在不为人知的内在关系。

民间传说,处州章氏置窑烧造,兄为哥窑,弟为龙泉。乾隆御题也有“兄难弟更难”的诗句。

综上所述,一切必须从政和年间说起!政和年间,宋徽宗在验收汝州青窑器的过程中,创建了“金丝铁线”制作工艺,于是诏集天下优秀艺人至景德镇烧造官窑瓷器,主要有定州,汝州和处州的艺人,其中就包括章氏父子。随着官窑瓷器烧造成功,章氏兄弟也长大成人,或许老父言传身教,或许从小耳闻目染,反正制瓷技艺各有所长。

1126年金人侵宋,宋徽宗内禅,称太上皇。1127年靖康之役,二帝北狩五国城。同年五月,康王即位,改元建炎,南巡扬州。经此一役,官窑上下人走鸟散,章氏兄弟各奔东西。章生一或为姻缘来到镇东湘湖市,为了糊口置窑烧造,以粉青,米色,金丝铁线见长,即为哥窑。章生二随父回到处州,后来置窑烧造,即为龙泉窑,以梅子青见长。

靖康二年至绍兴八年,即1127年~1138年,期间金兵压境,狼烟肆虐,江西、河北一带战事频发,百姓逃难十室九空,往往金兵至,官军退,金兵退,官军又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随处只闻哀嚎旷野,撕心裂肺!在此背景下,哥窑几年烧造不为人知,正如《蒋记》所云:器雅而泽,当时不足珍。

随着南宋政权逐渐稳定,社会发展日益繁荣,哥窑最终被人发现,作为天子创意传世之作,自然尊贵位列名窑。


空谷mm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2f65da5f06601b59721866b2317548be\

王先生17822


现代仿制哥窑磁光从成本讲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宋代哥窑烧造技术没有留下详细的技术资料,现代仿家欲仿造只能研究实物,然后投入巨资反复试验盲造,待仿出形似官哥窑至少几百万投进去了,哪个仿家愿投入这么多钱?不划算的事他能干吗?所以民间市场上哪怕是地摊见有官哥窑磁基本是就是真货。




高声杂谈


你这是支烧的应该是汝窑。



喷道


到底是先有哥窑还是先有官窑?谁清楚?为什么叫哥窑,难道是因为兄弟俩各主一窑的原固?不对吧?起码要有三兄弟才行啊,剩下一个要滿世界去收钱才对呀?要知道光龙泉窑的产量每年是多少?官窑的名字又哪来的?是因为皇帝自己开窑烧瓷所以叫官窑?哪位皇帝有这闲工夫?是江山社稷重要还是开窑烧瓷重要?


里呜


官窑哥窑难分,有官哥不分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