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無著真宗

無著者,無所住也,無執心也,忘物忘懷、無我無人也。無著之旨,佛氏闡之,今且約玄宗言。《老子》曰:“湛兮似若存,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又曰:“忽兮若海,漂兮若無所止。”此示“無著”之旨,無住之妙行也。《莊子·逍遙遊》雲:“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大宗師》揭“外天下”、“外物”、“外生”,並示忘情之旨趣,無著之真詮。關尹子曰:“大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故其道若物者也。”此亦示心無所住,故其應物,如鏡影鐘聲,一皆如其量。其妙正在“無居”二字,無居者,不住一切也。一切無著,然後能逍遙於萬化之表,出入於三界之中,而無礙自在矣。

《道德經》一書,反覆揭“不恃”之德。如雲:“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又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謂不仁指不恃仁德言也。斯皆妙盡功忘之旨也。無著之士,二邊不立,中道不安,不住生死而出入生死,不住染淨而出入染淨,最為超脫。老聖謂:“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正示無著之妙矣。

再就返還工夫言,心息妙合,一到酥軟麻木,起種種色陰變化,學者絲毫不可著他,能無著即無危險。古人鄭重教人防危慮險者,即防其不能捨身忘形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