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15日电 题:《黄震: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作者 黄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心经纬特约专家)

当前,中国金融科技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风险高发、转型困顿和创新迷茫的时期。下一步该怎么办,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对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基本模型,我已经提出过“二二三模式”,中国金融的二元结构到现在仍未改变,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上半场和下半场已经基本清楚。现在是处在互联网3.0前夜,还在2.0的发展中途。1.0,2.0,3.0这样的划分模型基本上仍可以作为长时间的分析框架。对于2019年会有哪些发展,现在有哪些新的动向,我重点分析五个方面,当前金融科技发展有五个必须把握好的特征。应时而动,顺势而为,金融科技才能做的更好。

首先,中国的金融科技已经从模式创新转向制度创新为重点。2012年到2018年,主要在做基于技术的模式创新,开拓市场抓取更多流量,获取更多客户,这是以往的主要思路。2018年以后,如何加强治理达到合规,如何做好风控实现安全成为行业思考的问题。没有他律就没有自律,没有外部环境的改变,内部环境也不会得到提升,监管加强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整治,从而让大家意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合规风控就是生产力,也能够出效益,这些认识是深入人心的。

第二,技术服务的方向从开拓市场到服务监管,特别是监管科技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2018年整个金融科技是以监管科技在引领,技术创新企业都纷纷转向为监管服务,比如BAT乃至京东也在将自己的技术与地方监管服务机构合作,搭建新的监管平台和监管系统。国家层面,网联、信联先后搭建起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委员会的互联网金融安全分析平台已经全面应用,这让中国的监管科技走到世界前列。证监会的智能监管让中国股市中的老鼠仓不再像过去那么猖獗。监管科技以后还会继续在中国发展,但是要注意到监管科技的全球融合趋势——中国是以监管推动来应用于加强市场监测,而西方的监管科技是企业达到合规要求、降低成本。

第三,金融科技已经从民间金融为主要动力源,转向以正规持牌机构为主力军。中国金融机构在过去五年是“大象难起舞”,但是现在大象已经在起舞,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成立普惠金融部,实现普惠金融主要靠金融科技。其他各类金融持牌机构都在做金融科技,比如保险科技、信托科技等各类子金融科技部门都已经应用起来。而服务于民间金融的传统金融机构面临转型,所有的金融业务要纳入监管,并且要持牌管理。必须要在监管要求之下做出调整和转型,如果获得牌照可以继续经营,如果没有牌照可能要变成助贷机构、数据服务机构等技术服务机构。正规金融是主力军,是合作的对象而不是颠覆的对象。互联网金融过去说要颠覆传统金融,现在就要补充传统金融的不足或者与传统金融合作,要重新梳理新的定位。

第四,金融科技从舶来引进到自主创新的特点越来越突出。现在很多中国的新模式在中国引领技术的推动下,尤其是基于微信、新网银行、微众银行的做法可能是西方所没有的,中国飞贷网的做法在金融科技领域引起了高度关注。中国自主创新的金融科技这些年来不仅有具体的产品,也有非常多的平台和独创的技术,这值得我们庆贺及进一步期待,特别是当前5G技术、北斗应用。此外,中国的区块链技术申请专利是最多的。这些技术应用在将来有自主支持后会有更广阔的市场。

第五,由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无论是从融360海外上市,还是从P2P抢占东南亚市场,都需要金融科技参与其中来做全球布局。很多高净值人群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资产做全球配置,也许要借助于金融科技的服务手段。在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到与全球浑然一体的时候,做全球布局就成为一个基本的战略。中国很多P2P平台已经布局到了海外,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及时关注和投资全球各地的技术开发。关注全球布局,一方面需要更好地了解全球的动态,让国内企业和国外的技术保持同步甚至能够引领,另一方面是促进国内的技术企业走出去,与海外企业乃至政府加强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桥头堡垒。(中新经纬APP)

 (本文根据黄震在国际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上发言整理。)

 黄震

本栏目嘉宾观点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