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相机现在在技术上依然是最先进的吗?为什么?

卷太郎摄影坊


现在的徕卡M卡口相机与“先进技术”这个词压根搭不上边,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谈谈机身。徕卡M口旁轴相机的取景方式跟60年前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是古老的黄斑联动测距的对焦方式,这种对焦方式跟现代的相位以及反差对焦无论从效率还是准确率都不可比拟,徕卡的黄斑测距对焦全靠手动,全凭经验、甚至运气,放在几十年前,徕卡是这种结构的发明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先进,但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待,从某种程度来说,徕卡真的是一家不思进取,躺在过去功劳簿上吃老本的企业。

再来说说镜头,徕卡对镜头的发展比机身的贡献要多很多,至今徕卡M卡口镜头的光学素质都位列顶尖水平,无论是成像素质、镜头做工以及大小、重量的控制,都做得很好,但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镜头结构设计是手动对焦。

目前各个光学厂家,如适马、蔡司、佳能、尼康、以及收购了美能达的索尼,他们所开发出来的新镜头无论是分辨率还是反差、二线性、色散等指标都已经趋于完美,徕卡所剩的优势也就仅剩做工和体积了。

不得不说徕卡的历史真是深厚,现目前保留下来的绝大多数一战、二战的照片都是徕卡相机拍摄的,徕卡相机的做工除了精美,还非常坚固可靠,能够经受住战争这种极端环境的考验。所以现在的徕卡真的与“先进技术”不相关了,更多的是体验他的古老拍摄体验以及品牌的这份浓厚历史。


YY行摄世界


其实我们在买相机的时候,一般都是找3大厂商的品牌,佳能,索尼,尼康,基本就是这三家,属于大路货,大众都可以接受的。当然不排除有人购买徕卡和哈苏或者飞思,这些就是我们眼里的土豪。

徕卡

徕卡情节可以说每个摄影师都有,无论你是经历那个摄影阶段,都会把徕卡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去完成和实现,这也就是我们一说到摄影,第一个想到就是徕卡那个可乐标。这也是为何华为和徕卡合作了,销量会好了那么多,这是情怀。

抛开情怀,单说技术,徕卡是否领先

在我看来徕卡依然是领先的,这么说吧,徕卡的画质,不是尼康,佳能,索尼可以比的,还有徕卡的色彩,这些镜头和机身自带的色彩不是你靠后期就可以做到的。

徕卡旁轴系统,好用,外光漂亮,加上庞大的镜头群, 是佳能尼康所不能做到的,携带比较方面,你看啊135全幅的M系列。同时,徕卡做工也是无以伦比,怎么来说呢,当你摸到徕卡的机身和镜头,你就知道和其他家的镜头的区别了,当你摸到机身,你就知道做工有多优秀了,就冲这两点,你说值得不值得吧。

同样的,安全快门数更低了,比如你拍摄的时候,你可能需要一个安全快门,但是徕卡的旁轴系统的话,把这个安全快门可以降到1/5或者1/8照样可以出片,这里的镜头是50焦段作为距离的,当你街拍的时候,特别拍摄夜景你会觉得这个参数相当牛逼了。

所以不管怎么样,贵有贵的道理,徕卡有徕卡的好,相信觉得合适就去购买吧,不会错的。


光影的光阴社


本人收藏有徕卡3f和m3,3f前些日子还拿去调过慢门拍了一卷,基于我对徕卡的认识,总结出以下几点优缺点

仅针对正统徕卡m系列

缺点:

手工制作不一定是廉价和粗糙的代名词,但一定是高故障率和品控差的直接原因,无论你如何千里挑一

电子性能极端落后

超低性价比

光学结构逐渐跟不上时代

国内代理少,维修不方便

优点:

超级豪华的用料,黄铜机身,肖特玻璃

快门震动非常轻微

对焦方式奇特又高效

直出发色蜜汁好看

逼格

徕卡对于玩家来说是一种信仰,也是你摄影路上避不开的一座灯塔,当你玩腻了各种各样的大光圈超广角,甚至连用像rx1这种便携相机扫街的欲望都没有的时候,一部徕卡会让你重新燃起摄影的激情,我不否认徕卡已经完全落后时代了,但徕卡并不是有钱小白的装逼玩具,而是让老手返璞归真的利器,它和你见过的所有相机都不一样,你拿起它,熟悉它,然后用它记录下你生活中的点滴,没有胶卷的繁琐却保留了你和相机交流的过程,这种人与机器的交流以及每一次按下快门它所反馈给你的悸动,或许才是徕卡最值钱的地方。

你可以实用至上,性能至上,但是关于摄影最终的价值观,还是得像徕卡看齐

(还不是买贵被坑了怕别人看出来硬生生整出的情怀😂)


朱天大可


莱卡制造相机的历史可谓厚积厚发!一直以来莱卡秉承手工制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过去的胶卷相机到如今的数码单反走过100多年历史,相机的发明也才170年历史,而莱卡也伴随者相机制造业走过130多年。对于胶卷机来说由于其制造工艺精湛、质量可靠耐用,一直以来被摄影大师所推崇,布列松、马克吕布、卡帕、罗伯特佛兰克以及中国的侯登科等等一代摄影大师都用莱卡胶卷相机拍摄作品,为莱卡赢得极高的美誉,莱卡一度垄断了胶卷相机市场,当数码相机技术被发明后,莱卡保守的思想并没有积极紧跟时代步伐,只埋头做胶卷机,一段时间曾拒绝更新数码技术,导致其逐渐失去相机市场,并坚信自己的工艺制造水平,走上“莱卡升值收藏”的不归路,制造的相机以收藏为消费目的,M系列的相机也是严格控制产量而保价为理念,工业产品如果放弃大众化的消费市场其结局可想而知,莱卡的发展遭遇因保守而来的“滑铁卢”,大量的市场被日本品牌所挤占,几乎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但后来的莱卡管理者很快扭转了局面,投入巨资研发数码莱卡,并凭借莱卡高素质、独步天下的镜头技术很快占领市场,逐渐恢复相机制造界老大地位,无奈数码技术日新月异,要取的昔日成就实在艰难。有些人认为莱卡的数码机没有自动对焦技术,这个是不对的,莱卡后来开发的S系列、LU系列、莱卡Q、莱卡SL系列都是自动对焦,而且对焦速度堪称领先。只有经典的M系列相机一直传承手动对焦,莱卡认为只有手动对焦才是摄影家的终极情节,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喜欢老相册


说徕卡非常好非常有优势!是门外汉!

说徕卡完全没有优势,也是门外汉!徕卡在镜头的设计和调装上有优势。不过现在这种优势已经非常微弱了。

觉得徕卡机身很好的朋友,我建议你们和日本富士的机身好好比比,用中档富士机身比较就可以。

不过徕卡的品控,不如日本公司是事实。大家去佳能、尼康、索尼维修站看看就知道了。毕竟人不是很多。这和它们巨大的销量是一个鲜明的反差。

不知道真正用过大M和SL的朋友是不是有这种感觉?遇到过故障吗?遇到故障后维修困难吗?


大家既然不服,我就给大家露几手。徕卡目前采用的是传统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凡是做过流水线管理的都知道一个事实,举例做10万件产品,前面3000件时,每个工位的废品率都会很高,所以一条短线开下来,最终的废品会非常多;在前3000个产品开工时,一条线我们跟一个工程师,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同时他负责改进工位上的看板。随着产量提升,我们的工位操作看板会不断完善,工人的操作在10000件以后也会趋向于稳定.所以,这时候,每个工位的废品率会大大下降,但是产线最终的废品还会有很多。其中一些是供应商零件的问题,而不是装配的问题。随着和供应商协调的完善,后面一个批次的组装品,质量还会进一步提升。所以,产量越大质量越稳定。而徕卡的问题在于,它的产量非常低,工人还没有熟悉好看板,工程师还没有改善好操作看板的机会,这个产品的生产结束了。流水线作业的很大一个问题是:工人并不知道自己装配的零件在下一个步骤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不瞒您,我以前是腾龙的员工,去佛山工厂工作过的。日本人的产品同样是件件有质检的,您说的的抽检是完全不存在的,是外行话。我们生产的镜头不过几百元的零售价而已,也是每件产品都要检验的。而且每条产线都有检验。还有工程师巡检。现在我参与国产电子产品的售后管理,也经常去工厂参与管理,我们也是这样管理生产的。徕卡的优势是他们的镜头调装过程,他们购买了高级的美国软件,配合干涉仪逐个调装,所以徕卡镜头贵,我是认可的,但是其他产品我都不认可。为什么呢?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非常了解日本工厂的管理现在进步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来说,驻上海某日本的合资厂在组装线上都安排每天的检讨和建议时间。工人的建议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尊重,并且是真的会采取改善措施的。同时,日本公司正在废弃流水线作业。我了解的某著名相机制造商,在国内的工厂很多年前就废弃了流水线方式,改用更加高效率的小组协调作业法。这样工人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操作会对其他人产生什么影响。废品率大大下降。我最后还要再次强调,日本工厂对产品质检的高要求,每件产品都要检验的。绝对不是抽检。为什么不用干涉仪进行镜头调装呢?因为实在没有这个必要。第一,照相机镜头在光学产品中是一种非常粗糙的光学制品,没有必要上纲上线;第二,零件本身的高精度,加上简单的干涉检验,已经可以保证镜头光轴对准的要求。本人在徕卡的代理兴华科仪工作多年,和业内从事维修行业的同行也一直有交情,怎么会对徕卡和日本产品之间的质量稳定性乱说话呢?现在的人对徕卡的崇拜,是因为对工程的无知。


91拍照聊相机


只说旁轴,不用神话,旁轴在使用上、性能上和单反差距不是一点点,否则也不会被淘汰。作为曾经的m6用户,对徕卡吐吐槽:

1.所见非所得,旁轴取景光路不是通过镜头的,需要一个极其精密的联动测距系统来实现对焦,这也是徕卡的优势。这种取景方式通过框线来显示不同焦距镜头的取景范围,基本上28以下和75以上的镜头是只能另购取景器或者使用“眼镜版”镜头,想象一下先在热靴的取景器上取景,然后用机器的取景器对焦是种什么样的操作体验。同时这种取景方式没有办法使用变焦镜头。

2.不能自动对焦。手动对焦是种情怀,在某些af失效的情况下是个补充,但要说mf比af好用只能是自欺欺人,除非是拍微距。黄斑对焦强光下看不清,弱光下更看不清,对于非大师级别的用户来说就只能选好天气再出门,美其名曰取舍。和现在动辄几十上百十字点的单反来说真的太落后。追焦什么的更是只能靠自己的经验了。

3.快门性能不强。徕卡其实也是用精工做的快门,快门速度直到m7也就千分之一秒,不知道50/0.95配合rvp50能开到多大光圈。

4.测光模式少。尼康用户言必称点测联动,徕卡直到m7都没有点测光 只有中央重点和局部。

5.连拍?这个主要看手速。

吐槽完了,说说优点:

1.做工精湛,比起日产相机来,抚摸的价值很高。特别熊猫机磨出包浆之后自带逼格+10的buff。

2.镜头优秀。在有限的焦段里面,徕卡的成像的影调是最舒服的,不同于蔡司的高反差,徕卡更厚重沉稳,出片的氛围十足,不张扬有内涵,非常闷骚,可以说在非强光或着有阴影的环境下,徕卡的表现力是最好的,无论黑白还是反转,28/35/50每一只都是精品,75更是神品。只是超广还是只有蔡司的标刚才行。

3.保值,现在的徕卡(特指镜头)已经是奢侈品了,动辄几万的镜头只为少数人服务。

徕卡很有情怀,但现在的机器还不够情怀,同样的价格有太多选择,选徕卡没问题,徕卡自有其过人之处,体会热餐刀切黄油的感觉也是非常美妙的,只是别说是因为徕卡技术强。

对于胶片而言,买徕卡不如买禄来双反,6×6的画质对135的优势的碾压级别的 外观逼格还高出三四层楼去,停产不太久的2.8gx不过一个徕卡镜头钱,又或者买个便宜的佳能尼康,镜头还可通用。



对于数码而言,宾得富士哈苏的645在成像上依然碾压徕卡,日系的系统性价比很高。

最后,对于徕卡这种厂商,如果不仅仅只想当个安静的奢侈品,依然想在民用摄材上有所发展的话,搞无反才是王道,整合系统出个性能还不错的机身在现在不难,自己又有镜头和品牌的加持,还是很有市场的。隔壁哈苏不是让富士帮忙弄了个x1d吗


铁齿铜牙纪大岚


大家好!我是老土的徕卡M用户,想发表一下观点,欢迎批评。

相机技术看我们怎么理解。如果是纯粹的光学技术,那么徕卡无疑是领先的,那怕是去年上市的50mm f/2AA镜头,单从光学技术而言,仍是世界顶级水平。同类产品日本镜头是更本没有办法相比。而CMOS方面讲,徕卡与日本品牌我认为不相上下,但是本人认为徕卡的计算方式要比日本的好,所以徕卡照片的色彩更加浓郁,接近油画而具艺术性。但是必须承认,如果干活的话,日本相机要比徕卡好,性价比高而操作方便。

总之,相比日本相机,徕卡依然能够保持着比较高的品牌价值。


庸人良品


莱卡相机技术现在比日系差的远。事实上,离开日本技术,莱卡现在已经无法造出一架完整的数码单反。莱卡很多电子技术靠松下,cmos靠索尼。

莱卡是靠新闻摄影起家,当年很多大师,比如布列松,卡帕的决定性瞬间就是用的莱卡。但是,现在世界上的新闻记者,包括德国国内,百分百用尼康佳能,没人会去用不能自动对焦的徕卡。

莱卡现在和日系比,除了光学,电子完败,机械性能也不占优势。耐用性早就被日本超越了,莱卡早年80年代就用日本美能达的电子快门和对焦屏,寿命10万次,当时尼康f3达15万次。钢片快门也是曰本考派发明,尼康佳能单反连拍很早就10张每秒,莱卡单反现在都超不过5张秒。

即使光学上,多层镀膜,超低色散镜片,非球面镜片,内对焦,后对焦等技术,都是日本先搞出来的。很多规格的大孔径,大变焦,超广角,超长焦镜头,只有日本有,莱卡没有。


mbbgzm


客观地评价,不会顾及信仰。莱卡相机是德国精湛制造工艺的代表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雄踞世界相机王国的宝座,是相机中的LⅤ,质量上乘,但是拍体育,微距,野鸟,昆虫,莱卡根本一无是处,它是奢侈品,几十万的莱卡比比皆是,比今天的苹果手机牛多了。无论是胶片还是数字的徕卡的成像光学镜头都是一流的,但是调焦大部分是手动的,可操作性差,有时也作艺术品。现在科技曰新月异,它会慢慢失去当年的光环,实用性差,性价比不高,一味追求奢侈不会走太远!


花木兰


如果只拿今天的数码说事,莱卡离开松下都不能生存,所以不能用技术水准衡量莱卡。我认识用莱卡的人几乎都是胶片时代过来的人,绝对是情怀为主,对旁轴测距对焦经验丰富。莱卡的精湛体现在传统的制造工艺,不论机身还是镜头都不计成本的追求极致。所以对没有多少情怀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包括对奢侈品有情怀的人。